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设计及数据处理教学》课程实施大纲.docx
《《实验设计及数据处理教学》课程实施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设计及数据处理教学》课程实施大纲.docx(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课程实施大纲目录1 .教学理念.课程介绍21.1 课程的性质2课程在学科专业结构中的地位、作用21.2 课程的前沿及发展趋势2学习本课程的必要性22 .教师简介2教师的职称、学历错误!未定义书签。2.1 教育背景错误!未定义书签。2.2 研究兴趣(方向)错误!未定义书签。3 .先修课程2.课程目标33.1 知识与技能方面3过程与方法方面33.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3.课程内容33.3 课程的内容概要3教学重点、难点及处理方法53.4 学时安排(共16学时)6.课程实施73.5 教学单元一:第一章 绪论7教学单元二:实验数据的误差分析83.6 教学单元三:实验数据的图表表示
2、法9教学单元四:实验的方差分析103.7 教学单元五:实验数据的回归分析16教学单元六:正交实验设计174 .课程要求24学生自学要求244.1 课外阅读要求24课堂讨论要求244.2 课程实践要求24.课程考核244.3 出勤(迟到、早退等)、作业、报告等的要求24成绩的构成与评分规则说明255 .学术诚信25杜撰数据、信息处理等255.1 学术剽窃处理等25.课堂规范265.2 课堂纪律26 及实验设计及数据处理的重要性,采用对比、实例、导入的方法。7.1.5 作业安排及课后反思无。7.1.6 课前准备情况及其他相关特殊要求课前预习相关内容。7.1.7 参考资料(具体到哪一章节或页码)李云
3、雁,胡传荣.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o7.2教学单元二:实验数据的误差分析721教学日期第2次课(共8次),具体教学日期以教务处实际安排为准。722教学目标理解真值与平均值,误差的基本概念,实验数据误差的来源及分类, 实验数据的精准度,实验数据误差的统计检验,误差的传递。723教学内容(含重点、难点)教学内容:第二章实验数据的误差分析真值和误差2.1 实验数据的精准度随机误差、系统误差的统计检验2.2 误差的传递重点:误差的基本概念,实验误差的统计检验,误差的传递的应用。难点:实验数据误差的来源4教学过程及方法2.1 真值和误差(讲述、实例)实验数据的精准度(讲述、实
4、例)2.2 随机误差、系统误差的统计检验(讲述、实例)误差的传递(讲述、实例)2.3 5作业安排及课后反思教材习题量2-3题。2.4 6课前准备情况及其他相关特殊要求课前预习相关内容。727参考资料(具体到哪一章节或页码)李云雁,胡传荣.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7.3教学单元三:实验数据的图表表示法731教学日期第3次课(共8次),具体教学日期以教务处实际安排为准。732教学目标可以熟练的使用图示法和列表法来处理数据。教学内容(含重点、难点)教学内容:1.1.1 表法3.2图示法重点:图示法的特点和使用。难点:实验数据的表示方法:包括列表法和图不法,含Excel和Or
5、igin 在图形绘制中的应用。7.3.4 教学过程及方法通过教师讲授和分析,举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7.3.5 作业安排及课后反思作业次数、数量:次数1,习题量1-2题。7.3.6 课前准备情况及其他相关特殊要求课前预习相关内容。737参考资料(具体到哪一章节或页码)李云雁,胡传荣.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7.4教学单元四:实验的方差分析教学日期第4次课(共8次),具体教学日期以教务处实际安排为准。742教学目标7.4.1 方差分析的基本步骤;单因素试验结果的方差分析;多重比 较的方法及适用条件,多重比较结果的表示方法;两因素交叉分组资料的 方差分析。7.4.2 方差分
6、析的基本假定;方差分析的数学模型与期望均方。7.4.3 了解方差分析的意义及概念;数据转换的目的和方法。7.4.4 教学内容(含重点、难点)教学内容:、方差分析的基本概念(1)方差分析的定义;(2)方差分析的基本假定;(3)数据转换。二、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1)数据结构和数学模型;(2)平方和、自由度的剖分;(3)均方及期望均方;(4) F检验;(5)多重比较。三、单因素资料的方差分析(1)组内样本容量相同的单因素资料;(2)组内样本容量不等时的单 因素资料。四、两因素资料的方差分析(1)组内无重复观测值的两向分类资料的方差分析;(2)组合内有重复观测值的两因子资料方差分析。重点:(1)方差分
7、析的基本步骤;(2)单因素试验结果的方差分析;(3)多重比较的方法及适用条件,多重比较结果的表示方法;(4)两因素交叉分组资料的方差分析。难点:(1)多重比较结果的字母表示法;(2)组内有重复观测值的两因素交叉分组资料的方差分析。7.4.5 教学过程及方法一、方差分析的基本概念(讲述、实例)首先讲述3个或3个以上平均数间差异的显著性检验不能采用t检验, 这是因为:检验过程繁琐;无统一的试验误差;误差估计的精确性 低;检验的I型错误率大。(1)方差分析的定义然后讲述方差分析的定义:方差分析的基本思路就是把整个试验(设 有k个样本)资料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把整个试验的总变异按照变异的 来源分解成不
