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3篇 新型农村建设调研报告.docx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3篇 新型农村建设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3篇 新型农村建设调研报告.docx(3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3篇 新型农村建设调研报告下面是我整理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3篇 新型农村建设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调研报告为了进一步摸清和驾驭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中所具备的优势,依据党校学习支配,就新农村建设的一系列问题深化农户征求看法,与群众座谈等方式进行了调研,现将贵阳市息烽县鹿窝乡大石头村的调研状况作分析报告如下:一、基本现状息烽县鹿窝乡大石头村位于乡政府南面,村所在地距乡政府22公里,东与息烽县西山乡相连,南与息烽县九庄镇毗邻,是贵阳市的一个极贫村。全村辖7个村民组,221
2、户914人,其中少数民族(苗族)49户208人,占全村人口的%,为少数民族聚居区。有劳动力460个,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40人。全村总面积7821亩,有耕地亩,其中田539亩,土亩,人均耕地面积亩。有林地5545亩,森林覆盖率达71%;荒山1161亩,占总面积的15%。该村海拔在1000米至1300米之间,平均海拔1150米,年平均气温15,常年降雨量1000至1500毫米,无霜期210260天,有利于发展经果林、中药材种植。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洋芋等,经济作物有花生、红苕、茶叶等。全村只有2个山塘,容水量约为立方米,仅能浇灌200亩农田,一遇干旱,多数农田得不到保障。大石头村交通条件差,信
3、息闭塞。目前只有乡通村毛路,从村到 息九马路九庄镇成为村的主要进出通道。由于交通不便造成大石头的农夫一般只在九庄镇赶场,办事才到乡政府来。近几年来,在上级有关单位的支持下,群众投工投劳修建了大石头至田竹坪、下安、旧堰、新龙湾、小庆口等通组马路,小庆口至阳雀屯、下安组马路毛路已打通,但需建桥两座,由于资金缺乏,目前尚不能通车。全村有程控电话1部,部分农户安装锅盖天线,没有有线电视用户,7个村民组已全部通电。自然条件的恶劣以及农夫观念的制约,目前村农业种植结构单一,农业基础设施脆弱,海拔高,土地贫瘠,水源较差,农夫收入较低,生产生活水平低下,相当部分的农户现在仍旧吃“两掺饭”(大米和包谷混煮而成)
4、,或者靠救济粮度日。村内有小学一所,教职工8人,其中一名老师在外带薪读书;学生114人,五个年级,一年级隔年招生,学制为半日制,由于缺少教室,分早课和晚课,每个班轮番上早课。虽然大石头村经济落后,自然环境恶劣,但是,田竹坪及下安两组背靠西望山,山势陡峭,岩壁宏状,奇山异石,风光旖旎,景致迷人。西望山八大寺庙之一的华联寺就在此处。现有罗汉山、佛香湾、和尚坟、升官坟、尼姑庙等景点。现有保存较完好的庙房一处。该地苗族同胞纯朴好客,保持着良好的传统民族风情,为建设新农村,开发旅游资源供应了有利条件。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大石头村的调研,不断发觉目前新农村建设当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
5、决的问题:1、农业产业化进程不快,劳动生产率低一是产业、产品和品质结构不合理。在农村经济结构中,二、三产业尚未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在农业内部结构中,第一产业还在起肯定支撑作用,粮食收入仍旧占较大比重。产品结构性冲突日益突出,大路货产品多,高精尖产品少,好的不多,多的不好。产品内在质量差,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二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低。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少、小,产业链条短,带户实力弱,农工商分别,贸工农脱节。组织化程度低,市场信息不对称。农业生产规模小,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之间的冲突突出,农夫走向市场步履维艰。三是主要农产品生产成本高、效益差。四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受户籍制度、
6、子女上学、用工单位诚信度、劳动爱护、劳动力市场管理、中介服务机构、信息以及农夫的自身素养不高、思想观念陈旧、满意于温饱、小富即安、资金不足、怕担风险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限制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致使农村各种资源得不到有效配臵,大量农夫滞留在有限的耕地上,劳动生产率低,农夫收入渠道狭窄。五是农夫科技文化素养低。实践证明,农夫家庭收入与其户主的文化程度成正比例关系。2、农村社会事业建设滞后,农村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还不够厚实农村的医疗卫生、科技、文化、教化、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普遍较低。医疗条件差,技术水平低,医疗卫生状况令人担忧。农夫生一场大病往往意味返贫。同时科技文化投入不足,底子薄、基础
