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中物理优秀教案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高中物理优秀教案范文.docx(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高中物理优秀教案范文 物理学是探讨物质运动最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下面我为大家收集整理了“中学物理教案”,欢迎阅读与借鉴! 中学物理教案1 教学目标 1、学问目标: (1)知道什么是惯性系和非惯性系; (2)知道牛顿运动定律在惯性系中成立; (3)知道什么是惯性力. 2、实力目标:培育学生发觉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力. 3、情感目标:培育学生辩证的科学思想.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1)教材首先引入了关于两种世界体系的对话中一段在船舱里视察到现象的描述,并通过对它的分析和实例对比引入了惯性参考系和非惯性参考系的概念.指出了常用到的惯性参考系. (2)通过对实例的进一步分析
2、,引入了在非惯性参考系中存在的惯性力及其规律,并在升降机实例中简洁应用. 教法建议 (1)本节属于选学内容,请老师依据自己学生的实际状况驾驭深度和层次. (2)在授课时采纳举实例让学生分析,发觉问题:运动和力的关系出现冲突的现象.从而再引导学生分析发生冲突的症结所在,和解决冲突的方法.让学生学习学问的同时,学会辩证的科学思想.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惯性系和非惯性系、惯性力 教学难点:惯性力 示例: 一、惯性系和非惯性系 1、发觉问题: 举例1:如图1所示,小车静止,小球静止于小车内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当小车相对于地面以加速度 的乘积的力,称为惯性力. 2、留意:惯性力不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
3、不存在施力物,也不存在反作用力.而且只有在非惯性系中才有惯性力. 3、例题:见典型例题. 探究活动 1、组织部分学生接着深化探讨该课题. 2、开有关相对论的科普讲座,引发学生探讨爱好. 中学物理教案2 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 1、知道直线上机械波的形成过程. 2、知道什么是横波,知道波峰和波谷;知道什么是纵波,知道疏部和密部. 3、知道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形成机械波.知道波在传播运动形成的同时也传递了能量. 4、通过学习使学生能明白用语言沟通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等生活中的机械波. 实力目标 培育学生对现象的视察实力以及对科学的探究精神. 教学建议 本节重点是理解形成机械波的物理过程;学习中驾驭振
4、动质点的运动只在平衡位置旁边振动,并不随波迁移。知道横波和纵波的区分是波形不同,横波有波峰、波谷,而纵波有疏部和密部.仔细分析下列问题: 1、机械波能离开媒质向外传播吗? (解答)不能.机械波肯定要依靠媒质才能传播,若没有媒质,相邻质点间的相互作用就不能发生,前一个质点就不能带动后一质点振动,所以振动形式无法传播出去. 2、日常生活中,发觉球掉入池塘里,能否通过往池塘丢人石块,借助石块激起的水波把球冲到岸边呢? (解答)不能.向水中投入石块,水面受到石块的撞击起先振动,形成水波向四周传去.这是表面现象,事实上水波向四周传播而水只是上下振动并不向外迁移,所以球也仅仅是上下振动而不会向岸边运动.
