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精.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精.ppt(6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第1页,本讲稿共65页“雨为什么又停了呢?”“准是下累了。”“为什么会打雷呢?”“黑云脾气坏,爱吵架。”“月亮为什么有时胖、有时瘦呢?”“它有时候听妈妈的话,好好吃饭;有时淘气,不好好吃饭。”“大海为什么不停地喊呢?”“有的浪跑得太远,大海叫他们回来。”第2页,本讲稿共65页“人为什么坐飞机呢?”“因为人没有翅膀。”“为什么许多字我不认识呢?”“他们没告诉我他们的名字。”“人为什么有两只耳朵呢?”“奶奶说可以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光进不出就装不下了。”“为什么小朋友坐电车可以不买票?”“他们可以坐在妈妈腿上。”“为什么会有黑夜呢?”“晚上太阳要休息。”第3页,本讲稿
2、共65页“爸爸为什么爱看电视上的足球赛呢?”“因为他自己不会踢。”“大熊猫为什么走路都慢腾腾的?”“跟它们的爸爸妈妈学的。”“长颈鹿的脖子为什么那么长?”“因为它们老想吃树顶上的叶子。”“汽车的四个轮子赛跑,谁是冠军?”“往前跑。前面的轮子是冠军;倒车时,后面的轮子是冠军。”资料来源:广州日报2007年7月19日第4页,本讲稿共65页第二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第二节 生命的孕育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概述第三节 婴儿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第四节 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第5页,本讲稿共65页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概述 在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各个年龄阶段所表现出的一般的、典型
3、的、本质的年龄特征成为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一、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的概念第二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一)年龄阶段 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并不是说一个年龄一个样,年龄只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生活时间标志。儿童的生理发展和儿童的经验积 累,都有生活时间相联系。第6页,本讲稿共65页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概述一、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的概念(二)儿童心理发展年龄阶段的划分第二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儿童心理发展阶段学前期学龄期幼儿期(3-6岁)婴儿期(0-3岁)青年初期(14、15-18、19岁)小学生期(6-12、13岁)少年期(12、13-14、15岁)第7页,本讲稿共65页
4、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概述1.稳定性 一般来说,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或普遍性。一、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的概念(三)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稳定性与可变性第二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具有稳定性的原因主要有:心理是人脑的机能人类知识经验本身具有一定顺序就一个群体而言,要使年龄特征发生质变,需要经过若干个世代的变迁,才能有所反映。第8页,本讲稿共65页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概述2.可变性 因环境教育条件不同,儿童心理发展的情况会出现各种差别,从而构成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可变性。第二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儿童心理发展产