7、差、人才缺、资金少的状况未从根本上变更。绝大多数的村没有文化活动室和适用图书,缺乏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和体育活动,乡镇没有稳定的公共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严峻不足,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健全,虽有农村医疗保险但农村弱势群体保障体系薄弱。3、农夫科技、文化素养不高,持续增收路子不宽一是农业生产后劲弱。长期以来,欠发达地区对农业发展的投入少,导致了农村基础设施日益老化,不少水库带病运行,排灌工程亟待修理,防洪排涝实力大为减弱。加之农业的生产风险大、周期长、“无效成本”高,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种种自然灾难的侵袭,抗风险实力差,是名副其实的弱势产业。二是农产品加工实力弱,科技推广普及难。由于对农业科技投入的不足
8、,一些乡村农业科技人员苦于经费不足而忙于谋生,搞经营服务的多,搞技术服务的少,且现有的农业科技推广人员中,学问结构不尽合理,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须要。同时,科技推广在基层无依托,致使许多科技含量高的新品种、新技术难以推广应用。四是市场风险影响大。由于市场预料机制不够完善,政府、农户都很难预料农产品市场的需求及行情,产、加、销 往往存在很大的盲目性、随意性,跟风的现象相当普遍。一旦“预料”有误,对农夫收入增长造成的损害是严峻的。加上农资价格持续上涨,致使农业生产成本大幅上升,在肯定程度上抵消了国家取消农业税和对种粮农夫实行直补等惠农政策的效应,严峻影响了农夫收入的提高。4、村寨规划滞后,建设杂乱无
9、章,脏、乱、差现象不同程度存在规划滞后,特殊是农村建设根本没有规划;因为建设规划滞后,村寨建设中没有统一的设计支配,农村供水、电力、通讯、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摆布比较随意;垃圾、污水处理的措施不力,小城镇功能定位不明确,产业布局不明显,特色不突出,小城镇建设对农村经济的带动力不强。5、农业抵挡自然灾难的实力弱农业基础设施老化、农业生态环境恶化是导致农业生产抵挡自然灾难实力差的根本缘由,已严峻制约着农业的发展。6、基层组织建设仍旧薄弱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基层广阔党员、干部难以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新意识不强。多数农村党员、干部沿袭于传统
10、工作思路,习惯于行政吩咐式的工作方法,思想僵化、工作被动、疲于应付。二是带领群众致富本事不高。目前,一些农村干部科技文化素养偏低,对新时期农业发展出现的新状况、新问题手足无措,发展农村经济的实力不强,发展的路子 不宽,工作方法不多,在群众“盼富”面前力不从心。三是工作作风不扎实。服务意识不强,缺乏对农村工作的热忱和对农夫群众的感情,做“撞钟和尚”、做“太平官”。四是村级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级组织难以正常发挥作用,部分村没有集体经济收入,正常的办公费用都依靠转移支付来维持,因此村级组织作用无法发挥,村党组织及村委会的凝合力、战斗力、号召力随之减弱。同时由于包产到户后以家庭为单位的农村经济发展,也
11、致使了无人关切集体事业的现象的产生,村委会虽实行村民自治,但一些政策、规划在本村因无力参加支持而无法实施。五是农村村民自治工作发展不平衡。村务公开不刚好,财务公开内容不全面,无明细帐,当地群众有看法。六是农夫的法治意识淡薄。农村法制建设相对滞后,法律在调整和化解社会冲突、维护公民合法权益过程中,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农村社会法治文化的程度不高,在肯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三、问题成因分析从上述问题可以看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之所以存在这些问题,主客观因素不同层度地制约着新农村建设的发展。1、基层干部、群众对问题的相识不够尽管广阔群众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热忱很高,干劲也很大,但也不
12、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相识上的偏差和误区,一是部分农村干部群 众的思想相识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中心政策很明确,到了基层就脱节,尤其在经济欠发达村组,对新农村建设的内涵、方法和措施了解不够,不知从何入手。目前,仍旧是维持现状,没有长远规划;二是甚至有些错解和误会了中心的政策,认为新农村建设好不好,要看新居子建设多不多,误认为建设新农村就是建设新居子,搞居民点,忽视了生产发展;三是部分群众对中心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存在怀疑观望心理,有的认为只是刮一阵风,刮过去就完了;四是部分群众对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定位不准,认为建设新农村是中心的大政方针,主体应由国家来搞。2、资金制约大部分群众收入水平有限,
