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量评价成果对比分析.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水资源量评价成果对比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资源量评价成果对比分析.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水资源量评价成果对比分析安徽省分别于20世纪80年月初、21世纪初相继开展了两次全省范围的水资源调查评价工作,基本摸清了水资源的家底,把握了水资源总体状况、存在问题与演化规律。近年来,受气候改变和人类活动等影响,水循环及水文过程发生了显著改变,水资源形势和水安全状况更趋严峻。依据2022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实施第三次全国水资源调查评价的工作部署,安徽省水利厅依据有关要求,组织开展了新一轮水资源调查评价工作,目前已基本完成该项工作。现对本次评价地下水资源量成果进行归纳总结,并与第二次评价成果进行对比分析。一、评价分区和面积1.评价类型分区与第二次评价相比,本次评价对类型区及评价面积进行了肯定的调
2、整。首先,根据区域地形地貌特征,对I级类型区分布范围进行了适当调整,平原区面积由第二次评价的59157km2增加为61474km2,山丘区面积由第二次评价的80319km2削减为78002km2。两次评价类型区对比状况见图1。其次,依据次级地形地貌特征,将平原区进一步划分为淮北平原、江淮丘陵平原、巢湖平原和沿江平原4个级类型区一般平原区,将山丘区进一步划分为淮北丘陵山区、江淮丘陵山区、皖西山区和皖南山区4个级类型区。最终,依据包气带岩性和矿化度,将平原区划分为211个级类型区即计算单元,依据水文测站掌握范围和地下水系统边界等条件,将山丘区划分为104个级类型区。相较于第二次评价的70个计算单元
3、,本次评价共划分315个计算单元,划分结果更加精细。2.评价均衡分区和汇总分区第二次评价汇总分区为水资源三级区套地级行政区,本次评价要求提交水资源三级区套地级行政区和县级行政分区。自第二次评价以来,安徽省发生多次行政区划调整,因此,导致全省水资源三级区套地市部分单元的面积有所改变。依据全国水资源分区的统一要求,充分考虑区域自然特点及行政区划的界线,安徽省按流域水系分成3个一级区、8个二级区、13个三级区,淮河流域划分为淮河上游区、淮河中游区、淮河下游区、沂沭泗河区4个二级区,共7个三级区;长江流域划分为湖口以下干流、太湖水系、鄱阳湖水系等3个二级区,共5个三级区;东南诸河共划分为钱塘江流域1个
4、二级区,共1个三级区。3.计算面积第二次评价工作中,安徽省平原区计算面积为50947km2,约占平原区总面积的86.1%。经统计分析,本次评价安徽省平原区计算面积为50658km2,约占平原区总面积的82.4%,与第二次评价相比,全省平原区计算面积削减了289km2,这与近年来城镇化建设加快的总体趋势基本是相吻合的。二、水文系列及测站选取1.水文系列第二次评价采纳了19562000年共45年水文系列,对地下水资源量提出了各分区19802000年多年平均资源量成果。本次评价采纳了19562022年共61年水文系列,对地下水资源量提出了各分区近期下垫面条件下20012022年多年平均资源量成果。2
5、.测站选取本次评价选取全省179个地下水位监测站,基本都位于淮河以北平原,平均密度204km2/站,选用站点地下水位监测资料系列为20012022年共16年。本次评价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计算共选用基流切割水文站点25个,较第二次评价31个水文站点削减6个,选用水文站资料系列长度达20年以上。三、评价参数及方法本次评价工作基本上采纳第二次水资源调查评价工作所选参数成果,参考全国技术细则提供的参数取值范围,同时广泛借鉴周边省份水文地质参数成果,仅对少许错漏或不合理之处进行适当修正,没有大的改动。四、评价成果对比分析1.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第二次评价未考虑地下水矿化度分级成果。本次依据技术细则要求,将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水资源 评价 成果 对比 分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