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四五规划.doc
《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四五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四五规划.doc(3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综合交通运输十四五发展规划交通运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和服务性行业,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性、全局性的影响。为加快交通强省建设,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根据省贯彻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实施意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本规划。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突出走在前列的发展定位,突出互联互通的发展方向,突出新旧动能转换的发展方式,突出人民满意的发展目标,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入实施交通强国战略,加快交通强省建设,打造一流设施、一流技术
2、、一流管理、一流服务,加快建立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服务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和全面建成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当好先行。(二)基本原则。1.保障民生、人民满意。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建设人民满意交通,持续提高交通运输服务能力、品质和均等化水平,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支撑引领城乡区域协调发展。2.统筹协调、适度超前。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各运输方式发展规模、结构、节奏,统筹扩增量、优存量、提质量,统筹陆海贯通、内外联动。坚持适度超前,完善基础设施功能布局,释放交通运输发展动力,带动引领城乡产业发展,更好发挥先行官作用。3.安全可靠、绿色集约。牢固树立“安全
3、第一、生命至上”理念,全面提高交通运输安全保障和应急救援能力。将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贯穿交通运输发展全过程,强化碳排放控制和结构性减排,加强交通领域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修复和资源集约节约利用。4.创新驱动、融合发展。坚持创新在交通运输现代化建设中的核心地位,加强智慧交通关键技术研究攻关,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新材料、新能源赋能交通发展。推进交通与现代农业、文旅业、制造业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拓展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空间。(三)发展目标。到2025年,交通强省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在交通强国建设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初步建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沿黄达海、连通全
4、球的双循环战略支点作用充分发挥,成为“一带一路”的综合交通枢纽。1.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主骨架基本建成。“一轴两廊十通道”的大通道基本形成。各种运输方式融合发展的综合交通大网络初步建成,基本实现“市市通高铁、县县双高速、户户硬化路”。“1+2+4+4+N”的大枢纽加快构建(“1”是建设世界级港口群,“2”是打造和培育、2个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两个“4”分别是打造和培育、4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和机场、机场、机场、机场4个枢纽机场,“N”是加快建设一批综合交通枢纽设施),面向世界、连通全国、覆盖全省的枢纽集群基本形成,海洋港口迈向世界一流。2.高质高效的运输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初步建成客运通达
