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六年级上册文言文《伯牙鼓琴》名师教案选编(六篇).docx
《统编版六年级上册文言文《伯牙鼓琴》名师教案选编(六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六年级上册文言文《伯牙鼓琴》名师教案选编(六篇).docx(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文言文伯牙鼓琴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伯牙鼓琴讲述了春秋时期俞伯牙与锤子期的故事。伯牙与子期生为知己,后子期病死,伯 牙摔琴断弦,从此再不弹琴。故事荡气回肠,耐人寻味,千百年来广为流传。六年级的学生对 文言文的表达形式已有了初步感知,也了解了一些阅读文言文的基本方法,知道借助注释理解 基本内容。但由于文言文特有的表达方式与学生日常使用的白话文之间有着较大的差异,因此, 学生对于文言文仍有着初学的新鲜感与认知上的陌生感。所以在教学方法上,可以指导朗读和 引导想象为主,渗透学法的指导。在课堂上以“读”为本,体会人物形象,在琅琅书声的浸润 陶冶中,读出古文特有的韵味。在教学中要渗透文
2、言文阅读的基本方法,通过看注释、联系上 下文、结合生活经验、增补等方法理解文章的意思,感受文言文精练、隽永的语言特点。另外 要注意的是,文言文的教学要注重自读自悟,人文内涵只要有所体会即可,不必强行灌输。 教学目标.会写“哉、巍、弦”等5个生字。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伯牙鼓琴。2 .能根据注释和“资料袋”的内容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3 .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教学重点.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1 .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教学难点能够抓住词语以及音乐来展开想象,感受艺术之美,体会
3、情感。以读为本,以读促悟,抓住重 点词句,结合课下注释和资料袋。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音乐激趣,揭示课题1.导入课题。(1)播放高山流水古筝演奏视频,引导:听了这首乐曲,大家有什么感受呢?(2)导入:这首动人的乐曲叫高山流水,诉说着流传千年的知音难觅的感人故事。让我们 一起来学习伯牙鼓琴的故事。教师板书课题,提示:“琴”的下半部分是“今”,不是“令”。 2.理解课题。(1)学生齐读课题,教师指导学生读好停顿。(2)指名学生说说对课题的理解。(课件出示伯牙鼓琴图片) 点拨:“鼓”就是弹奏的意思。“伯牙鼓琴”就是伯牙弹琴。 二、自由朗读,读通课文1.(出示学习提示)学生自读课文。3 .从“
4、鼓”字引导,学生说说理解文言文的方法。4 .当我们深入课文的时候,会对课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再读读课文,想想哪些地方你读懂了, 哪些不懂的可以和同学交流。5 .预设交流我读懂了 “伯牙鼓琴,锤子期听之”,这句话告诉我们伯牙弹琴,锤子期听他弹琴。师:读了这一句,同学们有同学要质疑吗?伯牙弹得好吗?锤子期会欣赏吗?我们看下去就 懂了。我读懂了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伯牙在鼓琴的时候,心里想着高山,琴 声里就会出现高山(板书:伯牙鼓琴 锤子期听)师:锤子期说的“善哉”什么意思?(很好,很棒!)师:这里的“善哉”表示赞叹。同学们,你还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我觉得伯牙弹琴
5、的技术高超,心中想什么,就能弹出什么。我读懂了伯牙不论弹什么,锤子期都能听出来,就是说,他们之间心意相通,是知音。6 .假如现在你是锤子期,听着伯牙的琴声,你仿佛听到了什么?你会怎样赞美他?(生自由发 表意见)五、拓展延伸,升华情感1 .引导升华,拓展探究。(1)师:我们的课外资料里也有介绍,伯牙是音乐家,他的琴声里肯定不仅仅是泰山、江河 吧?还会有哪些景色?(预设答案:还会有鸟语花香,春天百花盛开,冬天白雪皑皑)师:是啊,也许他的琴声还表现了 “清风徐徐”(再次出示词语读一读)现在你就是伯牙, 我们都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 生答:“善哉乎鼓琴,徐徐兮若清风。师: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生答:
6、“善哉乎鼓琴,皎皎兮若明月。师:好一个善听的子期,好一个善弹的伯牙。这就是知音。凡伯牙所想到的,锤子期真的都 听懂了,实在难得。这就是一(预设答案:知音).理解文本,探究知音。师:在遇到锤子期前,他会缺少赞美吗?为什么偏偏视锤子期为知音?(预设答案:因为其他人听不懂,而锤子期能听懂他的琴声。)师:那么,别人对他的赞美是什么样的?(学生自由说)你能想象别人那种空虚的赞美吗?(学生自由说)师:可以想象,当擅长鼓琴的伯牙,志在太山,没有人会像子期说 生:巍巍乎若太山。(板书:志在太山巍巍)师:当伯牙志在流水。没有人会像子期说一生:汤汤乎若流水。(板书:志在流水汤汤)师:当他没遇到锤子期,听不到子期的
