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文化生态旅游发展思考.docx
《牡丹文化生态旅游发展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牡丹文化生态旅游发展思考.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牡丹文化生态旅游发展思考摘要:牡丹作为中国原产的珍贵花卉,拥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深厚的文化内涵。以牡丹文化为载体建立并进展的旅游业,具有地域分布明显、旅游形式单一的特点,目前还存在文化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管理体制方面的诸多问题。主动发挥政府的指导作用,对现阶段牡丹文化旅游体制和相关产品进行完善与开发,有利于实现牡丹文化的放大效应,并能够为牡丹集中旅游区带来较大经济效益。关键词:牡丹文化;旅游;生态牡丹作为中国原产的珍贵花卉,在中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由于其独特的花形与花色与秉性,它与中国古代文学与绘画、民俗深度融合,具有了独特深厚的文化内涵及特有的欣赏价值。以牡丹文化为载体建立并进展的旅游业,吻
2、合了人们观赏园林、园艺及生态旅游的需求,得到了很大的进展。但由于其地域分布的特色及季节性的局限,也使相关旅游业具有地域、季节性及形式单一的缺乏。进一步发挥政府的指导作用,对完善现阶段牡丹文化旅游体制和相关产品进行升级,为牡丹文化旅游地区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是值得探讨的重要议题。一、生态审美特性及文化旅游价值一牡丹文化的进展历程。牡丹是原产于中国的“花中之王,“以色丹者为上,虽结籽而根上生苗,故谓之牡,其花红色,故谓丹1。牡丹由之得名。中国人对牡丹的开发利用和欣赏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牡丹文化的起源从诗经就开始了。诗经中对牡丹的赞美给予了牡丹高贵的品行。“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1诗经&
3、8226;溱洧,反映了以牡丹寄予情感、企盼美好的风俗。牡丹作为欣赏性的园艺植物开始栽培的时间大约始于东晋。顾恺之在他的有名画作洛神赋图中就画到了牡丹。隋朝时,隋炀帝在洛阳辟地建西苑,牡丹开始被人工栽培进入皇家园林,成为中国古典园林中最常用的花草之一。至唐代,以牡丹为吟咏对象的诗大量涌现,名诗佳句层出不穷,传唱不绝。至北宋,牡丹始进入寻常百姓家,形成了种植欣赏牡丹的民俗。描写牡丹的诗词歌赋作品大量涌现,如欧阳修洛阳牡丹记、陆游的天彭牡丹谱、丘浚的牡丹荣辱志等,中国独特的牡丹文化初具雏形;元人姚遂的序牡丹、明人高濂的牡丹花谱、清人汪灏的广群芳谱等,散见于历代种种杂著、文集中的牡丹诗词文斌,遍布民间
4、花乡的牡丹传奇故事,以及雕塑、雕刻、绘画、音乐、戏剧、服饰、起居、食品等方面的牡丹文化现象,不胜枚举。新中国成立后,牡丹种植快速进展。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园林园艺事业的进展及休闲旅游活动的开展,牡丹文化再度受到重视,出现了大批牡丹讨论工作者和专家。牡丹文化兼容多门科学,其构成特别广泛,包括哲学、宗教、文学、艺术、教育、风俗、民情等全部文化领域。牡丹也被给予新时代的精神和价值取向。牡丹药效的开发利用,也很早就有记载。早在东汉的医简中就有对牡丹治疗“血淤病的处方记载。药学经典神农百草经中也描述说:“牡丹味辛寒,一名鹿韭,一名鼠姑,生山谷。1牡丹在渐渐融入人们生活领域的同时,也形成了具有地域性、民族性
