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知识全面培训.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消防知识全面培训.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防知识全面培训.ppt(13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火灾与燃烧基础理论培 训 内 容:第一章燃烧的本质和条件第二章燃烧类型第三章气体燃烧第四章液体燃烧第五章固体燃烧第六章粉尘爆炸第七章火灾及其发展与变化培 训 要 求:熟练掌握火灾的定义及分类;掌握燃烧的本质和条件;了解燃烧分类;掌握防火灭火原理与方法;掌握常见灭火剂的种类与灭火机理;了解火灾的发展过程;了解烟气危害与防治。学 习 方 法:v应具有相应基础知识v课前v课堂v课后v测验1.1燃烧的概念(本质)燃烧的概念(本质)燃烧燃烧-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人类对燃烧的认识过程现现代代学学说说:燃燃烧烧是是可可燃燃物物与与氧氧化化剂剂作作用用发发生生的
2、的放放热热反反应应,通通常常伴伴有有火火焰焰、发发光光和和(或或)发发烟烟的的现现象。象。燃燃素素学学说说:可可燃燃物物 都都含含有有“燃燃素素”,在在空空气气作作用用下释放出来构成燃烧。下释放出来构成燃烧。氧氧学学说说:燃燃烧烧是是可可燃燃物物与与氧氧的的化化合合反反应应同同时时放放出出光和热。光和热。“火神火神”人类与燃烧的关系1、正面作用2、负面作用uu可燃物能与空气中的可燃物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它氧化剂发生反氧或其它氧化剂发生反应的物质。应的物质。uu氧化剂(助燃物)帮氧化剂(助燃物)帮助支持可燃物燃烧的物助支持可燃物燃烧的物质。质。uu着火源着火源 供给发生燃供给发生燃烧的能量。烧的能
3、量。uu链式反应(游离基)链式反应(游离基)1.2燃烧的条件燃烧的条件氧化剂氧化剂着火源着火源可燃物可燃物燃烧的必要条件(三要素)燃烧条件图形表示燃烧条件图形表示常见可燃物:常见可燃物:氢气、烃类(乙炔、甲烷、乙烯、氢气、烃类(乙炔、甲烷、乙烯、苯、樟脑、酒精)、油、天然气及制品(石油、苯、樟脑、酒精)、油、天然气及制品(石油、汽油、柴油、液化石油气)、金属(钾、铝、铁)汽油、柴油、液化石油气)、金属(钾、铝、铁)、棉毛木材及制品等。、棉毛木材及制品等。常见助燃物:常见助燃物:空气、氧气、硝酸、发烟硫酸、漂空气、氧气、硝酸、发烟硫酸、漂白粉(次氯酸钠白粉(次氯酸钠)、硝酸铵、过氧化钠、双氧水)
4、、硝酸铵、过氧化钠、双氧水等。等。常见点火源:常见点火源:明火、高温物体、热能、光能、电明火、高温物体、热能、光能、电能、核能等。能、核能等。燃烧的充分条件必要必然具备了燃烧的必要条件,并不意味着燃烧必然发生燃烧的充分条件燃烧的充分条件:一定的可燃物、一定的氧气含量、一定的点火能量未受抑制的链式反应。(有焰燃烧)1.3燃烧条件的应用燃烧条件的应用(一)防火措施(一)防火措施1.控制可燃物控制可燃物2.隔绝空气隔绝空气3.消除点火源消除点火源点烧防火线是通过烧除林区尤其是林缘可燃物来点烧防火线是通过烧除林区尤其是林缘可燃物来点烧防火线是通过烧除林区尤其是林缘可燃物来点烧防火线是通过烧除林区尤其是
5、林缘可燃物来预防火灾发生和减缓火灾蔓延的一种手段。它是预防火灾发生和减缓火灾蔓延的一种手段。它是预防火灾发生和减缓火灾蔓延的一种手段。它是预防火灾发生和减缓火灾蔓延的一种手段。它是现在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森林防火措施。现在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森林防火措施。现在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森林防火措施。现在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森林防火措施。我国从上个世纪年代开始采取点烧防火线这我国从上个世纪年代开始采取点烧防火线这我国从上个世纪年代开始采取点烧防火线这我国从上个世纪年代开始采取点烧防火线这一措施,目前已形成明确的操作规定和技术要求。一措施,目前已形成明确的操作规定和技术要求。一措施,目前
