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自然地理野外专业实习报告600字范文(优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自然地理野外专业实习报告600字范文(优选).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自然地理野外专业实习报告600字范文(优选) 本文是精彩最新发布的关于自然地理野外专业实习报告600字范文(优选)的具体实习报告范文参考模板,觉得有用就保藏了,这里共享给同学们学习运用。 探讨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结构、功能、动态及其空间分异规律的学科,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下面由我给大家共享一些关于自然地理野外专业实习报告,便利大家学习,希望可以帮到你。 自然地理野外专业实习报告600字一 一、 实习目的 1. 了解地下溶洞的形成过程 2. 了解石菊花、石笋、石钟乳、石柱、石幔帘和边石坝的形成条件和机制 3. 溶洞形成相关地质现象的视察和分析 二、 实习内容 1.简介: 瑞晶洞位于浙
2、江临安市昌化地区的石瑞乡蒲村。东距杭州130公里,南邻千岛湖125公里西离黄山166公里,北连天目山国家自然爱护区51公里。该洞洞体呈垂直状,异样高大。第一洞厅垂直高度达82米,堪称国内第一,洞内岩溶景观密度大、品种齐全,尤其是洞内有着大量的“石花”,大大小小的石花布满洞顶,使瑞晶洞 成了世上罕见的地下花园。 2. 地下溶洞的形成过程 3.石菊花、石笋、石钟乳、石柱、石幔帘和边石坝的形成条件和机制 (1)石菊花 石菊花是石灰岩溶洞的特有品种,在洞内有着大量的石菊花。大大小小的石菊花布满洞顶,形态各异。石花的化学成分为碳酸钙,由针状、细柱状晶体组成,其多干脆长在石灰岩石上。石化是包气带毛细渗水的
3、产物,即含碳酸钙的地下水通过岩石缝隙缓慢从岩石中渗出,碳酸钙中氧气不断溢出,形成结晶。 (2)石笋、石钟乳、石柱 洞中长着高大的石笋和石钟乳。石笋是直立在洞里的尖锥体。当饱含着碳酸钙的水通过洞顶的裂隙滴至洞底,由于在洞窟内有时温度较高,水分蒸发,水中二氧化碳溶解量削减,钙质析出,沉积在洞底,日积月累自下向上生长的就形成了石笋,自上而下生长的则形成了石钟乳。 洞中还能看到几根石柱,贯穿底部和顶部。这是由于石笋和石钟乳不断生长,最终连在一起形成了这种柱状物。 (3)石幔帘 在溶洞的四厅中我看到一幅壮丽的场面,一高达30米左右的“接天帷幔”耸立在厅中,那是有一连串层次的石莲台、石瀑布构成的石幔。洞厅
4、中还挂着一连串的石旗和石帘。石幔是由于渗透的水中碳酸钙沿溶洞壁向下沉淀成层状积累而成,其形态如布幔。 (4)边石坝 在洞底出现了一些隆起的像河坝一样高为几厘米至几十厘米的垄岗状地貌,这就是边石坝。它是由渗透水中的碳酸钙沉积而成的 .4. 溶洞的塌陷、断裂构造、石柱的错断现象 溶洞形成后,由于某些地段发生了稍微地壳运动,洞厅中被水侵蚀过的层面发生了塌陷;地壳的下沉使原本在同一平面的岩层被拉伸,形成了断裂构造;原本笔直的的石柱也由于地壳的下沉,导致中部被拉伸而断裂,这就是石柱的错段现象。 三、实习总结 这次实习我收获颇丰,不仅见到了漂亮的溶洞地貌,感受到了奇妙的大自然风光,也进一步了解了地下溶洞的
5、形成过程以及溶洞的一些代表性地貌和形成机制。此外,这次野外实习熬炼了我的实践动手实力,我学会了对地貌的视察,内容的描述,数据的记录等野外工作方法。 自然地理野外专业实习报告600字二 一、实习时间 20_年x月x日 二、实习地点 翠华山 三、实习目的 1、复习地质罗盘的运用,利用地质罗盘测量岩层的产状和确定目标物的方位角; 2、视察山崩地貌,说明各种山崩地貌的形成缘由; 3、相识山地土壤的特点,分析山区土壤的形成缘由; 4、了解山地水文特征,驾驭堰塞湖的形成机制。 四、实习仪器 地质罗盘、手持GPS、数码相机 五、实习内容 1、实习区域概况 本区位于西安市长安区秦岭北麓,距西安市区20公里,主
