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学各论重点(共29页).doc





《外科学各论重点(共2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科学各论重点(共29页).doc(3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二十七章 颅内压增高与脑疝第一节 颅内压增高【颅内压(ICP)】:是指颅腔内容物对颅腔壁所产生的压力。 正常颅压:成人:0.7-2.0KPa(80-180mmH2O) 儿童:0.5-1.0KPa(50-100mmH2O)【病因】:1. 脑体积增加:最常见的原因是脑水肿。2. 颅内血容量增加;3. 颅内脑脊液量增加:1 脑脊液分泌过多,见于脉络从乳头状瘤;2 脑脊液吸收障碍,蛛网膜颗粒堵塞;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3 脑脊液循环障碍,先天性导水管狭窄或闭锁,交通性脑积水,梗阻性脑积水。4. 颅内占位病变:颅腔内额外增加的内容物,包括肿瘤、血肿、脓肿等。5. 颅腔狭小,狭颅
2、症患者。【影响因素】:1 年龄2 病变扩张速度3 病变部位4 伴发脑水肿程度【病理生理】1. 脑脊液的调节:1 颅内脑室和蛛网膜下腔的脑脊液被挤入椎管;2 脑脊液的吸收加快;3 由于脉络从的血管收缩,脑脊液的分泌减少。2. 脑血流量的调节: 脑血管自动调节:颅内压不超过35mmHg,灌注压不低于40-50mmHg,脑血管就能依血液内的化学因素(主要是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产生血管收缩或舒张,是脑血流保持相对恒定。 全身血管加压反应【即柯兴氏反应Cushing】:颅内压超过35mmHg,灌注压低于40mmHg以下,脑处于缺氧状态,脑血管调节功能基本丧失,处于麻痹状态。机体通过自主神经系统反射,使全
3、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输出量增加。同时呼吸深慢提高血氧饱和度,最后导致BP升高,P慢,R深慢的三联反应,即为【Cushing反应】。【分期与临床表现】1. 代偿期:颅内压可保持正常,临床上不会出现颅压增高的症状。2. 早期:逐渐出现颅压增高的表现,如头痛、呕吐、脑组织轻度缺血缺氧。但由于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良好,仍能保持足够的脑血流量。3. 高峰期:病人出现明显的颅内压增高“三联征”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1 头痛:呈进行性加重过程,部位多见于额、双颞及枕以早晨和晚上为重。2 呕吐:胃肠功能紊乱,与进食无关,呕吐时间多出现于头痛剧烈时,呈喷射性。3 视神经乳头水肿:表现为视神经乳头边界不清,
4、乳盘高起,静脉怒张,迂曲,严重者可伴有视网膜渗出、出血等。晚期部分病人视力减退,查视野生理盲点扩大。 以上为颅内压增高的三大主征。4. 衰竭期:病人深昏迷、一切反应和生理反射均消失。脑组织几乎无血液灌流。【处理】1. 一般处理:头高位,纠正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观察血压、脉搏、呼吸,为查明病因做好准备。2. 去除病因:肿瘤切除,血肿清除,脑积水分流, 控制感染。3. 降颅压:1 脱水:限制液体摄入;渗透性脱水:甘露醇;利尿性脱水2 激素疗法。3 冬眠低温疗法。4 过度换气,降低PaCO2,使脑血管收缩,减少脑血容量,降低颅内压。5 手术包括侧脑室穿刺引流,颞肌下减压术和各种脑脊液分流术等。
5、第二节 脑疝 颅内病变所致的颅内压增高达到一定程度时,可使一部分脑组织移位,通过一些空隙,被挤至压力较低的部位,即为【脑疝】。【分类】:小脑幕切迹疝、枕骨大孔疝、大脑镰疝、小脑幕切迹上疝【与小脑幕切迹疝相比,枕骨大孔疝特点】:生命体征变化出现较早,瞳孔改变和意识障碍出现较晚。第二十八章 颅脑损伤第一节 概述【格拉斯哥昏迷计分(GCS)】: 运动反应计分言语反应计分睁眼反应计分按吩咐动作6正确5自动睁眼4定位反应5不当4呼唤睁眼3屈曲反应4错乱3刺痛睁眼2过屈反应(去皮层)3难辨2不睁眼1伸展反应(去脑)2不语1无反应1 轻型:13-15分,伤后昏迷时间20分钟; 中型:9-12分,伤后昏迷时间