6、已形成明确的操作规定和技术要求。一措施,目前已形成明确的操作规定和技术要求。这种这种这种这种 以火防火以火防火以火防火以火防火 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预防和减缓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预防和减缓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预防和减缓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预防和减缓了森林火灾的发生和蔓延,也是现有条件下最为了森林火灾的发生和蔓延,也是现有条件下最为了森林火灾的发生和蔓延,也是现有条件下最为了森林火灾的发生和蔓延,也是现有条件下最为省时、省力、有效的森林防火方式。省时、省力、有效的森林防火方式。省时、省力、有效的森林防火方式。省时、省力、有效的森林防火方式。1.3燃烧条件的应用燃烧条件的应用(二)灭火方法(二)灭火方法1
7、.隔离法隔离法2.窒息法窒息法3.冷却法冷却法4.抑制法抑制法干粉喷入燃烧区与火焰混合时,粉粒便与火焰中的自由基接触而把它瞬时吸附在自己的表面,形成了不活泼的水。所以借助粉粒的作用,可以消耗火焰中的自由基OH和H。当大量的粉粒以雾状形式喷向火焰时,可以大大吸收火焰中的自由基,使其数量急剧减少,从而中断燃烧的链锁反应,使火焰熄灭。灭火的方法较多,但我们应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灭火方法,尽量减少损失。1.4燃烧产物燃烧产物燃烧产物的概念由燃烧或热解作用产生的全部物质,通常包括燃烧生成的物体、热量和可见烟。一、可见的燃烧产物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 1 1 1、完全燃烧产物:不能再继续燃烧的产物
8、。、完全燃烧产物:不能再继续燃烧的产物。、完全燃烧产物:不能再继续燃烧的产物。、完全燃烧产物:不能再继续燃烧的产物。(COCOCOCO)2 2 2 2、不完全燃烧产物:能继续燃烧的产物。、不完全燃烧产物:能继续燃烧的产物。、不完全燃烧产物:能继续燃烧的产物。、不完全燃烧产物:能继续燃烧的产物。(COCOCOCO2 2 2 2)3 3 3 3、分分分分解解解解产产产产物物物物:受受受受燃燃燃燃烧烧烧烧高高高高温温温温作作作作用用用用,产产产产物物物物分分分分子子子子可可可可逆逆逆逆地地地地分分分分解解解解为为为为其其其其他他他他分分分分子子子子、原原原原子子子子(团团团团、或或或或离离离离子子子
9、子)。(HCNHCNHCNHCN、COClCOClCOClCOCl2 2 2 2)4 4 4 4、烟烟烟烟气气气气:由由由由燃燃燃燃烧烧烧烧或或或或热热热热解解解解作作作作用用用用所所所所产产产产生生生生的的的的悬悬悬悬浮浮浮浮于于于于大大大大气气气气中中中中可见的固体和(或)液体微粒可见的固体和(或)液体微粒可见的固体和(或)液体微粒可见的固体和(或)液体微粒。二、燃烧产物的毒害作用:1 1、缺氧窒息作用、缺氧窒息作用2 2、毒性、刺激性及腐蚀作用、毒性、刺激性及腐蚀作用3 3、高温气体的热损伤作用、高温气体的热损伤作用氧浓度下降对人体的危害氧浓度下降对人体的危害氧浓度(氧浓度(氧浓度(氧浓
10、度(%)对人体的危害情况对人体的危害情况对人体的危害情况对人体的危害情况161216121491491061066 6呼吸和脉搏加快,引起头疼呼吸和脉搏加快,引起头疼呼吸和脉搏加快,引起头疼呼吸和脉搏加快,引起头疼判断力下降,全身虚脱,发绀判断力下降,全身虚脱,发绀判断力下降,全身虚脱,发绀判断力下降,全身虚脱,发绀意识不清,引起痉挛,意识不清,引起痉挛,意识不清,引起痉挛,意识不清,引起痉挛,68686868分钟死亡分钟死亡分钟死亡分钟死亡为为为为5 5 5 5分钟致死浓度分钟致死浓度分钟致死浓度分钟致死浓度几种主要燃烧产物的毒害性质燃烧生成的有害气体:燃烧生成的有害气体:CO:煤、碳及木材
