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楷模朱有勇先进事迹学习心得.docx
《时代楷模朱有勇先进事迹学习心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时代楷模朱有勇先进事迹学习心得.docx(4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时代楷模朱有勇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时代楷模朱有勇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篇1 首先要解决燃眉之急的问题:农夫们应当种什么?发展产业并非易事。前些年,澜沧县曾大规模推广种植核桃树,竹塘乡就种了7000亩。不料,核桃树长得挺好,但是挂果很少。有企业找上门来,想种花椒。朱有勇左思右想,把企业劝退了,“中国花椒产地这么多,这里种有什么特殊的优势?”“既要用好我们的科技成果,也要和这里的自然资源结合。”朱有勇抓住这条主线,通过对气候、土壤、降雨等自然条件的科学分析,找到了一个突破口:这里具备发展冬季土豆和冬早蔬菜的优越条件。冬季土豆十一、十二月播种,其次年三四月份收获。“这个时候能产簇新土豆的地方很少,澜沧县可
2、以成为全国最早上市的簇新土豆产地之一,收购价格也比较高。”云南农业高校老师黄惠川起先向村民作介绍。“一亩地,一百天,一万元。”专家们掰着指头给村民算账,村民半信半疑。20_年冬天,扶贫队员找上村民刘金宝,动员他种冬季土豆。刘金宝嘴上答应,结果其次天就去地里撒了油菜种子。朱有勇只好找到村组干部,一起在蒿枝坝组的100亩地里,搞起了示范种植。20_年春天,示范基地迎来丰收。通过测产,最高亩产4.7吨,平均亩产3.3吨。根据每公斤3元的收购价,平均每亩土豆收益近万元。消息传到刘金宝耳朵里,他确定拿出2亩地种土豆试试。再一年开春,他家地里长出了全村的“土豆王”,一颗足足重5斤。到了20_年冬天,没等扶
3、贫队员上门,刘金宝把自家10亩地全部种上了土豆。这一年,澜沧县冬季土豆已推广种植3200多亩。 时代楷模朱有勇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篇2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向贫困宣战,取得了显著成就。当前,脱贫攻坚已到了决战决胜、全面收官的关键阶段。可以说每一名党员干部在脱贫工作面前都应责无旁贷,都要尽一份力,都要拿出志气,拿出担当,为脱贫攻坚做出贡献。有这样一位院士,他叫朱有勇,20_年退休后,退而不休,发挥余热,来到家乡云南最贫困的地区澜沧县扶贫。澜沧当地主要是拉祜族,这里贫困面广、贫困人数多,是脱贫攻坚主战场,他把
4、“家”安在田间地头,用5年时间身体力行,把自己的探讨成果传授给1500个村民,并让村子摆脱了贫困。11月29日央视新闻联播播发了题为“农夫院士”朱有勇:用科技变更贫困的报道,听了他的事迹,令人特别感动,值得每名党员干部、特殊是年轻党员干部学习反思,并实践之、笃行之。 时代楷模朱有勇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篇3 “澜沧县资源丰富,农夫有大量的耕地和森林,但是怎样把这里的资源优势变成经济效益?这里的资源最相宜发展什么产业?”带着这些问题,他走村串寨,探讨田间地头的脱贫经。五年如一日,朱有勇带领团队利用专业特长,科学制定了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的发展措施,按下澜沧扶贫“快进键”。20_年4月,“中国工程
5、院院士专家扶贫工作站”在蒿枝坝组挂牌成立。蒿枝坝组活动室成了一座“科技小院”。“这像是一个农夫田间学校,在朱院士团队带领下,乡亲们一边种田一边学技术,树立了科技致富的观念。”竹塘乡党委书记黄镇说。朱有勇不敢懈怠,“我们习惯了把论文写在纸上、发表在刊物上,现在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一家家农夫富起来、一个个村寨脱贫!” 时代楷模朱有勇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篇4 朱有勇没有躺在功劳簿上,他选择投身新战场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20_年贫困发生率仍旧高达41%。这一年,中国工程院结对帮扶澜沧县。谁来牵头挑起重担呢?时年60岁的朱有勇主动请缨:“我年轻,我来干!”说干就干,朱有勇把院士专家工作站建在了澜沧县
6、竹塘乡云山村蒿枝坝组,带领团队一竿子插究竟,在这个寨子扎下根,一待就是五年。提倡种冬季土豆,农夫刚起先不主动,他跟村组干部搞起了示范种植;考察三七基地的路上,车子陷进了泥坑,他第一个下去推车,任凭泥巴溅了一身;找寻水源时,他拄着拐杖穿行在雨后湿滑的山坡,一路上跌了三跤……驻村扶贫,迷彩服就是朱有勇的“作战服”。他要求参与院士指导班的学员都要穿上迷彩服,因为这样可以一扫长期贫困滋生的萎靡气息,激发起奋斗的姿态来。种出五斤重的“奇妙土豆”,种出药企抢着买的“有机三七”,培育科技致富带头人……把“冬闲田”变“致富田”,老百姓的评价,就是朱有勇脱