8、同因素的变异,把总方差分解成不同因素的方差。由于方差 等于平方和除以自由度,因此把总方差分解成不同因素的方差,就是把总 方差的平方和、自由度分解为相应于不同变异来源的平方和、自由度,进 而获得不同变异来源方差的估计值,从而发现不同变异来源方差的相对重 要性。(2)方差分析的基本假定接着介绍方差分析的基本假定:效应的可加性;分布的正态性;方差 的同质性。(3)数据转换然后介绍非线性数据的数据转换:平方根转换;对数转换;反正弦转 换;倒数转换。二、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讲述、实例)(1)数据结构和数学模型首先讲述数据结构和数学模型,因为方差分析是建立在一定的线性数 学模型基础上的,所谓线性模型是指每
9、一个观测值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线 性部分,这是方差分析中平方和、自由度剖分的理论依据。(2)平方和、自由度的剖分(重点详解)k .kk .S%一 制2 =Z5. 一 君2 +ZZ(马 一 Z)2i= j=i=li=l j=l上式中,2(%-元)2是各处理均数和与总平均数元的离均差平方和 /=1与重复数n的乘积,反映了重复n次的处理间的变异,称为处理间平方和,记为S5,o即珥=式(吊-君2;而次一(工厂叩产则是各处理内离均差平z=lZ=1 j=方和之和,反映了各处理内的变异(即误差),称为处理内平方和或误差平方和,记为S。即SS”火 (局-兄.)2。S1实际上是各处理内平方和之和, i=j=lk即
10、 SSZSS/。于是有:SSt=SSi+SSc。1=1dfT=nk- dft = k - I dfe=dfT-df,(3)均方及期望均方将上面计算的各种平方和除以各自的自由度便得到总均方、处理间均方和处理内均方,这就从均方(即样本方差)角度反映了处理间变异和处 理内(误差)变异。可以证明,MSe. MS,的期望分别为:成(g) = 02+_L2。(4) F检验在进行了变异分解的基础上,就可以进行F检验:F检验的步骤为:(1)建立假设:。:从= vs兄:各人不等或不全相等(2)计算检验统计量:尸=此 MSe(3)统计推断。(5)多重比较F检验是一个整体概念,F检验的结果为差异显著,从而否定了 H
11、0, 接受HA,这说明各组平均值之间是有显著差异,但在这些平均数之间到 底是全部都差异显著,还是部分差异显著?如果是部分差异显著,那么是 哪几个平均数间差异显著呢?因此,为了分析各样本平均数间的显著关系, 还应作多重比较。多重比较方法包括:最小显著差数法(lea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即 LSD 法;最小显著极差法(Least significant ranges),即 LSR 法。LSR法包括:q检验法(Student-Newman-Keuls法,简称SNK法)和 新复极差法(new multiple range method),又称 Duncan 法,还称 S
12、SR 法(shortest significant ranges)。同时讲解多重比较结果的表示方法:三角形表示法和标记字母法。三种多重比较方法,其检验尺度:LSD法W新复极差法Wq检验法。根 据实际的需要进行选择。举例讲解多重比较方法的选择。三、单因素资料的方差分析(讲述、实例)(1)组内样本容量相同的单因素资料的方差分析所谓单因素资料是指在试验时仅考虑一个因素,除这一因素外,其余 因素均控制在同一水平上,这一个被考虑的因素被分成若干个等级,每一 等级就称为一个水平。当每一组内的试验对象数相等时,就称为组内样本 容量相等的单因素资料。其方差分析的公式与过程同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 所讲内容。通过实
13、例讲解组内样本容量相同的单因素资料的方差分析的过 程。(2)组内样本容量不等时的单因素资料的方差分析在实际试验中,由于各种原因(例如试验对象死亡),有时会出现各组 观测值不等的情况,这时,方差分析与前面介绍的组内样本容量相等时的 方差分析略有不同。设有k个组,每组的样本容量分别为nl, n2, nk,各ni不全相等,这类问题的数学模型与前面是相同的,但在分析时所 使用的公式有些调整。通过实例讲解组内样本容量相同的单因素资料的方 差分析的过程。四、两因素资料的方差分析(讲述、对比、实例)很多情况下,我们要设计两种不同的因素同时作用于试验对象,或在 考虑某一种因素对试验对象产生影响时,还需要考虑不
14、同的环境情况,这 样当试验结束后,数据的分析就必须进行两因素或称双向分类(组)资料 的方差分析。(1)组内无重复观测值的两向分类资料的方差分析(重点详解)首先讲解组内无重复观测值的两向分类资料观测值的数学模型: 勺= + % +功+4,这一模型表示每一个观测值/包含了总体平均值,同 时还受A因子第i个效应,B因子第j个效应的影响,而为(0,/)。然后 讲解方差分解。无重复的两向资料可以看作是两个单因素资料的纵横重叠,即B因素 的水平数就是A因素各水平的重复,反之,A因素的水平数也是B因素各 水平的重复数,在作这类资料的方差分析时,A, B两因素的变异都从总变 异中被解析了出来,这样,误差项中就