11、等有机物。CO2:煤、碳及木材等有机物。SO2:含硫物质(煤、石油)。氰化氢:木材、纺织品、尼龙等。氮化物(NO2):纺织物。氯化氢、氨气、丙醛等。不同浓度的CO对人体的影响COCO浓度(浓度(浓度(浓度(%)对人体的影响情况对人体的影响情况对人体的影响情况对人体的影响情况0.040.040.080.080.160.160.320.320.640.641.281.2823h23h23h23h有轻度前头疼有轻度前头疼有轻度前头疼有轻度前头疼12h12h12h12h内前头疼、呕吐,内前头疼、呕吐,内前头疼、呕吐,内前头疼、呕吐,2.53h2.53h2.53h2.53h内后头疼内后头疼内后头疼内后头
12、疼45min45min45min45min内头疼、眩晕、呕吐、痉挛,内头疼、眩晕、呕吐、痉挛,内头疼、眩晕、呕吐、痉挛,内头疼、眩晕、呕吐、痉挛,2h2h2h2h失明失明失明失明20min20min20min20min内内内内头头头头疼疼疼疼、眩眩眩眩晕晕晕晕、呕呕呕呕吐吐吐吐、痉痉痉痉挛挛挛挛,1015min1015min1015min1015min致致致致死死死死12min12min12min12min头疼、眩晕、呕吐、痉挛,头疼、眩晕、呕吐、痉挛,头疼、眩晕、呕吐、痉挛,头疼、眩晕、呕吐、痉挛,1015min1015min1015min1015min致死致死致死致死13min13min1
13、3min13min致死致死致死致死CO2不同浓度的对人体的影响不同浓度的对人体的影响COCO2 2浓浓浓浓度度度度(%)对人体的危害情况对人体的危害情况对人体的危害情况对人体的危害情况12123 34 45 56 6710710有不适感有不适感有不适感有不适感呼吸中枢受刺激,呼吸加快,脉搏加快,血压上升呼吸中枢受刺激,呼吸加快,脉搏加快,血压上升呼吸中枢受刺激,呼吸加快,脉搏加快,血压上升呼吸中枢受刺激,呼吸加快,脉搏加快,血压上升头疼、晕旋、耳鸣、心悸头疼、晕旋、耳鸣、心悸头疼、晕旋、耳鸣、心悸头疼、晕旋、耳鸣、心悸呼吸困难,呼吸困难,呼吸困难,呼吸困难,30303030分钟产生中毒症状分钟
14、产生中毒症状分钟产生中毒症状分钟产生中毒症状呼吸急促,呈困难状态呼吸急促,呈困难状态呼吸急促,呈困难状态呼吸急促,呈困难状态数分钟意识不清,出现紫班,死亡数分钟意识不清,出现紫班,死亡数分钟意识不清,出现紫班,死亡数分钟意识不清,出现紫班,死亡不同浓度的不同浓度的SOSO2 2对人体的影响对人体的影响SOSO2 2含量含量含量含量对人体的影响情况对人体的影响情况对人体的影响情况对人体的影响情况%mg/lmg/l0.00050.00050.0010.000.0010.002 20.0050.010.0050.010.050.050.01460.01460.0290.0580.0290.0580.
15、1460.2930.1460.2931.461.46长时间作用无危险长时间作用无危险长时间作用无危险长时间作用无危险气管感到刺激,咳嗽气管感到刺激,咳嗽气管感到刺激,咳嗽气管感到刺激,咳嗽1h1h无直接危险无直接危险无直接危险无直接危险短时间有生命危险短时间有生命危险短时间有生命危险短时间有生命危险不同浓度的不同浓度的HCNHCN对人体的影响对人体的影响HCNHCN浓浓浓浓度度度度(pp ppmm)对人体的影响情况对人体的影响情况对人体的影响情况对人体的影响情况1836183645544554110125110125135135181181270270数小时后出现轻度中毒症状数小时后出现轻度中
16、毒症状数小时后出现轻度中毒症状数小时后出现轻度中毒症状耐受耐受耐受耐受0.51h0.51h无大的损害无大的损害无大的损害无大的损害0.51.1h0.51.1h有生命危险或致死有生命危险或致死有生命危险或致死有生命危险或致死30min30min致死致死致死致死10min10min致死致死致死致死立即死亡立即死亡立即死亡立即死亡氮的氧化物对人体的影响氮的氧化物对人体的影响氮氧化物含量氮氧化物含量氮氧化物含量氮氧化物含量对人体的影响情况对人体的影响情况对人体的影响情况对人体的影响情况%mg/lmg/l0.0040.0040.0060.0060.010.010.0250.0250.0190.0190.
