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作学课程教学大纲(本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耕作学课程教学大纲(本科).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耕作学课程教学大纲(Science of Farming System)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10183302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农学专业、农学(农业信息技术)专业、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学 分:2总学时:32其中理论学时:32,实验学时:0先修课程:植物生理学、土壤肥料学、农业生态学、作物栽培学后续课程:农业资源学课程简介:耕作学是研究建立合理耕作制度的技术体系及其理论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研究内容包括农 作物种植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土壤管理制度的技术与理论。耕作学把农业生产当作一个系统,从 农业发展的全局研究综合的农业技术体系,解决农业生产在时间、空间上的优化问题。主要教学方法与
2、手段:课堂多媒体课件结合黑板板书。选用教材:曹敏建.耕作学(第二版)加.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必读书目:1刘巽浩.耕作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选读书目:1王建林.高级耕作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32高旺盛.中国保护性耕作制阳.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1二、课程总目标耕作学主要培养学生具有现代化农业的总体战略观点和组织指导生产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分 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辨证地、全面地认识和分析农业生产问题。三、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1、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课程总学时:32学时,其中讲授学时:32学时;实验(上机)学时:0学时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建议如下
3、表:序号教学章节名称学时分配讲课实验1耕作制度引论62作物布局63复种44间、套作45种养结合与庭院经济26轮作与连作47土壤耕作6合计322、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总的目的和要求是使学生获得:(1)耕作制度发展的战略目标、资源分析方法;(2)作物布局、复种、间套作、轮连作、土壤耕作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技术;(3) 初步掌握耕作制度设计的综合技术。第一章耕作制度引论(6学时)教学目标:掌握耕作制度、种植制度、养地制度等基本概念,了解世界与中国农业的发展历史 与趋势。教学内容:第一节耕作制度的含义与功能一、耕作制度的概念与内容二、耕作制度的功能第二节 世界与中国农业的发展一、世界农业发
4、展二、中国农业发展第三节我国耕作制度发展的战略目标与基本原理一、精致农作二、经济高效三、持久发展第四节我国耕作制度与可持续农业一、耕作制度与可持续农业二、我国可持续农业的科学技术体系第五节耕作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耕作学的研究对象、性质、任务和内容第六节耕作学发展简史第七节耕作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教学要求:1、掌握耕作制度、种植制度、养地制度等概念,理解耕作制度的基本内容、基本 功能;2、了解世界与中国农业的发展历史与趋势;3、理解耕作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研究内容与方法。重点难点:耕作制度、种植制度、养地制度等概念。第二章 作物布局(6学时)教学目标:掌握作物布局、作物生态适应性等概念,理解作物布局
