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中小学校信息化基本标准(共26页).doc
《安徽中小学校信息化基本标准(共2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中小学校信息化基本标准(共26页).doc(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安徽省中小学校信息化基本标准(修订稿)(征求意见稿)安徽省教育厅二一七年九月说 明1.根据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安徽省教育信息化中长期发展规划(20132020年)精神,为保障“三通两平台”深入推进,结合我省实际修订本基本标准。本基本标准适用于全省各级各类中小学校。 2.基本标准规定了中小学校信息化建设应具备的校园网络、多媒体教室、多媒体网络计算机教室、校园应用软件和教学资源等学校信息化软硬件环境、应用能力建设及长效机制,指导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普通中小学科学规范信息化建设与应用。3.基本标准在“配备要求”栏目中设置了“基本”和“选配”两个选项,“基本”项为标
2、准的基本要求,“选配”项供有条件的学校选择配置,不做硬性要求。如学校已配备“选配”项中与“基本”项功能相近的设备,则对应“基本”项的设备原则上不再要求配备。鼓励有条件的学校配备性能先进的设备。4.基本标准中的学校规模按照完全小学6、12、24、36个班及以上,每班不超出46人;初级中学12、24、36、48个班及以上,每班不超出50人计算;高级中学12、24、36、48班及以上,每班不超出56人计算;九年一贯制学校、完全中学、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分别参照对应学段标准执行。各地在配备设备时可根据学校的实际班数和班额作相应调整,但配备比例不能低于标准要求。标准中对某些设备的配备数量规定了范围,其中下限
3、数量为基本要求,上限数量为规划要求,各地可根据经济条件和学校实际逐步配置。 5.本标准是评价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据。目 录 一、基础设备设施1.校园网络校园网络是指在学校范围内,以现代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为学校教学、管理与服务等教育活动提供资源共享、信息交流和协同工作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一般包含网络接入设备、网络交换设备、网络安全设备、服务器(或虚拟服务器)、综合布线系统等硬件设施和一定的应用软件资源等。校园网络须覆盖所有教室、办公室和其他主要教学场所,鼓励进行无线校园网络建设,是有线校园网络重要组成部分,应实现校园内网络全覆盖。网络综合布线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校园内网络可
4、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进行连接,并接入互联网。校园网应支持实现多网融合。序号配置内容规格要求单位数量配备要求备注基本选配1互联网接入总带宽教学点10M, 乡村学校班均出口带宽5M,城镇学校班均出口带宽10M。带宽计算参考公式:班均出口带宽=学校接入总带宽/同时上网最大班级数(同时上网最大班级数不小于班均总数/2)或班均出口带宽=学校接入总带宽/班级数*忙时系数(忙时系数不小于0.5)。具备光纤接入条件的学校,宜采用光纤接入技术,实现光纤到学校,不宜采用家庭光纤宽带方式接入互联网,避免因上下行带宽不对称,影响网络访问速度和稳定性。带宽以满足学校信息化应用需求为依据,保证日常浏览、下载、视频观看等访问
5、达到流畅的效果,出口带宽利用率峰值通常不超过90%。学校如有实时视频点播、直播应用等高带宽业务,宜配备带宽管理设备(流控设备)进行内部带宽分配调控,保障各终端按需分配带宽。2网络架构1.二层交换架构:网络信息点接入所有教室、办公室等主要教学场所,并有一定的冗余。桌面带宽100Mbps,适用于规模较小的学校。2.三层交换架构:网络信息点接入所有教室和办公室等主要教学场所。主干采用光纤,到桌面带宽100Mbps,学校所有计算机及附属设备按照教学、办公、后勤等业务功能和区域分布分别组成各业务子网,核心(汇聚)交换机为三层千兆以上交换机,支持VLAN。适用于规模较大、校舍分布较广的学校。网络架构应该设
