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优秀课件.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优秀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优秀课件.ppt(5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第1页,本讲稿共58页常见外科引流材料第2页,本讲稿共58页传统引流方式v 纱条v 橡胶片v 引流管 第3页,本讲稿共58页缺点v1、需要频繁更换敷料。v2、点状或多点状引流,常引流不畅。v3、容易被堵塞。v4、易发生感染。第4页,本讲稿共58页全新的引流技术v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第5页,本讲稿共58页定义定义 v是指用内含有引流管的聚乙烯酒精水化海藻盐泡沫敷料,来覆盖或填充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创面,再用生物半透膜对之进行封闭,使其成为一个密闭空间,最后把引流管接通负压源,通过可控制的负压来防止外界细菌入侵,改善创面血运,从
2、而促进创面愈合的一种全新的治疗方法。第6页,本讲稿共58页发展历史(一)发展历史(一)v1992年 德国ULM大学Fleischman博士首创VSD技术,最先用于骨科领域治疗软组织缺损和感染性创面。v1993年 Fleischman博士首次报道VSD技术治疗各种急性软组织缺损和感染创面。v1994年 裘华德教授率先将VSD技术引进中国,并在全球首次应用于普外科。如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和其他各种腹腔内感染,开创了VSD在普外科应用的先河。第7页,本讲稿共58页v1996年 美国医师Argenta.LC发明类似VSD方法的VAC技术,从此在北美统称VAC系统。v1997年 德国医生Kovacs eta
3、l报道了用VSD技术治疗慢性溃疡。v2002年 裘华德教授总结多年在国内的临床经验编著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一书,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展历史(二)发展历史(二)第8页,本讲稿共58页材料 v1、带引流管的医用泡沫敷料v 第9页,本讲稿共58页2、生物半透性粘贴薄膜(聚氨酯材料)第10页,本讲稿共58页3、负压引流装置第11页,本讲稿共58页v操作过程示意第12页,本讲稿共58页操作过程v1、清除创面的坏死组织和异物,分离其内纤维分隔,敞开死腔。v2、按创面大小和形状修剪插有多侧孔引流管的医用泡沫敷料。v3、填充和封闭:把泡沫敷料填入创面或置入引流腔内,确保泡沫敷料与创面充分接触。擦干创面周围皮肤
4、,用薄膜粘贴密封整个创面。第13页,本讲稿共58页v4、开放负压:将引流管接通负压装置,开放负压。v5观察和管理:负压有效的标志是填入的泡沫敷料块明显瘪陷,出现管型,薄膜下无液体积聚。保持创面持续有效负压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引流37天后,揭除薄膜,取出泡沫敷料检查创面,如果肉芽组织新鲜,随即闭合创面。否则,可重新填入泡沫敷料继续封闭引流。对于深部引流,可以根据B超检查结果和临床需要,决定是否再次置管引流。第14页,本讲稿共58页第15页,本讲稿共58页第16页,本讲稿共58页第17页,本讲稿共58页第18页,本讲稿共58页第19页,本讲稿共58页第20页,本讲稿共58页第21页,本讲稿共58页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封闭 引流 技术 优秀 课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