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情监测与研判课程教学探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舆情监测与研判课程教学探索.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网络舆情监测与研判课程教学探索摘要:网络舆情分析类课程是一门集舆情学与言论学、社会心理学、计算机信息科学、大数据处理甚至人工智能等学科交叉的课程。在教学内容中基于新文科理念与“文工交叉的教学设计思路,引入互联网、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技术等讨论热点内容的学习。构建了一种“学习-实践闭环系统的教学模式,提升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了良好的教学与实践效果。关键词:网络舆情;新文科;课程改革;教学内容网络舆情是以互联网为载体所表达的公共心情,它与国家信息、机构形象、地区形象和个人形象息息相关,对整个社会产生全面且重要的影响1。一方面社情民意与社会心理确定了网络舆情的走向
2、与效果,另一方面网络舆情也反映了当下的社情民意与社会心理,并对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政府决策有较大程度的影响。利用现代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对网络舆情进行监测、分析与研判,对舆情的快速预警与正确引导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高校开始网络舆情监测与研判课程很有必要。以大数据、云计算、智能机器人等为应用的技术革命,将人类推向了“智能时代的产业革命。现代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已成为人们日常使用的工具,促使传统的文科教育也必需使用这些工具对社会科学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形成“文理交叉“文工交叉等新的领域2。因此,在网络舆情监测与研判课程中,基于社会科学的传统舆情分析类课程中引入计算机、互联网、大数据以及智能信息处理等
3、理工科技术的应用学习,从而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构建一种社会科学学科课程创新教学模式。一、网络舆情分析类课程现状互联网技术的迅猛进展与信息设备移动终端的广泛普及,促使人们可以在网络“随便发布信息,互联网的进展使得公众可以便捷地参加公共政策与社会进展的商量,在推动社会进展的同时,也对社会带来了不稳定因素与诸多风险问题。因此对网络舆情进行监测预警、分析研判、应对处置成为当下各级政府亟须开展的工作。而网络舆情的讨论工作综合性较强,必需结合新闻传播学、政治经济学、哲学、社会学、心理学以及计算机科学、统计学、大数据处理甚至人工智能技术来开展3-4。现阶段网络舆情类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较为单一。
4、首先课堂教学以单向讲授为主。虽可结合当下网络舆情事件在教学过程中以自身清楚的思路向学生讲解课程内容,但学生缺乏主动思索与分析的过程。其次文科专业学生缺乏对技术的把握。网络舆情分析类课程要求学生对计算机、互联网以及数据获取与处理等技术学问进行了解,而这部分的学问内容恰好是文科学生的“短板。第三学生对舆情事件分析与研判方法的把握程度参差不齐。网络舆情的种类繁杂,许多舆情事件的分析需要有肯定的生活背景、人生阅历、工作经受以及专业学问,这对于本科层次学生要求很高,学生并非能对全部的网络舆情事件都能进行正确细致的分析。二、新闻传播专业网络舆情监测与研判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一网络舆情与新闻传播学科的关系。现代
5、社会每时每刻都在产生各类的新闻与纷杂的舆情,在新闻传播类专业课程设置中开设本课程,有助于学生理解网络舆情学问并提升网络舆情引导技能。而传播学已有的信息生成、传播过程、传播渠道、传播效果以及传播媒介等理论基础与讨论成果,都能够应用于网络舆情的相关讨论中。二课程培育目标。本课程培育适应网络舆情服务行业进展,熟识网络舆情基础理论,把握网络舆情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全面进行网络舆情分析与研判,正确提出网络舆情应对与处置方案的专业型人才。三教学内容设计。本课程以夯实基础理论、使用监测技术、注重舆情分析、把握研判方法为原则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在上课初期就将课程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提出,从而在教学过程中紧密围绕解
6、决问题进行展开。1以能力培育为目的的理论教学内容设计理论教学应坚持以能力培育为主,优化学问结构、强化应用能力,培育具有网络舆情应用分析能力的新闻媒体人。首先细化基础理论内容,让学生了解网络舆情基本概念、特点、类型的同时,深刻理解其发生机制、传播渠道与传播效果。教学过程中采纳教师讲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自主阅读、自主学习、自主理解学问内容。其次明确技能学习方向,让文科学生在了解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处理工具的基本原理的状况下,初步把握一些软硬件的使用方法,至少能够使用一种网络舆情监测软件获取并处理舆情数据,以及自动获取数据分析报告。最终强调学问学以致用,理解网络舆情分析的