5、生可变性的原因 社会条件不同 教育条件不同第9页,本讲稿共65页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概述 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具有可变性,知识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变化,其变化时有限度的,那关切围绕着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稳定性上下波动。3.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稳定性与可变性的辩证统一第二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可变性稳定性第10页,本讲稿共65页*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概述年龄特征是代表同一年龄阶段的人所表现出来的典型特征。儿童年龄特征是儿童所特有的不同于成人的特征。包括儿童生理发育的年龄特征、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其中儿童生理年龄特征是指和儿童生理成熟有关的年龄特征;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儿童在每个年龄
6、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第11页,本讲稿共65页谈到儿童心理发展时,要强调年龄特征:一方面,儿童心理发展要以生理发展为基础,年龄越小,生理年龄特征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制约相对越大,而生理成熟受年龄影响;另一方面,儿童心理发展和他的知识经验有关,而知识经验的积累需要时间,时间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必要条件,年龄对儿童心理发展有规律性的制约作用。第12页,本讲稿共65页年龄只在一定程度上制约而不能决定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儿童的心理年龄特征是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形成的。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只代表这一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趋势和典型特点,而不是该年龄段中每个儿童都具有这些
7、特点;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代表该年龄儿童本质的心理特点,而不代表各具体儿童的个别差异。在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问题上,更应正确处理一般性与个别性、典型性与多样性、本质特征与非本质特征的辩证关系。第13页,本讲稿共65页【谈话引入】“六、一”是儿童的节日,你们知道儿童是指哪一年龄阶段的孩子?你们上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时是属于哪一年龄阶段?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问题讨论】1、儿童的年龄特征会不会发生变化?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儿童在各年龄阶段中具有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第14页,本讲稿共65页(一一)幼儿心理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发展幼儿
8、心理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发展儿童的心理发展与儿童年龄的增长有着密切的关系。即使都在幼儿时期,年龄不同,心理活动水平也不相同。把幼儿园大、中、小班的幼儿分别放在一个活动室里,室内有小椅子、衣叉等物体,告诉幼儿:如果你能拿到悬挂在空中的风铃,那么,这个风铃就归你所有。结果发现,幼儿都喜欢伸手去拿,但当他们拿不到时,却作出了不同的表现:大班幼儿往往能在活动室里寻找物体,解决面临的问题,比如,站在椅子上去拿、用墙角的衣叉去够;小班幼儿常常急得乱蹦乱跳,发现地上的小椅子时,就来“开汽车”,发现墙角处的衣叉时,就用它当“马骑”;中班幼儿介于这两种情况之间。第15页,本讲稿共65页(二二)幼儿的认识活动以具体形
9、象性为主,开始向抽象逻辑幼儿的认识活动以具体形象性为主,开始向抽象逻辑性发展性发展幼儿认识活动的具体性和形象性,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对事物的认识主要依赖于感知:对事物的认识主要依赖于感知:幼儿对事物的认识较多地依靠直接的感知,对事物的认识常常停留于事物表面现象,而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特点,幼儿记住的事物依赖于对事物的直接感知,幼儿的思维活动也离不开对事物的直接感知。2表象活跃:表象活跃:表象虽然不是实际的事物,但它是直观的、生动形象的,因而表也有具体性的特点。幼儿头脑中充满了具体形象。第16页,本讲稿共65页3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整个幼儿期,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具体的、
