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注册会计师-审计考点串讲讲义.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17注册会计师-审计考点串讲讲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注册会计师-审计考点串讲讲义.doc(3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注册会计师考试辅导 审计(前言)前言一、命题原则命题原则:全面考核,重点突出,理论结合实务。重点突出就是在全面考核的基础上,突出重点难点,重要的知识点几乎年年考,从多个角度,从不同侧面考核同一个知识点,而且重点和难点在试题中所占比重较大。 理论结合实务就是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务操作,要求考生对理论和实务做到融会贯通,还要将会计准则的内容把握好。 二、题型题量近两年考题均为:单项选择题25题,25分;多项选择题10题,20分;简答题6题,36+5分;综合题1题,19分。客观题大部分为基础知识题,所以,考生在复习应考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基本概念、原理和基本实务知识的把握。要想顺利通过考试,提高客观
2、题的准确率是关键。主观题主要是考查考生对审计理论和实务的融会贯通,更能考查出一个考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归纳整理能力。 三、重点分布审计二十三章内容划分为:非常重要、比较重要、一般重要三个层次,其中,非常重要和比较重要的章节如下:重要程度 所属章节 非常重要 第一章、第三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一章、第十三章、第十六章、第十七章、第十九章、第二十章、第二十一章、第二十三章 比较重要 第二章、第四章、第六章、第十章、第十二章、第十八章、第二十二章 第一编审计基本原理第一章审计概述 一、考情分析从历年考题情况看,各种题型在本章均可涉及,而且经常将目标理论与审计实务结合考查主观题。
3、在今年的考试中,考生应注意把握:第一,审计要素;第二,结合管理层的认定,确定具体审计目标,设计并实施相应的实质性程序;第三,审计基本要求。 二、重点和难点(一)审计的概念与保证程度 注意: 1.合理保证与有限保证的区别; 2.职业责任和公众期望。 (二)审计要素 1.审计业务的三方关系人 (1)三方关系人:注册会计师、被审计单位管理层、财务报表预期使用者;(2)三方关系; (3)管理层会成为预期使用者之一,但不是唯一的预期使用者;如果某业务不存在除责任方之外的预期使用者,则不构成一项鉴证业务; (4)注册会计师与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责任: 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责任; 注意:被审
4、计单位管理层责任的内容;管理层和治理层认可并理解其应当承担的责任是执行审计工作的前提。两者的关系。 2.财务报表(鉴证对象信息) 3.财务报表编制基础(标准) (1)标准是用于评价或计量鉴证对象的基准;(2)适当标准的特征:相关性、完整性、可靠性、中立性和可理解性;(3)财务报表审计中的标准就是财务报告编制基础,分为通用目的和特殊目的编制基础。4.审计证据5.审计报告(三)审计目标1.审计的总体目标2.认定与具体审计目标(1)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及具体审计目标(2)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及具体审计目标(3)与列报相关的认定及具体审计目标(四)审计基本要求1.遵守审计准则2.遵守职业道德
5、守则 3.保持职业怀疑 (1)职业怀疑的内涵;(2)保持职业怀疑的作用。注意:保持职业怀疑对注册会计师发现舞弊、防止审计失败至关重要。 4.合理运用职业判断 (1)职业判断的含义 (2)职业判断的作用 (3)职业判断质量的衡量(五)审计风险 1.审计风险的含义 2.重大错报风险 (1)含义及性质;(2)两个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3.检查风险的含义及性质 4.检查风险与重大错报风险的反向关系 5.审计的固有限制 第二章审计计划 一、考情分析近年本章直接命题以客观题的考查为主,在主观题中也有涉及;因此,本章的内容(特别是审计重要性)不仅会考查客观题,而且还有可能考查简答和综合题。应关注:审计业务约定
6、书的内容;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审计重要性的含义及其运用。 二、重点和难点(一)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内容1.基本内容2.审计业务约定书的特殊考虑(1)考虑特定需要(2)组成部分的审计(3)连续审计(4)审计业务约定条款的变更(二)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1.总体审计策略2.具体审计计划3.审计过程中对计划的更改4.指导、监督和复核(三)审计重要性1.重要性的含义2.重要性水平的确定(1)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注册会计师通常先选择一个恰当的基准,再选用适当的百分比乘以该基准,从而得出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注意: 第一,在选择基准时应考虑的因素; 第二,各种情况下基准的确定。 (2)特定类别交易