7、贫战线上的口碑。一句承诺,映照一位共产党人的一辈子1955年,朱有勇诞生在个旧市一个农村家庭。他经验过艰难困苦的年头,对贫困和饥饿的记忆刻骨铭心。“农夫种地很辛苦,但再怎么舍命干活,种的粮食仍吃不饱。”他甚至做梦,一个玉米秆上结出五六个棒子,一株植物上面结西红柿、下面长土豆,这样大家就能吃饱了。 时代楷模朱有勇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篇5 他始终牢记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主动投身脱贫攻坚事业,主动来到深度贫困的“民族直过区”担当扶贫任务,带领村民发展特色产业,变更了当地贫困落后的面貌。他致力于农业科学探讨,取得多项重大科研成果,立足农村实际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创办院士科技扶贫指导班,为云南少数民族贫困
8、地区培育了1000余位科技致富带头人。他情系三农,扎根边疆,挂钩联系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以来,深化村村寨寨,跑遍田间地头,与少数民族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受到各族群众真心爱戴和社会各界高度赞扬,被亲切地称呼为“农夫院士”。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全国模范老师”等荣誉称号。新时代的年轻党员干部和高校生要像朱有勇等老一辈人才学习,学习他们崇高的爱国精神、坚决的志向信念、无私的奉献精神、踏实的工作作风、坚决的人民立场、真挚的爱民情怀,把视线投向国家发展的航程,把汗水洒在艰苦创业的舞台,把青春写在中国大地上,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须要的地方,读万卷书、
9、行万里路,“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主动拥抱新时代、奋进新时代、珍惜大有可为的新时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持之以恒奋斗,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为人类的奉献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时代楷模朱有勇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篇6 朱有勇,奋斗在脱贫攻坚主战场的“农夫院士”!12月2日晚上9时,他的先进事迹发布后,引起云南省高校、科研院所广阔干部职工和师生的剧烈反响和热忱点赞。大家纷纷表示,向“时代楷模”致敬!向朱院士学习!坚守初心,勇担强农兴农使命,为云南省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应用的贡献。学榜样,增加前进动力“他是农夫教授,亦是农夫院士,把农夫装在心里,把学问种在田里,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他
10、牢记初心和使命,以共产党人的担当和攻坚精神,助力云南人民脱贫致富,在云岭大地上唱响了脱贫攻坚的时代最强音。”昆明理工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老师黄风感慨地说,朱有勇院士是我辈之楷模,是祖国之荣光。“新时期的农业科学家是什么样的?朱有勇院士用他一心一意为农夫服务的言行给出了洪亮回答。”昆明医科高校基础医学院临床二大班的黄胄表示,要将朱有勇院士精神作为珍贵的精神财宝,不断传承和发扬光大,让越来越多的高校生一起学时代楷模,做优秀青年。云南师范高校传媒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杨俊涛说:“作为当代高校生,我们应当向朱有勇院士学习,增加自己的道德责任感,努力成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主动、最活跃、最充
11、分的青年先进代表。”云南师范高校教化学部的杨舒涵认为,朱有勇院士的先进事迹深刻诠释了科学家、科学成果应当如何为人民服务,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供应了优质、可行的思路和方法。作为青年学者,肯定要用行动示范解决顽疾,而非只是对老百姓纸上谈兵,务必戒除功利之心服务人民,将来的路,怀揣仰慕,踏实前行。“朱有勇院士把论文写在了祖国的大地上。”云南民族高校体育学院教授寸亚玲表示,将以朱院士为榜样,接着立足本职,开拓进取,用自己的光和热照亮他人。云南农职学院园艺技术二班学生李昊表示,朱有勇院士的先进事迹极大鼓舞了农业院校的学生,将来肯定要努力驾驭好专业学问,把青年学子的青春汗水和报国之
12、志写在大地上。“观看完朱院士的事迹后,我脑海中最先出现的一个词就是无私,他用自己的一身绝技造福一方百姓,不图名不图利,他常说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比写在纸上更有价值,看到自己的科技成果漫山遍野开花结果,心里的欣慰,是发表论文无法比的!”云南中医院高校党委宣扬部陈楠提出,作为高校的一名工作者,应当做到心中有责任、肩上有担当、身上有功夫,守正创新、主动作为,主动投身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去。 时代楷模朱有勇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篇7 朱有勇,男,汉族,1955年11月生,云南省红河州个旧人,中共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云南农业高校名誉校长、首席教授,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朱有勇学农爱农为农,四十年如一日潜
