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教学设计3.docx
《《六国论》教学设计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国论》教学设计3.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六国论教学设计3六国论 苏洵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借史抒怀、借古讽今的用意,领悟作者关切国家命运,反对屈辱求和、主见抗击强暴的思想。 2.结合单元学问短文,学习有关文言文中特别句式的翻译学问。 3.了解课文中部分文言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的区分。 4.学习本文围绕中心论点用对比方法逐层论证的方法。教学重点理解它的政论目的,即借古讽今,指责北宋政府对西夏、契丹的妥协政策。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借史抒怀、借古讽今的为文意图,体察作者的爱国之情媒体设计多媒体课件以声音画面渲染气氛,突出教学目标课时支配二课时教学过程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新课 上一课我们学习了贾谊的过秦论,作者治史致用,借评论秦的兴亡引出可
2、资当时最高统治者借鉴以治国的历史阅历。贾谊这种治史致用、关切国家命运的忧患意识在今日仍旧值得我们学习。今日我们学习的六国论也是一篇史论,它的作者苏洵,也是一位充溢忧患意识、关切国家命运的封建进步文人。关于苏洵,课文注释中已经有简括介绍,假如情愿进一步了解,可参看宋史本传(见附录)。在这里须要指出的是,作者非常关切政治,论文大多是针对时政而发,争论锐利,劝服力强,能切中时弊。欧阳修很赏识他的论文,在嘉祐年间,曾把苏洵的22篇文章举荐给朝廷,一时名动京城,文人竞相仿照。因此苏洵把自己的文集命名为嘉祐集。课文六国论即选自嘉祐集•权书,原题六国,后世选本多题为六国论。“论”是散文的一种文体
3、,以论证为主,要求擅长析理,析理愈透愈精,就愈能体现这种文体的特点。 苏洵的六国论究竟切中了宋王朝的什么时弊?他在文中怎样通过评史来提出自己的政治主见?这些主见有什么进步性和局限性?这是我们学习时要留意的。但六国论终归用文言写成,要读懂这篇文章,就必需留意文言词语的积累,明白词义的古今差别,对与今日不同的特别句式该如何翻译等,在学习时也不行忽视。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预习指导 1.关于课文的“预习提示”。这是我们质疑的钥匙。“预习提示”共4小段。首段介绍了作者的写作动机。为对此加深理解,请仔细阅读作者所处时代的背景介绍。同时,在阅读课文时了解作者分析六国灭亡的缘由是什么。 第2小段,
4、介绍了论证特点。读课文时应思索作者运用了哪些历史事实,如何进行“充分分析”,文末又如何联系北宋实际的。 第3小段,介绍了文章的结构。这对帮助我们理解文章内容很有作用,它事实上是全文的结构提纲。读课文时可以一一与之比照,细加体会。 第4小段,是对本文写作特点的评价以及提示我们读时要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去分析作者的观点。读时既要弄清其片面性,又要留意其进步性和今日可借鉴的有哪些方面。 2.预习提纲: 提纲力求体现课文“预习提示”的内容,但侧重于字词,未涉及的将在后面研习课文时处理。本提纲以学生自学自练为主。 (1)听课文录音或老师范读课文,留意下面加黑字的读音,并与以前学过的字词作比较。
5、六国互丧( ),率( )赂秦耶 暴( )霜露 暴( )秦之欲无厌 洎( )牧以镵( )诛 输赢之数( ) 数( )吕师孟叔侄 从( )六国破亡之故事 从( )散约败 (2)在下面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字,以辨析形似字: 与( )而不助五国也 ( )粮而景从 悉使( )兵负草填之 革灭( )尽之标 ( )然自得 ( )笑大方(风景谈) (3)有些文言词(或短语)与现代汉语常用的意义不同,翻译时要留意其区分。看课文注释,做课文后“思索和练习”四和以下的补充练习(提示:其现代汉语常用的意义可查现代汉语词典): 六国互丧 思厥先祖父 始速祸焉 至于颠覆 (4)辨析加点字的意义: (5)文言句中若有一些省略成