13、根据“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齐、管理民主”的要求,须要投入大量资金,资金需求缺口较大。3、政策与法律、法规有冲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中心工作,但依法爱护耕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承包法所给予的,在实际规划、建设实施过程中,存在土地不能正常流转的问题,出现政策与法律、法规不相适应,相互抵触。4、科技意识不强部分农夫群众对结构调整和产业化发展信念不足,思想相识模糊,对农业生产投入不足,科技含量低。再加之,随着劳务产业的发展,大部分劳动力被转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生力军力气不足。5、农村现行体制与市场经济要求不相适应这是导致农业和农村发展滞后的基本缘由。市场经济的效率来自于各市场主体
14、的竞争,在竞争中选择生产什么产品,如何生产和怎样安排等问题。在中国农村生产要素之一的土地,在流通中出现了制度性障碍:(1)农夫并不具有土地的终极产权,因而土地的有偿流转没有产权基础;(2)土地是农夫最大的生存保障,是“命根子”。在社会保障基本没有建立起来的状况下,土地必需首先听从保障功能,在这一基本制约之下,农村内部制度无法作实质性变革,使农村经济中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市场竞争主体难以形成,农村的市场体系无法真正建立起来。这与城市市场化进程的快速扩展和对外开放的快速扩大形成巨大反差。6、城乡结构的改变与消费结构的改变不协调随着城乡居民的快速增加,消费结构正在发生改变。其主要特征是恩格尔系数(食
15、品支出在消费支出中的比重)快速下降。城乡居民消费的这一系数,从20世纪90年头初期的50%、60%,下降到目前的30%、40%。左右,下降了近2叶百分点。而城市化率同期只上升1叶百分点。在现有的农业制度约束下,农村主要为城市人口供应生活资料,而消费城市工业品的大格局未变。长期恩格尔系数降速超过城市化率增速,就必定导致农业产品需求不足、供应过剩,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最主要的缘由。7、国民经济安排结构向城市过度倾斜长期以来国民收入安排格局均不利于农业和农村发展。(1)初次 安排不能完全体现效率原则,即产品的价格和生产要素的价格,常不是公允充分竞争的结果。主要农产品粮、棉长期价格没有放开,农夫事实上是
16、自然和市场风险的主要担当者;土地价格是政府官价,给农夫的补偿水平低之又低;农村劳动力务工,其工资被压得低而又低,且大都没有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无限供应”的劳动力资源,使农夫工处于最为不利的安排地位。(2)社会再安排不利于农业发展和农夫增收。国家的财政还主要是城市财政,支农支出即使列支巨大,但许多是养了城市的职工。如粮食风险基金,国家每年数百亿元支出,但绝大多数用于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和政策性银行的职工,用到农夫头上的不多。国家财政对农夫困难群众的救助额,还不及城市低保人员总支出的110。(3)作为社会慈善捐助,我国基本上处于空白水平(发达国家已占到GDP的7%左右)。因而,缺乏支持困难
17、群众的“第三次安排”杠杆。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利因素一是党的战略决策为我们供应了重大机遇。面对全国农业农村经济新的形势,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并据此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齐、管理民主”的总要求,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历史性机遇,为我们做好新阶段的“三农”工作指明白方向和途径,升华了观念和思路,增加了动力和信念。二是息烽县“三农”工作取得的成果为新农村建设供应了内在动 力。息烽县创办的三农之窗为农夫搭建信息平台 该刊物是县政府办公室主办,县农办、农业局、科技局承办的农业类信息月刊。刊物集农业政策、农技天地、市场信息等内容为一体,注意好用
18、性,兼顾专业性,力求通俗易懂。每期发行册,向全县2万农户赠阅,旨在帮助农夫解决信息闭塞问题。2023年以来,全县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人均占有粮食产量、“三杂”及脱毒马铃薯良种普及率持续稳定增长,农夫人均纯收入稳定增加,农业综合生产实力逐年增加。三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经省人民政府组织有关专家逐项评审,获全省二等奖。另外,市各职能部门把智力支边扶贫工作与计生“三结合”帮扶、“双千”工程结合起来,给农夫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物质利益。如市政府办公厅,结合自身实际,把帮扶工作与智力支边扶贫工作结合起来,几年来,共建帮扶点和“计生三结合”联系点、“双千工程”联系点3个。协调相关部门投入扶贫资金191
19、万元,个人捐款元、捐赠价值14万元的电脑36台等;市乡企局在实施“双千”工程中,帮助乡镇培训村民万人次,帮助贫困户310余户,资助贫困学生80余人等等。此外,在第三批的“双千工程”中工作队员不仅寻求社会资助,支持山乡教化,解决群众困难,而且还主动争取项目资金,制定发展规划,强化基层建设。三是经济社会发展已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近年来,息烽紧扣加快发展这一主题,以扶贫攻坚和小康建设统揽工作全局,主动转变观念、调整结构、扩大招商,着力提升一产、主攻二产、加速 发展三产,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以磷化工、医药食品、旅游休闲、城郊型农业等为主的强劲经济,支撑着息烽国民经济的“大厦”,产业结构实
