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习题和答案 第一章习题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学习题和答案 第一章习题答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章答案一、名词解释1 .会计监督:会计监督就是通过预测、决策、控制、分析、考评等具体方法,促使经济活 动按照规定的要求运行,以达到预期的目的。2 .资产:资产是指过去交易、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能带来 经济利益的资源。3 .负债: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 义务。4 .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享有的剩余权益,公司的所 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5 .收入: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 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6 .费用: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
2、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 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7 .权责发生制:是指在确认收入或者费用是否计入某会计期间的账簿,不是以是否在该期 间内收到或付出现金为标志,而是依据收入是否归属该期间的成果、费用是否由该期负 担来确定。8 .实质重于形式:它是指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 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9 .相关性:它是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要与会计信息需求者的需求相关。10 .历史成本:它是指企业的各项财产物资应当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物价如有变动, 除有一般特殊规定外,不得调整其账面价值。二、单选题1、C 2、A 3、D 4、C
3、5、C 6、B 7、C 8、D 9、B 10、D三、多选题1、ABCDE 2、ABCDE 3、ABCDE 4、ABCE 5、AB 6、ABCDE 四、判断题1、 J 2、 J 3、 J 4、 J 5、义 6、 J 7、义 8、 J 9、义 10、 V五、简答1、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作为经济管理工作所具有的功能或能够发挥的作用。其基本职能应 当概括为两个:核算与监督。会计核算是会计的首要职能,也是全部会计管理工作的基础。其基本特点是:会计核算 主要从价值量上反映各单位的经济活动状况。会计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会计 核算要对各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反映,从会计产生到目前为止,会计核算主要
4、是对已 经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事后的记录、核算、分析,通过加工处理后提供大量的信息资料,反 映经济活动的现实状况及历史状况,这是会计核算的基础工作。会计监督是会计的另一个基本职能。任何经济活动都要有既定的目的,都要按一定的目 的来运行。会计监督就是通过预测、决策、控制、分析、考评等具体方法,促使经济活动按 照规定的要求运行,以达到预期的目的。会计监督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特点:1、会计监督 主要是通过价值指标来进行。2、会计监督要对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包括事后 监督、事中监督及事前监督。3、会计监督的依据是合法性及合理性。2、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基本内容有:(1) 客观性。它是指企业应当以实
5、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 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 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2) 相关性。它是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要与会计信息需求者的需求相关。企业提供的 会计信息与会计信息需求者的需求无关,则提供的会计信息为无用信息;会计信息 需求者的需求的信息企业没有提供,则没有实现会计目标。(3)明晰性。它是指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利用。明晰性 要求对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所以会计核算要尽量使会计信息通 俗易懂,简单明了。(4) 可比性。它是指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事项,应当采
6、用一 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如果确实需要变更的,应当在附注中说明。不同的 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 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5) 实质重于形式。它是指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 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这里的实质是指交易或事项的 经济实质,形式是指会计核算依据的法律形式。会计核算时应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 济实质进行核算,而不能仅仅按照其法律形式进行核算,因为有时经济业务的形式 并不能真实地反映其实质内容。(6) 及时性。它是指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 和报告,不
7、得提前或者延后。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保证会计信息与所反映的对 象在时间上保持一致,以免使会计信息失去时效。(7) 重要性。它是指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 流量等有关的所有重要事项或者交易。这里的重要是指会计信息对于信息使用者进 行决策的影响程度来相应决定会计核算的精确程度、会计报告的详略程度,从而决 定会计核算的工作量。(8) 谨慎性。它是指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 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谨慎性原则,亦称稳健性原则。 它的实质是在企业经济活动具有不确定的情况下,会计核算应尽可能减少经营者的 风险负担,以
8、尽量低估企业的资产与收益,对可能发生的损失与费用则要算足。3、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只有四种情况对会计平衡公式发生影响:(1) 经济业务发生引起会计等式的左右两方等额增加,即资产增加,负债或所有者 权益也增加,会计等式保持平衡。(2) 经济业务发生引起会计等式的左右两方等额减少,即资产减少,负债或所有者 权益也同时等额减少,会计等式保持平衡。(3) 经济业务发生引起会计等式的左方内各项目之间发生增减变化,增减额相等, 即资产类项目一个增加,一个减少,会计等式也会保持平衡。(4) 经济业务发生引起会计等式的右方内各项目之间发生增减变化,增减额相等, 即负债类内部项目之间、权益类内部项目之间或者负债类