7、赞美时,心情会是怎样的?(预设答案:失望、寂寞、忧虑、渴望)师:后来,终于遇到了子期,他的心情怎样的?(预设答案:快乐、激动、充满希望、欣慰)师:此时,他们仅仅是音乐上的知音吗?(预设答案:他们还是生活上的知音,是人生的知音)师:知音的相遇是心灵的交融,是快乐的,幸福的。但是,人间的知音,真是太少了,让我 们通过读书再来感受知音相遇的那份感受和那份柔情。(学生感情读文)师:同学们的朗读让我们看到了真正的知音。但课文最后一句。“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 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伯牙为什么认为子期是最后的知音?(预设答案:1.因为子期能听懂伯牙的琴声。2.因为他们之间就像亲人一样。)(板书:死
8、绝弦).丰富内容,拓展课文师:伯牙在断绝琴弦的时候,也断绝了什么?(预设答案:1.断了他的前程。2.断了他的心弦。3.断了他的希望。)师:伯牙断了琴弦,留下无边无际的孤独、寂寞。当你理解这样的心情的时候,再读读这段 话。(学生再有感情地读最后一句)师:据史料记载,子期死后,俞伯牙曾经来到子期的墓前悼念他,写下了一首短歌。你们想 知道吗?(配乐,教师深情朗诵):出示课件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杯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三尺瑶琴为君死,此曲终兮不复弹!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言!春风满面皆朋友,欲
9、觅知音难上难。六、积累背诵,拓展延伸.师:课文虽然很短,但写出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读了这个故事,你感动吗?你想安慰伯牙、 赞美伯牙、或是鼓励他吗?将你此刻内心的想法写出来。(学生动笔写感受,然后交流)1 .师:听了你们的见解,老师也忍不住在想,其实,我们每个人难道不是在苦苦寻觅吗?有道是“千古知音最难觅”,如果遇到了知音,我们应该珍惜也许一无所获,但是事情不在 于结果,而在于追求。愿你们能从这个故事中感受到人生的温暖。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朗读课 文。(生齐读课文).师:伯牙绝弦成了知音的代名词,后人还根据这个典故编写了一首乐曲高山流水。 全班学生再次在音乐声中朗读课文。2 .师生分角色读。3 .引
10、导背诵。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文言文伯牙鼓琴教学设计(四)教学目标.会写“哉、巍、弦”等5个生字。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伯牙鼓琴。2 .能根据注释和“资料袋”的内容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3 .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教学重点.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1 .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教学难点能够抓住词语以及音乐来展开想象,感受艺术之美,体会情感。以读为本,以读促悟,抓住重 点词句,结合课下注释和资料袋。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欣赏乐曲,揭示课题1 .教师导入:上课之前,
11、我们先来欣赏一段古琴演奏。教师播放乐曲高山流水,同学们一 起欣赏。2 .揭示课题:这首曲子就是被誉为中国十大古曲之一的高山流水,这节课就来学习与它有 关的故事一一伯牙鼓琴。板书课题:伯牙鼓琴,学生齐读诗题。二、了解文中人物(1)教师提出问题:你知道这个故事中的人物吗?预设:伯牙、锤子期。教师板书:伯牙锤子期(2)教师出示人物介绍伯牙,春秋时期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人。他虽为楚人,却任职晋国上大夫,且精通琴艺。锤子期,春秋时期楚国(今湖北汉阳)人。相传锤子期是一个戴斗笠、披蓑衣、背冲担(农具)、拿板斧的樵夫。三、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 .初读课文(1)自由阅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好停顿。
12、(2)学生自由读课文。2 .学习字词(1)教师出示词语:锤子期少选汤汤乎复为鼓琴者教师指名读词语,同学间注意纠正字音。(2)学生明确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容易写错的字,让学生相互提醒容易 写错的部件和笔画。重点指导“哉”字的书写:半包围结构,要写好关键部件“戈”,保证字的重心稳定,“戈”字 的后两笔要注意先撇后点。重点指导“巍”字的书写:上下结构,要注意写好“禾”的点和“女”的撇点。四、理解大意.教师提出要求:请结合注释内容,理解文章的意思。1 .学生根据注释内容疏通文意,教师巡视指导。2 .汇报交流(1)伯牙鼓琴预设1:本文选自吕氏春秋本味。吕氏春秋是战国末期秦国的相邦吕不韦组
