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之主观简答题(学案)-2023年对标高考语文新题型解析.docx
《文言文阅读之主观简答题(学案)-2023年对标高考语文新题型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阅读之主观简答题(学案)-2023年对标高考语文新题型解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课题课题:文言文阅读一主观简答试题解析学案班级授课(完成)时间教师(学生)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 .掌握文言文主观简答试题的几种类型,探究解题思路与方法。2 .提高分析理解能力,锤炼语言的概括能力。过程与方法结合高考原题及文言文主观简答试题的典型案例,掌握解题思路、答题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夯实文言基础,客观评价人物的思想及态度。重点1.掌握文言文主观简答试题的几种类型,探究解题思路与方法。难点2.提高分析理解能力,锤炼语言的概括能力。教学过程【课前高考精炼】(2022新高考I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秦将伐魏,魏王闻之,夜见孟尝君,告之日:“秦且攻魏,子为募人谋,奈何? ”孟尝君日:
2、“有 诸侯之救,则国可存也。”王日:“寡人愿子之行也! ”重为之约车百乘。孟尝君之赵,谓赵王日: “文愿借兵以救魏! ”赵王日:“寡人不能。”孟尝君日:“夫敢借兵者,以忠王也。”王日:“可 得闻乎? ”孟尝君FI: “夫赵之兵非能强于魏之兵,魏之兵非能弱于赵也。然而赵之地不岁危而民不 岁死,而魏之地岁危而民岁死者,何也?以其西为财蔽也,令赵丕救教魏献盟王1 是赵与强秦为界也 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发死矣此文之所以忠王大王也”赵王许诺,为起兵十万、车三百乘。又北见燕王日: “今秦且攻魏,愿大王之救之! “燕王日:“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 ” 田文日:“夫行数千里而救人者,此国之
3、利也,今魏王出国门而望见军,虽欲行数千里而助人,可得 乎? ”燕王尚未许也。田文日:“臣效便计于王,王不用臣之忠计,文请行矣,恐天下之将有大变也 王日:“大变可得闻乎? “日:“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秦已去魏, 魏壬悉韩、魏之兵,乂西借秦兵,以因赵之众,以四国攻燕,王且何利?利行数千里而助人乎?利出 燕南门而望见军乎?则道里近而输又易矣,王何利? ”燕王日:“子行矣,寡人听子。”乃为之起兵 八万、车二百乘,以从川文,魏王大说日:“君得燕、赵之兵甚众且亟矣,”秦王大恐,割地请讲于 魏。因归燕、赵之兵,而封田文。(节选自战国策魏策三)1 .孟尝君前往赵国、燕国借兵救魏,所
4、采用的游说策略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3分) 答案:【考点突破】考点解析该考点是2020年山东新高考的命题新题型,符合高考文言文考纲(分析综合C:筛选并整合文 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鉴赏评价D:鉴赏文学作 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要求,对考生的理解等各项 能力要求有所加大,难度也大大增加。命题侧重点越来越倾向于现代文阅读的知识点考查。2 .注重考查考生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3 .侧重考查考生对人物、事件、原因、目的、条件、方法等逻辑分析能力。4 .考查考生概括、筛选信息以及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5 .分值(
5、3分)不高,但通常情况下考生想得到满分比较困难。要点一般在25点之间,大部 分都属于一个要点1分,考生答出三个即可。二.应对策略1 .夯实文言文基础知识文言文的理解和分析等能力是在读懂文言文的基础上培养起来的。所以对文言实词、虚词、词类 活用、特殊句式等知识点要牢牢把握,并能融会贯通、活学活用、举一反三、巧妙迁移。2 .精准审题,明确考查类型及目的目前高考命题的灵活性和变化性让许多考生摸不着头脑,实际上重在审题,弄清楚命题者命题的 意图,考查的知识点,逐一解剖题干,确定答题思路。伊U如:原因试题,有主观原因、客观原因;直接原因、间接原因之别,根据题干,具体审清哪些方面,方能准确作答,游刃有余。
6、再如:2021新高考II卷第14题:文中说到“边境之间,稍得休息”,具体原因是什么,请简要 说明。(3分)很明显,这道题考查考生对具体原因的探究,两国边境得到暂时安宁是两国的事情,既有后赵王 石勒的原因又有祖逖的原因,二者缺一不可。主要是考查考生对文章信息、事情逻辑分析筛选概括能 力的题型。3 .确定答题区域,梳理归纳文本内容题干中会有明确的关键词,一般在文言文中可以直接找到,根据关键词和题干具体要求,准确锁 定答题区域,筛选概括文本信息、。例如:2022新高考全国II卷,请简要概述吴汉的刚毅与木讷之处。刚毅是指吴汉坚强有毅力的 表现,主要体现在对外战争方面;木讷意思为人质朴而不善辞令,主要体
