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pptx(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考高考诗歌歌鉴赏虚虚实结合合理解理解“虚虚”和和“实”的概念的概念1、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之景为虚古典诗歌中,诗人在描写当前景况时,常插入作者经历过的,或是历史上发生过的景象,通过今昔对比来表达诗人内心的情怀。这也是一种虚实结合,当前景象为实,已逝景象为虚。宫女如花满春殿(虚),只今惟有鹧鸪飞(实)。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实)今宵酒醒何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柳岸,晓风残月。(虚)残月。(虚)。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三句,是想象之景,属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2、现实之景为实,已逝之景之境、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为虚通过写梦境、仙境来抒发感情、表达理想的诗词。最有
2、名的当数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3、形象为实,抽象为虚;情感是一种抽象的事物,诗人常用比喻的手法,通过对具体景物生动形象的描写来表达自己抽象的感情。这是虚实结合的又一种情况以虞美人为例: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一句,写愁绪。愁绪本是很抽象,李煜却将之化成了“一江春水”气势汹涌,不可遏止,化抽象为形象,化虚为实。又如贺铸的青玉案:“试问闲愁多几许,一川烟柳,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词人用带有夸张色彩的比喻,变无形为有形,写出了自己心中无限的感伤和愁苦。“一川烟柳”“满城风絮”及“梅子黄时雨”,极言闲愁
3、之多,无法排遣。这种用比喻来抒情的写法,以实写虚,化无形为有形,比直抒胸臆更形象,所以更富感染力。4、侧面为实,正面为虚诗人在描写景物,正面描绘景物的特征即可,但当有时景物的特征难以正面表达,或诗人着意追求一种委婉含蓄的美时,他们会采取侧面描写的方法,进行烘托或暗示,从而达到表现景物的目的。这种侧面描写其实也是一种虚实结合的写法。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实景为衾枕冷,窗户明,虚景为雪)陌上桑:“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诗人通过对行者、少年、耕者、锄者失常反应的描写来烘托罗敷的美貌无比。在这里,诸人的反映为实写,罗敷的美
4、貌为虚写。5.眼前为实,想象和回忆为虚写。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虚写)6.写景为实抒情、说理、言志为虚人们常用“虚由虚由实生,生,实仗虚行,以仗虚行,以实为本,以虚本,以虚为用用”来分析诗歌中的虚和实关系,其实,这里的虚是指情、志、理,而实是指情、志、理所依托的景物。如朱熹的水口行舟:“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水多。”写舟行江上,是写舟行江上,是见闻,是,是实景;景;诗中中让感悟感悟到的到的风雨雨总是是暂时的,的,风浪浪总归会平息的,青山会平息的,青
5、山绿树总是永恒的,一切美好是永恒的,一切美好的事物其生命力的事物其生命力终究不可遏抑。究不可遏抑。诗人在人在绘景叙事中景叙事中蕴含了人生的哲理,含了人生的哲理,这是是虚虚。7.有限为实,无限为虚又如游园不值: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两句,以少胜多,以有限之红杏表现无限之春意。这是化实为虚。8.己方为实对方为虚这种写法与前一种有些相似,都是在借设想写当前,但不同之处在于前一种设想着眼于时间,后一种设想着眼于对方,故有人称之为“对写法”。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
6、少一人。遍插茱萸少一人。”本是自己到了佳节便加倍地思念家乡的亲人,可作者本是自己到了佳节便加倍地思念家乡的亲人,可作者不说自己想念家乡的兄弟,却说家乡的兄弟想念自己,诗人想像他们的重阳登高,不说自己想念家乡的兄弟,却说家乡的兄弟想念自己,诗人想像他们的重阳登高,遍插茱萸时,因少了出门在外的诗人不能欢聚而十分遗憾。遍插茱萸时,因少了出门在外的诗人不能欢聚而十分遗憾。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还应说着远行人。”前两句写冬至之夜,诗人羁留他乡的孤独冷清的生活画面,前两句写冬
