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3-6年级重点科学实验汇总.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小学科学:3-6年级重点科学实验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3-6年级重点科学实验汇总.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三年级科学上册局部实验参考实验名称:空气占据空间吗材料:1个矿泉水瓶子、3根吸管、1块橡皮泥、1个水槽。步骤:实验一:L将瓶子装满水,向瓶子里插入两根吸管,用橡皮泥堵住瓶口;2 .通过吸管向瓶内吹气。(可插入一根吸管,双方握住瓶子,将水挤出)实验二:1 .把一团纸巾放在一个玻璃杯子的杯底;.将杯子竖直扣入水中;2 .观察纸巾是否会被水浸湿。(注意在杯子倒扣水中时不要倾斜,纸巾要塞放杯底,并放牢。)结论:空气会占据空间,也就是说同一空间不会被两种物质同时占据。实验名称: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材料:2支注射器、纯洁水步骤:1 ,用一支注射器抽进20ml的空气;.用手指堵住管口,用力向下压活塞;3 .用
2、同样大小的力拉活塞;.用另一支注射器,抽进与空气同样多(20ml)的水;4 .用手堵住管口,用与前试验时同样大小的力压、拉塞。结论:空气可以被压缩到一个较小的空间或扩张到一个较大的空间,而液体一般情况下能保持占据 空间的大小(体积)不变。实验名称:空气的重量材料:1根长细木条、3根细线、1块橡皮泥、2个气球、1个皮球、1个托盘天平。实验一:1 .在一根细木条上用尺子确定一个中心点,系上一根细绳。5 .再在细木条两端固定点上拴上细线;.在木条的两端分别系上一个没有充气的气球;6 调整木条,使木条到达平衡。(可以在木条的两端加橡皮筋泥调整平衡,或调整木条中心 的细线。)5,将木条一端的气球充气后再
3、系回细线,另一端的气球不充气;7 .观察现象。结论:空气里有一定的重量。L称量未充气的皮球的重量;.称量充气后的皮球的重量;8 .比拟皮球充气前后的重量差;(注:称量时注意托盘天平的“左物右码”的原那么。)结论:空气的重量很轻。三年级科学下册局部实验实验名称:测量水的温度材料:4杯不同冷热的水(自来水、温水、热水、烫水)、4支温度计(-20-110)、水温测量 记录表(教材中)。测量水温的方法:L手拿温度计的上端:2,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3 .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实验名称:水在什么温度时结冰材料:1支试管、
4、纯洁水、1只保温杯(普通塑料杯那么需要毛巾)、盐、1支温度计。碎冰一袋。步骤:1 .在试管(选用的试管要细而短,有利于热传递,加快水结成冰的速度)里加入一半的纯洁 水,用温度计测量记录试管里水的温度;2 .拿一只保温杯(或在普通塑料杯外包裹一块干毛巾),在杯内装满碎冰,把试管插入碎冰 中。用温度计观测试管里的水温的变化;3 .在碎冰里加入较多的食盐(加食盐可制造更低的温度),保持几分钟持续观测试管里的水 温;.观察到试管里的水开始结冰时,读出温度计的示数。结论:当环境温度低于0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实验名称:水珠的形成与冰有关系吗材料:冰块装入一只杯子,第二只杯子装入局部自来水,
5、第三只杯子里什么也不装;隔几分钟后观察三只玻璃的外壁,说现象。结论:玻璃杯外壁水珠的形成与冰有关系。四年级科学上册局部实验参考实验名称:沙、食盐、面粉、高镒酸钾的溶解及过滤实验器材.:铁架台、漏斗、玻璃棒、烧杯(9个)、过滤纸(4张)、剪刀、明矶、钥匙(2把)、 食盐、沙、面粉、水槽(装水)、标签(8张:1-8号各2张)。实验过程:(一)溶解:1 ,在8个烧杯上分别贴上标签。2 .用烧杯向其中标有123.4号的四个烧杯中加入适量清水。再将适量沙、食盐、面粉、高 钵酸钾(几粒)分别放入4杯清水中,观察现象(颗粒大小是怎样变化的?在水中的分布是否均匀? 是否有沉淀出现?溶解还是不溶解?轻轻搅拌再观