5、的人文文化。以牡丹为主体的多种产业兴起,在丰富牡丹文化内涵的同时。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繁华。二牡丹的生态审美特性。作为旅游欣赏的植物,牡丹的形式美有三个方面:第一是形态美。牡丹的花型有单瓣型、荷花型、菊花型等等,每种花型都有不同轮的花瓣和不同枚数的花蕊,花姿或直上挺立的怒放,或雍容闲适的下垂,抑或侧向一面半开绽放,呈现出多种不同的姿态。对牡丹的形态美,古人有许多描述,舒元舆在牡丹赋&8226;有序中写道:“俯者如愁,仰者如悦。袅者如舞,侧者如跌。1司马光描写牡丹盛开“谁道群花如锦绣,人将锦绣学群花2。李白写牡丹“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3。可见,牡丹的形态美千姿百态、各不相同。第二是牡丹的
6、色彩美。牡丹的花色十分丰富,基本色分为九大色系,代表性品种有“白雪塔、“豆绿、“姚黄、“赵粉和“魏紫等。每一种颜色有着深浅不一的改变,同一株牡丹的花瓣各部位颜色也有深浅之别。王建诗同于汝锡赏白牡丹中写道“月光裁不得,苏合点难胜。柔腻沾云叶,新奇掩鹤膺。4用月光、白云等意象比拟牡丹的白色。乾隆诗:“碧蕊青霞压众芳,檀心逐朵韫真香,则是描写绿牡丹怒放的景象。第三是牡丹的嗅觉美。牡丹还拥有馥郁花香,享有“国色天香的美誉。皮日休夸赞牡丹“竞夸天下无双艳,独立人间第一香5;李山甫咏牡丹“数苞仙葩火中出,一片异香天上来。5更有人赞扬牡丹的香为“冷香、“狂香、“清香等,如薛能的牡丹诗句“浓艳冷香初盖后,好风
7、乾雨正开时6,张淮的牡丹诗句“芳兰气味海棠神,并作庭前锦样真。6牡丹的幽静花香能让游人体验到心旷神怡、身心开心的感觉。三牡丹的文化旅游价值。牡丹作为中国的国花,具有极高的生态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利用牡丹种植栽培与人文景观的相融性,提升牡丹景观的文化效应对旅游业的进展具有重要意义。旅游作为人类特有的文化实践活动,在社会经济文化中占据突出地位。并随着社会经济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渐渐成为改造现代人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7。“旅游业既是一种经济事业,也是一种文化事业。8我国现阶段的牡丹文化旅游业是以牡丹文化内容为中心,以各种旅游形式为载体。其中,牡丹的审美文化旅游是最基本的形式。牡丹的艳丽色泽、雍容
8、华贵的姿态和浓郁袭人的香气,本身的自然属性就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是吸引游客和开发旅游资源的关键性因素。另外还有牡丹欣赏园林、牡丹书画展览、牡丹花会集庆等为主的人文文化旅游形式,再有牡丹菜肴、牡丹糕点、牡丹茶等有用价值开发的饮食文化。河南省的洛阳市、山东省的菏泽市等地是历史悠久的牡丹种植区。在当地,与其相关的旅游产业也随着牡丹的栽培与种植渐渐兴起,走出了一条以牡丹文化旅游为特色的牡丹文化产业化之路,为当地的文化旅游进展提供了新思路。二、我国牡丹文化旅游业进展现状及特点我国的牡丹栽培受地域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基本形成中原、西北、西南和江南四大种群。其中,中原牡丹种群是我国栽培历史最悠久、品种最多
9、和分布最广的品种群,主要集中于河南省洛阳市、山东省菏泽市和山西省西南部及陕西省等黄河中下游一带。由于地处暖温带,四季分明,符合牡丹“宜冷畏热,喜燥恶湿的基本特性。中国是牡丹的家乡,洛阳市则是中国牡丹的发祥地之一。民间始终有“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的说法。洛阳牡丹以花大色艳、富丽端庄名扬天下。洛阳牡丹的种植与观赏活动始于晋、兴于隋,盛于唐,极盛于宋。自隋唐以后,洛阳牡丹在四川天彭、江苏盐城、浙江杭州、安徽毫川、山东曹州即今菏泽、广东韶关等地相继引种栽培。因此,中原地区牡丹文化旅游业的建设与进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中原地区牡丹栽培伴随园林建设、休闲旅游事业的进展,始终保持迅猛增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牡丹 文化 生态旅游 发展 思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