7、至之夜,诗人羁留他乡的孤独冷清的生活画面,思乡之情,不言而喻。可诗人不说自己思念家人,却想像家人于冬至节之深夜还坐在思乡之情,不言而喻。可诗人不说自己思念家人,却想像家人于冬至节之深夜还坐在一起念叨着自己。一起念叨着自己。虚实结合的作用虚虚实结合,可大大丰富合,可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者提供广阔的的审美空美空间,充,充实人人们的的审美趣味。有美趣味。有时能形成能形成强烈的烈的对比,有比,有时能形能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诗歌的中心。歌的中心。诗歌鉴赏练习一诗歌鉴赏练习一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
8、抱膝灯前影伴身。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深夜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想得家中深夜坐,还应说着远行人。1、题目中已明确本诗主题是“思家”,请简析诗人是怎样写“思家”的?(6分)答: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1分)前两句实写,写自己在邯郸客栈里抱膝枯坐的身子陪伴影子过节的情景。(1分)后两句虚写,想象冬至深夜,家人围坐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2分)诗人想像家里人如何想念自己,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孤寂之感,思家之情。(2分)诗歌鉴赏练习二诗歌鉴赏练习二 月圆月圆 杜甫杜甫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未缺未缺空山静,高悬列
9、宿空山静,高悬列宿稀。稀。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注】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所作。这里指光彩更加柔美。未缺:指月圆。列宿:众星。1.1.本本 诗诗 最最 后后 两两 句句 情情 感感 真真 挚挚,请请 从从 虚虚 实实 结结 合合 的的 角角 度度 进进 行行 赏赏 析析。答:遥想故园桂花开放,是虚写;故园桂花正该开放,虚中有实;眼前清辉,是实写。万里清辉,实中有虚。虚实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寄托了诗人渴盼万家团圆的美好愿望。诗歌鉴赏练习三诗歌鉴赏练习三 蝶恋花蝶恋花别范南伯宋别范南伯宋杨炎正杨炎正 离离恨恨做做成成春春夜夜雨雨。添添得得
10、春春江江,刬刬地地东东流流去去。弱弱柳柳系系船船都都不不住住,为为君君愁愁绝绝听听鸣艣。鸣艣。君君到到南南徐徐芳芳草草渡渡。想想得得寻寻春春,依依旧旧当当年年路路。后后夜夜独独怜怜回回首首处处,乱乱山山遮遮隔隔无无重数。重数。【注释】刬地:依旧,还是。此处作“一派”讲。鸣艣:艣同橹,鸣艣,指划船的橹摇动时所发出的声音。南徐:州名。即今江苏镇江市。1.“离恨做成春夜雨”以春江东流,来写离愁滔滔不绝,近于李后主的_句意。(2分)2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赏析这首词。(6分)【参考答案】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2答:上片实写惜别。春江水满,离愁千万。弱柳系船,留君不住。因而闻橹声更增离愁。下
11、片虚写设想别后情景。回望送别之处,惟见乱山重叠,故人安在!虚实结合,抒写诗人心中既为朋友离去而产生离愁别绪,又对朋友一路风波之劳和前程坎坷难卜而担忧。(四)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9分)别严士元 刘长卿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东道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注】严士元:刘长卿的好友。阖闾城:今江苏的苏州城。相传春秋时伍子胥为吴王阖闾所筑。湖:指太湖。东道:一作“君去”。青袍:品级低的官服。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诗的首联可推测,这两位朋
