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文学作品中的时代信息——评《赤壁之戟:建安与三国》.docx
《挖掘文学作品中的时代信息——评《赤壁之戟:建安与三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挖掘文学作品中的时代信息——评《赤壁之戟:建安与三国》.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挖掘文学作品中的时代信息评赤壁之戟:建安与三国建安与三国赤壁之戟:建安与三国田晓菲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 书店【读书者说】在中国人的历史记忆中,三国的“回头率”极高。东汉末年 群雄逐鹿,权臣、谋士、英雄、文士层见叠出,“风流人物”犹 如百花齐放,不一而足地纷纷登上历史舞台。他们的传奇与故事, 不断地出现在后人的“回顾”之中,引发了一种持续性的历史想 象。然而,有多少人曾思量过,这种历史想象的起点在哪里一一 是陈寿的“正史”三国志,还是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 是杜牧的“折戟沉沙铁未销”,还是东坡的“大江东去,浪淘尽”? 是小浣熊干脆面的“三国卡”,还是日本游戏真三国无双? 不同时代、不同身份的人们,
2、也许会给出截然不同的答案。哈佛大学东亚系田晓菲教授的新著赤壁之戟:建安与三国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2年),便为我们勾勒了 “三 国想象”的变迁史。与田晓菲的前几部作品一样一一在尘几录 中解构“田园的”陶渊明、在烽火与流星中解构“颓废的” 萧梁王朝,这本书的理论基础,仍然是海外汉学常用的“解构主 义”。田晓菲将建安以来的文学作品和有关三国的种种创作集合 起来,从传统文学作品到当代群众文化,贯通了近两千年的时间 跨度,在细读文本中,将“建安”与“三国”还原到它原本的历 史语境,进而梳理它们如何在后人不断地择取和再创作中,成为 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一一建安风骨、慷慨悲歌、浪漫豪情。“三 国”
3、与“建安”从历史走向文学、从悲凉走向浪漫的过程,是一 场迷人而又影响深远的建构。文学是田晓菲的切入点。在这本书中,她讨论了建安七子、 铜雀台、赤壁等“三国”意象在整个文学史中的嬉变。与此同时, 文学又不是田晓菲要讨论的唯一主题。她研究的一贯特色,是挖 掘文学作品中隐藏的时代信息,特别是那些我们从正统文学解读 中看不到的历史内涵。对中国文学与文化传统来说,“三国”与 “建安”代表了这一时期所具有的“双重意涵”。用田晓菲的话 来说,“其文字书写奠定了古典诗歌与文学批评的根基,其人物 事件那么成为家喻户晓的传奇。然而,这两者之间存在着整齐的割 裂,这一割裂显示了雅、俗文学传统的不自然的隔离,也显示了
4、 现代的文学研究领域内部存在的自我强加的隔离。”赤壁之戟一书由三局部组成。第一局部“瘟疫”以建安 为中心,首先回顾了 “建安”被“建构”的开端,重点表达了这 个建构过程中的三个重要时刻:217年大疫后,曹丕缅怀亡友的 典论论文与吴质书等文章催生了 “建安七子”的产生; 南北朝时的士人谢灵运,用“七子”的口吻创作组诗拟邺中集; 萧梁贵族萧统通过选编文选,使“建安”形象得以固定。田 晓菲强调,这一被固定下来的“建安”,注重宴游和友情,淡化 了与这种认知不相符的方面,特别是当时无比压抑的政治现实。 在文士的宴游与友情中,具有一些非常生活化的主题一一食物、 酒宴、书信与馈赠。在对这些细节的品读中,她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赤壁之戟:建安与三国 挖掘 文学作品 中的 时代 信息 赤壁 建安 三国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