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调研报告(4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药调研报告(4篇).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导语】中医药调研报告怎么写受欢迎?本为整理了 4篇优秀的中医药调研报告范文,为 便于您查看,点击下面目录可以快速到达对应范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医药调研 报告,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目录第1篇深圳市中医药立法调研报告第2篇中医药工作调研督导活动的自资报告第3篇中医药产业发展调研报告第4篇对我县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调研报告中医药是我国卫生事业的重要特色,也是中华民族5000年灿烂文化的丰碑。岭南中医药 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群众基础良好。在国家和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的正确指导下和深圳市委 市政府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下,有关部、委、办、局的大力支持下以及深圳市卫生、中医药工 作者的共同
2、努力下,我市中医药工作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中医资源配置有较大投入,医疗服务 能力明显增强,中医科教工作成绩斐然,中医行业管理力度加大,基础内涵建设得到夯实,中医应 急医疗救治体系、管理体制改革、医德医风建设都取得了显著成效,整体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部分指标处于全国或全省领先地位。1 .中医立法的背景为了使我市制定的深圳经济特区中医事业发展条例更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可操作性 和前瞻性,根据中医立法工作计划安排,2022年1月11日至18日,市卫生局与市法制办 联合组成调研小组,就我市中医事业发展现状、存在哪些法律障碍、立法需规范哪些法律关系 等问题,采取实地考察和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在市内进行了广
3、泛而深入的调研,现将调研情况 报道如下。2 .市内调研的基本情况在实地考察和召开座谈会期间,各层面的中医从业人员均一致认为我市中医立法十分必要 且非常急迫,就我市中医发展的现状、立法应解决的问题畅所欲言地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建议 和想法,为深圳经济特区中医事业发展条例的起草提供了宝贵的素材和起草思路。3 .我市中医药事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3.2 中医医疗机构设置不足现有的中医药资源和服务远远不能满足市民对中医药医疗保健 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目前我市仅有3个区设有中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也只有福田区有1家, 且规模很小,仅30张病床。各区中医药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严重存在,作为深圳面积第一大区 的龙岗区
4、,至今无一家中医院。3.3 中医医疗机构中医药人员编制及构成比例不合理医院人员编制少,留不住人才,且现 有人员构成比例不合理,有的中医院中医师的比例甚至低于西医师。3.4 中医医疗收费过低许多治疗效果很好的中医医疗技术得不到与之相符的价值体现,如 中医手法复位骨折治疗费仅几十元钱,而如果进行手术治疗其医疗费少则上千元,多则上万元, 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许多医院及中医师就放弃中医最传统的简、便、验的治疗方法而选择西 医疗法,从而导致中医西化。3.5 适宜的中医医疗技术得不到医疗保险政策的支持由于中医的自身特点以预防为主,防 患于未然,而现行的医疗保险政策却是重治疗轻预防,住院标准一直以西医为标准
5、,使得许多 具有中医住院治疗征象的病人无法收入院,白白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此外,许多适宜的效果 良好的中医治疗方法(如中药熏蒸、耳穴按压等疗效极佳的中医技术等),被误认为保健方法, 不列入医疗保险记帐范围,从而制约了中医的发展。3.6 与中医药有关的评审或者鉴定活动如中医药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中医医疗事故鉴 定、中医师的继续教育、中医科研课题评审、中医医疗质量评估等,没有体现中医药特色,没 有遵循中医药自身的发展规律。3.7 现行的对中医药制剂的管理,阻碍了中医药的发展我国目前有关药品管理的法律法规 的相关规定,不利于对中医药制剂的保护和利用。对中医药的秘方、偏方和验方的管理、利用 和对院内
6、制剂的管理没有体现中医药的传统特色。3.8 假中医、中医推拿、针灸减肥充斥市场目前,社会上许多无牌中医师、针灸推拿按摩 减肥,街头巷尾处处可见,在水疗和按摩保健中心等非法的医疗机构中也处处可见,大多是没 有资格的人员也在从事中医推拿、按摩、针灸等医疗活动,且假医假药假广告的泛滥,已严重 败坏了中医的声誉,更使中医技术贬值。3.9 中医管理体系不完善,人力不足市卫生局中医处是我市唯一中医机构的行政管理处室, 定编5人,目前到位2人,无论从制定政策法规、宏观管理,还是具体中医执法等正常管理 工作,心有余而力不足。再则,各区卫生局没有设立中医科,个别区卫生局学中医专业的科员 尚未配备,影响中医事业的