12、友是在城外江边偶遇,而且天气变幻不定。B.颈联实写颈联实写了落日去帆的景色,侧面带出两人薄暮时分而恋恋不舍的情景。C.第八句不仅是作者一句牢骚,也暗含其作于遭贬之后,郁郁不得志之时。D.全诗景、事和情交错复迭出现,寄托了游子远行和朋友惜别的特殊感情。【解答】(1)B.“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这是写作者想象中的景象,由具体的细写转向宏观景致的粗描。故选:B。(五)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五)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 2小题,小题,9 9分)分)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415题。秋雨叹三首(其三)秋雨叹三首(其三)杜甫长安布衣谁比数?反锁衡门守环堵。老夫不出长蓬蒿,稚子无忧走风雨。雨声飕飕催
13、早寒,胡雁翅湿高飞难。秋来未曾见白日,泥污后土何时干?【注】写作背景:天宝十三年秋,霖雨六十余日,京师庐舍垣墙,颓毁殆尽。房琯上言水灾,国忠使御史按之。比数(sh);相提并论,认同。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诗写了诗人在连绵秋雨中旅居的情况,抒发了由秋雨引发的对个人及国事的感慨。B.首联表达诗人闭门在家,欲将烦忧锁在门外,但门内的心还念念不忘外面的世界。C.颔联通过对无惧风雨的孩子们雨中欢呼雀跃情景的描述,反衬出诗人的衰朽之态。D.颈联虚实结合。含蓄蕴藉。实写天寒雨稠,虚写胡雁掩翅,表达诗人不得志的失落。(正确)颈联虚实结合。含蓄蕴藉。实写天寒雨稠,虚写胡雁掩翅,
14、表达诗人不得志的失落。(正确)14.C(六)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六)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 2小题,小题,9 9分)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润州送人往长洲润州送人往长洲陆龟蒙秋来频上向吴亭,每上思归意剩剩生。废苑池台烟里色,夜村蓑笠雨中声。汀洲月下菱船疾,杨柳风高酒旆轻。君住松江多少日,为尝鲈鲙与莼羹。注长洲是陆龟蒙的故乡(今苏州)。松江流经长洲境内,盛产鲈鱼。向吴亭,位于润州(今镇江)。剩,更。废苑,指长洲苑,吴王阖闾射猎处。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反复使用“上”这一动词,增强了语势,使诗人情感表达得更为强烈。B.颔联从视觉和听觉角度
15、描绘了向吴亭上所见实景描绘了向吴亭上所见实景,创造了空濛静谧的意境。C.菱舟疾驰、酒旗轻舞的场景具有江南水乡秋季的典型特征,选材别具匠心。D.诗中“鲈鲙”与辛弃疾水龙吟中的“鲈鱼堪脍”具有相似的文化意味。15.B(实景错误,颔联是诗人想象故园长洲苑的景色,是虚景。)寒食寄京师诸弟韦应物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寒食 孟云卿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韦诗首句实写寒食禁火的萧索景象,与尾句杜陵青草实虚相生,互为呼应,照应主题。(正确)B韦诗第二句意蕴丰富,诗人面对春江
16、,又听莺鸣,却着一“独”字,更显寂寥与惆怅。C韦诗由花及人,与“泪眼问花花不语”异曲同工;孟诗借繁花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D韦诗以景结情,藏深情于行间,情深意远;孟诗末句运用典故,寄托深情,耐人寻味。16两首诗均是诗人遇寒食节即兴之作,但所表达的情感各有侧重,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15C(七七)古诗阅读(本题共)古诗阅读(本题共2 2小题,小题,9 9分分七、(七、(20202020届山届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高三适省泰安市肥城市高三适应性性训练)阅读下面下面这首宋首宋诗,完成小,完成小题。病后登快哉亭病后登快哉亭 贺铸经雨清蝉得意雨清蝉得意鸣,征程断,征程断处见归程。程。病来把酒不知病来
17、把酒不知厌,梦后倚楼无限情。,梦后倚楼无限情。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故园又故园又负黄黄华约,但,但觉秋秋风发上生。上生。(注(注释)快哉亭:位于今徐州快哉亭:位于今徐州东南。本南。本诗是是诗人任人任职于徐州,于徐州,病愈后登快哉亭有感之作。病愈后登快哉亭有感之作。黄黄华:菊花。:菊花。1.1.下列下列对本本诗的理解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是()A A首首联以以鸣蝉起蝉起兴,点明,点明乡愁的主旨。愁的主旨。“得意得意”二字,既写出了蝉二字,既写出了蝉鸣的神的神态,又微露了,又微露了诗人的欣羡之情。人的欣羡之情。B B颔联言近旨言近旨远,
