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方案】1.电源和电流第1课时示范教案1.docx
《【教学方案】1.电源和电流第1课时示范教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方案】1.电源和电流第1课时示范教案1.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电源和电流教学目标1 . 了解电源使电路形成电流的机制和恒定电场的建立。2 .理解电源的作用。3 .知道电流方向的规定。4 .掌握电流的定义式,并会用来解决导线中的电流问题以及计算运动电荷所产生的等 效电流。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电流的定义式。难点:等效电流的有关计算。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新课引入教师展示两张图片,并提出问题:电闪雷鸣时,强大的电流使天空发出耀眼的闪光,但 它只能存在于一瞬间,而手电筒中的小灯泡却能持续发光,这是为什么?学生尝试回答:手电筒中有电池,能形成持续的电流。讲授新课一、电源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L电流是怎样形成的?5 .形成电流前导体中有自由电子吗?他们在做什么运
2、动?6 .导体中的自由电子为什么能定向移动?7 答:1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2.导体中有自由电子,他们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热运动。3,导体两端存在电势差,导体中形成了电场,电子受到电场力的作用而定向移动。教师展示如下图片:(1)导体两端不加电压时,自由电子的运动情况。(2)导体两端加上电压时,自由电子的运动情况。总结:当导体两端存在电势差(电压州寸,导体中就会形成电流。教师引导:如何才能让导体两端存在稳定的电压呢?这就用到了电源。教师展示课件:如图所示分别带正、负电荷的A、B两个导体球,它们的周围存在电场。 如果用一条导线H将它们连接起来,电子在静电力的作用下发生定向移动,最终B失去电
3、 子,A得到电子。A、B之间的电势差变为0, A、B两个导体球成为等势体。教师引导思考:H中会出现怎样的电流?如何才能让导线中有持续的电流呢?学生之间讨论2分钟。结论:如果在AB之间接上一个装置P,它能把经过H流到A的电子取走,补充给B, 并且能源源不断地把电子从A搬运到B,从而使A、B之间始终存在电势差(电压),电路中 就会存在持续的电流。教师展示:常见电池图片。二、恒定电流.1恒定电场(1)形成:导线内的电场,是由电源、导线等电路元件所积累的电荷共同形成的。尽管这 些电荷也在运动,但有的流走了,另外的又来补充,所以电荷的分布是稳定的,不随时间变 化,电场的分布也不会随时间变化。(2)定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学方案 教学 方案 电源 电流 课时 示范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