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技术指南.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技术指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技术指南.doc(2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UDC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标准 P T/CCES XX202X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技术指南Technical Guide for Durability of Concrete Structures(征求意见稿)202XXXXX 发布 202XXXXX 实施中国土木工程学会 发布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标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技术指南Technical Guide for Durability of Concrete StructuresT/CCES 01202X批准单位: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施行日期:202X年X月X日202X 北 京前 言本标准是根据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学术与标准工作委员会关于发布2020年中国土木工
2、程学会标准立项计划的通知(学标委202031号),由清华大学会同有关单位编制完成。在本标准编制过程中,编制组广泛调查研究和总结了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经验,参考了国内外有关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对具体内容进行了反复讨论、协调和修改,最后经审查定稿。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符号与参考标准,基本规定,结构材料,构造措施与裂缝控制,施工要求,耐久性附加措施,后张预应力体系,维护管理,附录A 混凝土抗裂性测试方法,附录B 耐久性指标测试方法,附录C 耐久性定量化设计与模型,附录D 预应力灌浆浆体泌水率测试方法。本标准的发布机构提请注意,本标准可能涉及到第B.1.3条与一种混凝土气体渗透
3、率测试系统(专利号:ZL2010 2 0047017.X)相关的专利的使用。本标准的发布机构对于该专利的真实性、有效性和范围无任何立场。以上专利持有人均已向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保证,愿意同任何申请人在合理且无歧视的条款和条件下,就专利授权许可进行谈判。相关信息可以通过以下联系方式获得:专利持有人姓名:李克非、周春圣地址:清华大学土木系请注意除上述专利外,本标准的某些内容仍可能涉及其他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标准与出版工作委员会负责管理,由清华大学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修改意见或建议,请寄送至:王俊杰(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土木系建
4、材所;邮政编码:100084;电子邮箱:junjiewang)。本标准主编单位:清华大学本标准参编单位:中冶建筑研究总院北京市政院国家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中交四航研究院中建八局中交桥梁技术有限公司山东交通科学研究所深圳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南京水利科学院青岛理工大学烟台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李克非、金伟良、牛荻涛、包琦玮、廉慧珍、邸小坛、鲍卫刚、谢永江、朱建国、郝挺宇、宋奇叵、王晓锋、葛勇、阎培渝、王桂玲、郭保林、熊建波、周新刚、陈洁、李森林、张鹏、周春圣、王强、葛勇、王俊杰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岳清瑞、肖绪文、王庆霖、王胜年、威武、朱祖熹、余其俊、丁建彤、蒋
5、正武、徐福江、钱春香、赵尚传、王昌将、赵君黎、黄直久、王召祜、时蓓玲、张超琦、段继周、陈改新、田倩、张国志、韩宁旭、邓德华、刘赞群、干伟忠、赵筠、邓明胜、杨秀仁、鲁卫东、贾永刚、黄美群、罗作球、钱觉时、杨英姿、刘旭锴、刘岩、王学明、刘正、付丹、苗春刚、汪国峰、郁银泉、李久林、蔡亚宁、李晓东签 发:(此处不需要编制组填写)目 次1 总则.12 术语、符号与参考标准.22.1 术语.22.2 符号.52.3 参考标准.63 基本规定.113.1 一般规定.113.2 环境类别与作用等级.113.3 设计使用年限.183.4 设计基本要求.193.5 维护设计.204 结构材料.224.1 混凝土.