7、基本模式,把握网络舆情分析研判的方法,能够撰写较为全面的网络舆情分析报告以及具有肯定深度的应对处置方案。2以模块化任务为载体的实践教学内容设计依托大数据网络舆情监测系统以及各类相关的科研或教改项目,在教学过程中加大实践环节的内容,提升学生主动思索能力、实际动手能力与书面写作能力。首先细心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网络舆情案例,在理论课程学习结束后用肯定的课时量进行案例专题分析,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主动思索。其次教会学生使用网络舆情监测系统,能够利用软件进行网络舆情数据的获取与分析,指导学生进行定量分析的讨论。再次支配学生进行网络舆情专题分析实践讲解练习,每位同学选取近期发生的典型网络舆情案例,基于已把握的
8、理论学问与数据分析结果进行问题的定性分析讨论,并提出合理的应对处置方案。最终撰写网络舆情分析报告,提升书面写作能力。三、课程教学内容创新一“学习-实践闭环系统构建。构建一种闭环式的教学系统,教师通过学问讲授的方式使学生把握课程的理论学问与所需的技术学问,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使学生理解网络舆情分析与研判的基本流程,通过技能实践环节让学生学会使用网络舆情监测系统获取并处理网络舆情数据,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搜集近期发生典型舆情事件信息,并利用所学的理论与技术学问进行分析,从而形成新的典型案例,以供再次学习使用。即构建了一个“学习学问、学习案例使用学问、创建案例再学习学问、再学习案例的闭环教学系统,促使
9、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激发主动学习的能力,到达学以致用的目的。二“文工交叉的新文科理念融入。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的结合是当下社会科学问题讨论的一个重要方向,互联网时代数据的定量分析必定离不开大数据、人工智能以及相应的统计学方法等这些原属于工科课程的内容。转变以往单一传授学问或培育一般能力的目标,将学问、能力与素养有机融合,培育学生的解决冗杂问题能力以及高级思维与深度分析能力。基于新文科思想,将现有传统文科的基础进行学科中各专业课程重组,在新闻传播专业中融入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综合性的跨学科学习,到达学问扩展和创新思维的培育。强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加性,让每个学生参加到网络舆情案例分析与商量的实践
10、活动中,提升学生的思索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与写作能力。将学术讨论、科技进展前沿成果等引入课程,课程讲授过程中引入具有代表性的学术论文进行讲解,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与归纳能力,从而使教学内容创新表达时代性与前沿性。教学内容层面扩大学问的深度和广度新文科思想、多学科思维融合等,提升学习难度,强化现代信息技术与文科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四、总结网络舆情分析类课程是一门舆情学与言论学、社会心理学、计算机信息科学、大数据处理甚至人工智能等学科交叉的课程,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不能片面具备某一类学问。课程教学内容坚持新文科理念与“文工交叉的教学设计思路,教学方式采纳讲练结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与实践动手能力
11、。教学内容中引入互联网与大数据分析技术等讨论热点,结合网络舆情监测的实际需求,为学生讲授相关理论的同时,教会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网络舆情数据获取与智能分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实践环节中学生能自主学习使用网络舆情监测系统,主动搜集经典案例,仔细完成案例分析,主动参加案例讲解与商量活动。创新合理的课程教学内容,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良好的教学与实践效果。参考文献:1周蔚华,徐发波网络舆情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22赵磊网络舆情分析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3管宇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观视域下网络舆情管理课程教学探究J传播力讨论,202225:2124张祎大数据背景下“网络舆情课程改革实践J科教文汇,20226:47-48作者:侯旋 单位:1.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2.西北法大学社会政策与社会舆情评价协同创新讨论中心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8页 共8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