17、290.290.480.481.201.20长时间作用无明显反应长时间作用无明显反应长时间作用无明显反应长时间作用无明显反应短时间气管感到刺激短时间气管感到刺激短时间气管感到刺激短时间气管感到刺激短时间刺激气管、咳嗽,继续作用对生命有危险短时间刺激气管、咳嗽,继续作用对生命有危险短时间刺激气管、咳嗽,继续作用对生命有危险短时间刺激气管、咳嗽,继续作用对生命有危险短时间可迅速致死短时间可迅速致死短时间可迅速致死短时间可迅速致死烟气组成及危害组成:由燃烧或热解作用所产生的悬浮在大气中可见的固体和液体颗粒的总称。其粒径一般在0.01-10微米。烟气组成及危害建建筑筑火火灾灾中中热热烟烟气气的的危危害
18、害性性主主要要反反应应反反映映在在毒毒毒毒害害害害性性性性、减光性减光性减光性减光性和和恐怖性恐怖性恐怖性恐怖性。毒毒害害性性:主主要要体体现现在在缺缺氧氧、有有毒毒气气体体、悬悬浮浮微微粒粒和高温对人的危害。和高温对人的危害。减减光光性性:火火灾灾中中烟烟粒粒子子对对可可见见光光不不透透明明,对对光光线线有遮蔽作用,降低可见度,妨碍疏散和救援。有遮蔽作用,降低可见度,妨碍疏散和救援。恐怖性恐怖性:建筑发生火灾,特别是轰然时,烈火和:建筑发生火灾,特别是轰然时,烈火和浓烟造成人员恐慌,加之毒害性和减光性的综合影浓烟造成人员恐慌,加之毒害性和减光性的综合影响,使人失去活动能力或丧失理智,惊惶失措
19、,导响,使人失去活动能力或丧失理智,惊惶失措,导致死亡。致死亡。能造成新的火源和促使火势蔓延。烟烟囱囱效效应应-在垂直的围护物中,由于气流对流,促使烟尘和热气流向上流动的效应。当当外外界界温温度度较较低低时时,在在建建筑筑物物的的竖竖井井内内(如如楼楼梯梯间间、电电梯梯井井、管管道道井井、中中庭庭等等)的的空空气气温温度度比比外外界界高高,密密度度较较低低,具具有有一一定定浮浮力力,使使空空气气在在竖竖井井内内向向上上运运动动,这这一一现现象象就就是是烟烟烟烟囱囱囱囱效效效效应应应应,通通常常发发生生在在建建筑筑内部与外界环境之间。内部与外界环境之间。在在垂垂直直的的围围护护物物中中,由由于于
20、气气流流对对流流,促促使使烟烟尘尘和和热热气气流流向向上上流流动动的的效效应应。建建筑筑物物中中的的各各种种竖竖向向管管井井以及楼梯间等在火灾中可能产生烟囱效应。以及楼梯间等在火灾中可能产生烟囱效应。建规第9章及高规第8章对建筑防排烟做了明确规定。建规第条规定:灯光疏散指示标志应设置在疏散走到及转角处距地面高度1.0m以下的墙面上。建规、高规、内装修规范对中庭部分的规定。1.1闪燃闪燃闪燃:在一定温度下,易燃、可燃液体(也包括能蒸发出蒸气的少量固体,如萘、樟脑、石蜡等)表面上产生的蒸气,当与空气混合后,遇火产生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闪点:在规定的实验条件下,液体表面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闪燃原因:
21、闪燃原因:在较低的温度下,可燃液体在较低的温度下,可燃液体的蒸发速度较慢时,当其小于蒸气燃烧的蒸发速度较慢时,当其小于蒸气燃烧时的消耗速度时,遇火源就只能维持瞬时的消耗速度时,遇火源就只能维持瞬时燃烧。时燃烧。闪点的应用:闪点的应用:以闪点的高低作为评价液以闪点的高低作为评价液体火灾危险性的依据。体火灾危险性的依据。1 1、闪点小于、闪点小于、闪点小于、闪点小于4545为易燃液体,大于等于为易燃液体,大于等于为易燃液体,大于等于为易燃液体,大于等于4545为为为为可燃液体。可燃液体。可燃液体。可燃液体。22、闪点越低的液体火灾危险性越大。、闪点越低的液体火灾危险性越大。、闪点越低的液体火灾危险