6、峰终南山海拔2604米,总面积32平方公里,是我国山崩地质作用最为发育的地区之一。山崩地貌类型之全,结构之典型,保存之完整,规模之巨大,旅游价值之高,经陕西省科技情报探讨所检索,国内外罕见,素有"中国山崩奇观""地质地貌博物馆"之美称。 翠华山旅游景区由碧山湖景区,天池景区和山崩石海景区三部分组成。翠华山高峰环列,峭壁屹立,险不行攀,中有一自然水池,称“天池”,又称“太乙池”或“龙移湫”,池水面积约5万平方米。 这块终南山的巡游胜地上,汉唐两代曾建过太乙宫和翠微宫,是历代帝王祭祀神仙和游乐避暑之所。翠华山山清水秀,景色如画,最引人入胜的是峰顶的湫池。湫池
7、群山环峙,碧波荡漾,清明如镜,纤尘不染。池南的太乙殿,是旧时遇旱祈雨之所。更有吕公洞、黄龙洞,池北的冰洞、风洞、八仙洞等颇有盛名。冰洞在盛夏仍坚冰垂凌,风洞则四季寒风飕飕砭人肌骨。冰洞东南有飞流直下的瀑布,形容壮丽。湫池四周。古代曾建很多庙宇,诸如老君庵、圣母行宫等。位于池西的风洞,为山崩遗迹,由巨大花岗岩相抵而成,进入洞中,凉风袭人,顿觉凉快。冰洞由巨石相依而成,虽夏亦有坚冰,四季阴冷刺骨,寒气逼人。池东南有龙涎窝,东北有老君庵、金花洞、玉案峰等名胜,这里风景美丽,清雅幽静,为西安远郊夏日避暑,巡游胜地。 2、地质罗盘的运用 地质罗盘由 磁针、磁针制动器、刻度盘、测斜器、水准器和瞄准器等几部
8、分组成,并安装在一非磁性物质的底盘上,运用方法如下: a)用地质罗盘测岩石的走向 测量岩层走向时,将罗盘的长边(与罗盘上标有NS相平行的边)的一条棱与层面紧贴,然后缓慢转动罗盘(留意:在转动过程中,罗盘紧靠层面的那条棱的任何一点都不能离开层面),使圆水准器的气泡居中,磁针停止摇摆,这时读出磁针所指的读数即为岩层的走向。读磁北针或磁南针都可以,因为岩层走向是朝两个方向延长的,相差 180。例如岩层的走向为60或240。 b)用地质罗盘测岩石的倾向 测倾向时,用罗盘的北端指着层面的倾斜方向,使罗盘的短边(即S边)与层面贴紧,放平,并转动罗盘,转动方法及原则同上,北针所指的读数即为所求的倾向。倾向仅
9、有一个指向,只能用一个数值表示,例如岩层的倾向为150。 假如在岩层顶面还是哪个进行测量有困难,也可以在岩层底面上测量,仍用长测望标指向岩层倾斜方向,罗盘北端紧靠底面,读指北针即可。假如测量底面时读北针受障碍,则用罗盘南端紧靠岩层底面,读指S针亦可。 c)用地质罗盘测岩石的倾角 测倾角时,将罗盘竖起,以其长边贴紧层面,并与走向线相垂直,用中指拨动罗盘,使测斜器上的水准器(长水准器)气泡居中,这时测斜器上的游标所指半圆刻度盘的读数即为倾角。倾角的改变界于0-90之间,如一岩层的倾角为35。 d)留意事项 在野外测定产状要素,往往只要测量岩层和一切构造面的倾向和倾角,并记录下来。记录的格式:岩层的
10、产状为15035,前者表示倾向,后者表示岩层的倾角。由于走向和倾向相差90,倾向加或减90即为走向,上述岩层的走向是60或240两个数值。这也是为什么一般不记录走向的缘由。只有当岩层倾角近于直立时才记录走向。 野外测量岩层产状时,必需在岩层露头上测量,不能在滚石上测量,因此要区分露头和滚石。区分露头和滚石,主要是靠多视察和追索,并擅长推断。 另外,若被测量的岩层表面凹凸不平,可把记录本平放在岩层面上当作层面,以便提高测量的精确性和代表性。假如岩层出露很不完整时,这时要找岩层的断面,找到属于同一层面的三个点(一般在两个相交的断面易找到),再用记录本把这三个点连成一平面(相当于岩层面),这时测量记
11、录本的平面即可。 3、3种山崩地貌的形成缘由 (1)幽谷是在山崩时,由于两边山体同时倒塌并急速向低处积累,使其阻隔而形成了气流墙,因此,在幽谷内气温低,湿度大,巨石积累,杂乱无章。 (2)山崩是在陡峻斜坡上,不稳定的岩体、土体、碎屑岩层,主要在重力作用下,突然发 生急剧的倾倒、崩落等现象,在坡脚处形成了倒石堆或岩屑堆的现象,称为倒塌(岩崩),规模巨大的倒塌称为山崩。 在翠华山地区有两套岩石体系,一是距今19亿年前的变质岩,二是距今1.5亿年前的花岗岩,翠华山的主峰就是由花岗岩体组成的。由于花岗岩性脆,一遇到构造运动就会产生节理、断裂和破裂,所以,自从秦岭断裂形成以后,翠华山的山体也在多数次的构