10、形象的,但是,56岁的幼儿已明显地出现了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这个阶段,幼儿对事物因果关系的掌握等有所发展,初步的抽象能力明显地发展起来,他们回答问题时,不单从表现现象出发,而能从较抽象的方面来推断事物的因果关系。第17页,本讲稿共65页儿童在做中学,做中成长。通过动手操作,儿童逐渐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掌握基本概念。比如,一个2岁的婴儿,面对放在眼前的2个牛奶盒,不能说出哪个较大,哪个较小,或一样大,但他通过尝试、探索,把1个盒子放在另1个盒子的上面或下面、里面,就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进而理解空间关系,发展逻辑推理能力。再如,当4岁的幼儿具有了木头会在水面上漂浮,石头、铁棒会下沉的知识以后。向他呈
11、现一个小铁盆,要他回答“这个铁盆是漂浮还是下沉”的问题时,他仍会感到很困难,但如果给他提供一池水,为他进行探究活动创造条件,幼儿就能容易作答:“当铁盆没有进入水时,会漂浮;当铁盆进入很多水以后,就会慢慢下沉。”并明白这是因为漂浮的方式不:同所导致的道理,从中扩展到理解用很重的钢铁制作的船在海上漂浮的原理。第18页,本讲稿共65页幼儿的心理活动以无意性为主,开始向有意性发展幼儿的心理活动以无意性为主,开始向有意性发展认识过程以无意性为主:认识过程以无意性为主:认识过程以无意性是指没有目的、不需要作任何努力、自然而然地进行。认识过程中的无意性在幼儿的认识活动中表现非常突出,特别是表现于幼儿的注意、
12、记忆和想象等心理活动中。他们往往不能自觉或专门地去记住一些东西,而是在他们感兴趣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记住。2、情绪对活动的影响大,自我控制能力差:、情绪对活动的影响大,自我控制能力差:幼儿心理活动的无意性还表现在幼儿的心理活动易受情绪和影响。幼儿在情绪愉快的状态下,一般能够接受任务,坚持活动的时间也比较长,任务完成情况也较好,反之,如果幼儿情绪很低,不愉快,活动效果就较差。3心理活动开始向有意性发展:心理活动开始向有意性发展: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和教育的影响,幼儿中期开始,已能初步按成人的要求做事,到了56岁时,幼儿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行为,有目的地进行活动,心理活动开始向有意性发展。第19页,本讲
13、稿共65页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概述(一)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含义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与趋势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与趋势第二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儿童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规律,揭示心理发展的机制的一门科学。儿童心理发展是指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在相应环境的作用下,整个反应活动不断得到改进并日趋完善和复杂化的过程,是一种体现在个体内部的连续而又稳定的变化。第20页,本讲稿共65页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概述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与趋势(二)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二)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第二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发