13、织门客编 写的著作,又称吕览。预设2: “鼓”是弹奏的意思,“伯牙鼓琴”是伯牙弹琴的意思。(2)伯牙鼓琴,锤子期听之。预设:这句话的意思是伯牙弹琴,锤子期听他弹琴。(3)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锤子期日:“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预设1: “志”的意思是心志,情志。预设2: “太山”泛指大山、高山,一说指东岳泰山。预设3: “善哉”的意思是好啊。预设4: “巍巍乎若太山”的意思是像大山一样高俊。“巍巍”形容高大的样子。“若”的意思 是像。预设5:这句话的意思是伯牙想着高山时弹琴,锤子期说“弹得好呀,像大山一样高峻”。(4)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锤子期又日:“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预设1: “少
14、选”的意思是一会儿,不久。预设2: “汤汤乎若流水”的意思是像流水一样浩荡。“汤汤”指的是流水大而急的样子。预设3:这句话的意思是不一会儿,伯牙又想到流水,锤子期说:“弹得好呀,像流水一样浩荡。”(5)锤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预设1: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的意思是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预设2:这句话的意思是锤子期死后,伯牙摔琴断弦,终生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 为之弹琴的人了。3 .读一读学生按照教师要求根据节奏划分齐读本文。五、想象画面.伯牙的琴声里有怎样的画面?善听的锤子期听到了这样的曲子又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呢?预设1:方鼓琴而
15、志在太山,锤子期日:“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教师板书:志在太山 巍巍乎若太山预设2: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锤子期又日:“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教师板书:志在流水汤汤乎若流水.请你联系生活经验,想象“太山”“流水”的画面。(1)学生结合图片想象巍峨的高山、险峻的高山、绵亘蜿蜒的高山(2)学生结合图片想象浩荡的流水、波澜壮阔的流水、波涛汹涌的流水.想象一下伯牙听到锤子期的话后会有怎样的感受呢。预设:子期能从我弹奏的乐曲中听出我心中的所想、所感,我真是太高兴了,子期真是我的知 音啊。六、交流对最后一句话的感受.教师提出问题:锤子期死后,伯牙做了什么?为什么?预设:锤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
16、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教师板书:死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1)我们从伯牙的行为中能感受到什么呢?请结合“资料袋”,交流一下你的感受吧。(2)学生阅读“资料袋”内容,小组内交流感受。(3)汇报交流预设:因为友人的逝去,毁坏了自己心爱的乐器,而且终生不再鼓琴,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伯 牙失去“知音”之后的那种悲痛欲绝的心情,也可以看出两人建立在相互了解、相互欣赏基础 上的无比深厚的情谊。七、尝试背诵.让我们按照方鼓琴一一少选之间一一锤子期死的顺序,尝试背诵伯牙鼓琴这篇课文吧。1 .学生尝试背诵。八、主题概括,拓展延伸.主题概括本文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伯牙
17、与锤子期的真挚情谊令 人感动,表达了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以及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教师板书:知音难觅.拓展延伸俞伯牙摔琴谢知音(节选)伯牙诵云:“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杯土,惨然伤我心! 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历尽天 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文言文伯牙鼓琴教学设计(五)教学目标.通过朗读、品味、比较、联想等多种方式学习课文,在学懂的基础上背诵伯牙鼓琴。1 .初步运用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感受常用的文言词汇,增加文言 文的阅读体验。
18、2 .紧扣单元教学目标,感受文化艺术之美。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诗句大意,感受艺术之美。教学难点能够抓住词语以及音乐来展开想象,感受艺术之美,体会情感。以读为本,以读促悟,抓住重 点词句,结合课下注释和资料袋。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 .课件出示与知音相关的句子。知音共饮醉当歌。知音世所稀。千金易得,知音难寻。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2 .学生自由朗读,找出诗句的共同点。(都有“知音”一词。).教师过渡,板书课题。过渡:从刚才我们读的这些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出知音是何等珍贵。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 于知音的文言文,它讲述