12、造运动中发育了大多呈直立状态的节理和破裂带。翠华山的节理和破裂带的水平方向与秦岭断裂近乎垂直,是南北走向的,所以当太乙河发育的时候,也就从南至北穿越了节理和破裂带,最终注入护城河。 由于翠华山所属的地壳处于不断上升的状态,所以太乙河对它的切割是以垂直侵蚀为主的,在河的两岸形成了陡峻的谷坡,在有的地方,由于河流的侧蚀以及受岩石的节理和破裂带的影响,谷坡变成了上凸下凹的反坡。 自然地理野外专业实习报告600字三 山地土壤相对于关中平原地区的土壤具有腐殖质丰富,胡敏素和腐殖酸含量相当,富里酸>胡敏酸的特点。除部分坡耕地外,腐殖酸均以活性部分为主,其中胡敏酸的游离度很低,富旦酸的则较高。随海拔上
13、升,土壤腐殖质含量增加,胡敏素比例下降,腐殖酸特殊是活性部分明显提高;同一剖面自上而下游离腐殖酸渐渐增多。下层与上层、结合态与游离态、耕地和针叶林与灌丛草甸相比,腐殖酸的芳化度增高。形成这种特征的缘由为随着山地海拔增高,气温下降明显,山地湿度较关中平原湿度大,并且受植被覆盖率高的影响,造成大量枯枝落叶不能彻底分解,生成大量腐殖质。 山地水文特征及堰塞湖的形成机制 本区域水系属渭河水系,径流量以大气降水、山泉水补给为主。翠华山下的峪,称为“太峪”,一条“太河”水系,从终南山奔涌而出。其中堰塞湖是被山倒塌陷的巨石堆阻挡所形成。 “堰塞湖”接近翠华山顶,称为“天池”,或“太乙池”、“翠华湖”,水域面
14、积13.8公顷,平均水深7米,是秦岭北坡72峪中,仅存的一处堰塞湖。每年夏季,这里湖光山色,风和日丽,游人们垂钓、划船,尽情享受山野清风。而一到冬季,“天池”被冻成一面宝镜,将阳光反射在融雪峭壁上,闪耀着晶莹的泪光。 天池堰塞湖、甘湫池堰塞湖和大坪堰塞湖。山崩地质形迹和地貌类型保存齐全,特殊是山崩凌空面及冰风洞以北的倒塌石海区由于巨石相互叠置,凹凸错落,植被茂密,通达性极差,加之石体本身的耐受性,遗迹保存的.更加完好。山崩后山谷两侧形成的垂直断裂面,如同刀削过一样,光滑陡峭,非常险要,气概及其磅礴。自然大坝堵截了太乙河上游的山间流水,在坝后1公里处,形成一个面积为0.14平方公里的自然湖泊堰塞
15、湖。可划船、垂钓 等。此湖有“秦岭明珠”之称,为秦岭72峪唯一一处堰塞湖,烟波浩渺,云蒸霞蔚,蔚为壮丽。山崩巨石与天池湖光相融,碧峰绿水,奇石异洞,构成一幅人间仙境。当地群众称其为“天池”、“水湫池”、“翠华湖”、“太乙池”等。在太乙河上游源头,还有一个堰塞湖甘湫池。甘湫池位于甘湫峰下,面积0.2平方公里,由于水源不足,池水严峻渗透,现已成干枯之湖,故名甘湫池。甘湫池一带山崩积累物规模更大,山崩积累体厚达500多米。据初步测算,整个翠华山山崩积累物总体积达3亿立方米,山崩遗迹分布范围约5.2平方公里;目前初步开发范围1.5平方公里,主要集中在天池四周。 总结 通过本次实习,使我将书本所学到理论
16、学问与野外实践操作相结合了起来,再次熟识地质罗盘仪的运用方法,并实地操作了测量岩石走向、倾向、倾角。同时,在行进的途中,利用手持GPS体验了科技的现实运用,增加了实习的乐趣。同学家的互帮互助,增加了班级的凝合力,是相互间更加团结,虽然野外实习很累,但也乐在其中,收获了很多。 自然地理野外专业实习报告600字四 自然地理学是地理专业中的主干课程之一,它是一门实践性、区域性、地方性很强的科学,并在国民经济与生产建设中发挥着主动的作用。自然地理学探讨的很多内容、资料、很多程序、环节、很多方法、手段,须要进行大量地实地调查、考证和分析。在教学实践中,自然地理学教学离不开实践教学这一重要环节。自然地理实
