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量关系精讲精.ppt
《数量关系精讲精.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量关系精讲精.ppt(5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数量关系精讲第1页,本讲稿共59页第一节第一节 数量关系的作用和内容数量关系的作用和内容一、数量关系的作用一、数量关系的作用二、数量关系的内容二、数量关系的内容第2页,本讲稿共59页一、数量关系的作用一、数量关系的作用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中,国家公务员从事的是一种高效、科学、规范的信息化管理工作。因此,国家公务员应具备对大量的信息进行迅速、准确的接收与处理的能力,而这些信息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用数学表达或者是与数字相关的,国家公务员应能够正确地理解和发现数量之间蕴含的规律,并能进行快速的数学运算。只有具备了这些基本能力,才能胜任其工作,提高其工作效率。这也是数量关系测验在公务员录用考试中重
2、要性之所在。第3页,本讲稿共59页二、数量关系的内容二、数量关系的内容数量关系测验主要是测验应试者对数量关系的理解与计算的能力,体现了一个人抽象思维的发展水平。数量关系测验是几乎所有的智力问题专家都十分看重的,并把它作为预测人们在事业上能否成功的重要标准。数量关系的理解能力有多种表现形式,因而对其测量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它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主要内容是从数字推理和数学运算两个角度来考查应试者对数量关系的理解能力和反应速度。数量关系测验含有速度与难度的双重性质。在速度方面,要求应试者反应灵活,思维敏捷;在难度方面,其所涉及的数学知识或原理都不超过小学与初中水平,甚至多数是小学水平。如果时间充足
3、,获得正确答案是不成问题的。但在一定的时间限制下,要求应试者答题既快又准,这样,个人之间的能力差异就显现出来了。可见,该测验难点并不在于数字与计算上,而在于对规律与方法的发现和把握上,它实际测查的是个人的抽象思维能力。因此,解答数量关系测验题不仅要求应试者具有数字的直觉能力,还需要具有判断、分析、推理、运算等能力。第4页,本讲稿共59页第二节第二节 题型介绍和解题方法题型介绍和解题方法一、数量关系的题型介绍一、数量关系的题型介绍数量关系测验包括两种类型的试题,一种是数字推理题数字推理题,另一种是数学运算题数学运算题,下面我们分别介绍这两种题型。二、数量关系的解题方法二、数量关系的解题方法第5页
4、,本讲稿共59页1.数字推理数字推理的题型介绍的题型介绍数字推理题由于排除了语言文化因素的影响,减少了其他因素的干扰,因而测查的完全是一个人的抽象思维能力。这类题目由题干与选项组成。题干是由一组按某种规律排列的数字组成的(其中缺少一个数字),选项为4个数字,要求应试者分析题干数列的排列规律,根据规律推导出空缺中(一般用小括号表示)应填入的数字,然后从四个选项所列出的数字中选出应填的一个来。在解答数字推理题时,需要注意的是以下两点:一是反应要快;二是掌握恰当的方法和规律。一般而言,先考察前面相邻的两三个数字之间的关系,在头脑中假设出一种符合这个数字关系的规律,并迅速将这种假设应用到下一个数字与前
5、一个数字之间的关系上,如果得到验证,就说明假设的规律是正确的,由此可以直接推出答案;如果假设被否定,就马上改变思路,提出另一种数量规律的假设。另外,有时从后往前推,或者“中间开花”向两边推也是较为有效的。两个数列规律有时交替排列在一列数字中,是数字推理测验中一种较为常见的形式。只有当你把这一列数字判断为单数项与双数项交替排列在一起时,才算找到了正确解答这道题的方向,你的成功就已经是80%了。由此可见,即使一些表面看起来很复杂的排列数列,只要我们对其进行细致的分析和研究,就会发现,具体来说,将相邻的两个数相加或相减,相乘或相除之后,它们也不过是由一些简单的排列规律复合而成的。只要掌握它们的排列规
6、律,善于开动脑筋,就会获得理想的效果。需要说明一点:近年来数字推理题的趋势是越来越难,即需综合利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规律。因此,当遇到难题时,可以先跳过去做其他较容易的题目,等有时间再返回来解答难题。这样处理不但节省了时间,保证了容易题目的得分率,而且会对难题的解答有所帮助。有时一道题之所以解不出来,是因为我们的思路走进了“死胡同”,无法变换角度思考问题。此时,与其“卡”死在这里,不如抛开这道题先做别的题。在做其他题的过程中也许就会有新的解题思路,从而有助于解答这些少量的难题。在做这些难题时,有一个基本思路:“尝试错误”。很多数字推理题不太可能一眼就看出规律、找到答案,而是要经过两三次的尝试,
7、逐步排除错误的假设,最后找到正确的规律。第6页,本讲稿共59页2.数学运算数学运算的题型介绍的题型介绍数量关系中的第二种题型是数学运算题,主要考查应试者的运算能力。这类试题难易程度差异较大,有的只需心算就能完成,有的则要经过演算才能正确作答。这类试题的出题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呈现一道算式;一种是呈现一段表述数量关系的文字,要求应试者迅速、准确地计算出答案,并判断所计算的结果与被选项中的哪一项相同,则该选项就是正确答案。数学运算的试题一般比较简短,其知识内容和原理多限于小学数学中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尽管如此,也不能掉以轻心、麻痹大意,因为测验有时间限制,需要应试者算得既快又准。为了做到这一点
