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热压烧结优秀PPT.ppt
《第7章 热压烧结优秀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7章 热压烧结优秀PPT.ppt(4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第7 章章 热压烧结现在学习的是第1页,共40页7.1 热压烧结的发展热压烧结的发展l 1826 1826年索波列夫斯基首次利用常温压力烧结的方法得到了白金。而热压技术年索波列夫斯基首次利用常温压力烧结的方法得到了白金。而热压技术已经有已经有7070年的历史,热压是粉末冶金发展和应用较早的一种热成形技术。年的历史,热压是粉末冶金发展和应用较早的一种热成形技术。l 1912 1912年,德国发表了用热压将钨粉和碳化钨粉制造致密件的专利。年,德国发表了用热压将钨粉和碳化钨粉制造致密件的专利。l 1926 192619271927年,德国将热压技术用于制造硬质合金。年,德国将热压技术用于制造硬质合
2、金。l 从从19301930年起,热压更快地发展起来,主要应用于大型硬质合金制品、难年起,热压更快地发展起来,主要应用于大型硬质合金制品、难熔化合物和现代陶瓷等方面。熔化合物和现代陶瓷等方面。2现在学习的是第2页,共40页热压烧结优点热压烧结优点:许多陶瓷粉体(或素坯)在烧结过程中,由于烧结温度的提高和烧结时间的延长,而导致晶粒长大。与陶瓷无压烧结相比,热压烧结能降低烧结和缩短烧结时间,可获得细晶粒的陶瓷材料。例如例如:热压氮化硅材料的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分别可达1100MPa和9MPam1/2;热压氧化铝增韧陶瓷的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分别为 1500MPa和15MPam1/2。7.1 热压烧结的
3、发展热压烧结的发展3现在学习的是第3页,共40页7.2 热压烧结的原理热压烧结的原理一、热压烧结的概念一、热压烧结的概念烧结烧结:是陶瓷生坯在高温下的致密化过程和现象的总称。随着温度的上升和时间的延长,固体颗粒相互键联,晶粒长大,空隙(气孔)和晶界渐趋减少,通过物质的传递,其总体积收缩,密度增加,最后成为坚硬的只有某种显微结构的多晶烧结体。烧结是减少成型体中气孔,增强颗粒之间结合,提高机械强度的工艺过程。烧结过程分类烧结过程分类:不加压烧结和加压烧结。4现在学习的是第4页,共40页7.2 热压烧结的原理热压烧结的原理一、热压烧结的概念一、热压烧结的概念固相烧结固相烧结:是指松散的粉末或经压制具
4、有一定形状的粉末压坯被置于不超过其熔点的设定温度中,在一定的气氛保护下保温一段时间的操作过程。所设定的温度为烧结温度烧结温度,所用的气氛称为烧烧结气氛结气氛,所用的保温时间称为烧结时间烧结时间。加压烧结加压烧结:对松散粉末或粉末压坯同时施以高温和外压。热压烧结热压烧结:是指在对置于限定形状的石墨模具中的松散粉末或对粉末压坯加热的同时对其施加单轴压力的烧结过程。5现在学习的是第5页,共40页7.2 热压烧结的原理热压烧结的原理一、热压烧结的概念一、热压烧结的概念热压法优点热压法优点:n 热压时由于粉料处于热塑性状态,形变阻力小,易于塑性流动和致密化。n 由于同时加温、加压,有助于粉末颗粒的接触和
5、扩散、流动等传质过程,降低烧结温度和缩短烧结时间,因而抑制了晶粒的长大。n 热压法容易获得接近理论密度、气孔率接近于零的烧结体,容易得到细晶粒的组织,容易实现晶体的取向效应和控制台有高蒸气压成分纳系统的组成变化,因而容易得到具有良好机械性能、电学性能的产品。n 能生产形状较复杂、尺寸较精确的产品。热压法的缺热压法的缺点是点是生产率生产率低、成本高低、成本高6现在学习的是第6页,共40页7.2 热压烧结的原理热压烧结的原理二、热压烧结的原理二、热压烧结的原理1、固体粉末烧结的过程和特点、固体粉末烧结的过程和特点n 坯体烧结宏观变化:体积收缩,致密度提高,强度增加。n 烧结程度表征:坯体收缩率、气