22、性越大。、闪点越低的液体火灾危险性越大。33、根据闪点可确定液体生产、加工、储存的火、根据闪点可确定液体生产、加工、储存的火、根据闪点可确定液体生产、加工、储存的火、根据闪点可确定液体生产、加工、储存的火灾危险性分类,进而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灾危险性分类,进而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灾危险性分类,进而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灾危险性分类,进而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2.2着火(最常见的燃烧现象)着火(最常见的燃烧现象)着火:可燃物质与空气氧化剂共存,达到某一温度时与火源接触即能持续燃烧并不断扩大的现象。燃点:可燃物质开始持续燃烧时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叫做燃点。燃点与闪点的关系:一切可燃液体的燃点都高于其闪点。
23、(易燃液体的闪点与燃点区别不大)燃点对可燃固体和闪点比较高的可燃液体,具有实际意义。控制这些物质的温度在燃点以下,也是预防火灾发生的措施之一。2.3受热自燃受热自燃自燃:可燃物质在没有外部火花、火焰等火源的作用下,因受热或自身发热并蓄热所产生的自然燃烧。自燃点:可燃物质受热发生自燃的最低温度叫自然点。(一)概念2.3受热自燃受热自燃受热自燃的原因:接触灼热物体、直接用火加热、摩擦生热、化学反应、绝热压缩、热辐射作用。本身自燃的原因:氧化生热、分解生热、聚合生热、吸附生热、发酵生热。(二)受热自燃与本身自燃2.3受热自燃受热自燃煤、植物、涂油物的自燃共同特点:(1)在一定条件下,它们都与氧发生缓
24、慢氧化反应,同时放热;(2)自燃是一个缓慢过程;(3)在储存过程中散热条件不好。(三)几种典型物质的自燃预防措施:保持通风散热,避免强光照射和热源接触2.3受热自燃受热自燃其它易自燃的物质1、与水、酸作用发生自燃的物质:活泼金属(Na、K)、金属氢化物、硼烷、金属磷化物、金属碳化物(电石)、金属粉末(Al、Mg)、保险粉(NaS2O4)等。2、在空气中能自燃的物质:黄磷、硝化纤维、赛璐珞等。3、相互接触能自燃的物质:强氧化剂(硝酸盐、氯酸盐、浓酸、过氧化物、卤、氧等)与强还原剂(醇、醛、醚、石油产品、木炭、金属粉末等)4、与氧化剂混合,在摩擦或撞击作用下能着火或爆炸的可燃固体:红磷、硫与氯酸钾
25、、过氧化钠与硫粉等(三)几种典型物质的自燃一、认真调查所存贮物质的自燃特性和绝热特性。一、认真调查所存贮物质的自燃特性和绝热特性。对于容易发对于容易发生化学、物理反应而产生热量的物质,预先要详细查清处置。对于具有良好生化学、物理反应而产生热量的物质,预先要详细查清处置。对于具有良好绝热性和保温效果的粉状、纤维状或多孔状等形态的物质,储存前应了解清绝热性和保温效果的粉状、纤维状或多孔状等形态的物质,储存前应了解清楚,以便存放时采取适当的堆积方式、堆积量以及隔离方法。楚,以便存放时采取适当的堆积方式、堆积量以及隔离方法。二、实行严格的温度计量管理。二、实行严格的温度计量管理。自燃的先兆为自燃发热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消防 知识 全面 培训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