8、,应当注意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掌握一些常用的数学运算技巧、方法和规律,尽量多用简便算法。二是准确理解和分析文字表达,正确把握题意,切忌被题中一些枝节所诱导,落入出题者的“圈套”中。如:一条悬挂着的绳长3米,小王每一次向上爬1米,停一下,又下滑半米。问按照此爬法,小王几次能爬上去?答案:A.5次B.6次C.7次D.8次。如果认为每一次上爬半米,选6次,就中了出题者的“圈套”。实际上前4次爬上2米,第5次又爬了1米就到顶了。三是熟记一些基本公式。第7页,本讲稿共59页二、数量关系的解题方法二、数量关系的解题方法数量关系测验题的解答,要把握下面三个方法:(1)心算胜于笔算。该项测验无论是A类应试者,还
9、是B类应试者,平均一道题需40秒45秒的时间作答,可见对速度的要求之高了。在数量关系测验中,运算题一般比较简单,采用心算可以节省时间,将十分有限的时间尽量集中用于较难试题的解答上。(2)先易后难。在规定时间内,每道题虽难度不一样,但可先通过观察完成简单题的解答,使心理更加平稳,更有利于难度较大的题的解答。如果因解答一题受阻,而失去了解答更多试题的机会,就会造成不应有的丢分。(3)运用速算方法。不少数学运算题可以采用简便的速算方法,而不需要全演算。为此,在解题前,先花一点时间考查有没有简便算法来解题,这点时间的花费是值得的,也是必要的。如果找到简便算法,会大大减少解题所用的时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
10、果。第8页,本讲稿共59页第三节第三节 数量关系的规律和例题数量关系的规律和例题解析解析(一一)一、数字推理的规律和例题解析一、数字推理的规律和例题解析二、数学运算的规律和例题解析二、数学运算的规律和例题解析(以下以下17为算式题,为算式题,823为文字题为文字题)第9页,本讲稿共59页一、数字推理的规律和例题解一、数字推理的规律和例题解析析1.自然数列自然数列 2.奇数数列奇数数列3.偶数数列偶数数列4.等差数列等差数列5.等比数列等比数列 6.加法数列加法数列 7.减法数列减法数列8.乘法数列乘法数列9.除法数列除法数列10.平方数列平方数列 11.立方数列立方数列12.质数数列质数数列
11、13.分数数列分数数列14.单、双数项数列单、双数项数列 15.小数数列小数数列16.根号根号()数列数列17.幂数列幂数列第10页,本讲稿共59页二、数学运算的规律和例题解析二、数学运算的规律和例题解析1.凑整法凑整法2.观察尾数法观察尾数法3.未知法未知法 4.互补数法互补数法5.基准数法基准数法6.求等差数列的和求等差数列的和 7.因式分解计算法因式分解计算法 8.快速心算法快速心算法9.加加“1”计算法计算法 10.减减“1”计算法计算法 11.大小数判断法大小数判断法 12.爬绳计算法爬绳计算法13.余数相加计算法余数相加计算法14.月日计算法月日计算法15.比例分配计算法比例分配计
12、算法16.倍数计算法倍数计算法17.年龄计算法年龄计算法18.鸡兔同笼计算法鸡兔同笼计算法19.人数计算法人数计算法20.工程计算法工程计算法21.路程计算法路程计算法22.资金计算法资金计算法23.对分计算法对分计算法第11页,本讲稿共59页例1:4,5,6,7,()A.8B.9C.10D.11解析:按自然数列规律,()内应是8。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例2:2,3,5,8,()返回A.8B.9C.12D.15解析:该题初看不知是什么规律,但用减法变化一下,即显示出其规律了。3-2=1,5-3=2,8-5=3,这是个自然数列,那么下一个数应该是?-8=4,?=12。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第12页
13、,本讲稿共59页例1:1,3,5,7,()A.8B.9C.10D.11解析:按奇数数列规律,()内应是9。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例2:2,3,6,11,()返回A.18B.19C.20D.21解析:本题初看不知是什么规律,但用减法变化一下后即显示出其规律来了。3-2=1,6-3=3,11-6=5,这是奇数数列规律,那么下一个数是?-11=7,则11+7=18。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第13页,本讲稿共59页例1.2,4,6,8,()A.5B.7C.9D.10解析:根据偶数数列规律,()内的数字应为10。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例2.4,6,10,16,24,()返回A.22B.24C.33D.34解析:
