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级会计师-经济法基础强化班讲义.doc





《2018中级会计师-经济法基础强化班讲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中级会计师-经济法基础强化班讲义.doc(40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8年中级会计职称考试辅导经济法第一章总论最近3年题型题量分析题型2017年2016年2015年卷二卷一单选3题3分2题2分3题3分4题4分多选1题2分1题2分1题2分1题2分判断1题1分1题1分1题1分1题1分简答综合1/6题2分合计5题6分4题5分5又1/6题8分6题7分【考情分析】由于处在民法总则过渡期内,本章2017年考核分值比往年略低,2018年预计将有所提升,但仍非重点章节。本章近几年的考核侧重“法律行为、代理、仲裁、民事诉讼”四项内容,考生须做到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应对案例型客观题。受到民法总则出台的影响,2018年本章在“法律行为、代理及诉讼时效”部分进行了较大调整,某些结论
2、甚至是颠覆性的,考生尤其是以往年度接触过相关内容的考生务必按新内容掌握。本章属于纯法理性的内容,虽然是全书最枯燥的一章,但请让我们一起来努力让它变得欢乐起来,其实掌握知识本就是一件快乐的事情!【章节框架】【内容精讲】第一节经济法概述知识点、经济法渊源()(11年单选)渊源(形式)制定机关注意要点名称法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根本+最高法律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法法规行政法规国务院条例地方性法规“地方”人大及常委会省;设区的市、自治州地方条例规章部门规章国务院各部委、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办法地方政府规章“地方”人民政府省;设区的市、自治州地方办法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民族
3、自治地方的人大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非“判决书”国际条约、协定效力排序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同级和下级地方政府规章【考题单选题】(2011年)下列各项中,属于行政法规的是()。A.财政部制定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B.国务院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D.河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河南省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本题考核经济法的渊源。行政法规的制定机关是我国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因此答案是选项B。选项A是部门规章;选项C是法律;选项D是地方性法规。【例题单选题】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经济法的渊源。A.宪法B.国际条约
4、C.深圳市人民政府制定的政府规章D.最高人民法院的判决书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本题考核经济法的渊源。我国不实行判例制度,最高人民法院所做的判决书只是一种非规范性法律文件,不属于经济法的渊源。【例题判断题】民族自治地方有关调整经济关系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也是我国经济法的渊源之一。()正确答案答案解析本题考核经济法的渊源。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是指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依法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是我国经济法的渊源之一。知识点、经济法主体()(10年多选、11年判断)经济法主体【注意1】某些情况下,“国家机关或国家”作为整体也可以作为经济实施主体参
5、加经济法律关系。(对外签订政府贷款或担保合同,发行政府债券,出让土地使用权,投资设立企业)【注意2】“企业内部组织”(分公司、分厂、车间),虽无独立法律人格,但在一定条件下也是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注意3】区分调控主体与规制主体:调控主体(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改委)承担宏观调控职能;规制主体(商务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总局)承担市场规制职能。【记忆提示】“财、税、银、发”调控主体;“二商一检”规制主体。【注意4】调控主体与受控主体,规制主体与受制主体,地位“不平等”。【注意5】受控主体和受制主体也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主动性”。【考题多选题】(201
6、0年)下列各项中,可以成为经济法主体的有()。A.政府B.各类企业C.非营利组织D.外国人正确答案ABCD答案解析本题考核经济法主体的范围。从人们通常所了解的主体形态,可以将经济法主体分为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等。【本节内容回顾】第二节法律行为与代理 知识点法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12年单选、13年多选、17年卷1判断、17年卷2单选)(一)法律行为的特征(2018年调整)1.以达到一定的民事法律后果为目的设立、变更或终止权利、义务关系2.以“意思表示”为要素【注意1】民事行为并不一定属于民事法律行为。【注意2】与事实行为进行区分,拾得遗失物、建造房屋为事实行为。【注意