7、发展。3. 10科研机构分散,绩效差目前,我市有两所中医药研机构,市中医药研究所挂靠市中 医院,几乎没有发挥应有作用,市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所挂靠市第二人民医院,硬件软件建设 都受到牵制,难于发挥较好作用。更多相关中医药工作调研督导活动的自行报告有极大的便利,对一些容易发霉、变质的中药,医院给药房配置了电冰箱,通过冷藏以保 证中药质量。医院也正准备给中药房安装空调机,对中药饮片的质量有了进一步的保障。8、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我院制定了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实施方案,组织学习了关 于加强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的指导意见和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制定医 院十年发展规划,制定医院常见骨科病诊疗方案
8、,制定医院行为规范,制定了医院院微、医 院院歌、医院宗旨、医院院训、医院精神。并加强了中医医院环境形像建设。20xx年月日医药产业已成为当今最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之一。全世界约有1/3的人口在使用中医药 治疗疾病和养生保健,约有130个国家和地区俏售和使用中药,我国药品市场近十年一直保持 20%以上的增长,在几次金融危机中,全球医药产业都能独善其身,未受较大影响。经过十年努 力,我县中药材产业得到了较好较快发展,为中医药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一、优势关于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管理存在问题的调研报告和机遇(-)条件得天独厚。我县地处武陵山腹地,是xxxx、贵阳、长沙、武汉四大城市的几何 中心,区位优
9、势明显,是xxxx市规划建设的五大地区级物流枢纽之一,药品销售市场前景看好。 境内药用植物种类有1270余种,达到国家和省级标准约有268种,重点药材有银花、白术、玄 参、天冬、杜仲、骨碎补、黄姜、黄精、续断等品种,其中银花、白术量大质好,是极具代表 性的中药材资源。(-)产业初具雏形。截至H前,我县以银花为主的中药材面积超过35万亩(银花30. 1 万亩、白术3万亩左右、天冬6000余亩、黄精3000余亩、青蒿8000余亩、百合2000余亩, 另试种了白芨、重楼等名贵中药材),药农户年均收入在5000元以上。中药饮片、绿原酸提取 和植物中间体提取、金银花凉茶生产线已经投产。与西南大学等科研单
10、位开展了 xxxx银花成分 分析和药理、药效、毒理等基础研究,开发试制了包括银天颗粒在内的一批新产品。“xxxx银 花”获国家地理商标认证和gap基地认证,“药食同源”认证在国家卫计委网站完成公示。依托 中药材天地网建立了首个国家基本药物中药原料动态监测与信息服务站,“中药材买卖通”等电 商交易平台运行良好。成功举办两届武陵山中药材产业发展论坛,xxxx中药材的知名度和影响 力显著提高。(三)扶持政策给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将生物医药产业列为战略性 新兴产业,并将“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作为单节列出。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 将xxxx银花、白术等纳入特色中药材基地规划。全
11、市医药产业振兴发展规划(xxxx2022 年)将xxxx银花作为“五园七基地”之一进行布局。今年,县委、县政府提出实施中药材“1211” 的发展战略,明确到2022年,中药产业产值达100亿元以上。并从今年开始,每年整合涉农项 目资金5000万元以上,扶持中药材产业发展壮大。二、问题和挑战(一)外部竞争激烈。近年来,外资医药企业争先恐后地加大在华投资,国内各大医院进 口药、合资企业药和国产药大约各占1/3,技术领先、资本雄厚的外资医药企业基本上垄断了 高端药物市场,传统的中医药产业面临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同时,就渝东南地区而言,各 区县中药材资源都比较富足,发展思路大同小异,且大多各自为阵,
12、缺乏统筹规划和差异化发 展,甚至存在恶性竞争。(二)资源欠缺管理。部分中药材品种受市场、病害等客观原因影响严重,产量差异极大。 如银花产业因受市场低迷、药典分离等因素影响,群众种植积极性有所降低,目前很多中药 材种植基地养护、管理不到位,自生自灭现象普遍存在。对稀有药材还未形成系统管理,乱采 乱摘现象仍然存在,破坏十分严重。(三)产业结构失衡。虽然我县明确提出打造100亿级的中药材产业的战略目标,但我县 企业仍然集中于简单的种植和加工等生产环节,牛.物医药、生物制造、生物化工等行业仍处于 “零”起步阶段。以祥华生物、红星中药材为主的我县中药材企业,在化工原料、制剂和制药 等方面研发投入不够,生
13、产水平仍然十分落后,如不能引入大型制药企业落户,产业集群将很 难形成。(四)队伍素质不高。目前.,我县绝大多数从业人员未受过专业培训,专业结构不合理, 整体素质不高。虽然成立了专门的中药材产业办公室,但与中医药专业相关的人才几乎没有, 既缺乏中药材种植、加工、制药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也缺乏专门从事医药产业评估、市场 运作的产业化人才。而在产业开发方面,虽然与XXXX大学等科研机构研发了一些科研产品,但 仍未成规模开发、生产,利用效率太低。三、对策和建议(一)强化产业支撑,构建发展体系。继续加大对药材示范种植大户的扶持力度,对种植 典型户建档立册,跟踪服务,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在药材发展种植过程中