20、现了由“一二三”到“二一三”再到“二三一”的历史性跨越。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2023年GDP超过16亿元,年均增长18%以上,在200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到2023年GDP实现亿元,年均增速%;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8%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5%;招商引资年均增长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农夫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6%,人口自然增长率限制在千分之八以内,全面完成“十五”安排,社会经济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经济总量在全省排位前移。五、发展思路和几点建议综上所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困难而艰难的系统工程,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21、,要根据生产发展、生活富有、乡风文明、村容整齐、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动。”就石头村实际状况而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当前思路可理解为:努力推动和实现农村的农业产业化、农夫学问化、村镇文明化、保障社会化和管理民主化。农业产业化: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激励发展适度规模化经营,重点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实现家庭经营和联合组织经 营的优势互补。努力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引导企业与农户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接机制,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努力在二、三产业上拓展农夫增收空间,增加农夫收入。农夫学问化: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化,加大对农夫科技文化学问教化和免费的好用技术培训,让他们
22、能驾驭一项致富的技术,加大对外出务工农夫的职业技能培训,开发和充分利用农村劳动力资源的潜力,加强对农夫应当驾驭的经营管理学问的教化,培育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养的新型农夫。村镇文明化:主动推动农村的“四改”(改环境、改容貌、改卫生、改观念),加大对农村马路、农电网、电视网、电话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改善镇村环境;编修村镇规划,推动现代化村镇建设,变更农村面貌。实行推行农村饮水改造、发展户用沼气、实行人畜分别和垃圾集中处理等措施,改善农村卫生状况;变更传统观念,提高农夫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爱护的意识,树立良好的文明乡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和谐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保障社会化:全面推行新
23、型农村医疗保险,主动推动农村养老保险,建立农夫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失地农夫生活保障机制,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救济制度,探究建立城乡连接、公允统一的社会福利制度。管理民主化:引导农夫主动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活动。全面实行村干部“直选”和村支部“两推一选”制度,完善“一事一议”、村务公开、民主监督等制度,保障农夫依法行使民主权利。根据“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齐、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该村应驾驭的重点和思路建议如下:1、重规划。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需长远谋划,科学规划,扎实稳步推动。中心提出50年,省、市提出10-15年,而该村要坚持因村而宜,结合村
24、情民俗,抓住发展重点和建设难点,找准建设突破口,在敬重民意的原则下,实行先易后难,因势利导、试点引路,分步推动的方式对本村进行全面系统的科学规划,达到人与自然和谐。2、强基础。要在目前基础设施条件下,逐步实现道路全部通村、通组、通居民点。每自然村有平安卫生的自来水,并逐步建立公共垃圾处 理场所,逐步让电脑、电话等设施进入百姓家中,占据生活空间,实现信息化、网络化生产和服务,以此,促进城乡一体化。3、兴产业。一是大力发展畜牧业,兴办龙头企业,增加产品附加值;二是在城郊四周,全部发展蔬菜生产;三是大力发展果树产业,实现蔬菜、果树万元田;四是通过发展畜沼果(菜)模式,利用国家沼气建设项目的有利时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3篇 新型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社会主义 新农村 建设 调研 报告 新型农村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