浙教2003课标版《11使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集体备课教案设计.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浙教2003课标版《11使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集体备课教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教2003课标版《11使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集体备课教案设计.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1使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一、案例背景信息1、模块: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2、年级:高一年级。3、所用教材版本:浙江教育出版社。4、学时数:1课时,40分钟,其中上机时间:30分钟,非上机操作时间:10分钟。本教学案例参与人员基本信息二、教学设计(一)内容分析1、本节的作用和地位: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是信息社会的一种基本方法。学生通过体验分析问题,设计算 法,调试计算机程序,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分析并了解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工作过程, 尝试读懂计算机程序,对计算机程序的具体作用有初步认识。这种通过“分析问题一一设计 算法一一编写程序一一调试运行一一检测结果”来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做
2、法,对培养学生分析 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条理性等方面有很大帮助。本课也是与选修 模块“算法与程序设计”的一个衔接。2、本节主要内容:初步接触VB编程环境,使用VB环境编制程序,并对程序进行简单的编辑,增加、删 除或修改局部代码实现功能。分析问题、设计算法、修改程序、调试程序从而体验编制程序解决问题。(二)学生分析高一学生已具备了较丰富的计算机软件使用经验,但比拟多的是接触了文字处理、媒体 表达等常用工具软件,对绝大多数学生而言,计算机程序只是听说,并不了解计算机程序的 工作过程和编写方法。与此同时,高一学生相较小学、初中而言具有更丰富的生活经验,有更高的数学知识水 平,有
3、更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基本具备初步了解计算机程序的概念和执行过程,简单设计解 决问题的算法的能力。(三)教学目标(1)初步接触VB编程环境,使用VB环境编制程序,并对程序进行简单的编辑,增 力口、删除或修改局部代码实现功能。了解程序和算法的基本概念,认识到算法是程序设计 的核心和灵魂。(2)分析问题、设计算法、修改程序、调试运行程序从而体验编制程序解决问题。(3)通过学习,认识到利用计算机编制程序解决问题的可行性和重要性,激发学生 编制程序解决问题的兴趣、增强利用计算机编程解决问题的意识和信心,培养学生自我探 究的能力。(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体验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分析问题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1使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 浙教 2003 课标版 11 使用 计算机 解决问题 一般 过程 集体 备课 教案设计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