6、224.2 钢筋.285 构造措施与裂缝控制.315.1 一般规定.315.2 保护层厚度.325.3 裂缝控制规则.345.4 裂缝控制措施.366 施工要求.396.1 混凝土原材料选择.396.2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质量控制.436.3 混凝土施工.446.4 混凝土耐久性质量检验.507 耐久性附加措施.527.1 总则.527.2 钢筋阻锈剂.547.3混凝土表面涂层和硅烷浸渍.557.4电化学保护.568 后张法预应力体系.588.1 一般规定.588.2 材料要求.588.3 构造要求.598.4 施工要求.608.5后张法预应力多重防护.619 维护管理.649.1 总则.64
7、9.2耐久性检测与评估.649.3维护技术.66附录A混凝土抗裂性测试方法.67A1抗裂性实验圆环试验.67A2抗裂性试验平板试验(刀口法).70附录B耐久性指标测试方法.75B1混凝土透气性测试方法.75B2混凝土吸水速率测试方法.79B3混凝土孔隙率测试方法.83B4混凝土试件烘箱干燥方法.85附录C耐久性定量化设计与模型.86C1耐久性定量化设计原则.86C2碳化模型.88C3氯离子侵入模型.90C4冻融损伤模型.93附录D预应力灌浆浆体泌水率测试方法.94D1长筒泌水率测试方法.94D2二次灌浆泌水率测试方法.96本规程用词说明.99条文说明.100Contents1 General
8、provisions12 Terms, symbols and reference standards22.1 Terms22.2 Symbols52.3 Reference Standards63 General rules113.1 General113.2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113.3 Design service life183.4 Basic design requirements193.5 Maintenance design204 Structure materials224.1 Concrete224.2 Steel285 Structural d
9、etails and crack control315.1 General315.2 Concrete cover depth325.3 Requirements for crack control345.4 Detailing for crack control366 Construction techniques396.1 Concrete materials396.2 Concrete mix design and quality control436.3 Concrete construction446.4 Durability inpsection for concrete507 A
10、dditional durability measures527.1 General527.2 Corrosion inhibitor547.3 Concrete coating and silane impregnation557.4 Electrochemical protection568 Post-tensioned Concrete588.1 General588.2 Material requirments588.3 Structural details598.4 Construction requirements608.5 Multi-barrier protection619
11、Maintenance management649.1 General649.2 Durability inspection and assessment649.3 Maintenance techniques66Appendix A Concrete crack resistance tests67A1 Ring test67A2 Slab test70Appendix B Durability indicator tests and treatment method75B1 Concrete air permeability75B2 Concrete sorptivity79B3 Conc
12、rete porosity83B4 Oven-drying procedures of concrete85Appendix C Model-based design for durability86C1 General requirements for quantitative design86C2 Concrete carbonation88C3 Chloride ingress90C4 Freeze-thaw deterioration93Appendix D Bleeding tests for the grouting of tendons in prestressed concre
13、te94D1 Long tube method94D2 Secondary grouting method96Explanation for wording in the specification.99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1001 总 则1.0.1 本指南旨为工程技术人员提供环境作用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与施工的原则与要求。当结构所处环境可能导致结构材料性能劣化或结构设计使用年限较长时,则在结构设计与施工过程中必须专门考虑环境作用下的耐久性要求,并应在设计文件中单独列入耐久性设计的内容。1.0.2 本指南适用于常见环境作用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影响,所考虑的环境
14、作用因素包括:温度、湿度(水分)及其变化,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和污染物(盐雾、酸雨、二氧化硫、汽车尾气等),土体与水体中的氯盐、硫酸盐、碳酸等物质,以及降雪地区使用的除冰盐等。本指南不涉及低周疲劳荷载、振动与磨损等力学作用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影响,也不涉及生物、辐射与电磁等的作用,这些因素引起的耐久性问题需要特别研究。1.0.3 本指南主要适用于房屋、桥梁、涵洞、隧道等一般构筑物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不适用于轻骨料混凝土与其它特种混凝土结构。处于特殊腐蚀环境以及生产、使用、排放或贮存各种化学腐蚀性物质的混凝土结构,其耐久性设计宜按照专门技术标准进行并参考本指南的相关规定。1.0