7、现在性格、与人的交往、应 答等方再如:2021新高考】卷中题干明确指出所分析的话语位置在文末,此处暗示考生要从上文中梳 理、筛选、归纳答案;2021新高考II卷中“边境之间,稍得休息”需要考生在通读原文时关注关键 词“边境”,其位于“禁诸将不使侵暴后赵之民”与“四年秋七月”之间,这就暗示考生要从“禁诸 将不使侵暴后赵之民”的上文去寻找答案。4 .关联语境,找准作答方向2021新高考I卷中,文末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评价说“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这句话说 的是什么道理?他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文章最后一段“臣光门: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 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
8、言则佞化为忠。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矣”。根据“君明臣直”可以知道强调君主贤明的重要性,君主贤明,大臣才能正直。文章紧接着列 举了裴矩的事情,指出裴矩在隋朝虽是佞臣但却忠于唐朝,并不是他的本性有变化,是因为君主。君 主从恶听到自己的过错,忠臣就会变为佞臣;君主喜爱听到正直的言论,佞臣就会变成忠臣。此事例 直接佐证了古人的观点“君明臣直”。所以司马光说,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矣。这一句中“君者表也”意思是君主是 表率,对于“景”的理解是重点,“景”理解错了,会影响整个句子的理解。联系上下文可知本段是 想阐释君主对大臣的作用,通过后文的“景随”以及我们在过秦论中学过的“赢粮
9、而景从“,可 知“景”通“影”。因此本句的句意则迎刃而解,意即“臣下就像君主的影子,随着君主的好恶而行 动”。本题设两问,第二问是“他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考查学生把握作者写作目的的能力。这需要 考生联系上文以及作品出处进行思考。首先,文章主要讲了由太宗善于纳谏的三个故事,说明君王要 提升自己的道德和执政水平,上行下效,成为臣子的表率,实现良好的君臣互动。其次,联系文章出 处资治通鉴,此书是一部专为皇帝编撰的介绍历代兴亡得失的作品,其创作目的就是告诫君主如 何吸取历代教训。通过以上这两点,考生不难作答。因此做好本题首先要根据语境对原文信息进行筛选,然后再分析概括。5 .转换语言,规范作答考生在
10、作答时如果仅仅复述原文的语句是难以获得满分的,必须根据找到的原文信息,用自己的 语言进行恰当转换。2021新高考【卷中“君者表也,臣者景也”,问的是这句话说的是什么道理,如果直接翻译为“君 主是表率,臣下是影子”,则是答非所问。答出此句的道理则需要考生将对本句和前文“君恶闻其过 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的理解相结合,此句司马迁是想表达君主起表率作用的重要性。 据此,可以将答案组织为:君主是表率,臣下就像是君主的影子,臣子会根据君主的好恶而行动。因 此新高考I卷的参考答案如下:1 .臣下就像君主的影子,随着君主的好恶而行动。2 .告诫后世君主要正道直行,起表率作用。在2021新高考II
11、卷中,如果把原文按照相关答案直接翻译或者原文照搬,不但啰嗦,而且没条 理,因此可以分句进行大意概括。将“大兴三年,逖镇雍丘,数遣兵邀击后赵兵,后赵镇戍归逖者甚 多,境渐蹙”概括为祖逖多次派兵攻打后赵,导致后赵戍守边关归顺祖逖的人太多,边境日渐狭小。 将“后赵王勒患之,乃下幽州为逖修祖、父墓,置守冢二家,因与逖书,求通使及互市”概括为后赵 石勒对祖逖采取的一系列示好行为以及要求通史互市。将“逖不报书,而听其互市,收利十倍”“禁 诸将不使侵暴后赵之民”概括为祖逖没有将这件事向上呈报,而是任其互市,从中获利,并且禁止诸 将侵犯后赵百姓。通过对上述原文内容的概括,考生不难组织答案。新高考II卷的参考答
12、案:1 .祖逖多次拦击后赵军队取胜,使得后赵疆士缩小,后赵王石勒不得不向祖逖示好,要求通史及 互市。2 .祖逖没有阻止民间贸易,并约束士兵不要侵犯后赵百姓,使得两国的边境稍微得到了休养生息。由此看来,文言文阅读中的简答题需要考生仔细阅读题干要求,然后在文中快速定位,根据语 境筛选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归纳概括,然后用自己恰当的语言进行作答。三.试题类型1 .原因探究类2 .体现表现类3 .方法策略类【课堂知识点拨】第一种类型:原因探究类一.命题形式1 .文中唐太宗两次把房玄龄比作汉朝名相萧何,各有怎样的目的?(3分)2 .李白虽然受到玄宗赏识,但一直不被重用的原因是什么?请根据文本简要概括。(3分