5、的内容与基本原则;掌握作 物对光温水土和地带地貌的适应性;了解我国与作物布局及农业结构安排现状与趋 势。教学内容:第一节作物布局的含义与原则一、作物布局的含义二、作物布局的意义三、作物布局的原则四、结构安排五、农产品开发方向与作物布局第二节作物的生态适应性一、作物对光的适应性二、作物对温度的适应性三、作物对水的适应性四、作物对土肥的适应性五、作物对地带地貌的适应性第三节 我国南方作物布局的特点和内容一、我国南方作物布局的特点二、作物布局的内容第四节的作物布局一、自然经济条件特点二、农业生产特点三、的作物布局现状和安排途径教学要求:1、掌握作物布局、作物生态适应性等概念,理解作物布局的内容与意义
6、;2、理解影响作物布局的因素,掌握作物布局的基本原则;3、理解作物对光温水土和地带地貌的适应性;4、了解我国与作物布局及农业结构安排现状与趋势。重点难点:作物对光温水土的适应。第三章复种(4学时)教学目标:掌握复种、复种指数、多熟种植等概念,理解影响复种的因素,掌握复种方式的热 量需求和提高复种指数的技术,了解南方()主要复种方式与特点。教学内容:第一节复种的概念与意义一、复种及有关的概念二、复种的意义第二节复种效益原理一、提高光能利用率二、提高热量利用效率三、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四、复种对地力的集约利用五、复种与经济效益第三节复种的条件和技术一、复种的条件二、提高复种指数的技术第四节南方()主
7、要复种方式与特点一、南方()主要复种方式的组成二、主要复种方式的特点教学要求:1、掌握复种、复种指数、多熟种植等概念,了解复种在提高资源利用潜力中的作用;2、理解影响复种的因素,掌握复种方式的热量需求和提高复种指数的技术;3、理解复种指数的计算方法和复种效益的综合评价,了解南方()主要复种方式与特 点。重点难点:复种方式的热量需求和提高复种指数的技术。第四章间、套作(4学时)教学目标:掌握间作、套作、立体种植、立体农业、土地当量比、带宽等概念,理解间套作群 体的竞争与互补作用,掌握间套作的技术,了解南方()间套作的主要类型。教学内容:第一节间、套作概念与意义一、间、套作概念二、间、套作在农业生
8、产中的意义第二节间套作效益原理一、空间上的互补与竞争二、时间上的互补与竞争三、地下养分、水分的互补与竞争四、生物间的互补与竞争第三节间套作的技术特点一、选择适宜的作物及其品种二、确定合理的田间结构三、米取相适应的栽培技术第四节 间、套作主要类型与方式一、主要间作类型与方式二、主要套作类型与方式三、发展间套作应注意的问题教学要求:1、掌握单作、间作、套作、带状间作、立体种植、带宽等概念;2、理解间套作群体的竞争与互补作用,掌握间套作的技术,了解南方()间套作的主 要类型。重点难点:间套作的基本概念和间套作群体的竞争与互补作用第五章种养结合与庭院经济(2学时)教学目标:掌握种养结合的含义与意义,理
9、解与畜牧业配套的种植制度。教学内容:第一节 种养结合的发展概况一、种养结合的含义与意义二、我国种养结合的发展概况第二节种养结合模式一、种植业与畜牧业结合模式二、田间立体种养模式第三节与畜牧业配套的种植制度一、与畜牧业相结合的种植模式二、与畜牧业相结合的种植制度的发展趋势第四节庭院立体种养模式一、庭院立体种养业的特点二、庭院立体种养业的前景三、庭院立体养殖模式四、庭院立体种植模式教学要求:1、掌握种养结合的含义与意义,了解我国种养结合的发展概况;2、了解种养结合的主要模式,理解与畜牧业配套的种植制度;3、掌握庭院立体种养业的特点和主要模式。第六章轮作与连作(4学时)教学目标:掌握轮作、连作、茬口
10、的概念,了解轮作在现代农业中的重要意义,掌握不同作物 对连作的反应和轮作的农田生态效应,理解连作障碍的消除途径。教学内容:第一节轮作的概念、类型与作用一、轮作的概念与类型二、轮作的作用三、轮作的意义第二节连作一、连作的利弊二、不同作物对连作的反应三、连作的应用第三节茬口一、作物茬口特性的形成二、各类作物的茬口特性三、茬口顺序与安排四、南方()的主要轮作模式教学要求:1、掌握轮作、连作、茬口的概念,了解轮作在现代农业中的意义;2、掌握不同作物对连作的反应和轮作的农田生态效应,了解南方()的主要轮作方式。 重点难点:轮作的作用,不同作物对连作的反应,连作应用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第七章 土壤耕作(6学
11、时)教学目标:掌握耕层构造、基本耕作、表土耕作、耕性等概念;理解土壤耕作的实质,了解耕 层构造对作物生长的影响,掌握少免耕的基本依据与配套技术,理解少免耕的优缺 点。教学内容:第一节 土壤耕作的实质与任务一、土壤耕作的实质二、土壤耕作的任务第二节土壤耕作措施的作用与技术一、土壤耕作的机械作用二、基本耕作措施的作用与技术三、表土耕作的措施与作用四、土壤耕性与耕作五、土壤耕作措施的选用与配套第三节少耕与免耕一、少、免耕的概念和类型二、少、免耕的依据三、少、免耕优缺点教学要求:1、掌握耕层构造、宜耕期、耕性等概念;2、掌握土壤耕作的实质,了解耕层构造对作物生长的影响,理解土壤耕作的任务;3、掌握少免耕的基本依据与配套技术,理解少免耕的优缺点。重点难点:土壤耕作的实质,影响土壤耕性的因素,少、免耕优缺点。四、课程考核考试以闭卷为主(70%),着重检查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认识程度,培养学生 理解和掌握耕作学研究和分析的能力。平时成绩30%,考察作业和出勤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