6、6小时;或在伤后24小时内意识恶化并昏迷6小时。第三节 颅骨骨折颅盖骨折【治疗】:1. 线性骨折本身无需处理。但如骨折线通过脑膜血管沟或静脉窦时,应警惕硬膜外血肿的可能。2. 【凹陷骨折的手术指征】:1 合并脑损伤或大面积的骨折片陷入颅腔;2 因骨折片压迫脑重要部位引起神经功能障碍;3 在非功能部位的小面积凹陷骨折,深度超过1cm者4 位于大静脉窦处的凹陷性骨折5 开放性骨折的碎骨片易致感染须全部取除,硬脑膜如果破裂应予缝合或修补。颅底骨折【临床表现】:耳鼻出血及脑脊液漏,脑神经损伤,皮下或粘膜下淤血癍。1. 颅前窝骨折:常累及眶顶及筛骨,常伴有鼻出血、脑脊液鼻漏、球结膜下出血、眼眶周围淤血(
7、熊猫眼,眼镜征)、颅内积气,甚至损伤嗅、视神经。2. 颅中窝骨折:可累及蝶骨和颧骨。蝶骨骨折伴脑膜破裂时,血液和脑脊液经蝶窦鼻腔流出,形成鼻漏。颞骨岩部骨折伴中耳鼓膜破裂时,脑脊液经外耳道流出形成耳漏,鼓膜完整时经耳咽管鼻腔流出。可发生面神经和听神经损伤。伤及内此可累及视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和展神经损伤。骨折波及破裂孔时常导致致命性的大出血。3. 颅后窝骨折:骨折累及岩骨和枕骨基底部。在乳突和枕下部可见皮下淤血,或在咽后壁发现粘膜下淤血。骨折线居内侧者可出现舌咽神经,迷走神秘,副神经和舌下神经损伤。【治疗】:绝大多数颅底骨折无需特殊治疗,主要治疗脑损伤,但有脑脊液漏者,绝不可填塞
8、,不可冲洗,以免引起颅内感染,对没有自愈的脑脊液漏可采用手术封闭漏口,骨折片压迫颅神经时可进行手术减压。第四节 脑损伤脑震荡【临床表现】: 伤后立即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持续数分钟至十余分钟,一般不超过半小时。 伴有面色苍白、瞳孔改变、出冷汗、血压下降、脉弱、呼吸浅慢等自主神经和脑干功能紊乱的表现。 意识恢复后,对受伤当时和伤前情况不能记忆,即逆行性遗忘。 可有头痛、头昏、恶心、呕吐等症状,一般在短期内恢复。【治疗】:无需特殊治疗,一般卧床休息5-7天,酌用镇静、镇痛药物;预后良好。脑挫裂伤【临床表现】1 意识障碍:最突出的症状之一。伤后立即发生,持续时间长短不一。2 头痛、恶心、呕吐。3 生命
9、体征:颅内高压,可出现血压升高,脉搏徐缓和呼吸深慢,严重者出现病理呼吸。4 局灶症状和体征:伤后立即出现与裂伤部位相应的神经功能障碍和体征。【治疗】:1. 一般处理:严密观察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题征变化。重型病人应采取头高位15-30,保持呼吸道通畅。水电解质平衡、及时处理躁动和癫痫,高热。还有脑保护、促苏醒和功能恢复治疗。2. 防止脑水肿或脑肿胀;3. 手术治疗:包括脑挫裂伤灶清除,额极或颞极切除,颞肌下减压或骨瓣切除减压等。弥漫性轴索损伤【弥漫性轴索损伤】:是头部遭受加速性旋转外力作用时,因剪应力而造成的以脑内神经轴索肿胀断裂为主要特征的损伤。诊断治疗困难;预后差。原发性脑干损伤【临床表
10、现】:1. 意识障碍:伤后立即出现,多较严重,持续时间长。2. 瞳孔变化:表现为双瞳不等,大小多变。或双瞳极度缩小,或双瞳极度扩大。3. 眼球位置和运动异常:损伤累及动眼,滑车和展神经核,导致斜视、复视和相应眼球运动障碍。4. 椎体束征和去脑强直:出现腱反射亢进和病理反射5. 生命体征变化:呼吸功能紊乱:呼吸节律不整、抽泣样呼吸;循环功能衰竭:血压下降,脉搏细弱。6. 其他症状:有消化道出血和顽固性呃逆。第五节 颅内血肿硬膜外血肿 【发生机制】:主要来源是脑膜中动脉,除此之外,还有颅内静脉窦,脑膜中静脉,板障静脉或导血管损伤。多见于颞部,额顶部和颞顶部。【临床表现】:1. 意识障碍【临床分型】