17、践教学既是自然地理教学内容的基本组成部分,又是开展培育学生视察实力、动手实力和建立自然地理时、空方面的思维等方面的重要途径与手段。其目的是通过野外实习与实践活动,验证、落实课堂和书本上基本学问和基础理论,扩展学生的实践科学实力和整体素养,让学生初步驾驭野外调察和探讨的方法。为了更好地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协作自然地理学的理论教学,以及适应省级试点课程“自然地理学”教学改革的须要,结合我院21世纪教改项目“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方式及其考核指标体系探讨”,依据地理学科特征和教学的详细要求在野外实践。 一、 实习目的 实习目的是对野外教学工作的总的目标和详细任务的叙述。自然地理野外实习的目标是要使我们得到
18、综合的自然地理野外训练。实习内容包括了地质、地貌、土壤、植物、水文,以及相关的人文地理方面的内容,使我们在较短的实习时间内,能够接触比较多的和比较典型的自然地理内容,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野外教学突出实践教学的特点,尤其是野外调查的方法和步骤。 野外工作方法中,包括地形图的判读,地质罗盘的作用及地质测量,地质地貌现象、植物等的视察与描述,上述这些方法与野外技能的训练对我们从事该专业的工作将奠定良好的野外工作基础。 二、实习时间 20_年_月_日至20_年_月_日 三、 实习地点 陕西省西安市。按实习的先后依次,实习的地点依次为:口镇、冶峪河;乾县大北沟、水土保持所;张家
19、山、泾惠渠;咸阳博物馆;南五台;秦始皇兵马俑,大雁塔等。 四、实习工具 罗盘,卷尺,GPS,地质锤,植物标本夹等。 四、 实习区自然地理概况 陕西是远古文化的摇篮之一。陕西从西周起,就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周族是陕西关中一个古老的部族。周人以周原为活动中心后,就有了文字记事,把卜辞和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刻在骨片上,后来又在青铜器上铸刻铭文。周代的古阴阳历,就是我国最早的历法。秦阿房宫、秦始皇陵、汉阳陵、乾陵等都记录印证了博大精深的陕西古代文化,其中已开发的秦始皇兵马俑坑,就呈现了一个巨大地下雕塑艺术宝库,反映出当时超群的艺术水平,是我国文化史上的一个光辉篇章,号称世界第七大奇迹。 当今的陕
20、西如同镶嵌在中国内陆腹地的一颗明珠,地处东经10529至11015、北纬3142至39- 4 -35之间,地域南北长、东西窄,南北长约880公里,东西宽 约160490公里。全省纵跨黄河、长江两大水系,是其次亚欧大陆桥亚洲段的中心和中国西北、西南、华北、华中之间的门户,周边与山西、河南、湖北、四川、重庆、甘肃、宁夏、内蒙古8个省、市、区接壤,是国内邻接省区数量最多的省份,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之便。总面积20.58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为3762万人(20_年),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9.4%以上,境内还有回族、满族、蒙古族等。 陕西境内主要河流有黄河、渭河、汉江等。北山山脉、南山山脉(即秦
21、岭)横断陕西,将全省分为三部分。境内最高峰为秦岭主峰太白山,秦岭的华山、终南山、骊山、五台山(南五台)、翠华山都久负盛名。境内第一大淡水湖为红碱淖。 当今的陕西如同镶嵌在中国内陆腹地的一颗明珠,地处东经10529至11015、北纬3142至3935之间,地域南北长、东西窄,南北长约880公里,东西宽约160490公里。全省纵跨黄河、长江两大水系,是其次亚欧大陆桥亚洲段的中心和中国西北、西南、华北、华中之间的门户,周边与山西、河南、湖北、四川、重庆、甘肃、宁夏、内蒙古8个省、市、区接壤,是国内邻接省区数量最多的省份,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之便。总面积20.58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为3762