14、本题初看前四个数中,前面两个数之和等于第三个数,但这不是本题的规律,因为到了第五个数就不对了,应该用别的规律。可试着用减法,即6-4=2,10-6=4,16-10=6,24-16=8,这样一减规律就显示出来了,这是个偶数数列,那么下一个数为?-24=10,10+24=34。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第14页,本讲稿共59页例1:4,8,16,32,()A.48B.56C.64D.68解析:根据等比数列规律,这是一个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内的数为322=64。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例2:-2,6,-18,54,()A.-162B.-172C.152D.164解析:在此题中,相邻两个数相比6(-2)=
15、-3,(-18)6=-3,54(-18)=-3,可见,其公比为-3。据此规律,()内之数应为54(-3)=-162。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例3:0,1,3,7,15,31,()A.32B.45C.52D.63解析:从题干中各数字之间的关系来看,后一个数减去前一个数后分别为:1-0=1,3-1=2,7-3=4,15-7=8,31-15=16,那么下一个差数是32,()内的数为31+32=63,这就是二级等比数列。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例4:12,36,8,24,11,33,15,()A.30B.35C.40D.45解析:本题初看较乱,但仔细分析可得出这是一道两个数为一组的题,在每组数中,后一个数是
16、前一个数的3倍,也可称为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153=45。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例5:8,8,6,2,()A.-4B.4C.0D.-2解析:在该题中,8-8=0,8-6=2,6-2=4,2-?=6,即?=-4。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第15页,本讲稿共59页例1:1,4,7,10,()A.11B.12C.13D.14解析:在本题中4-1=3,7-4=3,10-7=3,这是道公差为3的等差数列题,()内之数应为3+10=13。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例2:2,4,8,14,22,()A.33B.32C.31D.30解析:如果仅从本题前3个数字就断定为后一个数是前一个数的两倍的规律,那到第4、5个数就不能运
17、用了。可试着用减法,4-2=2,8-4=4,14-8=6,22-14=8,这就成了公差为2的二级等差数列了,下一个数为?-22=10,依此规律,()内之数为22+10=32。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例3:2,4,3,5,6,8,7,()返回A.15B.13C.11D.9解析:本题初看较乱,不知是什么规律,但认真分析一下,用减法将第2个数减第一个数,4-2=2,第四个数减第三个数5-3=2,第6个数减第5个数8-6=2,可见这就成了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了,那么()内之数必然是7+2=9。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例4:12,34,56,78,()A.910B.100C.912D.104解析:这是道等差数列
18、题,如果看成是自然数列而选A就错了,这是公差为22的等差数列。因为4个数之间的差均为22,所以()内之数应为78+22=100。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第16页,本讲稿共59页例1:1,0,1,1,2,(),5A.5B.4C.3D.6解析:本题可用加法数列解答。在本题中,1+0=1,0+1=1,1+1=2,可见前两个数之和等于第三个数,5-2=3。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例2:4,3,1,12,9,3,17,5,()A.12B.13C.14D.15返回解析:本题初看较难,亦乱,但仔细分析,便不难发现,这是一道三个数字为一组的题,在每组数字中,第一个数字是后两个数字之和,即4=3+1,12=9+3,那
19、么依此规律,()内的数字就是17-5=12。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第17页,本讲稿共59页例1:5,3,2,(),1A.1B.-1C.-2D.-3解析:这是一道前两个数之差等于第三个数的减法数列,即5-3=2,3-2=1,那么,依此规律,()内的数就是2-1=1。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例2:19,4,18,3,16,1,17,()返回A.5B.4C.3D.2解析:本题初看较难,亦乱,但仔细分析便可发现,这是一道两个数字为一组的减法规律的题,19-4=15,18-3=15,16-1=15,那么,依此规律,()内的数为17-15=2。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第18页,本讲稿共59页例1:1,2,2,4