7、3】民法总则对民事法律行为的界定,不再强调其是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合法”行为。【考题单选题】(2017年卷2)下列各项中,属于民事法律行为的是()。A.陈某拾得一个钱包B.李某种植果树C.杨某与某商场签订购买机器的合同D.王某盗窃他人财物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本题考核民事法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选项ABD无需意思表示,都不是民事法律行为。【考题多选题】(2013年)下列各项中,属于民事法律行为的有()。A.甲商场与某电视生产企业签订购买一批彩电的合同B.乙捡到一台电脑C.丙放弃一项债权D.丁完成一项发明创造正确答案AC答案解析本题考核民事法律行
8、为。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选项BD是事实行为,不是法律行为。(二)法律行为的分类分类标准分类内容代表行为及注意事项行为成立需几方意思表示单方行为债务免除、委托代理的撤销、无权代理的追认多方行为【注意】多方行为中的决议行为,不要求意思表示全部一致(2018年新增)是否存在对待的给付有偿行为无偿行为赠与、无偿委托、借用是否具备特定的形式要式行为融资租赁合同、建设工程合同、技术开发合同非要式行为法律行为间的依存关系主法律行为(1)主法律行为不成立,从法律行为则不能成立;主法律行为无效,则从法律行为也不能生效(2)主法律行为履行完毕,并不必然导致从法律行
9、为效力丧失从法律行为【例题判断题】主法律行为无效,则从法律行为亦当然不能生效;主法律行为履行完毕,必然导致从法律行为的效力的丧失。()正确答案答案解析本题考核主法律行为与从法律行为。主法律行为履行完毕,并不必然导致从法律行为效力丧失。(三)法律行为的要件成立生效(2018年调整)【注意】特定法律行为还要求特别成立要件(特定形式)。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年龄+精神状态(2018年调整)行为能力年龄精神状态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满8周岁(8)“(完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包括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8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8且18)“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10、人年满18周岁(18)16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16且18)【注意1】“以上”、“以下”、“以内”、“届满”均包括本数,“超过”、“不满”、“以外”均不包括本数。【注意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只能进行与其年龄、智力或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应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其法定代理人的同意。【例题多选题】下列关于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年满18周岁的公民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B.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但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公民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C.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D.8周岁以下的公民是无
11、民事行为能力人正确答案AB答案解析本题考核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不满8周岁的公民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四)附条件和附期限的法律行为举例:老赵对老侯说等你结婚的时候我送你1万元做彩礼;老侯对老赵说等你驾鹤西游的那一天我一定把欠你的1万元钱还给你。前者是附条件的法律行为;后者是附期限的法律行为。1.判定标准条件或发生或不发生;期限一定会到来。【注意】期限可以是明确的,也可以是不确定的。2.能够作为法律行为所附条件的事实必须具备的条件(1)将来发生;(2)不确定;(3)当事人任意选择的事实;(4)合法事实;(5)不与行为内容相矛盾。3.成立与生效(或失
12、效)在条件满足或期限到来前,法律行为已经成立,但并未生效(或失效);条件满足或期限到来时,法律行为生效(或失效)。4.当事人恶意促使条件成就的,应当认定条件没有成就,当事人恶意阻止条件成就的,应当认定条件已经成就。(故意的不算)【考题判断题】(2017年卷1)陈某与李某约定,在李某结婚时,陈某将自己的一套房屋赠与李某。该赠与行为是附期限的法律行为。()正确答案答案解析本题考核附期限的法律行为。李某是否结婚是不确定的,因此本题是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不是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例题单选题】乙有汽车一辆,甲乙双方签订的汽车买卖合同约定如果明天早上8点乙能够开车与甲一起去车管所过户,甲就以5万元的价
13、格购买乙的汽车。后甲非常后悔,认为乙的汽车不值5万元,于是在当夜晚间偷偷把乙的四个汽车轮胎均扎漏,导致乙的汽车在第二天无法使用,该行为恰被小区监控录像拍下。则下列关于甲乙之间汽车买卖合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合同尚未成立B.该合同尚未生效C.该合同已经生效D.该合同已经失效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本题考核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当事人恶意阻止条件成就的,应当认定条件已经成就。(五)无效法律行为与可撤销法律行为(2018年调整)举例:1.5岁的小花非常喜欢6岁的小菜家的斑点狗,于是与小菜签订一份合同,合同约定小花用自己家的房子换小菜的斑点狗。【思考1】小花和小菜是否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正确答案