22、万人(20_年),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9.4%以上,境内还有回族、满族、蒙古族等。 自然地理野外专业实习报告600字五 一、 实习目的 1. 了解地下溶洞的形成过程 2. 了解石菊花、石笋、石钟乳、石柱、石幔帘和边石坝的形成条件和机制 3. 溶洞形成相关地质现象的视察和分析 二、 实习内容 1.简介: 瑞晶洞位于浙江临安市昌化地区的石瑞乡蒲村。东距杭州130公里,南邻千岛湖125公里西离黄山166公里,北连天目山国家自然爱护区51公里。该洞洞体呈垂直状,异样高大。第一洞厅垂直高度达82米,堪称国内第一,洞内岩溶景观密度大、品种齐全,尤其是洞内有着大量的“石花”,大大小小的石花布满洞顶,使瑞晶洞
23、 成了世上罕见的地下花园。 2. 地下溶洞的形成过程 地下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里不溶性的碳酸钙受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能转化为微溶性的碳酸氢钙。由于石灰岩层各部分含石灰质的量多少不同,被侵蚀的程度不同,就渐渐被溶解分割成互不相依、千姿百态、陡峭秀丽的山峰和奇异景观的溶洞。溶有碳酸氢钙的水,当从溶洞顶滴到洞底时,由于水分蒸发或压强削减,以及温度的改变都会使二氧化碳溶解度减小而析出碳酸钙的沉淀。这些沉淀经过千百万年的积聚,慢慢形成了钟乳石、实习石笋等。假如溶有碳酸氢钙的水从溶洞顶上滴落,随着水分和二氧化碳的挥发,则析出的碳酸钙就会积聚成钟乳石、石幔、石花。洞顶的钟乳石与地
24、面的石笋连接起来了,就会形成奇妙的石柱。 3.石菊花、石笋、石钟乳、石柱、石幔帘和边石坝的形成条件和机制 (1)石菊花 石菊花是石灰岩溶洞的特有品种,在洞内有着大量的石菊花。大大小小的石菊花布满洞顶,形态各异。石花的化学成分为碳酸钙,由针状、细柱状晶体组成,其多干脆长在石灰岩石上。石化是包气带毛细渗水的产物,即含碳酸钙的地下水通过岩石缝隙缓慢从岩石中渗出,碳酸钙中氧气不断溢出,形成结晶。 (2)石笋、石钟乳、石柱 洞中长着高大的石笋和石钟乳。石笋是直立在洞里的尖锥体。当饱含着碳酸钙的水通过洞顶的裂隙滴至洞底,由于在洞窟内有时温度较高,水分蒸发,水中二氧化碳溶解量削减,钙质析出,沉积在洞底,日积
25、月累自下向上生长的就形成了石笋,自上而下生长的则形成了石钟乳。 洞中还能看到几根石柱,贯穿底部和顶部。这是由于石笋和石钟乳不断生长,最终连在一起形成了这种柱状物。 (3)石幔帘 在溶洞的四厅中我看到一幅壮丽的场面,一高达30米左右的“接天帷幔”耸立在厅中,那是有一连串层次的石莲台、石瀑布构成的石幔。洞厅中还挂着一连串的石旗和石帘。石幔是由于渗透的水中碳酸钙沿溶洞壁向下沉淀成层状积累而成,其形态如布幔。 (4)边石坝 在洞底出现了一些隆起的像河坝一样高为几厘米至几十厘米的垄岗状地貌,这就是边石坝。它是由渗透水中的碳酸钙沉积而成的 .4. 溶洞的塌陷、断裂构造、石柱的错断现象 溶洞形成后,由于某些地段发生了稍微地壳运动,洞厅中被水侵蚀过的层面发生了塌陷;地壳的下沉使原本在同一平面的岩层被拉伸,形成了断裂构造;原本笔直的的石柱也由于地壳的下沉,导致中部被拉伸而断裂,这就是石柱的错段现象。 三、实习总结 这次实习我收获颇丰,不仅见到了漂亮的溶洞地貌,感受到了奇妙的大自然风光,也进一步了解了地下溶洞的形成过程以及溶洞的一些代表性地貌和形成机制。此外,这次野外实习熬炼了我的实践动手实力,我学会了对地貌的视察,内容的描述,数据的记录等野外工作方法。 自然地理野外专业实习报告600字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