15、只剩下了随机误差。通过实例讲解 组合内无重复观测值的两因子资料方差分析的过程。(2)组合内有重复观测值的两因子资料方差分析(重点详解)首先讲解合内有重复观测值的两因子资料的数学模型:设因素有a个水平,有b个水平,共有ab个组合,每一组合内有n个观测值(nN 2 ), 整批资料共有abn个观测值,其数学模型为:为= + %+a+(+.。然后讲解其方差分解。在这一类型的方查分析中,人们的重点和兴趣往往 集中在互作的检验上,因此一般首先完成互作的F检验,若F显著,可不 再检验A因子、B因子是否显著,习惯上我们还是同时完成A、B两因子 的F检验,然后都组合进行多重比较。通过实例讲解组合内有重复观测值
16、的两因子资料方差分析的过程。7.4.6 作业安排及课后反思作业次数、数量:次数1,习题量1-2题7.4.7 课前准备情况及其他相关特殊要求课前预习相关内容。7.4.8 参考资料(具体到哪一章节或页码)李云雁,胡传荣.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7.5教学单元五:实验数据的回归分析751教学日期第5-6次课(共8次),具体教学日期以教务处实际安排为准。7.5.2 教学目标可以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非线性回归分析,含Excel 在回归分析中的应用。7.5.3 教学内容(含重点、难点)教学内容:7.5.4 5.1基本概念元线性回归分析7.5.5 元线性回归分析线
17、性回归分析重点: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建立及回归效果的显著性检验。难点:无教学过程及方法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非线性回归分析,含Excel 在回归分析中的应用。通过教师讲授和分析,举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7.5.6 作业安排及课后反思作业次数、数量:次数1,习题量2-3题7.5.7 前准备情况及其他相关特殊要求课前预习相关内容。757参考资料(具体到哪一章节或页码)李云雁,胡传荣.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7.6教学单元六:正交实验设计761教学日期第7-8次课(共8次),具体教学日期以教务处实际安排为准。762教学目标(1)掌握正交试验的方案设计;正交试验结果
18、的直观分析;正交试验 结果的方差分析。(2)熟悉正交表的概念和性质;正交试验设计原理。(3) 了解正交表的分类;正交表的正交性;正交设计的注意问题。教学内容(含重点、难点)1L2课堂礼仪2612 .课程资源26.教学合约2713 .其他说明27教学内容: 6.1 概念6.2正交试验设计结果的直观分析法 6.2 6.3正交试验设计结果的方差分析法重点:正交表及其选用方法,单指标无交互作用的正交实验设计及极 差分析。难点:无4教学过程及方法一、概念二、正交试验结果的直观分析法(讲述、实例)(1)单指标正交试验设计(重点详解)通过例题来进行讲解。从某原料中提取一营养物质,根据前人的文献 报道,知道有
19、三个因素影响提取过程中的得率:温度A,提取时间B,催化 剂量C,根据具体情况,选出三个因素的三个水平来进行试验,今欲找出 各因素的最佳组合,并确定各因素在提取中的主次顺序。方案设计a.确定实验目的,得率应是越高越好。b.制定因素水平表,确定因素及各因素合适的水平,如何确定因素,如 何确定各因素的水平。主要根据文献资料,本人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列出 因素水平表来:水平因素A()B(min)C(ppm)150301026045153706020c.选取正交表及进行表头设计,本例中选用L9(34)正交表,A,B,C三因素分别为第1, 2, 3歹U,第4列为空列。试验号因素A温度B时间C催化剂12341
20、1 (50)1 (30)1 (10)1212223133342 (60)12 (15)3522 (45)316231273 (70)13 (20)283213933 (60)21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对于正交试验设计,其统计、分析的目的主要有一下几项:a.分清因素 的主次;b.找出优化方案;c.分析因素与指标的关系。直接分析:第9号试验的提取率为最高,达82%,由于本次正交试验 未完成全部的试验,仅9个试验,因此,在这33=27个全部试验中,这一 a3b3c2是否为最好搭配,还应进行进一步的计算分析。计算分析:这里的计算仅为最简单的分析。根据各因素的水平将各提 取率得到各个K值,及平均值k值。R为
21、极差,即同一因子中,最大平均 值减去最小平均值之差。试验号因素提取率温度B时间C催化剂411(50)1 (30)1 (10)1482122264313335942(60)12 (15)361522 (45)3168623125473(70)13 (20)2738321380933(60)2182K1171182182589K2183212207K3235195200k5760.760.7k6170.769k78.86566.7R21.3108.3A因素的极差值最大,达21.3,这说明温度为主要因素;依极差的大 小,因素的主次顺序为ABC,即三个因素中,A为最重要因素,其次 是B,再次是C。本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实验设计及数据处理教学 实验设计 数据处理 教学 课程 实施 大纲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