14、不具备。小花和小菜都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思考2】该合同属于什么合同?正确答案无效。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独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2.25岁的小花误以为26岁的小菜家的斑点狗是来自星星的狗,遂与小菜签订一份合同,合同约定小花用自家的房子换小菜的斑点狗。【思考1】该合同的签订过程中是否出现了重大误解?正确答案签订合同过程中存在重大误解。重大误解是指行为人因对行为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等的错误认识,使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的真实意思相悖,并造成较大损失的情形。【思考2】该合同属于什么合同?正确答案因重大误解签订的合同属于可撤销合同。1.区别可撤销无效效力
15、已经生效,未经撤销效力不消灭当然无效主张者由撤销权人行使,法院、仲裁机关不告不理重大误解:行为人法院、仲裁机关可主动适用其他:权利受侵害人当事人权利选择权:可撤销,也可继续有效绝对无效权利行使期间一般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1年”内行使-重大误解知道或应当知道之日起“3个月”内行使胁迫胁迫行为终止之日起“1年”内行使最长行为发生之日起“5年”内不行使,消灭溯及力一经撤销,自始无效自始无效2.部分无效(1)法律行为标的之数超过法律许可范围;(2)法律行为的内容由数种不同事项合并而成,其中一项或数项无效;(3)法律行为的非主要条款,因违反强制性规定或公序良俗而无效。【注意】民事法律行为部分无
16、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其他部分仍然有效。3.种类(2018年调整)行为具体情形效力行为能力欠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独立实施无效法定代理人代理有效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独立实施的纯获益,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法定代理人代理有效独立实施的其他民事法律行为效力待定意思表示有瑕疵虚假意思表示通谋虚伪意思表示无效以虚假的意思表示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理恶意串通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无效欺诈一方欺诈另一方可撤销第三方欺诈,另一方恶意胁迫一方胁迫另一方可撤销第三方胁迫重大误解可撤销显失公平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乘人之危)可撤销利用对方缺乏判断能力违法违反效力性强制性规定无效违反管理性规定损害国家
17、、社会公共利益无效未损害国家、社会公共利益有效违背公序良俗无效【总结】无效、效力待定与可撤销法律行为【考题单选题】(2012年)甲、乙公司于2012年2月4日签订买卖合同,3月4日甲公司发现自己对合同标的物存在重大误解,遂于4月4日向法院请求撤销该合同,法院于5月4日依法撤销了该合同。根据合同法的规定,下列关于该买卖合同被撤销后的效力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该买卖合同自2月4日起归于无效B.该买卖合同自3月4日起归于无效C.该买卖合同自4月4日起归于无效D.该买卖合同自5月4日起归于无效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本题考核法律行为的效力。无效的合同或者被撤销的合同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例题单选题】根
18、据合同法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属于可撤销合同的是()。A.行为人恶意串通,订立损害第三人利益的合同B.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与他人订立的纯获利益的合同C.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的合同D.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本题考核可撤销合同的种类。选项AC属于无效合同;选项B属于有效合同;选项D属于可撤销合同。【例题多选题】赵某是集邮爱好者,并以买卖邮票为第二职业,某一天在同事李某家看到一套邮票便反复央求以200元购得,赵某明知该套邮票近期市场价格已涨至800元,但未告知李某。李某并不了解邮票价格行情,当其得知该套邮票市场价格后,向人民法院请求变更邮票买卖的民事行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李某
19、与赵某的邮票买卖合同属基于重大误解而订立的买卖合同,因此行为人可以向法院主张撤销B.若李某是自得知该套邮票市场价格3个月后向法院提出撤销请求,则法院应不予以支持C.若李某得知该套邮票市场价格后仍对与赵某的交易表示认可则撤销权消灭D.若李某是自得知该套邮票市场价格后1年内向法院提出撤销请求,则法院应予以支持正确答案CD答案解析本题考核可撤销的法律行为。题目中赵某的行为是显失公平,而不是重大误解,行使撤销权的期限不是三个月,而是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选项AB错误。【考点总结】知识点、代理()(13、15年单选)(2018年调整)(一)代理的概念和特征1.概念代理是指代理人“在代理权
20、限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与“第三人”实施法律行为,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直接由“被代理人承担”的一种法律制度。2.特征特征陷阱代表行为代理人必须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法律行为“行纪”、寄售等受托处分财产的行为不属于代理拍卖、寄售等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独立”地向“第三人”进行“意思表示”传递信息、“居间”行为不属于代理代为保管物品行为不属于代理代为出席活动、房地产中介、转交保管物品等代理行为的法律后果直接归属于“被代理人”无效代理、冒名欺诈不属于代理【例题单选题】下列民事法律行为中属于代理的是()。A.拍卖行受托拍卖物品的行为B.房地产中介的居间行为C.老赵受朋友委托出席合同签字仪式D.保险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中级 会计师 经济法 基础 强化 讲义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