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模板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模板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模板格式 数学老师可以让学生经验完整的活动过程,培育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实力。以下是我整理的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希望可以供应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范文一:两步乘法 教学目标: 1.在自主探究中探究出两步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应用两步乘法解决相关的生活问题。 2.能从多个角度解决同一个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实力,发展思维。 3.感受数学学问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验胜利的欢乐。 教学重点: 正确分析数量关系,能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相关的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数量关系,找出解决问题的间接信息敏捷解决问题。 教具打算: 课件。
2、 教学预案: 一、情景引入激活思维 1、引言 老师介绍学校体操竞赛活动状况。相机说明“横队”、“纵队”“方阵”等词。 2、收集数学信息 引导学生看主题图,找出数学信息。老师把收集到的信息写在黑板上。 每行有10人,有8行。有3个方阵。 3、提出问题 依据收集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 老师把提出的问题写在黑板上。(1个方阵有多少人?) 教学预设:学生可能提出:每个方阵有多少人?2个方阵有多少人?3个方阵有多少人?3个方阵比一个方阵多多少人?等等。 4、解决问题。 首先引导学生独立解决每个方阵有多少人? 5、汇报沟通相互评价 学生汇报时候要说清晰思索的过程,即怎样想的,怎样列式的。 教学预设学生已经学
3、过用一步乘法算式解决问题,看到主题图后会很快收集到数学信息,学生也能清晰表达出思索的过程,如下: (1)、108=80(人)表示求8个10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2)、810=80(人)表示求10个8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7、总结学习方法 师生加以提炼学习方法:读-想-做-说,总结解决问题的思路。 8、揭示课题。 (本环节设计意图运用学过的一步乘法算式引入新课,了解学生思维的基础,激活学生思维。然后经过总结学习方法,表述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思索过程来规范学生的解题思路,为下一步的探究做好充分打算。) 二、探究新知训练思维 1、出示刚才提出的问题:每个方阵有8行,每行有10人。3个方阵有多少人? 2、思索解
4、决方法 (1)独立列式, (2)在组内沟通自己的想法(组长统计:本组有几种计算方法) (3)全班沟通评价 教学预设学生的解决策略可能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108=60(人)803=240(人) 其次种:810=60(人)803=240(人) 第三种:83=24人2410=240人 第四种:103=30人308=240人 第五种:803=240人 第六种:1083=240人或者8103=240人 预设处理:依据学生的回答与说明,老师相机用课件演示学生思索过程,利用课件的直观效应帮助中下水平学生渡过思维困区。黑板上去掉相同的做法,展示不同的算式。比较每种方法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发觉最简洁的方法。基
5、本方法激励全体学生都尝试做一做。) 3、课堂小结 (本环节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读、想、做、说等解决问题的思路中,做到先思后说,能用完整的句子表达,能正确运用数学语言,留意严密规范把解题的内在思维过程,变为外在的表现形式,这样有利于培育学生解题过程中思维的有序性和合理性,体验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三、巩固应用发展思维 1、课本中的做一做学生独立试做 (设计意图:做一做的练习特别贴近学生的生活,并且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通过这道题引导学生利用学会的思维方式,驾驭了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能推断出学生驾驭新知的状况。) 2、补充问题并解答: 小青有两本相册,每本有24
6、页,每页可以放4张照片,()?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初步应用分析、综合的逻辑思维的方法,驾驭初步的逻辑推理实力,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培育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范文二:直角、锐角、钝角的相识 教学目标: 1.探究用一副三角尺拼出不同的钝角,知道用直角和锐角拼出的肯定是钝角。 2.进一步巩固对直角、锐角、钝角的相识,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经验完整的活动过程,培育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实力。 4.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获得主动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美。 目标解析: 用三角尺拼角是一项内涵丰富的数学活动,又是支配在第三单元最终的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它既能巩固学
7、生对直角、锐角和钝角的相识,又能培育学生的动手实力,积累学生活动和解决问题的阅历,还能使学生更加熟识三角尺上角的特点,为后续学习作好铺垫。 教学重点:用一副三角尺拼出不同的钝角,知道用直角和锐角拼出的肯定是钝角。 教学难点:敏捷运用角的学问拼角。 教学打算:课件、三角尺 教学过程: 一、活动前充分打算 (一)理解“一副三角尺”的含义 1.视察一副三角尺中两个三角尺中的角分别是什么角? 2.给一副三角尺上的每个角编号。 如:把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尺编为A尺,其中的直角为A尺直角,另两个锐角分别为A尺号锐角和A尺号锐角;另一块三角尺编为B尺,它的直角为B尺直角,另两个锐角分别为B尺号锐角和B尺号锐
8、角。 (二)复习旧知,激趣引入 1.锐角、直角、钝角有什么关系?(锐角<直角<钝角) 2.三角尺上直角、锐角都有,就是没有钝角,你能用它们拼出一个钝角吗?(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用一副三角尺拼角活动前学生首先要了解的就是“一副三角尺”中“一副”的含义,知道一副三角尺中的两块三角尺各有哪些角,有什么特点。同时调动锐角、直角、钝角之间大小关系的学问,为“拼角”作好打算。】 二、活动中合作沟通 出示例6:用一副三角尺拼一个钝角。 (一)小组探讨,自由拼角 1.思索如何用一副三角尺拼一个钝角。 2.学生动手拼角并画下来,老师巡察指导。 (二)汇报展示,师生沟通 1.组长汇报。 2.选择不