14、的种子、技术、销售等 困难,确保已成规模的药材基地不因外部因素受到破坏。加大对野生中药材资源的保护力度, 建议由县中药材办公室抽调专人对全县范围内中药材资源开展一次资源普查,并建档管理,对 稀有药材进行跟踪保护。同时,要抓紧制订我县中医药产业中长期规划,避免产业结构重复、 产品项目雷同等现象,既要确保中小型医药企业的发展,又要制订大型医药企业引入规划,并 出台具体的扶持政策,采取各种形式加大对项目、人才、技术的引进力度,进一步扩大融资渠 道,逐步建立以企业投入为主体,风险投资为补充,政府投入为引导,金融投入为放大的医药 产业投入支撑体系,使相关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加大招商力度,推进集群发展
15、。结合我县中药材产业基础、地域特点、自然环境和 市场条件,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大力推进特色优势中医药产业错位发展,搞好资源综合开发利 用和产业链延伸,努力形成差别化竞争的产业集聚与区域分工发展布局,重点要依靠招商引资 来增加产业投入和新品开发。在我县出台的加快推进生物医药产业的意见基础上,进一步制定 加快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尤其要围绕中医药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制定相关政策,从 企业落地、研发、生产、管理、销售等方面加以扶持。继续加大对产业项目的招商力度,力争 引入12家具有影响力的世界500强医药企业落户园区。向上争取国家对中药材基地建设的投 入和国家扶持农业的多种专项资金,打捆使用,积极
16、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着力构建一个地区级 医药产业集群,把医药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做大做强。(三)引导企业创新,增强竞争能力。继续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产学研技术 创新体系,加大对发展前景较好的中兽药产品及日化产品的研发力度。加强对新产品的保护和 开发力度,促进企业新产品的研发、推广以及新技术的应用。抓好专业人才集聚工程,帮助企 业引进高新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加大对现有人才的教育培训,建议每年对从事中药材和中医 药管理人员开展12次专业培训。鼓励县级用人单位优先选拔医药领域高端科技人才,县政府 可酌情解决住房、落户、子女上学、生活待遇等问题。此外,还应牵头成立武陵山区中医药产 业发展战略联盟,
17、建立信息、融资、招商等互通互助机制,形成产业发展合力,增强新兴产业 的行业竞争力。医药产业已成为当今最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之一。全世界约有1/3的人口在使用中医药 治疗疾病和养生保健,约有130个国家和地区销售和使用中药,我国药品市场近十年一直保持 20%以上的增长,在几次金融危机中,全球医药产业都能独善其身,未受较大影响。经过十年努 力,我县中药材产业得到了较好较快发展,为中医药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一、优势和机遇(-)条件得天独厚。我县地处武陵山腹地,是一、贵阳、长沙、武汉四大城市的几何 中心,区位优势明显,是市规划建设的五大地区级物流枢纽之一,药品销售市场前景看好。 境内药用植物种类有
18、1270余种,达到国家和省级标准约有268种,重点药材有银花、白术、玄 参、天冬、杜仲、骨碎补、黄姜、黄精、续断等品种,其中银花、白术量大质好,是极具代表 性的中药材资源。(二)产业初具雏形。截至目前,我县以银花为主的中药材面积超过35万亩(银花30. 1 万亩、白术3万亩左右、天冬6000余亩、黄精3000余亩、青蒿8000余亩、百合20_余亩, 另试种了白芨、重楼等名贵中药材),药农户年均收入在5000元以上。中药饮片、绿原酸提取 和植物中间体提取、金银花凉茶生产线已经投产。与西南大学等科研单位开展了银花成分分析和药理、药效、毒理等基础研究,开发试制了包括银天颗粒在内的一批新产品。“银花”
19、 获国家地理商标认证和gap基地认证,“药食同源”认证在国家卫计委网站完成公示。依托中药 材天地网建立了首个国家基本药物中药原料动态监测与信息服务站,“中药材买卖通”等电商交 易平台运行良好。成功举办两届武陵山中药材产业发展论坛,中药材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显 著提高。(三)扶持政策给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规划纲要将生物医药产业列为战略性 新兴产业,并将“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作为单节列出。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 将银花、白术等纳入特色中药材基地规划。全市医药产业振兴发展规划(-2022年) 将一银花作为“五园七基地”之一进行布局。今年,县委、县政府提出实施中药材“1211” 的发展战略,明确到2022年,中药产业产值达100亿元以上。并从今年开始,每年整合涉农项 目资金5000万元以上,扶持中药材产业发展壮大。二、问题和挑战(-)外部竞争激烈。近年来,外资医药企业争先恐后地加大在华投资,国内各大医院进 口药、合资企业药和国产药大约各占1/3,技术领先、资本雄厚的外资医药企业基本上垄断了 高端药物市场,传统的中医药产业面临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同时,就渝东南地区而言,各 区县中药材资源都比较富足,发展思路大同小异,且大多各自为阵,缺乏统筹规划和差异化发 展,甚至存在恶性竞争。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