13、)3 .田光为何推荐荆轲?请根据文本简要概括。(3分)4 .高力士为什么“不敢深言天下事”?请简要问答。(3分)5 .于谦被判处极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请简要说明。(3分)6 .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的直接原因有哪些? (3分)二.解题思路1 .审清题干中的人物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位置关系、利害关系等)。2 .明确人物的动作行为,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等特点。3 .切实研究结果,由果溯源,探究具体原因。4 .掌握原因的类别(直接,间接;主观,客观;内因,外因:目的因等),对号入座,以防答非 所问。三.试题分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问题。李白,半太白,兴圣皇帝九世孙。其先隋末以罪徒西域,神龙初,遁
14、还,客巴西。白之 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苏题为益州长 史,见白异之,日:“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然喜冬模巾,击剑,为任侠, 轻财重施。史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徐山,日沈饮,号“竹溪 六逸”。冬冬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幸见其文, 叹日:“子,谪仙人也! “言于玄宗,召见金鎏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 羹,有诏供奉静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沈杳子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 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颔面,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 帝
15、,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摘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 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鸯放不自修,与知章、李适之,汝阳王琏,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 为“酒八仙人”。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堂乘月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 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磷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 还彭泽。璘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仅尝犯法,白为救兔。至是子仪 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放,还寻阳,坐事下狱。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 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自已卒,年六十余。 白晚好黄老,度牛渚矶至姑敦,
16、说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文宗时,诏以白欹诗、 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二十七)1.李白虽然受到玄宗赏识,但一直不被重用的原因是什么?请根据文本简要概括。(3 分)答案:【对点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谓其本停翱武日: “燕、秦不两立,愿太得幸而图之。”武对日:“秦地遍天下,威胁韩、魏、赵氏,则易水以北,未 有所定也。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 ”太子日:“然则何由? ”太傅日:“请入,图之。” 鞘武日:“燕有田光先生者,其智深,其勇沉,可与之谋也。”太子日:“原因太傅交于田