20、,8,()A.12B.15C.32D.36解析:本题是一道前两个数之积等于第三个数的乘法数列,即12=2,22=4,24=8,依此规律,()内的数就是48=32。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例2:2,5,2,20,3,4,3,36,5,6,5,150,8,5,8,()A.280B.320C.340D.360解析:本题初看较难,但仔细分析后便发现,这是一道四个数字为一组的乘法数列题,在每组数字中,前三个数相乘等于第四个数,即252=20,343=36,565=150,依此规律,()内之数则为858=320。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例3:6,14,30,62,()A.85B.92C.126D.250返回解析
21、:本题仔细分析后可知,后一个数是前一个数的2倍加2,14=62+2,30=142+2,62=302+2,依此规律,()内之数为622+2=126。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第19页,本讲稿共59页例1:8,4,2,2,1,()A.2B.3C.4D.5解析:这是一道前一个数除以后一个数等于第三个数的除法数列题,即84=2,42=2,22=1,依此规律,()内之数则为21=2。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例2:12,2,2,3,14,2,7,1,18,3,2,3,40,10,(),4返回A.4B.3C.2D.1解析:本题初看很乱,数字也多,但仔细分析后便可看出,这道题每组有四个数字,且第一个数字被第二、三个数字
22、连除之后得第四个数字,即1222=3,1427=1,1832=3,依此规律,()内的数字应是40104=1。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第20页,本讲稿共59页例1:1,4,9,16,()A.23B.24C.25D.26解析:这是一道自然数列1、2、3、4的平方的题,那么()内的数应为5的平方,即25。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例2:2,3,10,15,26,35,()A.40B.45C.50D.55解析:本题是道初看不易找到规律的题,可试着用平方与加减法规律去解答,即2=12+1,3=22-1,10=32+1,15=42-1,26=52+1,35=62-1,依此规律,()内之数应为72+1=50。故本
23、题的正确答案为C。例3:1,2,6,15,31,()返回A.45B.50C.52D.56解析:这也是道初看不易找到规律的题。可用减法去试,2-1=1,6-2=4,15-6=9,31-15=16,那么,这些差数就是自然数列的平方了。即12=1,22=4,32=9,42=16,那么,依此规律,()内之数应是52+31=56。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例4:3,7,47,2207,()A.4414B.6621C.8828D.4870847解析:本题可用前一个数的平方减2得出后一个数,这就是本题的规律。即7=32-2,47=72-2,22072-2=4870847,本题可直接选D,因为A、B、C只是四位数
24、,可排除。而四位数的平方是7位数。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第21页,本讲稿共59页例1:1,8,27,64,()A.100B.125C.150D.175解析:这是道自然数列立方的题,13=1,23=8,33=27,43=64,那么,()内的数应是53=125。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例2:4,11,30,67,()返回A.126B.127C.128D.129解析:这道题有点难,初看不知是何种规律,但仔细观之,可分析出来,4=13+3,11=23+3,30=33+3,67=43+3,这是一个自然数列的立方分别加3而得。依此规律,()内之数应为53+3=128。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第22页,本讲稿共
25、59页例1:2,3,5,7,()A.11B.12C.9D.10解析:所谓质数是指只能被1和它本身整除之整数,也叫素数。根据这个定义,7后面的质数应为11,而不能选9,因为9除了被1和它本身整除外,还可以被3整除。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例2:22,24,27,32,39,()返回A.40B.42C.50D.52解析:本题初看不知是何规律,可试用减法,后一个数减去前一个数后得出:24-22=2,27-24=3,32-27=5,39-32=7,它们的差就成了一个质数数列,依此规律,()内之数应为11+39=50。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第23页,本讲稿共59页例1:1/11,1/13,1/15,()A.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数量 关系 精讲精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