18、字面上只写了病后,却透露出病前和病中的消息;,字面上只写了病后,却透露出病前和病中的消息;字面上只写了梦后,字面上只写了梦后,实则暗示出曾有数次的思暗示出曾有数次的思乡梦。梦。C C颈联虚写虚写,乌鸦带引斜阳光芒投引斜阳光芒投进古寺,小草古寺,小草带引野外景色引野外景色进入入荒城,一荒城,一“带”一一“将将”,景色融合自然。,景色融合自然。D D尾尾联“秋秋风发上生上生”几字,用几字,用语新新颖奇警,不落奇警,不落陈腐,不腐,不仅意指意指鬓发的斑白,而且秋的斑白,而且秋风萧萧,又,又给人以冷的感人以冷的感觉。1.C1.C项,“颈联虚写虚写”错。颈联从上文的从上文的忆想回到想回到现实,是,是实写
19、。写。鸦投古刹,是黄昏投古刹,是黄昏时万物栖息的典型景象;而落日斜万物栖息的典型景象;而落日斜晖,也是作者的,也是作者的所所见之景。故之景。故选C C。1515对作品前两句作品前两句赏析不正确的一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是()A A首句的首句的“咸阳咸阳桥”“”“雨雨”都直都直陈景物,直接入景物,直接入题,用,用语平平实。B B首句写首句写桥头所所见雨景,雨景,“悬”字写出雨多且急,字写出雨多且急,连绵不不绝。C C次句以次句以“万点万点”与首句与首句紧密密衔接,写出空接,写出空阔水面上的雨景。水面上的雨景。D D次句写作者由眼前的雨景次句写作者由眼前的雨景联想到想到远行的行的渔船,由船,由实入虚。
20、入虚。1616这首作品的前后两部分用首作品的前后两部分用“还似似”勾勾连,作者在另一首宿城南亡友,作者在另一首宿城南亡友别墅中,也用了墅中,也用了“还似似”一一词,这两两处“还似似”所使用的手法相同所使用的手法相同吗?请简要分析它要分析它们在各自在各自语境中的意境中的意蕴。宿城南亡友宿城南亡友别墅墅【答案】15D16相同:都用了联想(想象、虚写)的手法。两个“还似”都用从眼前所见引出作者所想,由此及彼,由实及虚。意蕴:咸阳值雨利用“还似”二字,从此地到别地,从咸阳的雨景,一下转到了洞庭的春水色,用印象中洞庭的水色云气表现出咸阳的空蒙雨景,使人充分感受到空蒙缥缈又壮阔飞动的奇景。宿城南亡友别墅则
21、从抚今到追昔,把故地重游的所见所感与昔日时光联系起来,突出了人世无常、友人已逝、物是人非的伤感。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赏析能力。D.“联想到远行的渔船,由实入虚”错误。“万点空蒙隔钓船”意思是“那泊着的钓鱼船被这连绵的水晶帷帘阻隔,如烟如画”,都是实景,既非联想,也不是由实入虚。故选D。1616本本题考考查学生学生鉴赏诗歌表歌表现手法以及作用的把握能力。手法以及作用的把握能力。咸阳咸阳值雨中写到作者在咸阳雨中写到作者在咸阳桥上遇到雨的情景,前两句是眼前所上遇到雨的情景,前两句是眼前所见之景。然后由眼前所之景。然后由眼前所见到的烟雨空濛的到的烟雨空濛的景色景色联想到初春想到初春时节洞庭湖上那烟
22、波浩渺的景致,运用了洞庭湖上那烟波浩渺的景致,运用了联想的手法,由想的手法,由实入虚,由此及彼。宿城南亡友入虚,由此及彼。宿城南亡友别墅首句以落花、流水的典型意象引出墅首句以落花、流水的典型意象引出时光流逝的感光流逝的感叹,即,即“叹浮生浮生”,第二句的,第二句的“又又”字,点明故地重游,字,点明故地重游,此情此景不禁此情此景不禁让人想起当年,人想起当年,“还似似”二字将前两句的二字将前两句的抚今和后两句的追昔今和后两句的追昔联系起来,所以也运用系起来,所以也运用联想的手法,想的手法,由由实入虚,由此及彼。入虚,由此及彼。咸阳咸阳值雨是雨是为了要表了要表现咸阳空濛的雨景,而前两句写眼前所咸阳空
23、濛的雨景,而前两句写眼前所见之景,而之景,而“还似似”二字将眼前所二字将眼前所见的咸阳雨的咸阳雨景一下子就景一下子就转到了洞庭的春色水,而写到了洞庭的春色水,而写记忆中的洞庭春色水是中的洞庭春色水是为了表了表现眼前的雨景,用印象中的洞庭水色的云眼前的雨景,用印象中的洞庭水色的云气更能表气更能表现眼前咸阳雨景的空濛,使人充分感受到空蒙眼前咸阳雨景的空濛,使人充分感受到空蒙缥缈又壮又壮阔飞动的奇景。宿城南亡友的奇景。宿城南亡友别墅前两句写墅前两句写到作者住宿在城南亡友的到作者住宿在城南亡友的别墅中,故地重游由眼前所墅中,故地重游由眼前所见到的落花、流水感慨到的落花、流水感慨时光流逝,而光流逝,而“还似似”两字引出后两字引出后文文对往日往日时光的光的怀念,将眼前的所念,将眼前的所见所感和昔日所感和昔日时光光联系起来,从而突出友人已逝、世事无常、物是人非的感系起来,从而突出友人已逝、世事无常、物是人非的感慨。慨。九、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船凉。忆君遥在潇湘上,愁听清猿梦里长。16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结合本诗三、四两句具体分析。答:这两句诗运用虚写的手法,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