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微生物的抗药性优秀课件.ppt
《论微生物的抗药性优秀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微生物的抗药性优秀课件.ppt(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论微生物的抗药性论微生物的抗药性第1页,本讲稿共23页2012011 1届学士学位(毕业)论文届学士学位(毕业)论文药用植物白芷内生菌分离及抑菌活性初步研究药用植物白芷内生菌分离及抑菌活性初步研究 答答答答 辩辩辩辩 人:赵人:赵人:赵人:赵 丽丽丽丽 娟娟娟娟 学学学学 号:号:号:号:200740810257200740810257200740810257200740810257 指导教师:唐指导教师:唐指导教师:唐指导教师:唐 俊俊俊俊 副教副教副教副教授授授授第2页,本讲稿共23页 初识微生物的抗药性 通过本科毕业论文的实验对微生物的抗药性得到了通过本科毕业论文的实验对微生物的抗药性得
2、到了启发性的认识:启发性的认识:在大量的实验组中偶然出现了两组与其他实验结果截在大量的实验组中偶然出现了两组与其他实验结果截然相反的现象,其中的病原菌竟然对药用植物分离出然相反的现象,其中的病原菌竟然对药用植物分离出来的内生菌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来的内生菌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第3页,本讲稿共23页禾谷镰刀菌和玉米弯孢菌对药用植物分离出来的内生菌的抑制作禾谷镰刀菌和玉米弯孢菌对药用植物分离出来的内生菌的抑制作禾谷镰刀菌和玉米弯孢菌对药用植物分离出来的内生菌的抑制作禾谷镰刀菌和玉米弯孢菌对药用植物分离出来的内生菌的抑制作用用用用第4页,本讲稿共23页一一 微生物的抗药性微生物的抗药性1
3、 1 概念概念 抗药性:又称耐药性抗药性:又称耐药性 病原微生物在体内外对各种抗菌药物均可产生病原微生物在体内外对各种抗菌药物均可产生耐药性,使某种药物对某种治病微生物的最低抑菌浓耐药性,使某种药物对某种治病微生物的最低抑菌浓度升高。度升高。2 2 分类:天然耐药性(固有耐药分类:天然耐药性(固有耐药/原发性)原发性)获得耐药性获得耐药性 前者属于遗传特征之一,不易改变;后者由抗生素、外部前者属于遗传特征之一,不易改变;后者由抗生素、外部环境等影响而产生的耐药性环境等影响而产生的耐药性第5页,本讲稿共23页二二 分析微生物的耐药性分析微生物的耐药性以细菌为例以细菌为例以细菌为例以细菌为例1 细
4、菌耐药性的基因机制(1 1)突变突变突变突变 细菌可经某些物理因素或化学因素诱发突变而产生耐药性,细菌可经某些物理因素或化学因素诱发突变而产生耐药性,获得性耐药性还可以通过自发性获得性耐药性还可以通过自发性DNADNA分子突变产生。突变产生的耐分子突变产生。突变产生的耐药性可以随染色体传递给后代,此种基因型垂直传递可能借转化、药性可以随染色体传递给后代,此种基因型垂直传递可能借转化、转导和结合等方式加强。突变产生耐药性的同时,常常伴随着其转导和结合等方式加强。突变产生耐药性的同时,常常伴随着其他性状和功能基因的突变,这些突变多数情况会影响细菌本身对他性状和功能基因的突变,这些突变多数情况会影响
5、细菌本身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其生存竞争能力也会相应减弱,因此突变所造环境的适应能力,其生存竞争能力也会相应减弱,因此突变所造成的细菌耐药性在自然界属于次要地位。成的细菌耐药性在自然界属于次要地位。第6页,本讲稿共23页(2 2)耐药质粒的传递耐药质粒的传递耐药质粒的传递耐药质粒的传递 A A 耐药质粒的传递类型耐药质粒的传递类型 各种细菌中分离的耐药质粒都是环形各种细菌中分离的耐药质粒都是环形DNADNA分子,分为两种主分子,分为两种主要类型要类型 :结合型和非结合型结合型和非结合型 a a 结合型结合型 通过细菌间直接接合方式传递转移通过细菌间直接接合方式传递转移DNADNA的接合的接合型,其