5、网(省会、城南三大经济圈内1小时通达、省内各地2小时通达、与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通达)和物流网(省内1天送达、国内2天送达、国际主要城市3天送达)。3.交通运输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交通安全保障能力、应急救援能力持续提升,智慧交通、科技赋能等创新发展取得新突破,节能环保、生态集约的绿色交通体系基本建成,行业治理效能显著提升,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的交通运输治理格局初步形成。展望到2035年,建成能力充分、结构合理、衔接顺畅的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在基本建成交通强省基础上,交通竞争力和影响力显著增强,交通运输总体发展水平达到全国领先,有力支撑我省基本建成新时代现代化强省。二、实施“三大工
6、程”,加快建设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主骨架牢牢把握交通“先行官”定位,重点实施大通道、大网络、大枢纽“三大工程”,加快构建以综合运输通道为骨干、以多层次网络为依托、以综合交通枢纽为支点的综合交通网,支撑和引领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一)完善“一轴两廊十通道”综合运输大通道。遵循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一轴两廊”(京津冀长三角主轴、京哈走廊和京藏走廊)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一字型”沿黄通道布局,在巩固提升既有“四横五纵”综合运输通道的基础上,推动形成“四横五纵沿黄达海”十大通道。1.完善四横五纵通道。积极融入国家主轴。在基本形成三个横向通道基础上,加快完善城中横向通道,提升沿海
7、港口辐射能力和西向铁水联运效能,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在基本形成沿海四个纵向通道基础上,加快完善滨临纵向通道,强化区域连接。2.构建沿黄达海通道。积极融入黄河流域“一字型”大通道,加快构建沿黄达海国际陆海联运大通道,发挥我省沿黄流域陆海联动和东部沿海对外开放区域优势,支撑和带动黄河流域深度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服务黄河流域改革开放先行区建设。(二)构建“铁公水”综合交通大网络。加快完善全国领先的轨道网、公路网、水运网,构建多层次、广覆盖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1.打造轨道上的。按照内联外通、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快形成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的客运轨道交通网
8、络,完善干支相连、专线延伸的货运铁路网络。到2025年,全省铁路总里程力争达到9700公里。(1)高速(城际)铁路。到2025年,实现“市市通高铁”,营业及在建里程达到4400公里,省际出口达到10个以上。积极推进城南高铁项目,打通纵贯南北的高速铁路主骨架。探索建立全省高速铁路建管养运体制,打造“高速铁路建设管理模式”样板。按照“四网融合”要求,建设支撑和引领“一群两心三圈”城镇化发展、快捷连接都市圈核心城市与中心城镇城际客运铁路。充分利用高铁主骨架,依托既有高铁路线富余运能,通过增开车次、增加停靠站等方式,开行城际列车;新建部分城际铁路,加强省会经济圈内城际铁路规划建设,连通高铁主骨架,加强
9、城市间快速联系;改造提升部分普速铁路,针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城市释放货运能力的线路,开展货改客试点。(2)市域(郊)铁路。根据通勤化需求,支持具备条件的中心城区与周边城镇组团构建市域(郊)铁路通勤网。充分挖掘和释放既有铁路运能运力,积极创造条件开行市域(郊)列车,加快市域铁路改造工程建设;有序新建部分线路,统筹跨城市行政区域市域(郊)铁路规划建设,重点推进、市域(郊)铁路发展,加快城市轨道交通一体化衔接,推动具备条件的跨线直通运行。(3)城市轨道交通。按照具备条件城市宜建则建的原则,重点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积极推进具备条件的城市开展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建设城市轨道交通二期规划6个地铁项目、城市
10、轨道交通三期规划项目、东站至济阳有轨电车项目。到2025年,城市轨道交通营运及在建里程达到700公里。(4)普速铁路。挖掘既有铁路运输潜力,强化多式联运有效衔接,增强普速铁路网连通度,推进“普铁电气化改造”工程,持续完善“四纵四横”货运铁路网。实施“支线铁路进港入园”工程,深入推进港口集疏运、物流园区及大型工矿企业铁路专用线建设,打通铁路运输“前后一公里”。2.完善四通八达公路网。(1)高速公路。以实施“加密、扩容、提速、增智”四大工程为抓手,新建、改扩建高速公路近4000公里,进一步提升高速公路网连接效能和通达水平。到2025年,高速公路通车及在建里程达到10000公里,省际出口超过30个,
