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校联考高一历史参考答案.docx





《六校联考高一历史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校联考高一历史参考答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邢台市六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第一次月考历史参考答案第I卷(选择题共7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0分)L【答案】D【详解】根据“中原为花心,四邻为花瓣,花心和花瓣是不能分离的。各文化区都有自己的特色, 同时又有不同程度的联系。”可得出中华文明起源多,体又是一体的,体现了多元一体的特征,D 项正确;ABC项都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ABC项。故选D项。2 .【答案】B【详解】据题意可知,“文明”指的是社会的进步,农耕、畜牧业的产生为文明的出现奠定了物质 基础,B项正确;采集渔猎经济不能提供稳定的物质来源,不是文明产生的前提,排除A项;早 期城市国家和成熟文字是文明发展的表
2、现,不是前提,排除CD项。故选B项。3 .【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大禹治水的事迹与近来环境地理学中关于公元前4000年黄河流域大洪水的发 现相吻合”、“湖北地区发现的后石家河文化也能说明禹征三苗可能真实发生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大禹治水、禹征三苗并不单纯是文献记载中的事件,有了考古发现,可以印证其真伪,体现了考 古发现可以与文献相互印证,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考古发现可以与古代文献记载的关系,排 除A项;B项说法错误,神话传说有其价值,且一些神话也得到了印证,排除B项;C项材料无 从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4 .【答案】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夏王朝建立前后,最高执政者从原始社会时
3、期实行“禅让”制的部落 联盟军事首长演变为“专制君王”,主要是因为“公天下”被实行世袭制的“私天下”取代,C项正确;都城建设制度凸显阶级色彩变化与该变化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夏朝中央开始分类设置职官 并非最高统治者权力和地位发生变化的原因,排除B项;地方管理制度呈现松散特征与题意不符, 排除D项。故选C项。5 .【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商人已意识到祖先有灵,会关照子孙,因此托祖先转达对“帝” 的请求,体现了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已经形成,D项正确;题干反映出商人敬祖畏神,但不能得 出祖先地位高于神,排除A项;国家大事完全通过占卜来决定,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题干 材料反映了商
4、人敬祖畏神,但没有体现王权与神权相结合,排除C项。故选D项。6 .【答案】D【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甲骨文是商代人占卜的记录,其构字特点和今天的汉字基本相同,是目 前所知我国最早较为成熟的汉字,是今天我们研究商代社会的重要史料,D项正确;商代是奴隶 制王朝,而非封建国家,排除A项;甲骨文是商代人占卜的记录,其目的不是记录商代历史,排 除B项;甲骨文未通行于各个部族,在推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上作用不大,排除C项。故选D项。7 .【答案】D【详解】根据“各诸侯在享受特权的同时,必须臣服于周天子,定期朝贡。这样就以分封制为基础, 形成了以周天子为首的等级制度。”可得出分封制之下存在着森严的等级制度,
5、D项正确;当时是 奴隶制社会,不存在封建等级,排除A项;周代没有集权,排除B项;C项不是主旨,排除C项。 故选D项。8 .【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封诸侯,建藩卫”可知,材料中的“它”是指商西周时期的分封制,而“受(授) 民受(授)疆土”是分封制的体现,C项正确;“父死子继,兄终弟及”是商代的王位继承方式,排 除A项;“同姓不婚,娶于异姓”是西周宗法制的内容,排除B项;“公门有公,卿门有卿”是指先 秦时期的人才选拔标准,排除D项。故选C项。9 .【答案】D【解析】寓言故事旨在说明,王位继承人的不确定性容易导致社会动乱,因此只要王位继承人是确定不变 的,则分已定,人虽鄙不争,即社会不容易导
6、致动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嫡长子继承制符合题 干描述,D正确;郡县制、人文精神、租佃关系与题干寓言故事无关,排除A、B、Co10 .【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这应该不是本地生产的,可能是来自当时中国南方、西南方,是非常珍贵的,舶 来品建可知,北京发掘的文物呈现出多元文化因素,表明不同地域间文化要素的整合与交流,B 项正确;A项中的“普及”在材料中无法得出,排除;材料体现了“文化交流”,但没有提到是受何 因素影响,无法得出分封制促进了文化交流,排除c项;西周时期民营手工业还没有出现,排除 D项。故选B项。1L【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权力的重心是天子,春秋战国时期时权
7、力的重心 是诸侯甚至是大夫,可见权力的重心不断下移,这表明西周分封制遭到破坏,c项正确;禅让制 度在夏朝时已经被王位世袭制取代,排除A项;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分封制的破坏,没有体现井田 制的瓦解,排除B项;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分封制的破坏,没有体现华夏认同,排除D项。故选C 项。12 .【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进入春秋时期后,中原地区各诸侯国仍恪守西周时的称号”,“公元前323年, 魏将公孙衍发起“五国相主”运动(魏、韩、赵、燕、中山),于是中原各国国君纷纷称王了”,可 以看出从春秋到战国,各诸侯国由恪守西周称号到称王,这反映出当时西周宗法制分封制正在瓦 解,社会转型日益深化,D项正确;材料主要体
8、现的西周宗法制分封制的瓦解,这无法得加快了 国家统一的进程,排除A项;当时还没有封建皇权专制,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社会转型的深 化,是改革发展的表现,排除C项。故选D项。13 .【答案】D【解析】 材料反映了夏商周的疆域面积不断扩大,很多边疆地区纳入华夏族统治范围内,说明华夏族正在 形成与发展,故选D;材料强调的是夏商周疆域不断扩大,中华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不符合材料 主旨,故排除A;材料没有反映出少数民族对华夏族的认同情况,故排除B;材料只是反映了西 周疆域面积最大,而且夏商周均是统一政权,并非只有西周完成了国家统一,故排除C。14 .【答案】A【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公元前1年到公元前9
9、9年是公元前1世纪,公元前100年至公元前 199年是公元前2世纪,以此类推可知公元前369年是公元前4世纪;公元前的纪念从前往后退, 数字大的为前期,数字小的为后期,因此公元前369年应该是公元前4世纪前期,A项正确,排 除BCD项。故选A项。15 .【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有了它以后,大规模耕种土地,即田间耕作,从而使食物在当时条件下无限制 地增加,便都有了可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耕种土地 的效率和能力,为大规模耕种土地和食物的增加提供了可能,D项正确;耒耙石斧、刀耕火种和 时期锄耕都是春秋战国之前的生产形式,排除A项、排除B项和C项。故选D项。1
10、6 .【答案】A【详解】依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废除井田制,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是商鞅变法使秦国向封建 化过渡的决定性步骤,A项正确;建立县制,强化的是中央集权,属于政治措施,排除B项;重 农抑商、奖励耕织,发展小农经济不是决定步骤,排除C项;实行军功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属 于政治措施,打击了旧土族贵族的特权,排除D项。故选A项。17 .【答案】C【详解】据所学,战国时期秦国采取军功爵制,军功与爵位直接挂钩极大地提高了士兵的战斗积 极性,C项正确;什伍连坐是指什伍之中,一家有罪,其余各家均应告发,否则将连同惩罚,是 一种法律制度,不能提高军队战斗力,排除A项;郡县制是为了加强国家对地方的控制,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联考 历史 参考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