6、孔率或体积密度与理论密度之比。n 热力学表现:烧结是系统总能量减少的过程。n 烧结过程变化:伴随着气孔率的降低,颗粒总表面积减少,表面自由能减少及与其相联系的晶粒长大等。7现在学习的是第7页,共40页7.2 热压烧结的原理热压烧结的原理二、热压烧结的原理二、热压烧结的原理1、固体粉末烧结的过程和特点、固体粉末烧结的过程和特点烧结阶段烧结阶段:烧结前成型体中颗粒间接触有的彼此以点接触,有的则相互分开,保留着较多的空隙。随着烧结温度的提高和时间的延长,开始产生颗粒间的键合键合和重重排排过程,这时粒子因重排而相互靠拢,大空隙逐渐消失,气孔的总体积迅速减少,但颗粒间仍以点接触为主,总表面积并没减小。烧
7、结初期8现在学习的是第8页,共40页7.2 热压烧结的原理热压烧结的原理二、热压烧结的原理二、热压烧结的原理1、固体粉末烧结的过程和特点、固体粉末烧结的过程和特点烧结阶段烧结阶段:颗粒间由点接触逐渐扩大为面接触,粒界面积增加,固-气表面积相应减少,但气孔仍然是联通的,此阶段晶界移动比较容易。在表面能减少的推动力下,相对密度迅速增大,粉粒重排、晶界滑移引起的局部碎裂或塑性流动传质,物质通过不同的扩散途径向颗粒间的颈部和气孔部位填空,使颈部渐渐长大,并逐步减少气孔所占的体积,细小的颗粒之间开始逐渐形成晶界,并不断扩大晶界的面积,使坯体变得致密化。烧结中期9现在学习的是第9页,共40页7.2 热压烧
8、结的原理热压烧结的原理二、热压烧结的原理二、热压烧结的原理1、固体粉末烧结的过程和特点、固体粉末烧结的过程和特点烧结阶段烧结阶段:随着传质的继续,粒界进一步发育扩大,气孔则逐渐缩小和变形,最终转变成孤立的闭气孔。与此同时颗粒粒界开始移动,粒子长大,气孔逐渐迁移到粒界上消失,但深入晶粒内部的气孔则排除比较难。烧结体致密度提高,坯体可以达到理论密度的95%左右。烧结后期10现在学习的是第10页,共40页7.2 热压烧结的原理热压烧结的原理二、热压烧结的原理二、热压烧结的原理2、固体粉末烧结的本征热力学驱动力、固体粉末烧结的本征热力学驱动力本征过剩表面能驱动力本征过剩表面能驱动力:Ep为烧结前粉末系
9、统的表面能,Ed为烧结成一个致密立方体后的表面能Wm为晶体材料的摩尔质量(g/mol),sv为固-气表面能(J/m2),Sp为粉末比表面(cm2/g),d为致密固体密度(g/cm3)11现在学习的是第11页,共40页7.2 热压烧结的原理热压烧结的原理粉末粒度/m比表面积km2g-1固体密度kgmol-1摩尔质量kgcm-1sv/Jmol-1 本征驱动力Cu1505102 8.9 63.55 1.6 5.1 Ni104103 8.9 58.69 1.9 4.510 W0.3104 19.3 183.86 2.9 5.3102 Al2O30.2105 4.0 102.0 1.5 1.5103 结
10、论结论:粉末粒度越粗,比表面越小,本征表面能驱动力就越小;而粒度越细,比表面越大,本征表面能驱动力就越大。这也是实际烧结中细粉比粗粉易于烧结的原因。12现在学习的是第12页,共40页7.2 热压烧结的原理热压烧结的原理2、固体粉末烧结的本征热力学驱动力、固体粉末烧结的本征热力学驱动力本征本征Laplace应力应力:颗粒系统有两个本征的特点:相接触颗粒之间存在着相接触颗粒之间存在着“空隙空隙”或孔洞或孔洞及系统表面的减少系统表面的减少。自由能的降低主要是通过孔洞的收缩来实现的。烧结开始时孔洞的形状并不是球形,而是由尖角形,圆滑菱形,近球形逐渐向球形过渡。此时孔洞的收缩必然伴随着颗粒接触区的扩展,
11、这个接触区最先被称作金属颗粒之间的“桥桥”。13现在学习的是第13页,共40页7.2 热压烧结的原理热压烧结的原理2、固体粉末烧结的本征热力学驱动力、固体粉末烧结的本征热力学驱动力本征本征Laplace应力应力:颗粒之间接触的直接结果是颈部出现了曲率半径。Laplace和Young以弯曲液体表面为例,给出了表面的曲率半径、表面张力和表面所受的应力差值。式中,R1与R2为表面上相互垂直的两个曲线的曲率半径,对于一个球形孔洞,R1=R214现在学习的是第14页,共40页7.2 热压烧结的原理热压烧结的原理2、固体粉末烧结的本征热力学驱动力、固体粉末烧结的本征热力学驱动力本征本征Laplace应力应