11、双向六车道及以上占比达到36%,基本实现县(区、市)有两条以上高速通达。(2)普通国省道。实施普通干线品质提升工程,实施新改建工程约2500公里,推进畅通省界路、提升低等路、试点快速路、建设旅游路、改造瓶颈路建设。到2025年,普通国省道二级及以上占比达97%。畅通省界路。加快推进省界公路提档升级,重点推进城线连固线。加快推进三级及以下公路升级改造。试点快速路。打造高速段等普通国省道快速化改造示范工程,提升路网整体通行效率。建设旅游路。积极推进旅游公路项目。改造瓶颈路。加快推进城镇过境段、化工(产业)园区段改建,优先实施大交通量路段扩建、跨河(湖)大桥等项目,提升路网整体通行效率。鼓励具备条件
12、的公路养护站实施服务驿站打造工程,对外提供基本服务功能。(3)农村公路。开展“五年提质增效”专项行动,实施路网提升、道路通达、通行安全保障、融合发展样板、运输服务升级“五大工程”,助推乡村振兴。新建改造提升农村路4万公里,因地制宜推进通建制村双车道公路建设和过窄农村公路拓宽改造,打造“四好农村路”乡村振兴齐城样板。路网提升工程。提升新建公路路面结构和技术标准,到2025年底,具备条件的县(市、区)中心城区与所辖乡镇实现二级及以上公路连接,相邻乡镇实现三级及以上公路连接。强化路域环境治理,因地制宜设置停车区、服务驿站等配套服务设施,完善既有农村公路的安全、排水、绿化等配套设施建设。道路通达工程。
13、推动农村公路向进村入户倾斜,持续推进村内通户道路硬化,打通断头路。到2025年,所有自然村全部通硬化路,村内通户道路硬化基本完成,高标准实现“村村通”“户户通”。通行安全保障工程。完成现有四、五类桥梁改造任务。实施1万公里村道安全设施提升试点。加快完善农村公路安全防护设施,基本消除县乡道路安全隐患。融合发展样板工程。加强农村公路与自然、生态、文化、科技、产业等融合发展,探索“公路+”发展模式,开展最美农村路、乡村振兴路命名活动。到2025年,打造80条特色鲜明、带动作用大的省级以上融合发展样板公路。运输服务升级工程。具备条件的地区推行全域公交,形成城乡一体、高效快捷、功能完善的农村物流网络体系
14、。(4)公路养护。以提高公路服役能力和服务品质为导向,探索建立现代公路养护管理“六大体系”,即运转高效的行业治理体系、科学精细的养护决策体系、舒适便捷的综合服务体系、先进适用的智慧管理体系、规范可靠的安全保障体系、永续发展的绿色公路体系,建设人民满意公路,推进公路养护高质量发展。日常养护与预防养护并重,统筹新改建和大中修项目库动态管理,提升公路预防养护实施力度。实施高速公路、普通国省道养护大中修工程3000公里、6000公里,年度预防养护里程占比分别不低于8%、5%,优良路率分别达到100%、94%;一、二类以上桥梁比例分别达到99%和95%以上;普通干线公路养护水平取得示范性成果。深化农村公
15、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农村公路列养率100%,每年大中修及预防性养护里程达到总量的7%以上,消除主干路的简易铺装路面,整体技术状况优良中等路率达到88%以上。3.构建干支相连内河水运网。完善提升“一纵两横、三干多支”航道网,扩大航道通达范围,提升标准等级。重点推进运河主航道“三改二”提升工程、湖西航道下级湖段改造工程、小河复航工程、大河航道工程、运河三线船闸工程等公用基础设施项目。力争规划建设复航二期工程、航道上级湖段改造升级和郓城新河等项目,推进航道前期研究,适时开展黄河适宜航段通航研究。有序实施港及河沿线港口泊位和集疏运体系规划建设。加强内河高等级航道养护。到2025年,内河三级及以上高等级
16、航道里程达到500公里,养护里程占比达到98%。4.服务三大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推动“两核辐射,临枣济菏一带相连”经济圈一体化交通网建设,提高城际、城市通达时效。强化各经济圈节点城市连接,加速高速(城际)铁路环射组网、高速公路扩容加密、城市轨道交通和市域铁路融合发展,加快城际高品质快速路升级改造,优化公路与城市道路的顺畅衔接,推动经济圈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共建共享。(1)省会交通圈。以为中心,完善六条放射状通道和环形通道,加快构建“环米字形”综合交通运输主骨架,打造省会半小时交通圈。积极对接雄安新区、京津冀协同发展,支持齐州黄河大桥等经济圈内重点项目建设,畅通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内通外联主通道,
17、支撑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2)交通圈。以为核心,完善四条放射状通道和半环形通道,加快构建“扇形”综合交通运输主骨架,打造1小时交通圈。充分发挥经济圈出海口的区位优势和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功能,强化联系,支撑打造全国重要的航运中心和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3)城南交通圈。强化带状连接通道,加快构建“三字形”综合交通运输主骨架,打造城南1小时交通圈。依托商贸物流等产业发展,加强与中原城市群和地区一体化连接,支撑打造城南地区转型发展新高地。加强三大交通圈间干线通道衔接,着力加快城际铁路和高速公路建设。推进至邹城至至高速公路规划建设,加强城南经济圈交通连接;加快至高速公路建设,强化
18、省会与城南经济圈交通连接;推进高铁辅助通道城际铁路和至高速公路规划建设,增强省会与经济圈交通连接。(三)建设“1+2+4+4+N”综合交通大枢纽。建设世界级港口群,打造和培育、2个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打造和培育、4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打造和培育机场、机场、机场、机场4个枢纽机场,加快建设一批综合交通枢纽设施,构建多层次、一体化的“1+2+4+4+N”综合交通枢纽体系。1.建设世界级港口群。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加快推进以港为龙头,港、港为两翼,为补充的世界级港口群建设。优化港口功能和布局,推进沿海港口岸线资源统一规划、突出特色、高效开发,打造国际航运服务基地、大宗商品储运交易加工基地