13、心探讨,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看法致力于科技扶贫并结出累累硕果,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学问分子的道义担当。敢于“顶天”:问鼎自然封面文章因为探讨生导师段永嘉先生留的“一道不会回答的考题”追溯世界农业历史,依靠化学农药限制病害不足百年,在几千年传统农业生产中,利用什么限制病虫害?朱有勇起先了数十年的科学探究之路。单一品种大面积种植易造成病害流行,致使农药用量大幅增加,对生态环境、食品平安和粮食生产构成潜在危机。许多国外科学家提出通过基因、生物学、杂交等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但都因为技术难度太大,几乎没有胜利的例子。上世纪八十年头,云南的稻瘟病很严峻。在石屏县的一个村子里,朱有勇偶
14、然发觉栽种着不同水稻品种的田里稻瘟病很轻,而只种一个品种的田里病害却比较严峻。莫非“稻瘟病”的发病率凹凸与水稻不同品种间的间作有关?于是,他跳出品种概念,依托传统间套作技术,起先了利用生物多样性限制病虫害的尝试。经过探讨,他发觉,我国几千年的传统栽培技术,尤其是作物间作套种和林木混交等,体现了作物多样性的内涵,能减缓病虫害流行。此后的十多年里,他经过近千次试验进行确证并探讨控病机理,建立了一系列作物多样性控病增产新技术,最终确证了作物多样性时空优化配置是有效限制病害的新途径。在20_年,这一成果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自然上作为封面文章发表,引起全球关注。“遗传多样性限制水稻病害”技术在全国10省区
15、市推广6000多万亩,荣获联合国粮农组织科研一等奖;“物种多样性限制作物病害”技术已在国内外应用于3亿多亩旱地作物。这两项技术都可以削减60%的农药运用,并能增产20%30%。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为确保中国的粮食平安作出了重要贡献。甘于立地:把论文写在大地上20_年,中国工程院起先结对帮扶澜沧县。作为年轻有为的“60后”院士,定点扶贫的任务落在了朱有勇肩上。朱有勇院士带着团队驻扎在竹塘乡蒿枝坝,走进田间地头、深山密林开展实地调研。朱有勇院士团队紧紧抓住科技创新的利器,确定了“科技引领、创新驱动”,帮助边疆直过民族尽快脱贫致富。朱有勇院士将冬季马铃薯优质高产新技术在这里落地。该技术充分能有效抑
16、制病虫害,削减60%的农药用量,大幅度提高了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同时落地的还有“院士公司 基地 农户”的“4”科学化、标准化、产业化扶贫模式,即院士、专家和公司抱团帮助农户解决技术、物资及销售方面的问题,农户用心学技术搞种植,大家同心协力脱贫致富。20_年,在全县38个村寨示范3200多亩。冬季马铃薯在11、12月播种,翌年3、4月收获,澜沧将成为全国最早上市的鲜薯产区之一。冬季马铃薯平均亩产2.5-3.5吨,为每户增加收入2500元到7000元。朱有勇院士在调研中发觉澜沧县境内有大面积退耕还林的思茅松,林下经济大有文章可做。朱有勇院士又给澜沧带来了一项“能转化到土地里”的创新科研成果林下有机
17、三七技术。林下有机三七种植坚持“不准施用一粒化肥,不准运用一滴农药”的品质限制标准,让中药材回来山野林中,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有机三七,从生产过程保证了药材质量。该技术不占农用地,生产成本低,价格高效益好,为边疆民族地区探究出一条依托科技向绿水青山要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之路。林下有机三七预料每亩产量50公斤至80公斤(干重),村民每亩林下三七可收入5万元至15万元。扶贫先扶智。朱有勇院士团队不仅为拉祜山寨带来了最新科技,也带来了“最强大脑”,在全国首创中国工程院科技扶贫技能实训班。院士专家干脆为农户授课,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讲理论、教生产,手把手地在田间地头指导农户种植,直至学懂学会。到目前为止,院士
18、专家已培育了840名乡土人才,这些学员回乡以后为脱贫致富发挥了带头作用,变成一颗颗脱贫致富的“种子”洒遍澜沧大地,形成脱贫攻坚的“星火燎原”之势。朱有勇心系一生钟爱的农业科学探讨和农业教化事业,在他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后,学校特殊嘉奖他200万元。他用奖金设立云南农业高校“有勇奖学基金”,特地嘉奖品学兼有的学生和潜心探讨的老师,激励学农爱农的师生踏实耕耘、奋勉前行。在学术界,朱有勇院士是公认的生物多样性限制病虫害探讨的开创者和集大成者;在农夫眼中,他是一个最在行不过的庄稼好手,知农夫冷暖、懂农夫所想的贴心人;在学生眼中,他是一位学农爱农为农、令人钦佩的老师和关爱后辈的长者;在自己眼中,他说不过
