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元旦的起源变迁及饮食习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元旦的起源变迁及饮食习俗.docx(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元旦的起源变迁及饮食习俗元旦的起源变迁元旦,据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南北朝时,南朝文史学家萧子云的介雅诗中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宋代吴自牧梦粱录中有关于:“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的记载。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叫“元正”、晋代庾阐扬都赋一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一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一诗中谓之“元朔”。中国元旦历来指的是夏历(农历、阴历)正月初一。正月初一的计算,在汉武帝时期以前也是很不统一的。因此,
2、历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从汉武帝起,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开会决定使用公历,把农历的1月1日叫做“春节”,把公历的1月1日称为“元旦”,不过当时并没有正式公布。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1月1日为“
3、新年”,但并不称为“元旦”。1949年9月27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即我们所说的阳历。元旦,指公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为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一月一日改称为“春节”,阳历1月1日定为新年的开始“元旦”,并列入法定假日,成为全国人民的节日。元旦的饮食习俗吃鸡蛋:各人吃一个鸡蛋的习俗,在吴晋间的风土记中已出现。风土记说“正旦,当生吞鸡子一枚,谓之练形”。练形是道家用语,指修炼形体,认为可以成仙。生吃鸡蛋是为了长生。五辛盘:作为元日食品最早见于吴晋间周处的风土记,说元
4、日早晨吃五辛菜。“以助发五藏气”(玉烛宝典卷一引)。汤饼:是指古代凡小麦面制品用水煮的食品,后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卷九“饼法”中,讲了“水引馎饦法”,其中“水引”制法:“挼(ru)如箸大,一尺一断,盘中盛水浸,宜以手临铛上,挼令薄如韭叶逐沸煮年糕:又称粘粘糕,取年年高之意。在南方用糯米制成,年糕北方则为黏黍。年糕的历史悠久,汉朝的米糕已有“稻饼”、“糕”、“饵”、“糍”等名称。6世纪食谱食次就有年糕“白茧糖”的制法,北朝齐民要术记载了将米磨成粉制糕的方法。元旦吃年糕盛行于明清时代,尤以南方流行。椒柏酒:在东汉四民月令中已经出现。椒是花椒,古人说椒是玉衡星之精,气味芬香,服之令人身轻耐老;柏是柏树叶
5、,古人视为仙药,可免百病。椒、柏可分别浸制酒,也可一起放入酒中饮用。饮椒柏酒可去病长寿。南朝庾信正旦蒙赉酒:“正旦辟恶酒,新年长命杯。桃汤:即取桃之叶、枝、茎三者煮沸而饮,古人以桃为五行之精,能厌伏邪气。制百鬼,故饮之胶牙饧:隋杜公瞻注释荆楚岁时记胶牙的含义是“使其牢固不动”胶牙饧实际上此俗寄托了长寿的美好愿望,因为牙齿坚固,能吃能喝,自然身体健康。元旦几天三倍工资2022年元旦(1月1日)当天加班三倍工资。按照惯例,元旦当天是法定节假日,因此,劳动者在法定假日当天上班,用人单位应该按照日工资的300%支付加班工资。所以如果是在1月1日加班的话,就有三倍工资。根据劳动法第四十四条、劳动部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三条规定,加班工资应当按以下方式计算:元旦当天是法定休假日,用人单位安排工作的,日加班工资标准=规定的月工资标准(月计薪天数21.758小时)300%。其余为休息日,用人单位安排工作的,应当按同等时间补休,不能补休的,支付加班工资,小时加班工资标准=劳动合同规定的月工资标准(月计薪天数21.758小时)200%;劳动合同规定的工资标准,是指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所在的岗位(职位)相对应的工资标准。即劳动者所在岗位相对应的正常出勤月工资,不包括年终奖,上下班交通补贴、工作餐补贴、住房补贴,中夜班津贴、夏季高温津贴、加班工资等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