11、: 原发脑损伤轻、伤后无原发昏迷,待血肿形成后出现意识障碍 原发脑损伤略重、伤后一度昏迷,随后完全情形或好转,但不久又陷入昏迷(中间清醒) 原发脑损伤较重、伤后昏迷进行性加重或持续昏迷。2. 颅内压增高:头痛、恶心、呕吐,伴血压升高,呼吸脉搏缓慢。3. 瞳孔改变:形成脑疝出现瞳孔改变:早期动眼神经受到刺激,患侧瞳孔缩小;随即由于动眼神经受压,患侧瞳孔散大。脑疝继续发展,中脑动眼神经核受损,则双侧瞳孔散大。4. 神经系统体征:伤后立即出现的局灶症状和体征。【硬膜外血肿与硬膜下血肿CT鉴别】:1 硬膜外血肿:颅骨内板与硬脑膜之间的双凸镜型或弓形高密度影。2 硬膜下血肿:脑表面新月形高密度影、混杂密
12、度或等密度影,多伴有脑挫裂伤和脑受压。第三十四章 颈部疾病第一节 甲状腺疾病 【解剖生理】:1. 喉上神经:分内支(支配喉粘膜、损伤时饮水返呛),外支(支配环甲肌,使发音减弱易疲劳)2. 喉返神经:分前支(支配内收肌,损伤时声带处于外展位,声音嘶哑)和后支(支配外展肌,一侧损伤处于内收位,声音无改变。两支损伤呼吸困难窒息)单纯性甲状腺肿【病因】:1 甲状腺素原料(碘)缺乏;2 甲状腺素需要量增加3 甲状腺素合成和分泌的障碍。【治疗原则】:1、青春发育期或妊娠期的生理性甲状腺肿:多食含碘丰富食物,不需药物治疗。2、20岁以下的弥漫性单纯甲状腺肿病人:小剂量甲状腺素 30-60mg/日二次、口服3
13、-6个月为一疗程;3、【手术指征】:1 压迫气管、食管或喉返神经而引起临床症状者2 胸骨后甲状腺肿3 巨大甲状腺肿影响生活和工作者4 结甲继发甲亢5 结甲疑有恶变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外科治疗【分类】:1 原发性甲亢2 继发性甲亢3 高功能腺瘤【临床表现】:1 甲状腺肿大;性情急躁,容易激动;失眠、两手颤动,怕热,多汗,皮肤潮湿;2 食欲亢进但却消瘦、体重减轻;心悸、脉快有力、脉压增大(收缩压升高);内分泌紊乱;【诊断】:临床表现+检查1 基础代谢率 = (脉率 + 脉压)- 111;2 甲状腺摄131I率的测定:2h 25%,24h 50% ,吸131I高峰提前;3 血清中T3和T4含量的测定【治
14、疗】:手术、抗甲状腺药物、放射性碘治疗是治疗甲亢的主要方法。【手术指征】:1 继发性甲亢或高功能腺瘤;2 中度以上的原发性甲亢;3 腺体较大,有压迫症状,或胸骨后甲状腺肿等类型甲亢;4 抗甲状腺药物或131I治疗后复发者5 妊娠早、中期有上述指征者【禁忌证】:1 青少年患者2 症状较轻者3 老年人或有严重器质性疾病不能耐受手术者【术前准备】:1. 一般准备2. 术前检查:1 全身检查,化验检查2 颈部透视或摄片,了解有无气管移位或受压3 心电图检查4 喉镜检查,确定声带功能5 基础代谢率3. 药物准备: 1 硫氧嘧啶类药物加碘剂:硫氧嘧啶类药物口服(2-4M) 碘剂口服(1-2W) 手术 【碘
15、剂准备】:采用卢戈溶液,每日3次,从每次5滴开始,逐日每次加一滴,至每次16滴为止,持续该剂量2周。作用:使甲状腺减少充血,体积变小,减少术中出血。2 单用碘剂:2-3W 手术。适用于症状不重,以及继发性甲亢和高功能腺瘤病人。3 普萘洛尔(心得安)【手术常见并发症】:1. 术后呼吸困难和窒息:(最危急并发症、多发生在术后48h内) 【常见原因】:1 出血及血肿压迫2 喉头水肿3 气管塌陷4 双侧喉返神经损伤2. 喉返神经损伤3. 喉上神经损伤4.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5. 甲状腺危象:发热和心率增快。甲状腺癌【病理类型】:1 乳头状腺癌2 滤泡状腺癌 3 未分化癌4 髓样癌 【临床表现】:1 质硬
16、、固定、表面不平的肿块、随吞咽上下移动度小2 压迫症状,声音嘶哑,呼吸困难,吞咽困难。Horner综合症3 转移表现,淋巴结肿大。4 甲状腺短期内迅速增多。【复习思考题】:1 单纯性甲状腺肿的病因?2 甲亢的手术指征?3 甲亢的分类及临床表现?4 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后的并发症有哪些?5 甲状腺癌的病理类型有哪些?6 甲亢常用的特殊检查方法有哪些?第三十五章 乳房疾病第四节 急性乳腺炎【病因】:1 乳汁淤积; 2 细菌入侵;【治疗】原则:消除感染,排空乳汁;1. 早期抗生素:青霉素、头孢菌素、红霉素;禁用氨基糖甙类四环素、磺胺类、和甲硝唑等;2. 脓肿形成切开引流:1 为避免损伤乳管而形成乳瘘,作