19、是一名农夫教授。朱有勇立足于平凡的岗位,根植土地,不忘初心,担当实干,书写了学农爱农为农,潜心服务“三农”奋斗篇章。 时代楷模朱有勇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篇8 云南农职学院组织全体师生通过各种方式观看了“时代楷模”发布活动,大家被朱有勇院士的先进事迹深深感动了。夜阑人静时,校内里、行政楼、学生宿舍,师生们仍在兴奋热议。大家表示,朱有勇院士是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榜样,是广阔老师学习的楷模。学院全体师生将在朱有勇院士崇高品行的鼓舞下,牢记育人初心,不忘报国使命,扎根云岭大地,着力培育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办好人民满足的教化。一颗初心,始终跃动。云南民族高校审计处副处长,云南民族高校驻彝良县海子镇中
20、沟村扶贫第一书记、工作队长张昆说,朱有勇院士把自己多年的科研成果无偿供应给农夫挚友脱贫致富,与农夫打成一片,手把手传授技术,心贴心助推脱贫,切实践行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我们身处精准扶贫一线干部的学习榜样。“作为一名高校老师,作为一名详细负责扶贫工作的工作者,我深深为朱有勇院士的精神和行为所感动和激励。我们将以朱有勇院士为榜样,用情专心用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全面决胜小康而努力,我们更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懈努力奋进。”昆明医科高校扶贫办主任李建明如是说。“他始终牢记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主动投身脱贫攻坚事业,主动来到深度贫困的民族直过区担当扶贫任务,带领村民发展特色产业,变更了当地
21、贫困落后的面貌。”昆明理工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探讨生赵曼曼表示,要学习朱有勇院士不怕苦、能吃苦的精神,不断积累学问,提高自己的学术修养,把学术探讨立足于实践,学有所专,学有所用,听从国家须要,把自己的学问贡献给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云南高校爱护生物学专业博士探讨生王佳冠表示,要深化学习朱有勇院士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要努力学习科学学问,加强创新实践,将个人的学习探讨与农村农业的发展需求紧密结合,不怕吃苦、不怕受累,不辜负朱院士“把科研论文写在大地上”的要求和嘱托。 时代楷模朱有勇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篇9 朱有勇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农业高校名誉校长、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我国闻名的植物病理学专家。
22、他始终牢记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主动投身脱贫攻坚事业,主动来到深度贫困的“民族直过区”担当扶贫任务,带领村民发展特色产业,变更了当地贫困落后的面貌。他致力农业科学探讨,取得多项重大科研成果,立足农村实际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创办院士科技扶贫指导班,为云南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培育了1000余位科技致富带头人。他情系三农,扎根边疆,挂钩联系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以来,深化村村寨寨,跑遍田间地头,与少数民族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受到各族群众真心爱戴和社会各界高度赞扬,被亲切地称呼为“农夫院士”。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全国模范老师”等荣誉称号。这众多荣誉的背后,是他
23、不忘初心,扎根基层,苦心钻研的深刻体现。在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后他曾说“这比拿多大的奖项、给多少钱都更让我兴奋。”“能帮农夫兄弟解决问题是华蜜的事”。这种不忘初心,淡泊名利的精神,配得上他获得的一切荣誉。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他有着剧烈的问题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意识,他深化群众、深化基层、深化田间地头,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汗水洒在田野里,把华蜜种在农夫的心坎上。他年过六旬,却毅然投身脱贫攻坚最前线,用奋斗精神既扶智又扶志,把爱国情、强国梦、报国行镌刻在边疆民族致富路上。朱有勇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的忠诚践行者,是打赢脱贫攻坚战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是奋斗在脱贫攻坚主战场的“农夫院士”。我们要深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时代 楷模 朱有勇 先进事迹 学习心得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