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综合监管复杂性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政综合监管复杂性研究.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市政综合监管复杂性研究1讨论区域与讨论方法11东城区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北京市东城区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以万米单元网格为基础,将东城区2538km2划分成10个街道、137个社区、1593个网格单元。该系统将城市管理内容具体划分为六大类56种城市管理部件和七大类33种城市事件;并由350名城市管理监督员对所分管的万米单元实施全时段监控,同时开放了公众参加电话平台、短信平台和网上平台,鼓舞公众参加城市环境管理。该系统集成基础地理、单元网格、部件和事件、地理编码等多种数据资源,通过多部门信息共享、协同工作,实现对城市市政工程设施、市政公用设施、市容环境与环境秩序的监督管理16。该模式对城市管理空间
2、、管理对象、管理方式和管理主体进行了科学具体的划分,创新了城市管理信息实时采集传输手段,不仅实现了城市管理的信息化、标准化、精细化、动态化,提高了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效率与城市管理水平,也实现了对市民的意见、心声进行实时的收集与反馈17。东城区城市市政监管系统从2003年建立至今,积累了海量数据,从微观上反映了人类活动与城市生态环境的互相关系17。12数据来源与分析方法本文用于分析和挖掘的数据资源主要来自以下3个方面(表1)。(1)城市综合监管系统监测数据本文工作主要依托东城区市政综合监管信息中的部件问题数据库开展。城市管理部件是指城市市政管理公共区域内的各项设施,包括公用设施类、道路交通类、市容
3、环境类、园林绿化类、房屋土地类等市政工程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18。东城区市政综合监管信息所涵盖的城市管理内容,包括对市政工程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的规划、建设、管理、养护与修理(包括城市道路、桥涵、排水设施、照明设施及其附属设施等);以及对市容环境与环境秩序的监督与管理19。一般来说,该监管系统所获取的上报条目包含以下5个方面的信息:a)问题基本信息:问题编号、上报时间、上报人员、问题来源;b)问题描述:具体描述、问题状态、问题类型;c)问题位置:问题所在城区,街道,社区、地理坐标;d)责任区划与处理部门:单元与责任网格、派遣处理人员、处理部门、举报人信息、是否需要专业部门;e)问题核查、处置与反馈
4、:问题延期时长、核查反馈。(2)东城区综合监管系统的空间数据基础为将2009年的市政综合监管系统所监测的属性数据匹配到相应的空间位置,本文采纳原东城区(尚未与崇文区合并)的行政边界数据与相关地形图,将全部监管系统条目所涉及的地理坐标全部转换成矢量数据并制作成图。(3)实地调查和复核数据为精确分析城市综合监管信息条目中所反映的城市管理问题发生的现场场景,及其与城市生态系统各要素的对应关系,本讨论于2022年610月间在讨论区域内对随机抽取的200多个相关条目进行了实地调查和复核,对其周边的生态环境要素进行了调查,以便就某一具体城市管理部件与事件的生态学意义进行分析。13数据分析方法131基本思路
5、由于城市生态系统是一种特别的人工生态系统,人类活动不但受制于这一系统,也对其组成和功能有着直接和深远的影响。虽然市政监管信息着眼于对市政管理,但其服务的对象是城市生态系统的关键因素人。因此,本讨论假设海量的城市综合监管数据,能从微观上反映了人类活动与城市生态环境的互相影响,表达人类活动与城市生态系统间的互相摩擦的焦灼点(表如今各类部件、事件问题),而各独立、微观的部件、事件问题通过逐步累积和放大导致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涌现;反之,假如城市人类活动与城市生态环境要素处于科学配置、和谐运行状态,则城市趋于其可持续进展和运行模式(图1)。北京市东城区市政监管系统从2003年运行至今,积累了海量数据,每
6、一条上报信息均带有具体的问题描述、空间地理坐标、管理责任者、处理时长等信息,隐含着大量该区域能量流、物质流和信息流的信息,能有效支持对东城区城市生态系统冗杂性和规律性的讨论。132归类分析法结合市政监管信息每一条上报条目的具体属性,深入挖掘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缘由的冗杂性、管理部件的冗杂性、以及与人类活动关系的冗杂性。采纳归类分析法并将其划分为七大类:水、土、气、声、视觉污染、固体废弃物和城市绿地系统退化,并结合所发生城市管理部件与事件的场景和东城区城市生态系统冗杂性特点进行分析。133空间关联关系分析在erDAs2022软件平台下对北京市东城区遥感影像进行预处理,包括数据的配准、裁切等,遥感