9、项目与权益类项目之 间此增彼减,会计等式也会保持平衡。4、会计的计量属性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5) 历史成本。在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 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按照因承担现 时义务而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 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6) 重置成本。在重置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 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负债按照现在偿付该项债务所需支付的现 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7) 可变
10、现净值。在可变现净值计量下,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的现金 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 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量。(8) 现值。在现值计量下,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 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 出量的折现金额计量。(5)公允价值。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 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5、(1)、设置会计科目及账户。这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方法。正确地科学 地设置会计科目及账户,是满足经营管理需要,完成会计核算任务的
11、基础。(2)、复式记账。复式记账是对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 以上的相关账户中进行记录的方法。复式记账法要使得每项经济业务所涉及的两个或两个以 上的账户之间产生一种平衡关系。(3)、填制和审核凭证。这是为会计记录提供完整的、真实的原始资料,保证账簿记录 正确、完整的方法。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和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是登记账簿的依 据。会计凭证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对于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都必须由经办人或单位 填制原始凭证,并签名盖章。所有原始凭证都要经过会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的审核。只有 审核后的并认为是正确无误的原始凭证,才能作为填制记账凭证和登记账簿的依据。(
12、4)、登记账簿。登记账簿,是根据填制和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在账簿上进行全面、 连续、系统记录的方法。账簿,是用来记录经济业务发生的簿籍。登记账簿应该以记账凭证 为依据,按照规定的会计科目开设账户,并将记账凭证中所反映的经济一业务分别记入有关账 户。这样,账簿记录就对会计凭证中分散记录的经济业务内容进行了进一步的分类、汇总, 使之系统化,能够更加适应经济管理的需要。账簿记录的各种数据资料,还是编制财务报表 的重要依据。所以,登记账簿是会计核算的主要方法。(5)、成本计算。所谓成本计算就是对应计入一定对象上的全部费用进行归集、计算, 并确定各该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会计方法。通过成本计算可以正确
13、地对会计核算对象 进行计价,可以考核经济活动过程中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耗费程度,为在经营管理中正确计 算盈亏提供数据资料。(6)、财产清查。财产清查是通过实物盘点、往来款项的核对来检查财产和资金实有数 额的方法。在财产清查中发现的财产、资金账面数额与实存数额不符的情况,应该及时调整 账簿记录,使账存数与实存数保持一致,并查明账实不符的原因,明确责任。(7)、编制财务报告。会计信息使用者所需要的信息是多种多样的,但归纳起来主要是 两方面:(1)在某一特定时期内,企业的经营成果如何,盈利能力如何;(2)在某一特定日期, 企业的财务状况如何。企业主要是通过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14、 为此,企业的会计人员对大量的经济业务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工作,向会计信息 使用者提供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六、论述1、组织会计核算工作,需要具备一定的前提条件,即在组织核算工作之前,首先要解决与 确立核算主体有关的一系列重耍问题。这是全部会计工作的基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企 业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会计主体。会计主体指的是会计核算服务的对象或者说是会计人员进行核算(确认、 计量、记录、报告)采取的立场及空间活动范围界定。会计主体指的是会计核算服务 的对象或者说是会计人员进行核算(确认、计量、记录、报告)采取的立场及空间活 动范围界定。(2) 持续经营。
15、将持续经营作为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条件,是指企业在可以预见的 将来,不会面临破产和清算,而是持续不断地经营下去。(3) 会计分期。企业的经营活动从时间上来看是持续不断的,但会计为了确定损益和编 制财务报表,定期为使用者提供信息,就必须将持续不断的经营过程划分成若干期 间。会计期间一般按照日历时间划分,分为年、季、月。(4)货币计量。会计计量是会计核算的关键环节,是会计记录和会计报告的前提,货币 则是会计计量的统一尺度。(5) 权责发生制。会计核算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确认的基础,是指在确认收入或 者费用是否计入某会计期间的账簿,不是以是否在该期间内收到或付出现金为标志, 而是依据收入是否归
16、属该期间的成果、费用是否由该期负担来确定。2、会计确认可分为初次确认和再次确认。初次确认是指对输入会计核算系统的原始经济信息进行的确认。这类原始的经济信息的 载体就是伴随经济业务发生的原始凭证。所以初次确认是从审核及填制原始凭证开始,对经 济业务所产生的原始数据及其内容,包括经济业务的种类、执行单位、经手人、时间、地点, 业务的数量、单价、金额等等,进行具体的识别、判断、选择和归类,以便对其进行正式的 记录。初次确认要依据会计目标或会计核算的特定规范要求,筛选掉多余的或不可接受的数 据,将筛选后有用的原始数据进行分类,运用复式记账法编制记账凭证,将经济信息转化为 会计信息,并登记有关账簿。初次
17、确认实际上是经济信息能否转化为会计信息,并进入会计 处理系统的筛选过程。初次确认的标准主要是发生的经济业务能否用货币计量,如果发生的 经济业务能够用货币计量,则通过了初次确认可以进入会计处理系统;如果发生的经济业务 不能用货币计量,则应该拒绝在会计核算系统之外。再次确认是指对会计处理系统输出的经过加工的会计信息的确认。经过初次确认的原始 数据,借助于会计的核算方法转化为账簿资料。为便于管理者使用,账簿资料还须依据管理 者的需要,继续进行加工、浓缩、提炼,或加以扩充、重新归类、组合,这就是会计再次确 认。再次确认是依据管理者的需要,确认账簿资料中的哪些应列入财务报表,或是在财务报 表中应揭示多少财务资料和何种财务资料。会计再次确认还包括对已确认过的经济数据在日 后由于变动影响的再次确认,如企业购入的各种存货,经初次确认后,以实际成本记录在账 簿中,若物价发生变动,按照谨慎性原则核算时,须对变动影响进行再次确认。再次确认实 际上是对已经形成的会计信息的再提纯、再加工,以保证其真实性及正确性,满足各会计信 息使用者的需要。再次确认的标准主要是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会计输出的信息应是能够 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的信息。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