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推动乡村文化可持续发展路径.docx
《乡村旅游推动乡村文化可持续发展路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村旅游推动乡村文化可持续发展路径.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乡村旅游推动乡村文化可持续发展路径摘要:乡村因独特的文化成为当前的旅游热点。然而,在乡村旅游开发中,乡村文化却面临着开发严重缺乏及被异化的境况。本文从他者、我者、中介者三大视角出发,通过对乡村旅游开发中的文化动因与文化后果进行解析,提出乡村旅游推动乡村文化可持续进展的路径。关键词:乡村旅游;乡村文化;可持续进展;文化动因;文化后果一、乡村文化与乡村旅游随着城镇化的进展,乡村因其传统文化以及与自然的亲近成为城市居民无法阻挡的诱惑,“到乡村去成为城市居民一种重要的旅游选择,乡村旅游由此产生。乡村旅游根植于乡村传统文化。乡村文化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等不同层次的丰富内容构成。其中,乡村物质文
2、化包含民居建筑、农耕业态、传统饮食、绿色田园、山水景观和特色手工等内容;乡村制度文化主要包含居住群落制度、乡村礼仪文化、乡村传统民俗和景观布局文化;乡村精神文化包含乡俗节日文化、居民生活文化、民间艺术文化和区域特色产品1。乡村文化是乡村旅游的吸引力所在,是乡村旅游产品设计、开发的基础与核心。但目前,乡村旅游的开发多依靠单一的农业资源,即以采摘、观光、垂钓、农家特色饮食为主的农家乐,使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严重缺乏,旅游产品单一粗俗。为了迎合旅游者的需求,众多现代化游乐设施走进乡村,很多原生态的田园风景在现代化的景观规划中渐渐消失。因此,在乡村旅游进展过程中,如何充分开发乡村文化,如何在现代化和全球
3、化的潮流中实现乡村文化的传承和进展,就成为一个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二、乡村旅游开发的三大视角本文从“他者“我者“中介者三大视角切入,从文化动因与文化后果两方面深入乡村旅游表象的背后,解析“他者文化,“我者体验,“中介者在乡村旅游与乡村文化中扮演的角色、追求的利益,以及随之产生的主动与消极影响,从更深层面揭示乡村旅游及文化现象发生、进展机制。(一)“他者文化视角乡村特色文化视角“他者为人类学术语,在旅游学中表征为“被观光的地方人群。1文化动因:乡村文化的吸引力依据人类学家纳尔逊格雷本的旅游仪式论:现代社会中,人们整日深陷于繁忙的工作和烦琐的家庭生活中,像陀螺般终日不停留地旋转。为了重新挖掘出生命
4、的热情,为了给麻木无感的精神充电,人们通过旅游这一仪式,实现对他者(异域、异文化)的追寻,用自己全部的感官去体味一种富于巨大改变的差异感,从而使精神从麻木中解脱,在旅游中完成自我更新。所以,乡村旅游进展的文化动因就是:乡村文化独有的诗情画意、安逸祥和与在现代化和全球化中渐趋遗失的传统剧烈刺激着城市居民。走入乡村,体验传统民风民俗,观赏优美的乡村风景,成为都市人群对城市喧嚣与冷淡人情的一种躲避。2文化后果:乡村旅游的“族群认同效应(1)乡村旅游是村民“族群认同观念最直观、最重要的表达手段。“任何一个民族和族群都会在现代社会中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族群认同。2268承载乡村文化的各类符号化载体,如田园景
5、观、民居建筑、仪式庆典等,皆在旅游中展示给旅游者时,凸显出乡村别出心裁的特质,强调着城乡之间、现代与传统之间、全球趋同化与乡村地域性之间的差异。这种凸显与强调正是乡村族群认同观的表达。(2)“族群认同观念借助乡村旅游进一步强化。“族群认同的文化,必需通过肯定方式的表述,才能使一个族群重新认识自身,才能强化“我们与“他们之间不同的文化分野,并进而强化族群认同的心理意识。对于村民而言,祖辈传承的生产生活方式与固守的村庄景观被外部世界如此推崇,有利于激发其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再认识。为了满足旅游者的需求,村民对传统进行爱护、恢复甚至挽救,并通过旅游表达,获得外界更进一步的热捧。由此,村民对乡村文化认同感
6、进一步强化。(二)“我者体验视角旅游者体验的视角1文化动因:乡村独有的旅游体验旅游,对于人类来说,最大的吸引力便是“体验。人们为了追寻“体验而选择旅游,为了印证“体验而付诸旅游。在旅游中,人们因“体验而愉悦,因“体验而满足。在乡村旅游中,从城市水泥丛林逃离的旅游者与传统和自然亲热接触,置身于安静祥和的环境中,充分体验乡村优美特别的自然风景和原真性的风俗风情。2文化后果:乡村旅游体验与“舞台真实性旅游者进行乡村旅游的目的是体验乡村文化,获得放松与田园美的享受,因此,乡村文化在迎合旅游者体验的同时能否真实地呈现就成为一个问题。依据麦坎内尔的“舞台真实性理论,向旅游者展示的乡村文化会将农村的艰苦与贫
7、困隐藏在后台,而在前台展演给游客所期望体验的乡村,这种“舞台真实已经与真正意义上的乡村文化相去甚远。然而,“真实性事实上包含了很多方面不同的意义和指示2160。科恩认为:“所谓真实性并不等于原始,而是可以转变的。因为不同的人对真实有不同的看法和认识,这些都取决于他们的文化水平和审美功能等。所谓真实是可以被创造的、改变着的。3厄里的“旅游者注目论也说明旅游者体验的被满足程度取决于旅游者带有“主观色彩的“注目,而不在于麦坎内尔提及的“真实是否在旅游中被呈现。因此,旅游者的旅游体验与麦坎内尔提及的文化“真实性并无太大关联。对此,彭兆荣教授认为:“在旅游的真实性的商量中,最为重要的可能还不是景点、景区
8、的真实状况,而是游客体验的真实程度。游客在旅游活动中的自我感受是任何理性分析都无法替代的。2194也就是说,旅游者只要求获得的“体验是“真实的,而不在乎他们所面对的乡村文化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真实。那么,迎合旅游者旅游体验的乡村旅游在表达乡村文化时,就不行避开地将乡村文化“舞台化,或称“文化商品化。“文化商品化实质是文化的买卖消费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乡村文化资源以旅游商品的形式售出并获得经济利益。那么,文化商品化对乡村传统文化的传承是洪水猛兽还是仙丹妙药?对于这些问题的答案并不能概而论之,因为这是由旅游业的双刃性来确定的。(1)文化商品化对乡村传统文化的主动影响。文化是处于动态中的,不是僵化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乡村 旅游 推动 文化 可持续发展 路径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