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构造设计中的概念设计与构造措施.docx





《建筑构造设计中的概念设计与构造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构造设计中的概念设计与构造措施.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建筑构造设计中的概念设计与构造措施在建筑构造设计中,概念设计与构造措施至关重要。一 定程度上它反映了一个构造工程师的设计水平,下面就这两 个问题谈一下本人的一点看法。1、概念设计的重要性概念设计是展现先进设计思想的关键,一个构造工程师 的主要任务就是在特定的建筑空间中用整体的概念来完成 构造总体方案的设计,并能有意识地处理构件与构造、构造 与构造的关系。一般认为,概念设计做得好的构造工程师, 随着他的不懈追求,其构造概念将随他的年龄与实践的增长 而越来越丰富,设计成果也越来越创新、完善。遗憾的是, 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大部分构造工程师只会依赖规范、设 计手册、计算机程序做习惯性传统设计,缺乏创
2、新,更不愿 (不敢)创新,有的甚至拒绝对新技术、新工艺的采纳(害 怕担负创新的责任)。大部分工程师在一体化计算机构造程 序设计全面应用的今天,对计算机结果明显不合理、甚至错 误而不能及时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导致他们在大学学的 那些孤立的概念都被逐渐忘却,更谈不上设计成果的不断创 新。强调概念设计的重要,主要还因为现行的构造设计理论 与计算理论存在许多缺陷或不可计算性,比方对混凝土构造 设计,内力计算是基于弹性理论的计算方法,而截面设计却 是基于塑性理论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这一矛盾使计算结果 与构造的实际受力状态差之甚远,为了弥补这类计算理论的 缺陷,或者实现对实际存在的大量无法计算的构造构件
3、的设 计,都需要优秀的概念设计与构造措施来满足构造设计的目 的。同时计算机结果的高精度特点,往往给构造设计人员带 来对构造工作性能的误解,构造工程师只有加强构造概念的 培养,才能比较客观、真实地理解构造的工作性能。概念设计之所以重要,还在于在方案设计阶段,初步设 计过程是不能借助于计算机来实现的。这就需要构造工程师 综合运用其掌握的构造概念,选择效果最好、造价最低的构 造方案,为此,需要工程师不断地丰富自己的构造概念,深 入、深刻了解各类构造的性能,并能有意识地、灵活地运用 它们。2、协同工作与构造体系协同工作的概念广泛存在于工业产品的设计和制造中, 对于任一个工业产品,我们均不希望其在远未到
4、达其设计寿 命(负荷、功能)时,它的某些部件(或零件)即出现破坏。 对于建筑构造,协同工作的概念即是要求构造内部的各个构 件相互配合,共同工作。这不仅要求构造构件在承载能力极 限状态能共同受力,协同工作,同时到达极限状态,还要求 他们能有共同的耐久寿命。构造的协同工作表现在根底与上 部构造的关系上,必须视根底与上部构造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不能把两者割裂开来处理。举例而言,对砖混构造,必须依 靠圈梁和构造柱将上部构造与根底连接成一个整体,而不能 单纯依靠根底自身的刚度来抵御不均匀沉降,所有圈梁和构 造柱的设置,都必须围绕这个中心。对协同工作的理解,还在于当构造受力时,构造中的各 个构件能同时到达
5、较高的应力水平。在多高层构造设计时, 应尽可能防止短柱,其主要的目的是使同层各柱在一样的水 平位移时,能同时到达最大承载能力,但随着建筑物的高度 与层数的加大,巨大的竖向和水平荷载使底层柱截面越来越 大,从而造成高层建筑的底部数层出现大量短柱,为了防止 这种现象的出现,对于大截面柱,可以通过对柱截面开竖槽, 使矩形柱成为田形柱,从而增大长细比,防止短柱的出现, 这样就能使同层的抗侧力构造在相近的水平位移下,到达最 大的水平承载力;而对于梁的跨高比的限制,一般还没有充 分认识到。实际上与长短柱混杂的效果一样,长、短梁在同 一棉框架中并存,也是极为不利的,短跨梁在水平力的作用 下,剪力很大,梁端正
6、、负弯矩也很大,其配筋全部由水平 力决定,竖向荷载基本不起作用,甚至于梁端正弯矩钢筋也 会出现超筋现象,同时,由于梁的剪力增大,也会使支承柱 的轴力大幅增大,这种设计是不符合协同工作原则的,同时, 构造的造价必将会上升。多高层构造设计的主要目的即是为 了抵抗水平力的作用,防止扭转,为有效的抵抗水平力作用, 平面上两个正交方向的尺寸宜尽量接近,目的是保证这两个 方向上的“惯性矩”相等,以防止一个方向强度(稳定性) 储备太大,而另一个方向较弱,因此,抗侧力构造(柱、剪 力墙)宜设置在四周,以增大整体的抗侧刚度及抗扭惯性矩, 同时,应加大梁或楼层的刚度,使柱(或剪力墙)能担负较 大的整体弯矩,这就是
7、“转换层”的概念。防止扭转的目的, 是因为在扭转发生时,各柱节点水平位移不等,距扭转中心 较远的角柱剪力很大,而中柱剪力较小,破坏由外向里,先 外后里。为防止扭转,抗侧力构造应对称布置,宜设在构造 两端,紧靠四周设置,以增大抗扭惯性矩。因此,高层或超 高层建筑中,尽管角柱轴压比较小,但其在抗扭过程中作用 却很大(若角柱先坏,整个构造的扭转刚度或强度下降,中 柱必定依次破坏),同时,在水平力的作用下,角柱轴力的 变化幅度也会很大,这样势必要求角柱有较大的变形能力。 由于角柱的上述作用,角柱设计时在承载力和变形能力上都 应有较多考虑,如加大配箍,采用密排箍筋柱、钢管混凝土 柱。目前,部分已建建筑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建筑构造 设计 中的 概念 构造 措施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