14、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 发展的定向性发展的定向性发展的不平衡性发展的不平衡性 发展的差异性发展的差异性 基基本本特特点点第21页,本讲稿共65页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概述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与趋势(三)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三)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第二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一、从简单到复杂二、从具体到抽象三、从被动到主动 从不完备到完备从不完备到完备从无意到有意四、对事物的态度由不稳定到稳定容易受情景影响的心理活动逐渐表现为相对稳定容易受情景影响的心理容易受情景影响的心理活动逐渐表现为相对稳定活动逐渐表现为相对稳定从不分化到分化从不分化到分化从主要受生理制约发展到
15、自从主要受生理制约发展到自己主动调节己主动调节第22页,本讲稿共65页第二节生命的孕育(一)合子(二)胎儿的发展 1.胎种 胚种经过几种变化分成三个不同的层次,即上层或外胚层、内胚层和中胚层。2.胚胎阶段(三)胎儿阶段一、生命的初始第二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第23页,本讲稿共65页第二节生命的孕育 (一)什么是遗传 遗传是一种生物现象,即通过父母细胞染色体的基因把上代的生物特征遗传给下一代。所谓染色体的基因是遗传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它是脱氧核糖核酸即DNA组成的。二、遗传因素对胎儿的影响第二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第24页,本讲稿共65页第二节生命的孕育(二)遗传因素制约胎儿的生
16、长发育,主要表现在:(一)染色体异常1.唐氏综合症2.杜氏综合症3.柯氏综合症 (二)基因遗传疾病1.苯丙酮尿症2.杭氏舞蹈症二、遗传因素对胎儿的影响第二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第25页,本讲稿共65页第二节生命的孕育三、环境对胎儿的影响 环境对胎儿生长发育是通过母体的作用来产生影响的。主要表现在:(一)母体的自身条件对胎儿的影响1.母亲的身形2.母亲的生育年龄第二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二)母亲患有疾病对胎儿的影响1.风疹2.性病3.母亲的情绪4.母亲所处环境 5.孕妇吸烟、饮酒及使用药物 第26页,本讲稿共65页第二节生命的孕育三、环境对胎儿的影响(三)母亲情绪(四)母亲所处
17、环境 1.放射线 2.噪声 3.电子计算机、微波炉等点子产品的辐射 4.其他(五)孕妇吸烟、饮酒及使用药物对胎儿的影响第二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第27页,本讲稿共65页第三节婴儿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第二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0-6个月(一)(一)1-30天天1.适应新生活适应新生活(1)无条件反)无条件反射射(2)条件反射)条件反射2.新生儿的心理新生儿的心理活动活动1.视觉与听觉迅视觉与听觉迅速发展速发展2.手眼协调动作手眼协调动作发展发展1-6个月6-12个月1.动作迅速发展动作迅速发展2.语言的发展语言的发展3.依恋关系日依恋关系日益发展益发展4.视知觉进一步视知觉进一步发
18、展发展第28页,本讲稿共65页(一)出生到满月1生理寄居性2心理现象的发生(1)惊人的本能无条件反射(2)心理的发生条件反射的出现(3)认识世界的开始知觉发生和视觉、听觉的集中(4)最初的亲子依恋人际交往的开端第29页,本讲稿共65页(三)半岁到周岁1身体动作迅速发展2手的动作开始形成3言语开始萌芽4亲子依恋关系发展第30页,本讲稿共65页(二)满月到半岁1视听觉迅速发展2手眼协调动作开始发生3主动招人4开始认生第31页,本讲稿共65页婴儿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婴儿是0到3岁的儿童的,这一时期,由于动作、语言迅速发展、婴儿心理发展有了质的飞跃,出现了初步的思维形式,具备了人特有的自我意识萌芽,但
19、心理活动仍带有直觉行动性和不随意性的特点。下面我们从三个阶段介绍婴儿发展的年龄特征。这个三个阶段分别是0-6个月、6-12个月、1-3岁。我们已经观看视频“生命的孕育”,了解到生命个体开始于受精卵。这个承载父母遗传物质的细胞,因为母体的营养供给与保护,实现了从胚种到胎儿的发展变化,并在270天左右将结束母体的寄居生活、来到人世。第32页,本讲稿共65页婴儿出生后,头30天被称为新生儿期。新生儿为了适应与母体大不相同的新环境,必须建立各种心理活动,以实现他们的维持生存和发展。那出生前,胎儿是如何在母体中生存和发展的?具体的说,就是胎儿是如何摄取营养、排泄废物、吸取氧气?找同学回答一下。也就是说,
20、胎儿在母体内,通过脐带从母体获取营养,通过脐带排泄废物,通过脐带吸收氧气。这一切维持生命的活动,胎儿都要借助母亲来完成。而新生儿,与母体分离,必须能够自己吃、消化和排泄;然后是自己呼吸空气。总之,从胎内生活到胎外生活,新生儿需要付出极大努力。第33页,本讲稿共65页那么新生儿如何适应外界环境呢?首先,新生儿要借助各种无条件反射来维持生存,在此基础上形成条件反射,实现发展。我们先了解一下无条件反射。不用学习、天生就能对某些刺激进行反应。而引起反射的刺激,叫无条件刺激物。比如,当食物放进口中,就会有唾液分泌。我们生来就能对放在嘴里的食物,进行分泌唾液的反应。这就是一种无条件反射。我们看看新生儿所具