6、分,在翻译时常须要补出。试补出下面文言句中的省略成分(补在括号中),然后翻译。 较秦之( )所得( ),与战胜( )而得者,( )其实( )百倍。 ( )奉之弥繁,( )侵之愈急。 至丹以荆卿( )为( )计 译文: (6)有些文言句子的词序,在翻译时要变更。试译下面句子,说说如何变更。 赵尝五战于秦 其势弱于秦 3.简介时代背景: 苏洵一生经验了北宋真宗、仁宗、英宗三世。北宋中叶以来,我国境内东北的契丹和西北的西夏奴隶主贵族的势力渐渐强大,成为北宋王朝的严峻威逼。1004年,辽(契丹)大举攻宋,直逼黄河北岸的澶州城下,威逼宋都。宰相寇准力主抗辽,宋军在澶州城下打了胜仗,但北宋最高统治者面对于
7、己有利的形势却屈辱求和,与之订立“澶渊之盟”,每年向辽纳白银10万两,丝绢20万匹。1042年,宋又在辽要挟割十县土地的状况下,应允每年增纳白银10万两,绢10万匹。1044年,宋又与西夏签约,每年纳白银7万两、绢15万匹,茶叶3万斤。而在此前的1006年,宋曾应允每年给西夏银万两、绢万匹、钱2万贯。苏洵反对这种屈辱求和,认为这和战国时六国“赂秦”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故以六国论向北宋统治者陈述政见。 附 预习提纲参考答案 (1)sng shui p bo j chn sh sh cng zng (2)嬴 赢 羸 殆 怡 贻 (3)(古义见注释,练习“四”见“教参”,仅举今义)相互,表示彼此对
8、待的关系,一般不单用,常见于成语中或作合成词语素。先时间或次序在前的,与“后”相对。祖父名词,父亲的父亲。迅迅,快。用阴谋手段从内部推翻合法政府。 (4)定数(命运) 屡次 计算 交好 欤(文言语气词,用于句尾) 拿 攻克 有人 或许 像 还 疼惜 吝惜 发语助词(表缘由) 也许弊病 困顿(失败) (5)以收贿;城邑;诸侯;前者;是后者之。诸侯;秦。刺秦王;抗秦之。译文(略)。 (6)赵国曾经五次和秦作战。“于秦”在原句作补语,译时可充状语,放在谓语前。 他们的势力比秦弱小。语序变更同前小题。 三、研习新课 1.关于段落层次的划分提示及练习: 方法提示:争论文一般有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引论
9、提出所要论证的中心论点或中心问题,以引起读者留意;本论是分析问题的论证部分,在文章中占重要地位;结论是在分析问题基础上解决的部分:或归纳论点,或总结全文,或明确任务、提出方法等。给争论文划分段落一般可按上述三个部分进行。至于段落之内的层次划分,或各段之间的结构方式的分析,则应参考第三册第3640页“合理支配论证结构”的学问短文所说的进行。 依据上面介绍,参看课文“预习提示”,阅读课文,看看本文5个小段可划分的三个部分,是下面的哪一种(叙线是段界符号,数字是小段序号)? A./ B./ C./ D./ 2.读课文第1段,本段共6句,其段内句间关系是下面图示的哪一种(数字是句子序号)? 3.课文“
10、预习提示”指出:“文章开篇便提出了六国破灭,弊在赂秦这个中心论点。”结合第一段课文思索: (1)本段所提中心论点在文中是指哪句?( ) A.第1句 B.第6句 C.第1、6两句 D.16句 E.1、2、4、5、6句 (2)假如中心论点是第1句,按“预习提示”所列那样删去“非兵不利,战不善”和本段最终一句,可以吗?假如是最终一句,删去第1句,怎么样? (3)本段所列两个分论点和中心论点的关系是什么?把分论点删去,可以吗? (4)比较本篇提出中心论点方法与过秦论的不同之处。 附 “研习新课”答案及提示 1.C 2.B 3.A(说明:B是本段论证结论。D、E误把分论点当中心论点)。 提示:中心论点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六国论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