6、计合理,最大可能消除带宽瓶颈。套1 学校可根据规模、校舍分布、业务发展需要,选择二层或三层网络交换架构,也可选择无线局域网作为校园网主要传输网络或辅助传输网络;网络布线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无线网络: 采用可集中管理的瘦AP形式,通过无线网络技术组网作为有线校园网的组成部分,实现校园网络全覆盖,满足教学互动和移动学习需要。无线校园网建设应遵循相关国际和国家标准,其中WLAN系统设备要求采用IEEE 802.11所规定的WLAN技术。套1Fit AP 由AC统一管理,实现统一的配置下发、控制等,无线数据流量可选择本地转发和集中转发。AC性能应能实现无线网络区域100%的AP的管控,满足不小于无线网路
7、区域80%的用户并发,不小于300%使用人数的MAC地址。3网络设备学校必须具有基本的网络设备,包括交换机、安全网关、设备专用机柜、UPS等(教学点、村小:接入交换机、网关、设备专用机柜)。套1 根据需要合理配置, 中心机房及设备间设备安装、防护措施等符合相关标准。学校必须具有基本的网络设备,包括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带宽管理或流控设备、机柜UPS等。套14网络机房(设备间)学校应有相对独立的网络机房或者设备间,主要放置服务器、交换机、防火墙、UPS等网络设备,校园网络核心设备应存放于专用机柜。机房应尽量按标准进行规划、建设,做到防尘、防静电、防火、恒温、恒湿。能做到断电后不间断电源供电能达
8、到30分钟以上,要做到基本的防雷功能,电源线路要有良好的接地保护。注意防潮和防尘。机房温度应控制在25度左右,并配有灭火器等设备。间1网络机房或设备间宜处于布线子系统的中间位置,宜尽可能靠近建筑物电缆引入区和网络接口,位置宜便于接地,设备间内应有足够的设备安装空间。5布线系统学校网络架构应该设计合理,最大可能消除带宽瓶颈。校园网络的建设与验收应遵循国家相关标准与规范,确保数据传输高速、稳定、可靠。套1布线系统主要用于计算机、服务器、交换机等设备之间互联互通,机房内所有的线路必须捆扎整齐,线路两头做好线路标签,强、弱电分离部署确保相互之间没有干扰。多建筑校园的网络,每栋建筑应配置汇聚交换机,建筑
9、之间推荐使用光纤互联,光纤跳线在布放时,要注意线路的弯曲度,弯曲半径不可小于线路直径的10 倍。如从某栋楼到网络中心的距离不超过100米,则仍然可采用防水超五类双绞线及其以上双绞线,但由于是在室外布线,必须加装防雨套管,注意线缆的保护及防雷,这样可大大降低成本,并且连接技术也非常简单易行。室内布线时要注意美观,必须要使用PVC管,沿着墙角、天花板等建筑物的边角走线。明装布线时,必须要有线槽保护,楼宇间的网络设备采用光纤连接。网线要远离大辐射源和大的干扰源。网络信息点要实现校园全覆盖。应在所有教室,办公室、主要教学场所等预留足够的信息接入点。建议各个教室配备不少于2个信息点(1个为备用);专用教
10、室配备2个或2个以上信息点;每位教师的办公座位配备1个信息点;计算机网络教室按照每人1台电脑配备,一般为5060个信息点,留若干余量;图书馆配备5个以上信息点;食堂配备2个以上信息点;有条件的学校每个学生宿舍至少配备1个信息点。在不方便布线的地方选用无线AP组建无线网络。6IP地址规划校园网IP地址段由学校自行进行规划,通过VLAN将教学区、办公区、生活区进行分段规划。1套科学规则校园网IP地址的分配、使用,做到局域网内无IP地址冲突,IP地址无盗用的现象。合理划分校园网网段,从技术和制度层面有效管理校园网内路由器的安装和使用,杜绝非法路由、DHCP服务器、DNS服务器等给校园网带来的安全隐患
11、。7应用服务器根据校园信息化管理和应用需要,合理配置数量和性能参数;可为虚拟机或云主机。台18数据存储根据校园信息化应用需要,配置一定容量的存储设备;可为云存储。台19工具软件上网行为管理或上网日志系统:网内用户互联网访问日志记录保存时间要满足当地公安网监部门要求。网管软件:满足校园内网络监控和管理需要。防病毒软件(网络版):用户数满足网内用户需要,支持在线升级。注:1. 学校应建立校园网络技术档案,内容包括校园网络拓扑图,相关组成设备技术参数、管理密码,及设备安装、维修维护日志记录等,以便出现网络故障时查阅,亦可在学校网管人变动时,使新网管员尽快熟悉校园网络,避免走不必要的弯路。 2.学校应