6、察。(面粉、沙进入水中,颗粒无变化,在水中 分布不均匀,有沉淀,不能溶解,能过滤)。(食盐、高镒酸钾遇水即溶,颗粒逐渐变小并下沉, 向四周不均匀扩散,但轻轻搅拌后,颗粒(沉淀)消失,均匀分布,完全溶解于水)。(二)过滤:1 .制作过滤纸:(1)将滤纸对折两次后,沿着一条边翻开(按1.3层翻开)。(2)将过滤纸浸湿,放入漏斗中,再向漏斗中倒入清水。(3)如有气泡,用手轻轻挤压空气排除。2 .组装器材:将放有过虑纸的漏斗固定在铁架上,漏斗下端靠烧杯壁。3 .用玻璃棒分别将沙、食盐、面粉、高钵酸钾混合物引入漏斗中(做到一低二靠三紧贴:液 面低于过滤纸;烧杯口靠玻璃棒,玻璃棒靠三层滤纸;滤纸紧贴漏斗、
7、漏斗紧贴烧杯壁、引流棒紧 贴烧杯口。)。4 .观察比拟。5 .收拾整理器材。实验结论:面粉、沙不溶于水,可有过虑的方法从水中别离出来,食盐、高镒酸钾能充分 溶解于水,不能通过的过度的方法从水中别离出来。实验名称:溶解的快与慢(食盐在水中的溶解)实验器材:烧杯(4个)、搅拌棒、冷、热水(60)、钥匙、纸、4份食盐(各约10克)、标签 实验过程:1 .将4个烧杯贴上标签。2 .在两个烧杯中盛入大半杯水,取两份同样多的食盐,每份大约10克,分别放入两个烧杯 中,用搅拌棒搅拌其中的一杯水,观察现象。(搅拌能加快物质的溶解.)3 .将其中的一杯水换成热水(约60),再将两份同样多的食盐放入杯中,观察现象
8、。(热 水比冷水溶解速度快) 实验结论:搅拌、升高温度(把颗粒研细)可以加快溶解。实验名称:别离食盐和水实验器材;洒精灯、三角架、石棉网、蒸发皿、搅拌棒、塑料钥匙、放大镜、火柴、纸(2张)、 烧杯、清水、滴管1支实验过程:1 .取一只盛水的烧杯,慢慢将食盐加入水中搅拌,直到饱和(杯底出现食盐颗粒)。2.在蒸发皿中滴入约5-10毫升饱和浓盐水。放在三角架上,并用酒精灯中热。3,停止加热(在盐水还未完全蒸发之前熄灭酒精灯,用余热加热)。4.用小匙将蒸发皿中的白色颗粒转移到纸上,用放大镜观察。并与实验食盐进行比拟。 实验结论:食盐能够溶解于水中,也能通过蒸发从水中别离出来。四年级科学下册局部实验参考
9、实验名称:静电现象实验器材.:木尺、碎纸屑、毛皮、3充气气球、线、铁架台实验过程:L用毛皮摩擦充气气球,靠近碎纸屑。(气球能吸引轻小碎纸屑)2,将两个充气气球紧挨着悬挂在木尺上,并固定在铁架台上。3,用毛皮摩擦其中一个充气气球,观察现象。(相互吸引)4,摩擦2个充气气球,观察现象(相互排斥)实验结论:物体受到摩擦时,外表的电荷发生了转移,从而带电。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 互吸引。实验名称:比拟两种不同的电路连接(两节电池的不同连接)实验器材:电池、电池匣、导线、带灯泡的灯座、开关、纸、笔实验过程:1 .检测小灯泡(用连接电池的两根导线的另一端接触小灯泡或利用电路检测器进行检测).组装串联
10、电池电路。(将两节电池串联起来,再与带有灯泡的灯座连接起来)2 .组装并联电池电路。(将两节电池并联起来,再与带有灯泡的灯座连接起来).观察比拟3 .画电路图实验结论:1节电池的的电压是1.5伏,两节电池串联起来的电压就是3伏,所以小灯泡就比拟亮;两节电池 并联在一起电压还是1.5伏,所以小灯泡不太亮。实验名称:比拟不同的电路连接(两个小灯泡的不同连接)实验器材:电池、电池匣、导线、开关、纸、笔实验过程:1 .检测小灯泡(用连接电池的两根导线的另一端接触小灯泡或利用电路检测器进行检测).组装串联灯泡电路。(将两个灯泡串联起来,再与开关、装好电池的电池盒连接起来)2 .组装并联灯泡电路。(将两个
11、灯泡并联起来,再与开关、装好电池盒连接起来).观察比拟3 .画出简单电路图实验结论:两个小灯泡串联时,1节电池的电压平均分配给两个小灯泡,每个小灯泡两端的 电压就是1节电池电压的一半,所以小灯泡比拟暗;两个小灯泡并联时,两个小灯光泡两端的电压 和电池的电压相同,所以比拟亮。五年级上册局部科学实验参考实验名称:种子发芽比照实验材料:冰淇林小盘,纸巾、纸盒步骤:1.准备好6个小盘,每个小盘都放好纸巾(中间挖两个洞)贴上标签.将种子放入洞中4 .6个小盘中1号盘不滴,其余的都滴上适量的水。4,用塑料纸将3号盘口密封,用塑料杯子罩住5号盘,用纸箱罩住6号盘。5 .将1号盘和2号盘,3号盘和4号盘,5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科学 年级 重点 科学实验 汇总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