5、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学目标 1、明确机械波的产生条件;驾驭机械波的形成过程及波动传播过程的特征。 2、了解机械波的种类极其传播特征;驾驭描述机械波的物理量(波长、频率、周期、波速)。 3、要留意视察演示试验,对波的产生条件及形成过程有较深刻的理解,同时要求学生仔细分析课本的插图。 4、通过学习机械波使学生能说明生活中的现象。 (二)教学重点:机械波的形成过程及描述; (三)教学难点:机械波的形成过程及描述。 (四)教学用具: 1、演示绳波的形成的长绳;并用课件展示。 2、横波、纵波演示仪;并用课件展示。 3、用幻灯展示机械波 。 (五)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我们已学习过机械振动,它是描述单个质
6、点的运动形式,这一节课我们来学习由大量质点构成的弹性媒质整体的一种运动形式机械波。 1、机械波的产生条件 演示水波:老师用幻灯机做试验:使安静的水面振动,会看到水面上一圈圈起伏不平的水纹渐渐向四周传播出去,形成水波。 演示绳波:用手握住绳子的一端上下抖动,就会看到凸凹相间的波向绳的另一端传 播出去,形成绳波。 以上两种波都可以叫做机械波。 老师提问:水波离开水能看到上面的现象吗?绳波离开绳行吗? 学生回答:不行。 老师提问:当振动停止后我们又看到了什么现象? 学生回答:传出去的仍旧在传播,以后水(绳)都静止不动了。 请学生总结:(老师可引导) (1)机械波的概念: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就形成机
7、械波 (2)机械波的产生条件:振源和介质。 振源产朝气械振动的物质,如在绳波中的手的不停抖动就是振源。 按波的传播方向和质点的振动方向可以将波分为两类:横波和纵波。 (1)横波的定义: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 波形特点:凸凹相间的水纹(视察横波演示器), 叫起伏波。如图3波形所示。 (2)纵波的定义: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一条直线上。 波形特点:疏密相间的波形,又叫疏密波。如图4波形所示。 举例:声波是纵波,其中:振源声带,介质空气、液体、固体。 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为:340m/s; 声波在水中中的传播速度大约为:1500m/s; 声波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大约为:500
8、0m/s; 地震波既有横波又有纵波。其中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不同。 水波既不是横波也不是纵波,叫做水纹波。 5、描述机械波的物理量 (1)波长定义:沿着波的传播方向,两个相邻的在振动过程中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总是相等的质点间的距离。单位:米,符号:。 演示,(视察演示仪器): 在横波中波长等于相邻两个波峰或波谷之间的距离;在纵波中波长等于相邻两个密部或疏部的中心之间的距离。 质点振动一个周期,振动形式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恰好等于一个波长,即:振动在一个周期里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等于一个波长。 (2)波速定义:波的传播快慢,其大小由介质的性质确定的,在不同的介质中速度并不相同。 单位:米/秒 符号:v
9、表达式:v=/T=f (3)周期和频率:质点振动的周期又叫做波的周期(T);质点振动的频率又叫做波的频率(f)。 波的振动周期和频率只与振源有关,与媒质无关。(媒质质点的振动都是受迫振动,所以周期同振源的周期)。 探究活动 1、到湖边视察水波的状况,探讨质点不随波迁移的问题。 2、探讨声波的传播状况。 中学物理教案3 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 1、了解磁场的产生和磁现象. 2、理解磁场的方向性,知道用磁感线反映磁场的方向.驾驭直线电流、环形电流和通电螺线管产生磁场的磁感线空间分布状况. 3、驾驭安培定则,并能用安培定则娴熟地判定电流、以及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 实力目标 1、通过磁场现象的学习,培育学