7、影像主要作为背景图直观反映城市管理部件和事件所处的空间位置与绿地系统和水系的关系。同时,在Arcgis10.0平台下,导入东城区市政综合监管数据自身所带的地理坐标信息,将其与转化为矢量数据,并与地形图、专题图和预处理后的遥感影像进行叠加分析,以探讨东城区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发生的时空分布规律。2结果与分析21城市管理部件发生问题的规律性数据统计说明,2009年6月1日至11月30日的183d时间内,北京市东城区共发生部件问题5028起,每天约27起,每天每平方公里约发生1起。其内容也涵盖了公用设施类、道路交通类、市容环境类、园林绿化类和房屋土地类5个大类、54个亚类(表2)。这五大类城市管理部件中
8、,有以下特点:(1)公用设施类产生问题的数量占54%,远高于其他4类部件,其中各类电力、雨水、污水、通讯井盖的缺失占45%。我国城市中许多市政基础设施同时也是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如其中雨水箅子堵塞问题占了22%,这一问题更直接反映了城市水环境污染、噪声污染和城市内涝等问题的根源;(2)市容环境类部件问题数量约占总数量的20%,种类集中在垃圾收集设施和公厕等,从城市生态环境角度分析来看包括固体废弃物堆放、污水外溢、异味,及对景观环境视觉污染等影响,间接表达出能量流和物质流过程中的不通畅;(3)园林绿化类的部件问题占总数量的171%,涉及的问题包括植被枯死对城市景观的影响、枝条断落产生的安全隐患,从
9、某一侧面反映城市绿地系统所面临的风险和退化问题;(4)道路交通类的部件产生的问题占838%,但其亚类型较多,产生的环境影响主要是在城市景观视觉方面,以及少量污水外溢等环境问题;(5)房屋土地类部件产生的问题最少,且只涉及一种管理部件,反映的环境影响主要是宣扬栏破损、脱落等对城市景观环境视觉的破坏。22城市管理部件异样所影射的城市生态系统冗杂性221城市管理问题类型的多样化源于城市生态系统的冗杂性城市生态系统在人类高度掌握下,其结构、过程与功能受到人类活动干扰极为剧烈。城市市政综合监管系统中每一条微观的、与城市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部件问题,都可视作“城市病的症状,为根治城市环境问题病灶,
10、提供了珍贵的思路和方向。例如,城市水环境污染问题可由城市部件中自然或人工河流、湖泊的清洁度,有无发臭水体,有无水华等现象反映出来;城市洪涝问题多源于雨水箅子、污水井盖的堵塞,可由平常或雨后雨水箅子是否堵塞、街面是否有积水现象反映,同时城市绿地可以起到滞洪的作用;园林绿化部件中的行道树能有效滞尘,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并有效减弱交通噪声;城市固体废弃物问题的严重性可由垃圾箱数量、满溢程度、是否能准时清理等表达;城市光污染问题可由公用设施部件中路灯、景观灯、地灯等部件反映;城市景观视觉污染主要来自破损的市政设施,如宣扬栏、垃圾箱、以及堵塞的化粪池等。根据这种规则,本文归类了东城区综合监管信息所表达
11、的生态环境问题。结果说明,东城区市政综合监管系统中有4495%的部件问题直接涉及城市生态系统的关键要素,这里将其初步划分为水、土、气、噪声、光污染或视觉污染、固体废弃物和绿地生态系统退化等七大类要素。而进一步通过上报条目的内容描述,或最终解决这一问题的职能部门来看,其他问题也全部间接涉及到城市自然、社会和经济这三个子系统的关键要素。图2直观描述了东城区2009年611月间,5028条城市部件问题中2260条所直接映射的上述七类生态环境问题的对应关系,这种相像的比例关系,表达了城市管理问题类型的多样化与城市生态系统的冗杂性亲密相关。222城市管理部件的冗杂关联关系导致城市生态系统冗杂化市政综合监
12、管信息能综合表达城市生态系统结构上的多层次性、时空上的多尺度性、掌握参量的冗杂性和作用过程的多样性特点。如城市水务系统的市政管理中,不仅涉及原有河湖等自然生态系统,也涉及排污河道、水闸等人工生态系统,还需综合考虑城市其他基础设施系统,甚至是随供排水一起铺设的各类电力、通讯、热力等地下管线,以及化粪池等。城市内涝问题的产生,不仅源于不透水地表增加,绿地系统削减,更源于雨水篦子的堵塞和管网系统的老化等。又如城市绿地系统管理中,市政监管信息多反映的是行道树部件的树枝阻碍交通、遮挡信号灯等负面效应,无法将其滞尘作用、减小大气污染和降低交通噪音的正面生态系统服务效应列为管理目标。从市政监管信息中对行道树