21、备无条件反射。第34页,本讲稿共65页有刺激物触碰婴儿的嘴边,婴儿会把头转向刺激物这是一种定向反射,这种能力使得婴儿可以找到嘴边的食物。当母亲喂奶时,婴儿可以找到奶头,并进行吸吮反射,随后作吞咽反射。这连续的反射活动,使婴儿为可以获取营养。如果环境中的强光刺激眼睛,或者用手指触摸婴儿的眼睫毛,新生儿会有眨眼反应。当新生儿的消化系统出现问题,吃的奶水过多,会使他们出现呕吐现象。这里的眨眼和呕吐,是儿童自我保护的无条件防御反射。以上这些无条件反射与生俱来,是维持个体生存的基本条件。新生儿还具备一些与个体生存无关的无条件反射。行走反射、巴宾斯基反射、抓握反射,在出生后一年就消失了。第35页,本讲稿共
22、65页吸吮反射:手指放入婴儿口中;吸吮;永久性;有利于喂食。搜寻反射:抚触婴儿嘴角或面颊;转头寻找刺激物;3周;帮助婴儿找到乳头。游泳反射:将婴儿放入水中;踢水玩水;46个月;发生意外可以帮助婴儿存活迈步反射:扶助婴儿腋下并使其光脚着地;做迈步动作;2个月;为行走做准备。抓握反射:手指放在婴儿掌心并轻按紧紧抓住刺激物34个月为幼儿抓握能力做准备巴宾斯基反射:物体触及婴儿脚掌心;五个脚趾成扇形;812个月;尚未知晓。眨眼反射;物体或气流以及光照刺激婴儿眼睛;眨眼或闭眼;永久性;在不良刺激中保护婴儿。惊跳(莫罗)反射:突发的噪音刺激或由高出猛然下降;弓背、伸直腿和手臂;6个月;有助于婴儿抱住母亲。
23、击剑反射;婴儿仰卧时将其头转向一侧;伸出该侧手臂和腿呈击剑姿势;4个月;可能为婴儿够物做准备。第36页,本讲稿共65页第37页,本讲稿共65页第38页,本讲稿共65页无条件反射可以使个体适应固定不变的环境,却不能使机体适应变化的生活环境。为了实现发展,主动的适应环境,个体需要建立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在后天学会的反射。引起这种反射的刺激是为条件刺激。例如谈虎色变这个成语。我们知道老虎的凶残,不用亲眼见到,只要听到有关虎事情,我们就会有害怕的感触。当我们看到水煮鱼,闻到它的香味后,我们会有分泌唾液的反应。这里老虎和香味,是条件刺激,我们学会对他们进行反应。也就是说条件刺激的形成,是在条件刺激和反应
24、之间建立暂时神经联系。说是暂时,是因为条件反射只有在强化时,才能巩固,否则将消失。第39页,本讲稿共65页人的一切活动方式都是通过条件反射建立的,当新生儿学会条件反射后,意味着,人的心理现象开始发生。为他们的发展提供了可能。以上介绍的是新生儿生存和发展的条件。下面我们了解一下新生儿的原始感觉、以及有哪些变化。刚出生的婴儿,已经具备了触觉,味觉等。比如放在嘴边的手指引起的触觉,能辨别酸甜苦咸。此外,随着月龄的变化,这些原始感觉会与动作协同发展。比如,听到被拖长的声音,婴儿会停止一切活动倾听,知道声音停止。总之,婴儿因为适应环境,心理迅速发展。到6-12个月有了新的发展特点。满月后,婴儿的能力快速
25、提升,但因为不能坐,不能爬,活动范围和视野范围都受到限制。但他们还是可以通过身体的简单活动与视觉、听觉的协同合作,探索环境,主要体现在手眼协调的发展。第40页,本讲稿共65页满月的儿童视觉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两个眼球可以集中到一点;(2)注视时间加长;(3)注视距离增加;(4)追视。并且伴随着相应的躯体动作:比如,一个月大的婴儿可以抬头跟踪移动物体,可以盯着妈妈看。到三个月大的时候,头可以随视线转动,寻找试听来源。第四个月,能够翻身的婴儿,可用双手支起身体,这样就可以看到4、7米远的物体。与视觉协同发展的听觉,此阶段也有较快变化;比如1-2个月的婴儿喜欢听有节律的声音,如妈妈的心
26、跳声。等到3个月的时候,可以寻找声音的来源,以及听到妈妈讲话便停止哭闹等等。这些能力都展示了满月后婴儿的快速发展,但对于探索周围环境所需的能力,视听觉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手动作的参与,能够形成手眼协调,能够抓到看见的东西,它的意义在于加深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它的发展有四个阶段:第41页,本讲稿共65页第一个阶段是,1到2个月的无意抚摸阶段。这个时期的婴儿对于手无意碰到的东西会抚摸,这种摸没有目的,也没有方向。比如会用自己的手摸另一只手。手眼协调的第二阶段是3到4个月的无意抓握:此时的婴儿可以把握在手里的玩具弄出声音,抓住被角往嘴里送。这些是典型的抓握动作。但还没有眼睛的参与。第三阶段,是手眼开始共
27、同协作的开始,但手还没达到准确抓住眼前物体的能力。通常婴儿的手是在物体周围打转。而4个月大的婴儿,就可以看到什么抓什么了,比如婴儿手里有一个东西,当看到其他东西,会去拿其他东西。第四阶段手眼协调能力形成。婴儿的感知不止于此,他们可以分辨熟悉人和不熟悉的声音,并对不熟悉的人采取躲避的态度。这种认生能力体现了感知觉的发展更完善。并为婴儿与养育者建立联系,提供了条件。第42页,本讲稿共65页经过半年的发展,新生儿具备了一定活动能力,但活动范围还是有限。在6到12个月的发展中,出现了坐,爬、站、走以及双手拿东西的动作,这使婴儿可以独立活动,减少对成人的依赖。具体看看这些动作发展的表现。7月的时候,婴儿