10、生的视察实力、分析实力和空间想象实力. 2、利用电场和磁场的类比教学,培育学生的比较推理实力. 情感目标 1、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对磁现象的探讨(如指南针的独创),培育学生爱国主义思想,激励他们学习科学的热忱. 2、通过对磁感线的引进,使得学生了解如何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形象的模型进行探讨的方法.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由于学生在初中时已经对磁场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又由于前面学习了电学的有关学问,因此在学习磁场学问时会比较简单的接受.但是在学习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以及相关的几个特别磁场的磁感线分布时会感到肯定的困难,教材给了有关的插图,在“媒体资料”中,供应了相关的磁感线分布的三维动画,老师可以参考运
11、用,有助于学生对磁感线空间形象的精确把握. 教法建议 老师在讲解磁场的有关概念时,可以参考电场的相关内容进行类比,如:电场线描述电场磁感线描述磁场.在以后几节的学习上,可以大量采纳这种方法,分析电场与磁场的相同之处,找出不同,帮助学生加深对“磁场”这一抽象概念的理解.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节、磁场 磁感线 一、素养教化目标 (一)学问教学点 1、了解磁场的产生和磁现象. 2、理解磁场有方向性,知道用磁感线反映磁场的方向. 3、能用安培定则娴熟地判定电流磁场的方向. 4、驾驭常见几种磁场的磁感线分布状况. (二)实力训练点 1、通过视察演示试验,培育学生的视察实力、分析实力和空间想象实力. 2、利
12、用电场和磁场的类比教学,培育学生的比较推理实力. (三)德育渗透点 1、了解我国古代对磁现象的探讨(如指南针的独创),培育学生爱国主义思想,激励他们学习科学的热忱. 2、通过引进虚拟的磁感线教学,对学生进行物理问题变抽象为形象的方法论教化. (四)美育渗透点 让学生体会磁感线图像的对称美、形式美. 二、学法引导 1、老师采纳演示试验法引入,直观教学、利用电场对比教学. 2、学生仔细视察试验现象,理解磁场的存在,类比电场理解磁场的性质及磁场的描绘.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 1、重点 (1)理解磁场的基本性质力的作用和方向性. (2)驾驭安培定则及常见几种磁场的磁感线分布. 2、难点 磁场的空
13、间分布与磁感线的对应联系. 3、疑点 (1)看不见、摸不着的磁场是客观存在的. (2)描绘磁场的磁感线是虚拟的曲线. 4、解决方法 (1)通过演示试验,直观地反映磁场的存在,突破本节教学的重点和疑点. (2)利用与电场的对比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几种常见磁场磁感线的空间分布. 四、课时支配 1课时 五、教具学具打算 条形磁铁;蹄形磁铁;小磁针;导线和开关;电源;铁架台;细铁屑;玻璃板.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老师先演示试验.直观引入磁场的存在,再通过试验演示,学生思索总结磁极之间、电流之间、电流与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来传递的.通过类比电场、演示试验使学生理解磁感线的意义及分布规律. 2
14、、课外组织学生阅读材料“电流磁效应的发觉”深化对磁场的相识. 利用课外时间,要求学生做一做“验证环形电流的磁场方向”试验. 七、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略) (二)整体感知 本节的教学分为两部分:1、理解磁场客观存在.电磁极间相互作用,推理磁场的客观存在,由演示试验进一步得出电流四周也存在着磁场,磁极与磁极、磁极与电流、电流与电流之间发生相互作用都是通过磁场来传递的、2、对磁场进行描述、通过演示试验得出磁场是有方向性的,用磁感线可以形象地描述磁场的方向性,通过演示试验形象直观显示条形磁铁和蹄形磁铁的磁感线、电流的磁场的磁感线可用安培定则来反映.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引
15、入新课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觉磁现象的国家,早在战国末年就有磁铁的记载,我国古代的四大独创之一的指南针就是其中之一,指南针的独创为世界的航海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现代生活中,利用磁场的仪器或工具随处可见,如我们将要学习的电流表、质谱仪、回旋加速器等等.进入21世纪后,科技的发展突飞猛进,一日千里,作为新世纪的主子,肩负着民族振兴的重任,希望同学们勤奋学习,为攀登科学高峰打好扎实的基础.今日,我们首先相识磁场. 2、磁场的产生 在玻璃板上放两辆小车,小车上各放置一 a、通电直导线电流磁场(用右手螺旋定则判定). b、通电环形电流磁场(用右手螺旋定则判定). (4)磁感线的特点 a、磁感线是不相交的