7、、账户余额或披露的重要性水平(3)实际执行的重要性 实际执行的重要性,是指注册会计师确定的低于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的一个或多个金额,旨在将未更正和未发现错报的汇总数超过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的可能性降至适当的低水平。 通常而言,实际执行的重要性通常为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的50%-75%。 注意:实际执行的重要性为整体的50%和75%时的具体情况。 (4)审计过程中修改重要性(5)实际执行重要性的运用 3.错报(1)累积识别出的错报第一,明显微小的错报不需累积;第二,错报分为事实错报、判断错报和推断错报。(2)对审计过程识别出的错报的考虑审计过程中累积错报的汇总数接近确定的重要性,则表明存在比可接受
8、的低风险水平更大的风险,即未被发现的错报连同审计过程中累积错报的汇总数,可能超过重要性。 第三章审计证据 一、考情分析本章主要以客观题和简答题的考查为主,多与简单实务结合。考生应关注:审计证据的特性和获取审计证据的审计程序,尤其是函证和分析程序。二、重点和难点(一)审计证据的特性(客观题)1.审计证据充分性、适当性的含义2.充分性和适当性之间的关系3.评价充分性和适当性时的特殊考虑(1)文件记录可靠性;(2)使用被审计单位生成信息;(3)矛盾证据;(4)成本的考虑。(二)获取审计证据的审计程序注册会计师将检查、观察、询问、函证、重新计算、重新执行和分析程序等审计程序单独或组合,用于风险评估程序
9、、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注意:第一,所获取证据的证明力;第二,观察提供的审计证据仅限于观察发生的时点;询问本身不足以发现认定层次存在的重大错报,也不足以测试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三)函证1.函证决策注册会计师应当确定是否有必要实施函证以获取认定层次的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在作出决策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函证程序所审计的认定;实施其他审计程序获取的审计证据如何将检查风险降至可接受的水平;其他因素。2.函证的内容(1)应函证的账户和交易(2)函证对象的选取(3)函证的时间(4)管理层阻挠函证时的处理3.询证函的设计注意:第一,考虑的因素;第二,积极与消极式函证。4.
10、函证的实施与评价过程的控制及结果的评价(1)函证实施过程的控制第一,函证发出前的控制措施;第二,通过不同方式发出询证函时的控制措施。注意:邮寄方式、跟函方式发出时采取的控制措施。(2)积极式函证未收到回函时的处理5.对不符事项的处理6.实施函证时需要关注的舞弊风险迹象以及采取的应对措施(四)分析程序1.分析程序用作风险评估程序(1)注册会计师在实施风险评估程序时,应当运用分析程序,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在这个阶段运用分析程序是强制要求。(2)注册会计师可以将分析程序与询问、检查和观察程序结合运用,以获取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层次及具体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注意:注
11、册会计师无须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每一方面时都实施分析程序。(3)与实质性分析程序相比,在风险评估过程中使用的分析程序所进行比较的性质、预期值的精确程度,以及所进行的分析和调查的范围都并不足以提供很高的保证水平。2.分析程序用作实质性程序(1)实施的前提第一,当使用分析程序比细节测试能更有效地将认定层次的检查风险降至可接受的水平时,注册会计师可以考虑单独或结合细节测试,运用实质性分析程序。第二,如果重大错报风险较低且数据之间存在稳定的预期关系,注册会计师可以单独使用实质性分析程序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2)在设计和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时,无论单独使用或与细节测试结合使用,注册会计师都应当
12、:考虑针对所涉及认定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和实施的细节测试(如有),确定特定实质性分析程序对这些认定的适用性;考虑可获得信息的来源、可比性、性质和相关性以及与信息编制相关的控制,评价在对已记录的金额或比率作出预期时使用数据的可靠性;对已记录的金额或比率作出预期,并评价预期值是否足够精确以识别重大错报(包括单项重大的错报和单项虽不重大但连同其他错报可能导致财务报表产生重大错报的错报);确定已记录金额与预期值之间可接受的差异额。3.分析程序用于总体复核(强制要求)第四章审计抽样方法 一、考情分析本章不仅可以直接考查客观题,还可以在简答题或综合题中涉及抽样的具体运用。考生应重点把握审计抽样中控制测试和细
13、节测试的具体应用。二、重点和难点(一)审计抽样的相关概念1.审计抽样的特征和适用性 2.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3.统计抽样和非统计抽样(二)审计抽样的基本原理和步骤1.样本设计2.样本选取(1)确定样本规模影响样本规模的因素。(2)选取样本。3.评价样本结果(三)控制测试中运用的抽样方法1.样本设计阶段2.选取样本阶段(1)确定抽样方法简单随机选样;系统选样;随意选样;整群选样(2)确定样本规模注意:第一,影响样本规模的因素第二,确定样本量第三,选取样本并对其实施审计程序3.评价样本结果阶段(1)计算偏差率(2)考虑抽样风险注意:第一,使用统计抽样方法第二,使用非统计抽样方法(3)考虑偏差的性质
14、和原因(4)得出总体结论(四)审计抽样在细节测试中的应用1.传统变量抽样(1)优缺点(2)均值法、比率法、差额法的运用2.货币单元抽样(1)含义及优缺点(2)货币单元抽样的具体运用注意:教材的示例第五章信息技术对审计的影响 一、考情分析本章命题主要以客观题为主,但考生应注意将信息技术与企业各业务循环的内部控制相结合。对本章考生可以关注:信息技术中一般控制和应用控制测试;数据分析的概念和作用。二、重点和难点1.评估信息技术的风险2.信息技术中的一般控制和应用控制测试(1)信息技术一般控制审计信息技术一般控制包括程序开发、程序变更、程序和数据访问及计算机运行。(2)信息技术应用控制审计第一,系统自