28、可以自己坐稳;不会爬,但可只能用上肢和腹部匍行;站立的时候要双手扶着东西;手的动作表现在可运用物体。如用一个物体敲打另一个物体。8月的婴儿不仅可以爬,还能坐起躺下,可用两只手拿东西。9个的时候,爬行动作更加复杂,可以前后爬行。手的动作更加熟练、有目的性。可以将玩具从抽屉中取出。10个月的时候,可以扶东西站的很稳。手动作的精细程度提高,可手指对捏。12个月的时候,自己可以站立。第43页,本讲稿共65页这些动作的发展遵循动作发展的4种规律;一是从整体到局部、准确、专门化的。例如手的动作,最初看见物体是一把抓,不会用手指,到后来用食指拇指准确的对捏拿物体。第二个规律是,从上到下。先是抬头,然后是坐,
29、爬,站、走。这与婴儿肌肉发展的顺序有关。第三个规律是,大动作到小动作。比如先发展用胳膊,腿的动作,爬,站。然后是精细的手指动作。第四个规律是,从无意到有意。比如无意抚摸。无意抓握。然后是能够对给予不喜欢的东西,用手推开。第44页,本讲稿共65页这些躯体动作和手动作的发展,让婴儿的自主性更大,能发现更多新事物,对环境中各种刺激能够积极的反应。语言作为一种对人类有特殊意义的刺激,会促使婴儿积极的理解,学习语言。婴儿的语言是练习发声开始的。最初的发声是哭声,然后是一些非哭声的变现。大概到6个月左右,可以发一些与成人言语相似的音节,而且可以连续的发出音节,比如mama-baba。这些音节毫无意义可以。
30、到10个月的时候,婴儿可以理解一些简单的词,但很有限。而12个月的时候,能对熟悉的事物用词来反应。如,听到妈妈,会去寻找妈妈。第45页,本讲稿共65页妈妈,是从婴儿出生的那一刻起,与之关系最为密切的人。母亲对婴儿的关切、呵护使得婴儿对母亲生产了依恋。婴儿将自己的情感投射给母亲,更关注母亲,与母亲在一起感到最大的安全和安慰,当妈妈离开的时候,表现出痛苦,有寻找的行为。母亲对儿童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第46页,本讲稿共65页婴儿的感知能力不断提升,与感知觉的发展相伴随的动作发展也有了质的飞跃。1到3岁的婴儿,可以独立行走。但在1周岁的时候,头大身子短,头围大于胸围,使得走路容易摔跤,总是身子往前倾,
31、两臂不能自如摆动,两脚不能交替前行。经过大人的训练,到两岁不仅能走的很稳,而且可以跑,跳,越过简单障碍等复杂的动作。动作发展遵循规律之一,是从大动作到精细动作。此时的婴儿能走、跑、条,作为细微动作的代表,双手的动作发展也有了质变。比如,一岁时可以双手准确拿物体,两三岁时,可以拿玩具作动作,然后是根据物体的功用特点来使用,比如拿勺子吃饭,拿笔画画。特别是他们喜欢用一只手拿勺子,或笔。有了用优势手的现象。双手动作的发展,使得婴儿可以独立生活,自己吃饭,喝水,洗手等;还可增加动作的协调性,随意性。第47页,本讲稿共65页第三节婴儿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第二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躯体动作的发展躯体
32、动作的发展双手动作的发展双手动作的发展语言、表象、想象、思维的发生和发展语言、表象、想象、思维的发生和发展独立性的发展独立性的发展1-3岁第48页,本讲稿共65页第四节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第二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4-54-54-54-5岁岁岁岁3-43-43-43-4岁岁岁岁(一)好问、好学(一)好问、好学(二)抽象思维能力明显萌芽(二)抽象思维能力明显萌芽(三)开始掌握认知规律(三)开始掌握认知规律(四)个性初具雏形(四)个性初具雏形(一)生活环境的改变提高了儿童的活动能力(一)生活环境的改变提高了儿童的活动能力(二)认识活动伴随行动进行(二)认识活动伴随行动进行(三)心理活动直
33、接受情绪左右(三)心理活动直接受情绪左右(四)爱模仿(四)爱模仿(一)活泼好动(一)活泼好动(二)思维活动带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二)思维活动带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三)开始接受任务(三)开始接受任务(四)初步具有规则意识(四)初步具有规则意识(五)自己组织游戏,并结成同伴关系(五)自己组织游戏,并结成同伴关系5-65-65-65-6岁岁岁岁第49页,本讲稿共65页(三)(三)34岁岁从3岁到6岁,是进入小学之前的时期,称为学前期,又因为这是进入幼儿园的时期,又称为幼儿期。1、34岁岁(1)生活范围扩大生活范围扩大幼儿3岁以后,在生活和活动上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进入了一个新的社会环境幼儿园。从只和亲