12、配备必要的网络安全设备、软件对校园网的所有内容进行安全信息和校园网使用情况实时监控,并安排专人负责并及时检查和监控校园网和上网信息,发现有不良信息时或校园网发生异常状况应及时上报校网管中心,并根据情况启动网络安全应急处理预案。校园网中应部署网络监控系统,实时监控校园网使用情况,并对用户接入访问进行严格记录。 3.严禁自行接线上网。如因特殊原因确需接入须经网管中心或网管员同意并办理相关手续后方能接入。2.多媒体教室(含班级多媒体教室)多媒体教室是指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教室,具备与外界进行信息沟通、信息化资源获取与利用、终端信息显示的软硬件环境。凡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场所都应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应优
13、先为班级教室配备。应有100Mbps(及以上)网络接口并有冗余或无线网络覆盖。多媒体教学设备一般包括音频扩音系统、视频显示系统、设备控制系统、多媒体讲台、计算机及教学软件等。具体配备标准如下:序号配置内容规格要求单位数量配备要求备注基本选配1多媒体教学终端设备台式或便携式计算机:接入网络,实现多媒体教学资源的获取、播放、编辑加工、人机互动等台从所列2类设备中选配1台云终端:接入联网服务器,实现多媒体教学资源的获取、播放、编辑加工、人机互动等2显示设备交互式电视机类:具有电视机、电子白板的功能台从所列三类设备中选配1台(套)投影机类:短焦投影机+交互式电子白板(80英寸以上),带AV、VGA等接
14、口,具有交互功能套长焦投影机+幕布或大尺寸显示设备套3中央控制器具有投影机电源控制、VGA/AV多路分配等功能台14多媒体讲台内嵌中央控制器,可放置计算机、实物展台等多媒体教学设备,配锁。台15扩音系统常规教室采用多媒体有源音箱扩音,只对多媒体设备信号进行扩音,而不需要对教师的人声进行扩音。套1采用多媒体教室扩音系统,完成对多媒体课件及教师授课人声进行扩音。套适用于60人以上或面积较大的教室。6视频展台用于胶片和实物投影,具有自动/手动对焦、文本/图像切换等功能。台17教学软件支持教师课堂教学的软件平台或客户端,实现资源的调取、共享、交互等应用功能。套13.多媒体网络计算机教室多媒体网络计算机
15、教室是学校开展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综合实践教育等的信息化活动场所,要求开课人手一机、互联互通、支持多种信息化资源应用。也是满足各类学科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与条件下的教学专用教室或实验室,如:数字语言教学或测试。此外,还可以作为其他学科辅助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的专用教室,如:电子图书阅览室、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等。 到2020年建设规划进度表序号配置内容建设规划进度备注1生机比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9:18:17:16:1注:1.学生机包括计算机、平板电脑和其它云终端设备; 2.多媒体网络计算机教室也可使用计算机云终端网络教室模式配备。 3.多媒体网络
16、计算机教室是完成信息技术教学以及各学科整合课程教学的重要场所和条件保障。应能够进行网络和多媒体教学,应接入校园网或互联网。环境设计要注意防静电、防雷、抗强磁场干扰;接地良好。4.教师计算机为教师配备台式或者笔记本计算机,满足教师教学应用和教育管理需要。师机比不高于1:1;教学点根据需要配备适量的教师用计算机。序号配置内容配置内容规格要求单位数量备注基本选配1教师用计算机学校教师人手一台计算机。实现教师人手一台办公电脑基础上,以教研组等为单位配备适量笔记本电脑,满足随时随地备授课和进行教学管理的需要。注:1.学校应给每个教师配备满足备授课需要的计算机或移动智能终端设备,实行专人专管。教师须爱护设