15、动控制关注的要素包括:完整性、准确性、存在和发生。第二,信息技术应用控制审计关注点包括:系统自动生成报告;系统配置和科目映射;接口控制;访问和权限。(3)公司层面信息技术控制审计(4)信息技术一般控制、应用控制与公司层面控制三者之间的关系3.不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问题4.数据分析(1)数据分析的概念(2)数据分析的作用和面临的挑战第六章审计工作底稿 一、考情分析本章内容既可以单独出客观题,也可以同实务结合出简答题。考生应重点把握审计工作底稿的格式、要素、范围以及工作底稿的归档和变更。二、重点和难点(一)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要求(二)审计工作底稿的存在形式(三)审计工作底稿的格式、要素和范围 注意:
16、第一,考虑的因素。第二,审计工作底稿的要素。第三,在记录审计过程时,应当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重点方面:具体项目或事项的识别特征;重大事项及相关重大职业判断;针对重大事项如何处理不一致的情况。(四)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1.归档工作的性质2.归档的期限3.归档后的变动注册会计师发现有必要修改现有审计工作底稿或增加新的审计工作底稿的情形主要有以下两种:(1)注册会计师已实施了必要的审计程序,取得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并得出了恰当的审计结论,但审计工作底稿的记录不够充分;(2)审计报告日后,发现例外情况要求注册会计师实施新的或追加审计程序,或导致注册会计师得出新的结论。注意:变动审计工作底稿时的记录要求。4
17、.审计工作底稿的保存期限第二编审计测试流程 第七章风险评估一、考情分析本章作为风险导向审计的核心内容,从命题看,本章不仅可能出综合题或简答题,也要考查一定量的客观题。二、重点和难点(一)风险评估程序1.风险评估程序的具体内容注意:第一,注册会计师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过程中,往往将上述程序结合在一起;第二,注册会计师并非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每个方面均实施所有风险评估程序。2.风险评估程序的要求:是一个连续和动态的收集、更新和分析信息的过程,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3.其他审计程序和信息来源4.项目组内部讨论(讨论的目的、内容、时间和人员)项目组内部的讨论为项目组成员提供了交流信息和分享见解的
18、机会;项目组应当讨论被审计单位面临的经营风险、财务报表容易发生错报的领域以及发生错报的方式,特别是由于导致重大错报的可能性。(二)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不包括内部控制)了解到的具体情况(不要孤立看)1.考虑是否容易导致出现错报2.导致错报的性质及具体体现(三)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1.基本思路和要求注意:第一,注册会计师需要了解和评价的内部控制只是与财务报表审计相关的内部控制,并非被审计单位所有的内部控制;第二,注册会计师通过询问、观察、检查和穿行测试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以评价内部控制设计的是否合理以及是否得到执行;第三,如果控制设计不当,不需要再考虑控制是否得到执行,但仍应执行穿行
19、测试;第四,询问本身并不足以评价控制的设计以及确定其是否得到执行,注册会计师应当将询问与其他风险评估程序结合使用;第五,除非存在某些可以使控制得到一贯运行的自动化控制,注册会计师对控制的了解并不能够代替对控制运行有效性的测试;第六,五个控制要素的主要内容。2.业务流程层面了解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步骤(四)评估重大错报风险1.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的审计程序2.仅通过实质性程序无法应对的重大错报风险 第八章风险应对一、考情分析本章考试的题型不仅可以涉及客观题,还可能涉及简答题甚至综合题。应具体把握:针对评估的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总体应对措施;针对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设计的控制测试、实质性程序的
20、性质、时间和范围。二、重点和难点(一)针对评估的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总体应对措施1.总体应对措施2.总体应对措施对拟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总体方案的影响(二)针对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的进一步审计程序1.进一步程序的含义和要求注意:设计进一步程序时考虑的因素2.进一步程序的性质3.进一步程序的时间注意:考虑的因素4.进一步程序的范围(三)控制测试1.控制测试的含义和要求2.控制测试的性质(1)控制测试的性质的含义。(2)实施实质性程序的结果对控制测试结果的影响。3.控制测试的时间问题 控制测试 实质性程序 1.期中是否做 2.期中期末是否追加 3.以前获取的证据是否有效 应当做 可能 可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7 注册会计师 审计 考点 串讲 讲义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