15、.4 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设计与施工,除本指南的规定以外,在结构材料、结构构造、结构施工上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1.0.5 本指南中提出的耐久性要求是满足结构适用性、可修复性和安全性的最低要求,设计人员可结合工程及其所处环境的具体特点,考虑工程的重要性、环境作用的复杂性、材料劣化导致结构失效后果的严重性、使用中修复的可行性等,采取更高的要求。2 术语、符号及参考标准2.1 术 语2.1.1结构耐久性 structure durability在环境作用和正常维护、使用条件下,结构或构件在设计使用年限内保持其适用性和安全性的能力。2.1.2环境作用 environmental action
16、温、湿度及其变化以及二氧化碳、氧、盐、酸等环境因素对结构或材料性能的影响。2.1.3 劣化 degradation材料或结构在所处环境中性能随时间的衰减。2.1.4 设计使用年限 design working life结构或构件能满足预定设计性能而无需计划外大修的年限。2.1.5 修复 restore通过修补、更换或加固,使受到损伤的结构恢复到满足正常使用所进行的活动。2.1.6 维护 maintenance为维持结构在使用年限内所需性能而采取的各种技术和管理活动。2.1.7 环境类别 environmental classification根据环境作用导致的劣化机理对混凝土结构暴露环境的划分
17、。2.1.8 环境等级environmental action intensity根据钢筋混凝土的劣化程度对环境作用效果的划分。2.1.9 耐久性附加措施 additional measures for durability在改善混凝土密实性、增加保护层厚度和利用防排水措施等常规手段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措施,包括混凝土表面涂层、环氧涂层钢筋、钢筋阻锈剂和阴极保护等。2.1.10 引气air entrainment混凝土拌和时用表面活性剂在混凝土中形成均匀、稳定、球形封闭微气泡的工艺措施。2.1.11 劣化模型 degradation model描述材料或结构性能劣化过程的数学
18、表达式或试验装置。2.1.12 耐久性再设计 durability redesign根据结构检测在使用年限内为保持结构耐久性而采取的技术措施和方法。2.1.13 冻融耐久性指数 durability factor耐久性指数DF为300次快速冻融循环后的动弹性模量与初始值的比值,如在300次循环以前,试件的动弹模已降到初始值的 60%以下或重量损失已超过5%,则以此时的循环次数N计算DF值,并取DF = 0.6N/300。2.1.14 氯离子扩散系数 chloride diffusion coefficient表示氯离子在混凝土中从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扩散速率的参数。2.1.15 孔隙率 poro
19、sity混凝土内部液相和气相所占据的材料体积分数。2.1.16 表面吸水速率 surface sorptivity of concrete混凝土表面和液态水接触后的吸水速率。2.1.17 气体渗透系数 gas permeability表示气体在压力差的作用下在混凝土中渗透速率的参数。2.1.18 含气量 entrained air content混凝土中气泡体积与混凝土总体积的比值,用百分数表示。2.1.19 气泡间隔系数 spacing factor of air voids表示硬化混凝土或水泥浆体中相邻气泡边缘之间距离的参数。2.1.20 胶凝材料 cementitious materia
20、l, or binder混凝土原材料中具有胶结作用的硅酸盐类水泥和粉煤灰、硅灰、粒化高炉矿渣粉等矿物掺和料的总称。2.1.21 水胶比 water to binder ratio单位体积混凝土拌和物中用水量与胶凝材料总量的质量比。2.1.22 钢筋保护层 concrete cover to reinforcement从混凝土表面到钢筋公称直径外边缘之间的最小距离;对后张法预应力筋,为套管或孔道外边缘到混凝土表面的距离。2.1.23 保护层最小厚度 minimum cover thickness混凝土构件内部钢筋防锈、防火和钢筋锚固粘结所需保护层的最小厚度。2.1.24 荷载裂缝 loading
21、 cracks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在荷载作用下产生的裂缝。2.1.25 非荷载裂缝 cracks not due to loadings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在温度变化、太阳辐射热、材料体积稳定性、不均匀沉降和变形等作用下产生的裂缝。2.1.26 矿物掺和料 mineral admixture配制耐久混凝土所用的粉煤灰、粒化高炉矿渣粉、硅灰、天然火山灰质材料、石灰石粉等辅助胶凝材料2.1.27 氯离子含量 chloride content混凝土中氯离子总量,用单位体积混凝土中氯离子与胶凝材料的重量比表示。2.1.28 透水模板布 controlled permeable form
22、work liner由聚丙烯纤维加工制成,贴敷于模板内侧,用于排出混凝土拌和物表层多余的水分和空气、截留拌和物表层颗粒、提高成型混凝土表观质量的一种纤维制品。2.1.29 混凝土入模温度 concrete pouring temperature现浇混凝土进入模板时的初始温度。2.1.30 设计保护年限 design protection life采取的耐久性附加措施能够保持对结构有效保护的时间。2.1.31 涂层 coating由有机或无机涂料分层涂装在结构构件表面,使该表面具有阻隔或延缓有害介质侵入的防腐蚀保护层。2.1.32 硅烷浸渍 silane impregnation 用膏状或液体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混凝土结构 耐久性 技术 指南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