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文言文:常用虚词.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考语文文言文:常用虚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文言文:常用虚词.docx(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虚词是什么?1 .定义:没有实在意义,一般不能充当句子成分。高考要求掌握大约18 个左右具有一词多义的虚词。2 .文言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文言代词也归入文 言虚词之中。3 .常见文言虚词:安、但、而、耳、故、何、乎、或、既、乃、其、且 、然、假设、虽、遂、所、为、焉、也、以、已、矣、因、犹、于、哉、 那么、者、之.语文考试中,虚词一般出现在文言文第一篇并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眼见的分值是两分,但是实际上,文言文断句与读懂文言文本身就需要 你对虚词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其隐藏的分值比你所认为的高的多。一、”之(1)典型例题解释句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2、辍耕之
2、陇上。3、奉之弥繁。4、侵之愈急。5、子孙视之不甚惜。6、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7、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8、连词,表目的关系,可译为来”9、介词,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10、介词,可译为因11、连词,表原因,可译为因为12、介词,可译为在13、介词,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跟、和14、连词,表界限或范围15、动词,可译为用四、,乃,(1)典型例题解释句中乃字的意义和用法L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曹刿论战)2、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石钟山记)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4、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项羽本纪)5、臣
3、乃敢上璧。(廉颇蔺相如列传)6、假设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赤壁之战)7、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8、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9、与尔三矢,矢其无忘乃父之志!(欧阳修伶官传序)答案:1 .表示顺承,可译为就 这才等;23 .表示转折,可译为 却竟(然)反而才等;45 .表示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 ,可译为“才仅等。67 .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 是就是等。8-9 .只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 ;也作主语,译为你。不能作宾语。(2)应用训练判断乃在文中的意义。尝闻放翁志节,毕现示儿,工乃读之。至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 无望告2乃翁一句,大为感佩,其真3乃忠贞之
4、土也!然亦有人不齿,4乃日:此徒沽名耳。众人质之以理,其辞穷,乃不得已而谢。答案:1、副词,表承接,可译为于是2、代词,可译为你的 3、副词,相当于是4、副词,可译为竟然,却5、副词,可译为才五、“因(1)经典例题解释句中因字的意义和用法。罔不因势象形。变法者因时而化。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不如因而厚遇之。因击沛公于坐。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恩所加那么思无因喜以谬赏。因拔刀斫前奏案。(11)相如因持璧却立。2)于今无会因o(13)故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14)蒙故业,因遗策。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僮。答案:1、2句依照、根据;3、4句
5、依靠、凭借;5、6句趁着,趁 此;7句通过,经由;8、9句因为,由于;10、11句于是 ,就;因而;12句原因,缘由,机缘 ;13句根据;14、15 句沿袭,继续。(2 )规律总结.用作介词。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依据、方式,可分别译为” 因为由于,趁着“凭借,经过通过。1 .用作连词。表示顺接上文,可译为于是便。3、动词,承袭(3)应用训练判断”因在文中的意义。工因能授官,不以门第取人,且不2因旧制,此乃曹操成大业之3因。其 常醇人不备,袭取之,如乌巢焚粮。此一役,动摇袁绍军心,3因乘势 击破之,成官渡大捷。此亦胭许攸之力而得,此正如凋枯木变为荣木 也。途经绍墓,其尚姻众人至前拜祭。其量
6、岂常人可比? 9因此其得众 人之心,以一天下。10因其有非常之量,故能就非凡之业。答案:1、介词,可译为根据2、动词,可译为沿袭3、名词,可译为原因4、介词,可译为趁着5、副或连,可译为于是6、介词,可译为凭借7、介词,可译为经由8、介词,可译为通过,经过9、介词,可译为因为10、连词,可译为因为六、“所(1)典型例题解释句中所字的意义和用法1、乐土乐土,爰得我所2、某所,而母立于兹3、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4、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5、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6、余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7、那么以兵围所寓舍8、臣所过屠者朱亥,此子贤者9、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10、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1
7、1、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12、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13、所以遣将守关者14、所以游目骋怀1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16、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17、父去里所,复还18、离宫别馆,三十六所答案:13名词,场所、位置;46 所加动词,构成名词性词组;78所字结构做定语;911 ”为.所表被动;1213 所以 表原因;1416所以,表示手段或凭借;17左右;18 座、套。(2)规律总结.所+动词一表的人(事、物、地方)1 .所以T表原因表凭借.为+所。4、作名词,表处所5、表约数(3 )应用训练判断“所”在文中的意义。吾工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蔺相如此言,足使之 为天下缅钦。