12、力:对于不加压团相烧结的颗粒系统,由颗粒接触形成的曲率半径对Laplace应力有重要影响。颗粒接触的本征Laplace应力为:式中,x表示接触面积的半径,表示颈部的曲率半径,即式中的R1与R2,负号表示从孔洞内计算,正号表示x在颗粒内计算半径值。15现在学习的是第15页,共40页7.2 热压烧结的原理热压烧结的原理颈部的拉伸应力为负号的解释颈部的拉伸应力为负号的解释:为负指的是对颈部而言,实际上它指向孔洞中心,对颈部为拉伸应力,对孔洞则为压应力,的存在使遍及压坯的孔洞都受一个指向各孔洞中心的压应力,这样理解为负与连续力学的定义就并不矛盾了。16现在学习的是第16页,共40页7.2 热压烧结的原
13、理热压烧结的原理二、热压烧结的原理二、热压烧结的原理2、固体粉末烧结的本征热力学驱动力、固体粉末烧结的本征热力学驱动力化学位梯度驱动力化学位梯度驱动力:单相系统=多相系统原子体积,原子体积,ii化学组元的化学位;化学组元的化学位;应力;应力;未加入未加入i组元时化学位组元时化学位;Vm摩尔体积。摩尔体积。结论结论:用化学位梯度来定义烧结过程的热力学驱动力具有普遍意义。在不同烧结过程中的烧结驱动力,反应烧结的过程驱动力最高,液相烧结过程颗粒合并次之。17现在学习的是第17页,共40页7.2 热压烧结的原理热压烧结的原理二、热压烧结的原理二、热压烧结的原理3、固相烧结动力学、固相烧结动力学颗粒的黏
14、附作用颗粒的黏附作用:n 黏附是固体表面的普遍性质,它起因于固体表面力。当两个表面靠近到表面力场作用范围时既发生键合黏附。n 黏附力的大小直接取决于物体表面能和接触面积,粉状物料间的黏附作用特别显著。n 黏附作用是烧结的初级阶段,导致粉体颗粒间产生键合、靠拢和重排,并开始形成接触区的一个原因。18现在学习的是第18页,共40页7.2 热压烧结的原理热压烧结的原理二、热压烧结的原理二、热压烧结的原理3、固相烧结动力学、固相烧结动力学物质的传递过程物质的传递过程:(1)蒸发和凝聚蒸发和凝聚烧结过程中由于颗粒之间表面曲率的差异,造成各部分蒸气压不同,物质从蒸气压铰高的凸曲面蒸发,通过气相传递,在蒸气
15、压较低的凹曲面处(两颗粒间的预部)凝聚。这样就使颗粒间的接触面积增加,颗粒和气孔的形状改变,导致坯体逐步致密化。物质传递的蒸发和凝聚机理示意图物质传递的蒸发和凝聚机理示意图(a)(a)两球间距不变;两球间距不变;(b)(b)两球互相接近两球互相接近19现在学习的是第19页,共40页7.2 热压烧结的原理热压烧结的原理物质的传递过程物质的传递过程:(2)扩散扩散n 扩散传质是质点(或空位)借助于浓度梯度推动而迁移传质过程,一般由浓度大的地方向浓度小的地方作定向扩散。n 扩散引起的烧结一般用空位扩散的概念来描述。在空位浓度差推动下,空位从颈部表面不断地向颗粒的其他部位扩散,而固体质点则颈部逆向扩散
16、。在一定温度下空位浓度差是与表面张力成比例的,因此由扩散机制进行的烧结过程,其推动力也是表面张力。n 扩散有表面扩散、界面扩散、体积扩散和缺陷扩散,影响扩散传质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和组成。20现在学习的是第20页,共40页7.2 热压烧结的原理热压烧结的原理物质的传递过程物质的传递过程:(3)粘滞流动与塑性流动粘滞流动与塑性流动n 粘性流动粘性流动:除有液相存在的烧结出现粘性流动外,在高温下晶体颗粒也具有流动性质,它与非晶体在高温下的粘性流动机理是相同的。其黏性流动分为两个阶段:一是物质在高温下形成粘性液体,相邻颗粒中心互相逼近,增加接触面积,接着发生颗粒间的粘合作用和形成些封闭气孔;二是封闭气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7章 热压烧结优秀PPT 热压 烧结 优秀 PPT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