13、部件的问题认识,充分表达了城市生态系统要素在城市市政管理工作中的多义性和冗杂性。223城市管理部件问题的空间分布差异性表达其生态系统冗杂性城市景观格局影响城市生态系统过程和功能,也导致各种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分布的空间异质性。东城区城市环境管理部件问题在空间上分布虽较为杂乱,但仍旧表达出一些与东城区自然、社会、经济系统亲密相关的规律性(图3),这些特点通过空间叠加与目视分析,表现出如下特点:(1)从整体来看,城市管理部件问题呈现沿交通网络分布扩大的趋势,使得城市生态系统也呈现冗杂的线状网络。如在东华门街道办,管理部件问题较为集中地分布在南北向和东西向道路上。从我国目前城市结构来看,道路网络承载着物
14、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大部分功能,包括交通运输、给水排水、供气供热、电力电信等线性公共设施多集中在交通网络上,所以城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物质流问题也呈线状特征集中分布在交通网络上,这使得多种生态环境因素复合叠加、高强度地聚集在某一脆弱地带,继而造成城市生态系统冗杂性与脆弱性并存的现象。(2)城市管理问题呈聚集效应,且在不同类型城市功能区表现不同,这种空间分布上的不匀称表达着城市生态系统的冗杂格局。如东华门街道办西边为天安门和故宫博物馆所在地,虽然白天游人流淌强度极大,但由于城市管理力度加大和夜间实际居住人口密度较低,使其相对管理部件问题较少。而在重要商业中心王府井所在地,人流、物流高度集中,产
15、生了大量部件问题,与之对应的是该地区透水地外表积较少,热岛现象也十分明显。同样在朝阳门街道办,因娱乐、餐饮业较为集中,绿地系统配置较少,产生了较多噪声污染、光污染和水污染问题。但在香河园街道办事处辖区,因有地坛公园、青年湖公园、柳荫公园等大量绿地和成熟社区,生态系统相对稳定,管理部件问题相对较少。这些现象说明,城市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冗杂性与发挥不同城市功能的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文化区、行政区、绿化区和公共活动区有着亲密关系。虽然影响城市生态系统格局的空间因素冗杂多样,也受历史、经济、社会、城市规划管理措施等思想的影响。但通过东城区城市管理部件的空间分布特点来看,城市生态系统的冗杂性被深层
16、次的表达在城市管理与运行的监管系统之中,也就是说,城市管理问题与城市生态系统的演化过程亲密相关。3结论由于城市人口的大量集中、无序流淌,以及城市基础设施分布不均,导致城市环境的不断恶化,使得人们在城市生活的舒适度以及生活质量不断降低。而市政综合监管信息从一个侧面表达着大量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的状态信息,也隐含着城市生态系统组成和互相关系上的冗杂性。本讨论通过以市政综合管理中的问题影射到城市生态环境管理的层面,能“见微知著地反映分散的、微观的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的关系。为进一步讨论城市生态系统演化过程,城市生态系统结构与过程、功能及其互相作用关系的冗杂性。北京市东城区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虽是面向市政管
17、理的服务系统,但深刻表达着该区域城市生态系统的关键特征,将来城市生态系统讨论应充分利用市政综合监管信息。因为,此类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先进的构建理念与长期良好的运行效果,为现代信息手段运用于城市生态环境管理提供了珍贵基础数据。一是通过对该系统中城市管理部件问题数据的挖掘,有助于深入认识“城市病病症的冗杂性、空间特征、症状间的产生缘由和作用机理,为城市生态管理模型的建立提供了理论基础;二是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基于网格的构建方式,为网格化、精细化城市生态系统管理模式的构建提供了范本。但也应认识到城市生态系统冗杂性不等同于市政管理本身的难度。城市生态系统冗杂的层次结构及功能,要求人们依据城市管理对象特点、产生缘由、行政区划和功能定位等多方面因素,实行多部门合作的方式,将建设、市容、环保等部门充分协调起来,以期通过城市生态系统管理的优化来循序渐进的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董仁才苟亚青刘昕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讨论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试验室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2页 共12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