17、备,严格按规范操作,发现软硬件故障应及时向网管员反馈,逐步淘汰配置低的计算机。 2.计算机等终端浏览器不宜安装过多插件避免打开网页缓慢。建议计算机终端软件统一化配置,浏览器统一、办公软件统一,便于管理维护。 3. 计算机防病毒软件建议由网管员统一安装,教师要切实做好防病毒措施,及时在线升级杀毒软件;严禁在校园网内使用来历不明、引发病毒传染的软件或文件;运行光盘、U盘、移动硬盘等移动存储介质前应查杀病毒后使用。5.电子备课室建设电子备课室,为满足学科教师网络条件下备授课或学校开展集体备课的需要。师机比达到1:1的学校可不再单独配备电子备课室,但应根据教学需要配备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移动硬盘、
18、打印机、扫描仪等采集及摄录编设备。序号配置内容规格要求单位数量配备要求备注基本选配1电子备课室配备照相机、摄像机、打印机、扫描仪、刻录机及必需的高配置计算机等备课常用电子设备。间1电子备课室计算机能便捷访问调用网络资源。满足学科教师备授课需要。每 80个教师至少配备1个电子备课室,电子备课室至少配备 20 台计算机,配备相应的备课系统。套16.其他信息化设施 其他信息化设施是指除了学校经常用到的校园网、多媒体教室、多媒体网络计算机教室、教师计算机、电子备课室等以外的各种信息化环境。这些信息化环境不一定都要单独建设专用场所或教室,学校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在已有的教室内通过增添设备或软件,实现其应有的
19、功能。序号配置内容功能要求单位数量配备要求备注基本选配1语音教室小学46座、初学50座、高中56座,用于学生口语和听力训练,具有辅助语言教学软件,新建应配备数字语音室,可与多媒体网络计算机教室合一。间1根据教学和管理需要逐步配置。语音教室座位数可根据实际班额进行调整,适当配备一定数量的备用座位。2课堂教学录播系统用于精品课程录制、教学评测、教学研讨等,配备设备包括:录播主机、录播编辑管理系统、教师和学生摄像机、板书及场景摄像机、音频拾音和处理系统、图像跟踪系统等。间13电子阅览室应配有一定数量的正版电子图书和期刊(包括文献、期刊、论文、报纸、工具书、教学专用书籍等),集图书阅览、资料交流分享、
20、咨询、培训、服务为一体,能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上网、查阅资料等服务。配备设备包括一定数量的阅览终端、服务器、存储、网络设备等。间14在线课堂教室采取中心校覆盖教学点模式或者同城示范模式。在中心校或优质学校建设“主讲教室”,在教学点或接收端学校建设“听课教室”,通过网络和在线课堂系统实现主讲教师授课实时向数个接收学校推送,并实时双向互动。主讲教室建议10M以上带宽接入,听课教室建议4M以上带宽接入(条件较好地区采取光纤接入,偏远地区可采取ADSL方式接入)。包括硬件设备和在线课堂支撑软件。每个主讲教室(听课教室)1套5校园电视系统覆盖校园所有建筑物,实现电视、视频播放和视频直播。有条件的学校可建校园
21、演播室,新建可与校园网多网合一。套16校园广播系统校园有线或无线广播,覆盖校园,实现语音播放,新建的可与校园网多网合一。套17校园监控系统利用监控设备对学校场所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管理和监控,标清或高清,新建应与校园网多网合一,可对摄像机、云台远程控制,设置报警与联动,对监控内容进行数字录像、储存、编辑、检索和回放。套18校园通讯系统配有够用的办公电话,满足校园教育教学办公通讯需要。套9一卡通系统采用“一卡通”系统。在身份识别、校园服务等方面,为学生校园生活提供便利。有条件的寄宿制学校必配,其他学校选配。10移动学习终端教室利用无线移动通信网络技术,以无线移动通信设备和软件获取教育教学信息、资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安徽 中小学校 信息化 基本 标准 26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