6、耐药因子包括两部分:型,其耐药因子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耐药决定因子(一部分是耐药决定因子(R Rdetendnanfactordetendnanfactor,RDFRDF),具有),具有单个或多个耐药基因,可以独立存在不依靠染色体自我复制。单个或多个耐药基因,可以独立存在不依靠染色体自我复制。另一部分是耐药转移因子(另一部分是耐药转移因子(Resistance iranResistance iran幻毛幻毛rfactorrfactor,RThRTh),主要功能有:),主要功能有:l l)控制质粒)控制质粒DNADNA的复制;的复制;2 2)与)与R R一因子一因子DNADNA的转移有关;的转移
7、有关;3 3)负责耐药因子转移所需物质的制备和合成)负责耐药因子转移所需物质的制备和合成;4;4)维持细胞内的其他相关功能)维持细胞内的其他相关功能 第7页,本讲稿共23页b b 非接合型非接合型 通过转化、传导等方式转移,其质粒通过转化、传导等方式转移,其质粒DNADNA只具有只具有1 15 5复制功能,有大部分相关功能的基因存复制功能,有大部分相关功能的基因存在于染色体和质粒外的在于染色体和质粒外的DNADNA上。上。B B 耐药质粒的传递方式耐药质粒的传递方式 a a 接合接合 携带耐药因子的供体细菌表面具有性纤毛,在适携带耐药因子的供体细菌表面具有性纤毛,在适当的条件下,供体细菌与受体
8、细菌接触后,性纤毛形成细当的条件下,供体细菌与受体细菌接触后,性纤毛形成细菌间的通道。在接合过程中,首先是供体细菌内的菌间的通道。在接合过程中,首先是供体细菌内的R R一因一因子环形子环形DNADNA分子打开成为线性双股分子打开成为线性双股DNADNA,其中的一股,其中的一股DNADNA通过性纤毛从供体细菌进入受体细菌,单股通过性纤毛从供体细菌进入受体细菌,单股DNADNA以卷筒方式复制质粒的另一条线性以卷筒方式复制质粒的另一条线性DNADNA,将其,将其两端锁合,即形成与受体细菌耐药质粒一样的双环两端锁合,即形成与受体细菌耐药质粒一样的双环DNADNA质粒。质粒。第8页,本讲稿共23页 b
9、b 转化转化 耐药细菌溶解后释放出的耐药细菌溶解后释放出的DNADNA进入敏感细菌胞内的同时,进入敏感细菌胞内的同时,耐药质料随之进入。该方式是耐药细菌中的耐药基因与敏感细菌耐药质料随之进入。该方式是耐药细菌中的耐药基因与敏感细菌同位点基因全部或者部分重新替换组合的结果。同位点基因全部或者部分重新替换组合的结果。c c 传导传导 温和噬菌体侵入耐药细菌细胞内生长繁殖,可以和少量温和噬菌体侵入耐药细菌细胞内生长繁殖,可以和少量具有耐药基因的质粒结合。当噬菌体恢复其毒力,破坏原寄生具有耐药基因的质粒结合。当噬菌体恢复其毒力,破坏原寄生的耐药菌而进入敏感菌,其结合的耐药基因也被带入,经过与的耐药菌而
10、进入敏感菌,其结合的耐药基因也被带入,经过与敏感细菌质粒的重新组合,导致敏感细菌转变为耐药细菌。敏感细菌质粒的重新组合,导致敏感细菌转变为耐药细菌。d d 易位易位 通过易位,通过易位,DNADNA的一个片断可以从质粒到质粒、质料到染的一个片断可以从质粒到质粒、质料到染色体、染色体到染色体,使耐药因子来源增多,并易于传递散播。色体、染色体到染色体,使耐药因子来源增多,并易于传递散播。第9页,本讲稿共23页2 细菌耐药性的生化机制 (1 1)形成钝化酶)形成钝化酶 目前分离的钝化酶有:目前分离的钝化酶有:a -a -内酸胺酶内酸胺酶 b b 氯霉素乙酸转移酶氯霉素乙酸转移酶 c c 氨基糖着类钝
11、化酶氨基糖耷类钝化酶氨基糖着类钝化酶氨基糖耷类钝化酶 分为三类:分为三类:l l)磷酸转移酶,使抗生素的羟基磷酸化;)磷酸转移酶,使抗生素的羟基磷酸化;2 2)乙酸转移酶,使抗生素的氨基乙酸化;)乙酸转移酶,使抗生素的氨基乙酸化;3 3)核酸转移)核酸转移酶,使抗生素的羟基核酸化。抗生素的结构被改变或者被酶,使抗生素的羟基核酸化。抗生素的结构被改变或者被破坏之后,不能再与细菌的核糖体接合而发挥抗菌作用。破坏之后,不能再与细菌的核糖体接合而发挥抗菌作用。第10页,本讲稿共23页(2)渗透障碍 由于细菌的质粒和染色体的基因异常表达,形成细菌细胞壁屏障以及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导致抗生素不能渗透进入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微生物 抗药性 优秀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