19、的是春秋时期一个动人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一一伯牙鼓琴。(板 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弄清题意。姆“鼓”是什么意思?(弹。)这里的“琴”指的是七弦古琴。(教师可出示古琴图片。)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自由读文,注意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1)学生大声读课文,读两至三遍,争取读通课文。(2)指名学生读课文,读后评价并相机正音。需注意的字音:“少选之间”的“少”读三声s hao,不要读成s hao 0“汤汤乎若流水”中的“汤”读s hang,不要读成tG ng。“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第一个“为”读二声w玲i ,表示“以为,认为;第二个“为” 读四声w。i ,表示行为的对象。朗读时要读好语气词
20、“哉” “乎”,初步体验古文朗读的节奏和韵味。1 .教师示范读课文,引导学生注意停顿,试着用“ / ”标记。(课件出示正确的朗读停顿。)伯牙/鼓琴,锤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锤子期日:“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 /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锤子期又日:“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锤 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2 .全班根据朗读停顿齐读课文。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回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过渡:“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同学们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了。课文中有一些难字、不 常见字,你们是怎么理解它们的呢?我们以前也学过文言文,大家能说说
21、有哪些学习文言文的 好方法吗?(学生举例,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板书:借助文中注释、工具书、相关资料;联系上 下文;反复朗读,用心思考。).学生再读课文,读懂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1)结合课文下的注释,再读课文,读不懂的地方可以做上标注。(2)学生尝试自己复述故事。(伯牙弹琴,锤子期听他弹琴。伯牙在弹琴时心里想着高山,锤子期说:“你弹得真好呀,就 像那巍峨的太山。”不一会儿,伯牙心里又想到流水,锤子期又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 奔腾不息的流水。”锤子期死了以后,伯牙摔琴断弦,终身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 为之弹琴的人了。).教师适当补充人物背景知识。过渡:学到这儿,我们都知道
22、伯牙鼓琴讲述了伯牙与子期之间的知音故事,那么大家是否 知道他们两个人的身份呢?他们是怎么相识的呢?这个故事最早是从民间口头流传下来的,历 史上并无确切记载。相传伯牙是当时著名的琴师,善弹七弦琴,技艺高超。他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尊称为“琴仙”。而锤子期只是一个山村里的樵夫,以砍柴为生。他们俩相识 于伯牙探亲回家途中。伯牙在汉江边弹琴,锤子期正巧遇见,于是就有了一段动人的故事。一 个是著名的琴师,一个是普通的樵夫,伯牙为何会为子期之死而破琴绝弦,终身不复弹琴?我 们接下来就一起品读一下课文。四、品读欣赏,深入探究.品读课文,感悟“知音”。过渡: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一篇关于“知音”的文言
23、文,你能围绕“知音”把课文分成 两部分吗?学生尝试划分层次,概括层意。第一层(前三句话):伯牙遇知音,欣喜万分。第二层(最后一句话):伯牙失知音,悲痛欲绝。1 .品味知音相遇之“喜”。(1)默读课文前三句话,思考:伯牙为何视锤子期为知音?从哪里可以看出来?(2)课件出示相关语句。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锤子期日:“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锤子 期又日:“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师:因为锤子期能听懂伯牙的心声、琴声,所以伯牙视他为知己。锤子期虽然只是一个普通的 樵夫,但音乐是不分贵贱的,这份艺术上的共鸣是极其难得的。锤子期从伯牙的音乐中听懂了 他这个人,而不仅仅是音乐本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伯牙鼓琴 统编 六年级 上册 文言文 名师 教案 选编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