17、放射状切口;2 乳晕下脓肿应沿乳晕作弧形切口;3 深部脓肿或乳房后脓肿可沿乳房下缘做弧形切口,经乳房后间隙引流;4 脓腔较大,可在其最低部位另加切口做对口引流。3. 患侧停止哺乳,吸净乳汁;感染严重、乳瘘时应停止哺乳并抑制乳汁分泌。第五节 乳腺囊性增生病【临床表现】:1 乳房胀痛:周期性,疼痛与月经周期有关;2 乳房肿块:弥漫性,颗粒状,结节或片状,质韧。第六节 乳房肿瘤乳腺癌【病理类型】:1 非浸润癌:导管内癌、小叶原位癌、乳头湿疹癌;预后好;2 早期浸润癌:早期浸润性导管癌;预后好;3 浸润性特殊癌:乳头状癌、髓样癌、预后尚可;4 浸润性非特殊癌:浸润性小叶癌,导管癌、硬癌等;最常见;预后
18、差。5 其他罕见癌。【转移途径】:1 局部扩展:沿导管或筋膜间隙蔓延;2 淋巴转移:沿淋巴液引流方向;3 血运转移:常见肺、骨、肝。【临床表现】:1 无痛单发肿块:质硬、表面不光滑、界限不清、活动度差;2 【酒窝征】:侵及Cooper韧带;3 【桔皮样】外观:皮下淋巴管堵塞,真皮水肿;4 乳头偏向、回缩;5 侵及皮肤,可破溃形成溃疡;6 患侧上肢水肿、疼痛;7 转移症状。8 炎性乳癌:局部皮肤发红、水肿,皮肤粗糙、增厚、质硬,表面温度升高;发展快,预后差;9 乳头湿疹样乳癌:乳头瘙痒、糜烂如湿疹,覆盖黄褐色鳞屑样痂皮;恶性低,发展慢,转移晚。【治疗】1. 手术治疗: 【适应症】:国际临床分期的
19、0、I、II及部分III期病人。 【禁忌症】:已有远处转移,全身状况差,主要脏器有严重疾病,年老体弱不能耐受手术者。【手术术式】: 乳腺癌根治术:v 手术要求:整个乳房、胸大小肌及筋膜、腋窝及锁骨下脂肪组织和淋巴结,做整块切除。v 切除范围:皮肤切缘距肿瘤边缘3cm上至锁骨、下至腹直肌上段、外至背阔肌前缘、内至胸骨旁 乳腺癌扩大根治术:标准根治术 + 切除胸廓内动、静脉及其周围淋巴结。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保留胸大小肌。 全乳房切除术:原位癌、微小癌、姑息性手术; 保留乳房的乳腺癌切除术:乳腺局段切除 + 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放、化疗。2. 化学药物治疗: 【辅助化疗指征】:1 浸润性乳癌伴腋窝
20、淋巴结转移; 2 肿物2cm,组织学分类差;3 雌、孕激素受体阴性;4 c-erbB-2过表达。 【常用方案】:CMF(环磷酰胺、甲氨蝶呤、氟尿嘧啶);CEF(环磷酰胺、表阿霉素、氟尿嘧啶)3. 内分泌治疗4. 放射治疗: 【指征】:1 病理报告有腋中、腋上淋巴结转移者;2 阳性淋巴结占淋巴总数1/2以上或有4 个以上淋巴结阳性;3 胸骨旁淋巴结阳性;4 原发灶位于乳房中央或内侧,尤其是术后淋巴结阳性;5 腋窝淋巴结阳性小于4个和T3或腋窝淋巴结阳性大于4个和T1-2。5. 生物治疗。【复习思考】:1 乳房淋巴的输出途径;2 乳房检查的方法;3 急性乳腺炎的病因及手术切口选择;4 乳腺囊性增生
21、的临床表现;5 乳癌的病理类型;6 乳癌的转移途径;7 炎性乳癌及乳头湿疹样乳癌的特点;8 乳癌的术式有哪几种;9 乳癌根治术的手术要求及切除范围;10 乳癌的放疗指征。第三十六章 胸部损伤【分类】:1 根据损伤暴力性质:钝性伤;穿透伤2 根据损伤是否造成胸膜腔与外界沟通:开放性胸外伤;闭合性胸外伤。【急诊室开胸手术】1 胸膜腔内进行性出血2 心脏大血管损伤3 严重肺裂伤或气管、支气管损伤4 食管破裂5 胸腹联合伤6 胸壁大块缺损7 胸内存留较大的异物第二节 肋骨骨折在胸部损伤中,肋骨骨折最为常见。4-7肋最易骨折随其余胸壁向外扩展,呼气时软化区向外鼓出,多根多处肋骨骨折后,局部胸壁软化,出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外科学 重点 29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