16、封闭曲线. b、磁感线某点的切线方向表示该点的磁场方向. c、磁感线的疏密可以反映磁场的强弱. (四)总结、扩展 1、磁体四周,电流四周都有磁场,磁场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其性质是对放入其中的电流和磁体有力的作用. 2、磁场是有方向性的,可用磁感线直观形象地反映常见磁场的方向,但须留意磁感线是虚拟的曲线. 3、通电螺旋管内部的磁感线是平行轴线分布的.其外部磁感线由N极动身至S极,其内部是由S极重新回到N极的封闭曲线,所以螺旋管内部磁感线最密、磁场最强. 八、布置作业 九、板书设计 第一节磁场 一、磁场的产生 1、磁场的客观存在. 2、磁场的产生. (1)磁体四周.(2)电流四周. 3、磁场的基
17、本性质力的作用. 二、磁场的方向 1、规定小磁针静止时北极的指向为磁场方向. 三、磁感线 1、磁感线的概念. 2、常见几种磁场的磁感线分布. 3、电流磁场的磁感线可用安培定则判定. 中学物理教案4 本节授课内容: 17.1 能量量子化 个人观点 备课人:范世豪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热辐射及热辐射的特性。 2.了解黑体辐射,了解黑体热辐射的强度与波长的关系 。 3.了解能量子的概念 及提出的科学过程,领悟这一科学突破过程中科学家的思想。 4.了解宏观物体和微观粒子的能量改变特点,体会量子论的建立深化了人们对于物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量子的概念。 难点:黑体辐射的试验规律。 教学方法:
18、 讲授为主,启发、引导。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二、进行新课 1.黑体与黑体辐射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27第一段,思索:什么是热辐射,物体的热辐射有什么特性?(学生阅读教材、思索问题) (1)热辐射现象 我们四周的一切物体都在辐射各种波长的电磁波,这种辐射与由于物体中的分子、原子受到激发而造成的,它与温度有关,因此称为热辐射。 所辐射电磁波的特征与温度有关。 当温度上升时,热辐射中较短波长的成分越来越强。例如:在给铁块加热使其温度上升时,从看不动身光到暗红到橙色到黄白色 ,这表明辐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状况随物体的温度而有所不同。 课件展示:铁块在温度上升时颜色的改变(下图)。 1 1 热辐射 定
19、义 特性 辐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状况随物体的温度而有所不同。 (2)黑体 除了热辐射之外,物体表面还会汲取和反射外界射来的电磁波。不同的物体汲取和反射电磁波的实力是不一样的。 能全部汲取各种波长的电磁波而不发生反射的物体,称为肯定黑体,简称黑体。 ?课件展示黑体模型(如下图)并进行阐释。 不透亮的材料制成带小孔的空腔,那么射入小孔的电磁波在空腔内表面会发生多次反射和汲取,最终不能从空腔射出。这个小孔可近似看作黑体。 2.黑体辐射的试验规律 一般材料的物体和黑体辐射电磁波的状况有什么不同呢? 一般材料的物体辐射电磁波的状况除与温度有关,还与材料的种类和表面状况有关,而黑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的分
20、布只与黑体的温度有关。 探讨黑体辐射的规律是了解一般物体热辐射性质的基础,请阅读教材“黑体辐射的试验规律”,稍后,课件展示(如下图)并讲解黑体辐射的试验规律。 辐射强度? 中学物理教案5 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 通过学习物理学史的学问,使学生了解地心说(托勒密)和日心说(哥白尼)分别以不同的参照物视察天体运动的观点;通过学习开普勒对行星运动的描述,了解牛顿是通过总结前人的阅历的基础上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实力目标 通过学生的阅读使学生知道开普勒对行星运动的描述; 情感目标 使学生在了解地心说和日心说两种不同的观点,也使学生懂得科学的道路并不是平坦的光明大道,也是要通过斗争,甚至会付诞生命的代价;
