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2篇(初中物理全部知识点总结).docx





《有关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2篇(初中物理全部知识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关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2篇(初中物理全部知识点总结).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有关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2篇(初中物理全部知识点总结)下面是我收集的有关初中物理学问点总结2篇(初中物理全部学问点总结),供大家赏析。有关初中物理学问点总结1第一章 声现象学问归纳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凹凸,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6、减弱噪
2、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8、 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实力强、声能较集中。详细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简单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肯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放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其次章 光现象学问归纳1、光源:自身能够发光
3、的物体叫光源。2、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4、不行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耀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5、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匀称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6、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7、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8、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
4、角。(注:光路是可逆的)9、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10、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11、平面镜应用:(1)成像;2)变更光路。12、平面镜在生活中运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凸镜)和凹面镜(凹镜),它们都能成像。详细应用有: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医术戴在眼睛上的反光镜是凹面镜。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改变的现象。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
5、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更。(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第三章 透镜学问归纳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也叫会聚透镜。2、凸透镜成像的应用:照相机:原理;成倒立、缩小的实像,u>2f幻灯机:原理、成倒立、放大的实像,f<u<2f放大镜:原理、成放大、正立的虚像,u<f3、关于实像与虚像的区分:物点发出的光线经反射或折射后能够会聚到一点,这一点就是物点的实像。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不仅可以用眼睛干脆视察,也可以在屏幕
6、上显映出来。假如物点发出的光线经反射或折射后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相交于一点,看起来光线似乎从这一点发出,而事实上不存在这样一个发光点,这点就是物点的虚像。虚像只能用眼睛视察,不能用屏幕显映。跟物体相比较,实像是倒立的,虚像是正立的。4、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u物距、v像距、f焦距。5、凸透镜成像的作图:(1)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v<2f),如照相机;(2)物体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v>2f)。如幻灯机。(3)物体在焦距之内(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6、凸透镜
7、成像的动态情景:当物体从二倍焦距以外的地方渐渐向凸透镜移近过程中,像渐渐变大,像距v也渐渐变大。但是,只要物体未到达二倍焦距点时,像的大小比物体要小;像的位置总在镜的另一侧一倍焦距至二倍焦距之间。当物体到达二倍焦距之内渐渐向一倍焦距点移动过程中,像变大,像距v也变大。像的大小总比物体要大,像的位置总在镜的另一侧二倍焦距以外。可见,二倍焦距点是凸透镜成缩小实像与放大实像的分界点。即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时所成实像小于物体;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内时所成实像要大于物体。当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时,只能在与物体同侧的地方得到正立放大的虚像。因此,焦点F是凸透镜成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7、作光路图留意事项:(1)要借
8、助工具作图;(2)是实际光线画实线,不是实际光线画虚线;(3)光线要带箭头,光线与光线之间要连接好,不要断开;(4)作光的反射或折射光路图时,应先在入射点作出法线(虚线),然后依据反射角与入射角或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作出光线;(5)光发生折射时,处于空气中的那个角较大;(6)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发散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肯定相交在虚焦点上;(7)平面镜成像时,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肯定经过镜后的像;(8)画透镜时,肯定要在透镜内画上斜线作阴影表示实心。8、与光的反射、折射现象相联系的光学器件及应用:9、人的眼睛像一架奇妙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10
9、、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须要配戴凹透镜;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景物,须要配戴凸透镜。11、望远镜能使远处的物体在近处成像,其中伽利略望远镜目镜是凹透镜,物镜是凸透镜;开普勒望远镜目镜物镜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长,目镜焦距短)。12、显微镜的目镜物镜也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短,目镜焦距长)。第四章 物态改变学问归纳1、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依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2、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常见的温度计有(1)试验室用温
10、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4、温度计运用:(1)运用前应视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运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遇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接着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5、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6、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7、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8、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9、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分:晶体都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有关 初中 物理 知识点 总结 全部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