17、先生,可 乎? ”构或日:敬诺。出见田光,道太子日:“德图国事于先生。”田光日:“故奉教。”乃造 海。太子尊地逢迎,却行为道,跪地拂席。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日:“燕、秦不 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日:”臣闻驶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驾马先之。今太 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情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太子日:”愿 因先生得交于荆轲,可乎? “田光日:“敬诺。”即起,趋出。太子送之至门,日:“丹所报,先生 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日:“诺。”偻行见荆轲,日:“光与子相善, 燕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之已不不也,幸
18、而教之日:,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 也。光,不自外,言?下于太子,愿是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日:“逆奉教。”田光日:“光闻长 者之行,不使人疑之,今太子约光日: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是太子疑光也。夫 为行使人疑之,非节烈侠士也。”欲自杀以激荆轲日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到而死。(节选自战国策燕策三)【注】道:导,引导。1 .田光为何推荐荆轲?请根据文本简要概括。(3分)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房玄龄,临淄人。开皇中,皆谓隋祚方永,玄龄密白父日:”上无功德反诛杀攘神器有 之不为子孙立长久计淆置嫡庶竞侈僭相倾阅终当内相诛夷”年十八,举进士。吏部侍郎高孝 基名知人,
19、日:“仆观人多矣,未有如此郎者,当为国器。”太宗以康煌公徇渭北,杖策上 谒军门,一见如旧。公为秦王,征伐.未尝不从,众争取怪珍,玄龄独收人物致事巧,与诸将 密相申结,人人愿尽死力。居府出入十年,军符府檄,或驻马即办,文约理尽,初不著稿。 高祖日:“若人机识,是宜委任。每为吾儿陈事,千里外犹对面语。”隐太子将有变,王召 以方土服人,夜计事。事平,第功班赏,功第一,食邑千三百户。淮安王神通日:“义师起, 臣兵最先至,今玄龄以羊更居第一,臣所未喻。”帝日:“叔父兵诚先至,然未尝躬行阵劳。今玄龄有决胜惟惺、定社稷功,此萧何所以 先诸将也。“居宰相积十五年,自以权宠隆极,累表辞住,诏不听。帝遣使谓日:“
20、让,诚 美德也。一日去良弼,如亡左右手,毋多让!”会伐辽,留守京师。诏日:“公当箫何之任, 朕无西顾忧矣。”玄龄数上书功帝,愿毋轻敌,久事外冬。晚节多病,玄龄顾诸子日:“今 天下事无不得,惟讨高丽未止,上含怒意决,群臣莫敢谏,吾而不言,抱愧没地矣! “遂上疏, 帝得疏,日:”是已危掇,尚能忧吾国事乎!”玄龄当国,夙夜勤强,任公竭节,不欲一物失 所。无娼忌,闻人善,若已有之。明达吏治,议法处令,务为宽平。不以已长望人,取人不 求备,虽卑贱皆得尽所能。“治家有法度,常恐诸子骄侈,乃集古今家诚,书为屏风,令各 取一具,日:”留意于此,足以保躬矣!汉袁氏累叶忠节,吾心所尚,尔宜师之。”(节选自新唐书房
21、玄龄传)2 .文中唐太宗两次把房玄龄比作汉朝名相萧何,各有怎样的目的?(3分)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人。居易幼聪慧绝人,襟怀宏放。年十五六时,袖文一篇,投著作郎吴人 顾况。况能文,而性浮薄,,性文章无可意者。览居易文,不觉迎门礼遇日:“吾谓斯文遂绝,复得 吾子矣。“贞元十四年,始以进士部试,授秘书官校书郎。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所著歌诗数十百 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块而土君子多之 章武皇帝纳谏思理,渴闻谎言,召人翰林为学士。三 年五月,拜左拾遗。居易与河南元稹相善,同年登制举,交情隆厚。旗自监察御史谪为江陵府士曾掾, 翰林学士李绛、崔群上前面论稹无罪,居易
22、累疏切谏,疏入不报。十年七月,盗杀宰相武元衡,居易 首上疏论其冤,急请捕贼以雪国耻。会有素恶居易者,持摭居易,言浮华无行。执政方恶其言事,奏 贬为江表刺史,追诏投江州可乡。居易儒学之外,尤通释典,常以忘怀处顺为事,都不以迁谪介意。 在温城,居易与凑、满、朗、晦四禅师,每相摧游咏,跻危登险,极林泉之幽邃。元稹在通州,篇咏 赠答往来,不以数千里为远。十四年三月,元模会居易于峡口,停舟夷陵三日,矍酒赋诗,恋恋不能 诀。其年冬,召还京师,拜司门员外郎。时天子荒纵不法,执政非其人,制御乖方,河朔复乱。居易 累上疏论其事,天子不能用,乃求外任。居易初对策高第,擢入翰林,蒙英主特达顾遇,颇欲奋厉效 报,苟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言文 阅读 主观 答题 2023 标高 语文 题型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