9、同的拼法展示在黑板上。 3.在拼钝角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觉? (三)作品分类,探讨质疑 1.黑板上的拼法各有不同,你能将它们按肯定的规律分类吗? 2.探讨沟通:一类是锐角与锐角拼成的,另一类是直角与锐角拼成的。 3.质疑:锐角与锐角肯定能拼成钝角吗?(不肯定)直角与锐角肯定能拼成钝角吗?(肯定) (四)验证钝角,优化拼法 1.沟通验证方法 目测看上去比直角大 测量用三角尺的直角比 推理直角与锐角肯定能拼成钝角 2.总结拼法 用一副三角尺上的一个直角与一个锐角肯定能拼成一个钝角。 【设计意图:通过“用一副三角尺拼一个钝角”的活动,在自由拼角中感知,在合作沟通中思索,在分类探讨中质疑,在验证优化中
10、升华。理解依据直角和钝角的关系,以直角为基础和锐角去拼的优势。让学生体会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有序思索,可以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三、活动后运用拓展 (一)教材第42页“做一做” 1.从两副三角尺中选两个,拼出一个钝角。 2.从两副三角尺中选两个,拼出一个直角。 3.从两副三角尺中选两个,拼出一个锐角。 同桌合作拼角,小组沟通,再全班汇报展示。 (二)从两副三角尺中选三个,拼一个钝角。 同桌合作拼角,并画下来,再全班沟通探讨。 (三)教材第45页练习八的第13题。 综合运用锐角、直角和钝角的学问,用七巧板上的图形敏捷拼角。 【设计意图:运用拓展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在用一副三角尺拼的基础上,用两副
11、三角尺中的两块拼角,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实力;其次层次用两副三角尺中的三块拼角,发散学生的思维;第三层次用七巧板中的各种图形拼,进一步加深对角的相识,培育思维的敏捷性,感受七巧板中的数学美,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四、活动总结 (一)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二)拓展延长 1.钝角去掉一个直角是什么角?钝角去掉一个锐角是什么角?为什么? 2.你还想到了 【设计意图:通过谈收获归纳总结全课,让学生感受学习胜利的欢乐,同时提出几个开放性问题引发学生的思索,激发学生对数学内在的爱好。】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范文三:长度单位 【教材分析】 相识厘米和用厘米量。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长度单位厘米的实际长度。并
12、能够在实际中应用。教材先说明尺子的用处,之后让学生看着自己的小尺子,相识1厘米、2厘米的长度。例1,是用尺子录图钉的长度。使学生初步感知1厘米的大致长度。例2.支配了让学生录一条线段和录自己手指宽度的实际动手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清晰1厘米究竟有多长。以加深学生对厘米的相识。例3.是量纸条的长度。使学生知道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通过例题和综合应用练习。使学生初步学会量物体的长度。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本课的设计上。主要突出以下几点: 1.顺应学生认知规律。渗透学法。 本课相识I厘米和几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用厘米量三个学问点的教学。我都根据“视察感知、操作成像、抽象概括、实践创建”的模式进
13、行。创设一系列的情境。调动学生主动参加教学实践,水到渠成地驾驭新知。 2.老师指导学生操作细致、到位。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协同活动。形成技能。 3.面对全体学生。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 【学情分析】 本节课学习长度单位厘米和用厘米录。学生对物体的长度己有初步的相识。但这节课是相识长度单位的起先,必需借助学生的生活阅历。供应丰富的感知材料帮助学生初步建立长度概念。 学会录长度的基本方法。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相识长度单位厘米。 并能够在实际中运用。教学难点是依据二年级学生的特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筛得测最物体的长度要用尺子,相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并学会用
14、厘米录比较短(整厘米长)的物体的长度。 2.在实际视察和操作中。培育学生的视察实力,动手操作实力和空间想象实力。使学生养成细心、仔细的习惯。初步感受学问来源于实践并应用于实践的观点。 3.主动参加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新奇心与求知欲。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活动充溢着探究与创建。获得胜利的体验。建立自信念。 【教学打算】 老师打算:电脑课件、实物投影、学生尺子。学生指、比、找所用的卡片。 学生打算:学生尺子、剪刀、图钉、线、宽I.厘米的白纸条、小棒、彩条卡片(黄彩条长8厘米。红彩条长5厘米)、边长是1厘米的小方块、数字卡片、反馈牌等。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电脑显示:两条线段。一根长10
15、厘米。竖放;另一根长11厘米。横放。请同学们猜一猜。这两条线段。哪根长?哪根短? 学生可能猜竖放的长。也可能猜两根一样长。 设问:用什么方法可以精确地知道它们的长度呢? 【设计意图】:开课。通过比较线段的长短。使学生回忆己有的生活阅历,从而得出要知道物体的长度。须要用尺子最。 二、探究新知 (一)相识刻度尺老师提出问题,折导学生分组探讨。 电脑显示探讨题: 1.拿出你们的尺子。仔细视察。比一比、找一找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 2.关于这些共同点。你们想知道什么? 学生分组探讨。老师参加到学生探讨中。 3.学生汇报探讨结果。 4.师生评价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每天运用的尺子入手。让学生看一看、指一指、比一比、说一说、找一找。指导学生在生动愉悦的气氛中学会视察、学会分析。学会从改变多样的表象中把握事物的本质。同时也供应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的契机。便于学生进入主动探求新知的状态中。 (二)相识厘米1.1厘米有多长?请大家尝试着在尺子上指出来。 2.电脑显示从0到1,从1到2.从2到3每段的长都是I厘米。通过仔细视察,你发觉了什么? 总结出:每相邻两条较长的刻度线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 3.从0到2.这两条刻度线之间有几厘米?从0到3呢?从0到5呢?你的尺子上一共有多少厘米?你是怎样看出来的?你可得出什么结论? 数学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