21、说明: 1、日心、地心学说及两者之间的争辩有很多内容可向学生介绍,教材为了简洁明白地简述开普勒关于行星运动的规律,没有过多地叙述这些内容.教学中可依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加以补充. 2、这一节的教学除向学生介绍日心、地心学说之争外,还要留意向学生说明古时候人们总是认为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是由于它遵循的运动规律与地面上物体运动的规律不同. 3.学习这一节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下一节推导万有引力定律做铺垫,因此教材中没有过重地讲解并描述开普勒的三大定律,而是将三大定律的内容综合在一起加以说明,节后也没有支配练习.希望老师能合理地支配这一节的教学.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首先让学生在上课前打算大量的资料并进
22、行阅读,如:第谷在1572年时发觉在仙后座中有一颗很亮的新星,从今连续十几个月视察这颗星从光明到消逝的过程,并用仪器定位确证是恒星(后称第谷星,是银河系一颗超新星),打破了历来“恒星不变”的学说.伽利略开创了以试验事实为基础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和数学表述形式的近代科学.为_以亚里士多德为旗号的经院哲学对科学的禁锢、变更与加深人类对物质运动和宇宙的科学相识而奋斗了一生,因此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开普勒幼年时期的不幸,通过自身不懈的努力完成了第谷未完成的工作.这些物理学家的有关资料可以帮助学生在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发觉的过程中体会科学家们追求真理、实事求是、不畏强权的精神. 教法建议 详细授课中老师可
23、以用故事的形式讲解并描述.也可通过放资料片和图片的形式讲解并描述.也可大胆的让学生进行发言. 在讲授“日心说”和“地心说”时,先不要否定“地心说”,让学生了解托勒密奇妙的说明,同时让学生明白哥白尼的理论_了统治人类长达一千余年的地球是宇宙中心的“地心说”理论,为宣扬和捍卫这一学说,意大利的思想家布鲁诺惨遭烧死,伽利略也为此受到残酷迫害.不必给结论,让学生自行得出结论. 典型例题 关于开普勒的三大定律 例1月球环绕地球运动的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60倍,运行周期约为27天。应用开普勒定律计算:在赤道平面内离地面多少高度,人造地球卫星可以随地球一起转动,就像停留在无空中不动一样. 分析:月球和人造
24、地球卫星都在环绕地球运动,依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它们运行轨道的半径的三次方跟圆周运动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是相等的. 解:设人造地球卫星运行半径为R,周期为T,依据开普勒第三定律有: 同理设月球轨道半径为,周期为,也有: 由以上两式可得: 在赤道平面内离地面高度: km 点评:随地球一起转动,就似乎停留在天空中的卫星,通常称之为定点卫星.它们离地面的高度是一个确定的值,不能随意变动。 利用月相求解月球公转周期 例2若近似认为月球绕地球公转与地球绕日公转的轨道在同一平面内,且都为正圆.又知这两种转动同向,如图所示,月相改变的周期为29.5天(图是相继两次满月,月、地、日相对位置示意图). 解:月球公
25、转(2+)用了29.5天.故转过2只用天. 由地球公转知. 所以=27.3天. 例3如图所示,A、B、C是在地球大气层外的圆形轨道上运行的三颗人造地球卫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哪个?() A.B、C的线速度相等,且大于A的线速度 B.B、C的周期相等,且大于A的周期 C.B、C的向心加速度相等,且大于A的向心加速度 D.若C的速率增大可追上同一轨道上的B 分析:由卫星线速度公式可以推断出,因而选项A是错误的. 由卫星运行周期公式,可以推断出,故选项B是正确的. 卫星的向心加速度是万有引力作用于卫星上产生的,由,可知,因而选项C是错误的. 若使卫星C速率增大,则必定会导致卫星C偏离原轨道,它不行能追上卫星B,故D也是错误的. 解:本题正确选项为B。 点评:由于人造地球卫星在轨道上运行时,所须要的向心力是由万有引力供应的,若由于某种缘由,使卫星的速度增大。则所须要的向心力也必定会增加,而万有引力在轨道不变的时候,是不行能增加的,这样卫星由于所须要的向心力大于外界所供应的向心力而会作离心运动。 探究活动 1、视察月亮的运动现象. 2、视察日出现象. 中学物理优秀教案范文【5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