8、以其3所居位,能如此,岂他人可及?察其言,观其行, 可见其笠g言非伪饰耳。与之相伯仲者,信陵君也,其于众人广坐之中, 不宜有5所过之时,前访朱亥,其度岂常人哉?此二人皆强以教人向上 者也。答案:1、可译为的原因2、表示被动3、所+动词后面有名词性结构,那么所字结构起定语作用4、所+动词”构成所字结构5、所+动词”构成所字结构6、可译为用来,靠他来的方法(途径、手段)七、“于(1)典型例题解释句中于字的意义和用法乃设九宾礼于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前一个于)荆国有余地而缺乏于民。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悔。业精于勤、荒于嬉。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日君幸于赵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9、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11)燕王欲结于君。(12)孔子日:苛政猛于虎也。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后一个于)(14)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15 )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那么噪而相逐。(五人墓 碑记)答案:L 2句”在,从,到;3、4句在方面,从中;5 句由于;6、7句向,对,对于 ;8、9句被 ;10、U句 与,跟,同;12、与句比。(14)在这件事上(15 )于是,今天 意思一样。(2)规律总结(一)介词,引进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等,视 情况可译为在在方面在中向到自从跟同对 对于给由于等。(二)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拟,一
10、般可译为比1有时可译为“胜 过。(三)放在动词之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有时动词前还 有见受等字和它相应。(四)复音虚词于是,用法与现代汉语的于是不完全相同。1 .放在句子开头,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与现在的承接连词或因 果连词相同。现代汉语也这样用。2 .放在谓语之前或谓语之后于是属介宾短语作状语或补语。(3 )应用训练判断于在文中的意义。黄鸟正飞,差池其羽,何其美也。然互吾等,那么久别矣。自十年 前偶见之,廷今已十载,未睹其姿。今造林还草,生态渐复,黄鸟复 见,其鸣之美那么倍笠昔。吾乡之美已闻迂四方。世人皆欲老生吾乡 ,此乃多人言互我也,非吾杜撰耳。旺是吾等畅饮抒怀,陶然醉空
11、是,不亦乐乎?答案:1、助词,动词词头2、介词,表示对象,可译为对于3、介词,可译为到4、介词,表示比拟,可译为比5、介词,表示被动,可译为被6、介词,表示方位,可译为在7、介词,表示对象,可译为对或向 8、在这里,或者不译9、于:介词,可译为在是:代词,可译为这八、“假设(1)典型例题解释句中假设字的意义和用法1、海内存知己,天涯假设比邻2、彼与彼年相假设也,道相似也3、执事聪明文章,与孟轲、扬雄相假设4、曾不假设孀妻弱子5、以为莫己假设者6、为蛇将假设何?7、亦使之假设何? 8、国其假设之何? 9、更假设役,复假设赋,那么何如? 10、假设毒之乎?7、汝识之乎? 8、可以知之矣。9、均之二
12、策,宁许以负秦曲。10、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11、余之力尚足以入。12、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13、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1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15、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16、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17、顷之,烟炎张天。18、蚓无爪牙之利。19、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20、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2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22、夫晋,何厌之有。答案:12动词”到.去;37第三人称代词”他 它他们 它们 ;89指示代词这 ;1012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中间 的;13用在中心语和补语中间;1416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11、假设属
13、皆且为所虏12、假设臣,那么不可以入矣 13、假设先王之报怨雪耻14、爰以身为天下,假设可以托天下15、必有忍也,假设能有济也16、假设使烛之武见秦君17、假设舍郑以为东道主18、假设不阙秦,将焉取之19、叔父假设能光裕大德20、时有军役假设水旱,民不困乏21、以万人假设郡降者,封万户22、夫晋之乱,吾谁使先,假设夫二公子 而立,以为朝夕之23、南宫适出,子日:君子哉假设人。答案:13 如同、像、相似;45比得上;68 怎么样,与何 配用,有处置的意思;911 你、你的;1213至于;1415 才;1619表假设假如,如果;2021或、或者;22表选择 ;23表近指,”这样、如此“(2 )规律
14、总结(-)用作代词。1 .表第二人称,相当于你你们作定语时那么译为“你的。2 .表近指,相当于这这样如此。(二)用作连词。1 .表假设,相当于“如果假设等。2 .表选择,相当于或或者。(三)复音虚词假设何假设夫、至假设为句首语气词。用于引起 下文,意思为至于说到”。(四)动词如同、像(3 )应用训练判断假设在文中的意义。境为化得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奇哉绪人之思,绪天惊石 破,花开铁树,非4惹等凡人可及也,吾亦如此。恐吾辈但堪为其鱼之 一鳞5惹龙之一爪也。鳍夫常人思乡,常望月怀远,登高作赋,至假设柳 子厚那么不然,以超人之思,抒难抑之情,绝矣。答案:L 连词,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2、代词,可
15、译为这样,这,如此3、动词,可译为像,如,及4、代词,可译为你5、连词,选择关系,可译为或、或者 6、表意思他转,放在一段或另一层意思的开头九、“其(1)典型例题解释句中其字的意义和用法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2、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 倍3、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4、向使六国各爱其地5、童微伺其睡6、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7、独其为文犹可识8、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9、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10、以故其后名之日“褒禅11、距其院东五里12、问其深,那么其好游者不能穷也13、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14、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 ?15、
16、其皆出于此乎? 16、子其勉之17、尔其无忘乃父之志18、国无主,其能久乎?19、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20、其竟以此而陨其生乎?21、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22、吾其还也23、其极刑,日:顺我,即先刺心;否那么四肢解尽,心犹不死。 24、将比今之诸侯而诛之乎?其教之不改而后诛之乎?25、天其弗识,人胡能觉? 26、;秦与淆,浏其清矣27、北方其凉,雨雪其雪28、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29、彼苍天者,曷其有极30、既见君子,云其何忧31、入之愈深,其进愈难32、既其出,那么或咎其欲出者33、彼人是哉,子日何其?答案:14第三人称的领属关系他的 他们的它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语文 文言文 常用 虚词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