34、人接触的小范围,扩大到有更多老师、同伴的新环境。第50页,本讲稿共65页(2)情绪作用大)情绪作用大小班儿童的行动常常受情绪支配,而不受理智支配。情绪性强,是整个幼儿期儿童的特点,但年龄越小越突出。小班儿童情绪性强的特点表现在很多方面。高兴时听话,不高兴时说什么也不听。如喜欢哪位老师,就特别听那位老师的话。小班幼儿的情绪很不稳定,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看见别的孩子都哭了,自己也莫名其妙地哭起来。老师拿来新玩具,马上又破涕为笑。第51页,本讲稿共65页(3)爱模仿)爱模仿小班儿童的独立性差,爱模仿别人。看见别人玩什么,自己也玩什么;看见别人有什么,自己就想要什么,所以小班玩具的种类不必很多,但
35、同样的要多准备几套。在教育工作中,多为儿童树立模仿的样板。教师常常是儿童模仿的榜样,因此,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孩子们树立好榜样。第52页,本讲稿共65页(4)思维仍带有直觉行动性)思维仍带有直觉行动性思维依靠动作进行,是先学前期儿童的典型特点。小班幼儿仍然保留着这个特点。让他们说出某一小堆糖有几块,他们就用手一块一块地数才能弄清,他们不会像大些的孩子那样在心里默数。由于小班儿童的思维还要依靠动作,因此他们不会计划自己的行动,只能是先做后想,或者边做边想。比如,在捏橡皮泥之前往往说不出自己要捏成什么,而常常是在捏好之后才突然有所发现:“面条!”第53页,本讲稿共65页45岁岁(1)爱玩
36、、会玩)爱玩、会玩幼儿都喜欢游戏。但小班儿童虽然爱玩却不大会玩。大班儿童虽然爱玩,也会玩,但由于学习兴趣日益浓厚,游戏的时间相对少了一些。中班处于典型的游戏年龄阶段,是角色游戏的高峰期。中班儿童已能计划游戏的内容和情节,会自己安排角色。怎么玩,有什么规则,不遵守规则应怎么处理,基本都能商量解决,但游戏过程中产生的矛盾还需要教师帮助解决。第54页,本讲稿共65页(2)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具体形象中班幼儿的思维可以说是典型的幼儿思维,他们较少依靠行动来思维,但是思维过程还必须依靠实物的形象作支柱。譬如,他知道了3个苹果加2个苹果是5个苹果,也能算出6粒糖给了弟弟3粒还剩3粒,但还不理解“3加2等于几
37、?6减3还剩多少?”的抽象含义。第55页,本讲稿共65页(3)开始能够遵守规则45岁的幼儿已经能够在日常生活中遵守一定的行为规范和生活规则。在进行集体活动时,能初步遵守集体活动规则。幼儿规则意识的建立,有助于幼儿合作游戏的开展和游戏水平的提高,也有助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第56页,本讲稿共65页(4)开始自己组织游戏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形式,他们已经能够理解和遵守游戏规则,能够自己组织游戏,自己确定游戏主题。由于幼儿中期能够遵守一定的规则,所以,这个时期幼儿的合作水平也开始提高。第57页,本讲稿共65页56岁岁(1)好学、好问)好学、好问好奇是幼儿的共同特点,但大班儿童的好奇与小、中班有所不同。
38、小、中班儿童的好奇心较多表现在对事物表面的兴趣上。他们经常向成人提问题,但问题多半停留在“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上。大班儿童不同,他们不光问“是什么”,还要问“为什么”。第58页,本讲稿共65页【思考与讨论思考与讨论】教师和家长应如何对待孩子的好问教师和家长应如何对待孩子的好问?好学、好问是求知欲的表现。甚至一些淘气行为也反映儿童的求知欲。家长、教师都应该保护幼儿的求知欲。不应该因嫌麻烦而拒绝回答孩子的提问。对类似破坏玩具的行为也不要简单地训斥了事,而应该加以正面引导,一面耐心讲道理,一面向幼儿介绍一些简单的机械原理,满足他们渴求知识的愿望。第59页,本讲稿共65页(2)抽象概括能力开始发展
39、)抽象概括能力开始发展大班儿童的思维仍然是具体形象的,但已有了抽象概括性的萌芽。例如,他们已开始掌握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如左、右概念),能对熟悉的物体进行简单的分类(白菜、西红柿、茄子都是蔬菜,苹果、梨、葡萄都是水果);也能初步理解事物的因果关系(针是铁做的,所以沉到水底下了;火柴棒是木头做的,所以能浮上来)。第60页,本讲稿共65页(3)开始掌握认识方法。)开始掌握认识方法。出现有意地自觉控制和调节自己心理活动的能力,认知方面有了方法,开始运用集中注意的方法和有意记忆。第61页,本讲稿共65页(4)个性初具雏形)个性初具雏形大班儿童初步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他们开始能够控制自己,做事也不再“随波逐流”,显得比较有“主见”。对人、对己、对事开始有了相对稳定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有的热情大方,有的胆小害羞,有的活泼,有的文静,有的自尊心很强,有的有强烈的责任感,有的爱好唱歌跳舞,有的显示出绘画才能对于幼儿最初的个性特征,成人应当给予充分的注意。幼儿园教师在面向全体幼儿进行教育的同时,还应该因材施教,针对各人的特点,长善救失,使儿童全面地健康地发展。第62页,本讲稿共65页第63页,本讲稿共65页第64页,本讲稿共65页第65页,本讲稿共65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