19、,推动从装卸港向枢纽港、贸易港和金融港升级。到2025年,沿海港口泊位达到627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达到360个;吞吐量达到18亿吨,其中集装箱4000万标箱。(1)加强主要港口新港区建设。加快老港区功能调整和升级改造,重点建设原油、液化天然气(LNG)、集装箱等大型化、专业化泊位,完善深水航道、防波堤等港口公用基础设施。加快实施集装箱泊位改造,以及港区北作业区南港池航道、深水航道二期,港西港区西侧防波堤等公用基础设施项目。提前谋划港港区集装箱码头前期工作。服务全省重大产业布局,推进项目配套码头建设。(2)提升地区性重要港口供给能力。推进港口错位联动发展。重点推动港二突堤集装箱泊位,港25万
20、吨级原油泊位,港西港区海河联运枢纽等项目规划建设。实施港南海港区5万吨级、港5万吨级、港港区10万吨级、港中港区东作业区集装箱泊位工程和5万吨级航道等项目。(3)健全港口集疏运体系。加快港港区、港、港等进港铁路、疏港公路建设。加强沿海港口与油气管网衔接,提高原油、成品油管输比例,有序推进LNG接收站配套码头建设,增加天然气供应能力。2.优化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功能。加快推进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设,努力培育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拓展海陆空多元化交通网络,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增强枢纽国际门户功能。建设和培育、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积极建设地区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支持发展成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21、城市。优化客货中转设施、集疏运网络及场站间快速连接系统,增强枢纽衔接转运能力。强化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之间功能互补、设施联通、协同运行。3.打造以枢纽机场为骨干的现代化机场群。(1)运输机场。坚持新建迁建与扩容增效并重,加快形成层次明晰、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现代化运输机场群。支持机场和机场打造国际枢纽机场、机场打造区域枢纽机场,积极培育机场打造区域枢纽机场,加快推进支线机场规划建设。新建机场,迁建机场,实施国际机场二期、国际机场二期、机场航站楼改扩建。力争实施机场改扩建项目,开展机场二期工程前期论证。研究布局机场。以机场为引领,打造“平安、绿色、智慧、人文”四型机场。到2025年,运输机场总数达到
22、12个,100公里县级行政单元覆盖率达到95%。(2)通用机场。着力加快通用机场规划建设,打造全省覆盖、协同高效、服务优质的通用机场群,实现通用机场建设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探索建立通用航空运营管理新机制,建设通用航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支持在枢纽机场周边建设通用机场,疏解枢纽运输机场非核心业务;鼓励支线机场增设通用航空设施,提供通用航空服务。加快通用机场建设。推进建设通用机场,实施雪野通用机场改扩建和通用机场迁建工程。到2025年,全省通用机场达到30个。4.加快综合客货运枢纽建设。(1)依托机场、港口和铁路客运站,加快建设综合客运枢纽,推进客运“零距离换乘”。优化整合综合客运枢纽交通设施、共享服
23、务功能空间,推动不同运输方式站场集中布局、立体或同台换乘。提升完善国际机场、东站等既有综合客运枢纽功能。加快建设机场、南站、北站、东站、西站等一批现代化综合客运枢纽。到2025年,全省综合客运枢纽达到25个。(2)依托沿海沿河重点港口、多式联运枢纽和重点空港等节点,加快推进货运“无缝衔接”。优先利用现有港口、铁路货运枢纽、公路货运站和物流园区等设施,实施铁路进港入园和联运换装设施升级改造工程,建设具有多式联运示范作用和公共服务属性的综合货运枢纽。支持具备条件的高铁站进行适货改造。到2025年,全省综合货运枢纽达到40个。5.大力发展枢纽经济。发挥等枢纽城市商贸服务功能,推进枢纽与城市经济产业、
24、商业商贸融合联动发展,带动关联产业集群发展壮大,推动发展各种要素大聚集、大流通、大交易的枢纽经济。推动枢纽地上、地下、周边空间综合利用,融合交通与商业、商务、会展、休闲等功能,打造依托综合交通枢纽的城市综合体。依托港、港、国际机场、国际机场等枢纽港站,带动临港经济、临空经济、高铁经济等产业集聚区发展。支持打造特色航空小镇。三、构建两个运输网,全面提升高质高效的运输服务能力持续增加高品质、快速化运输服务供给,初步建成客运通达网(省会、城南三大经济圈内1小时通达、省内各地2小时通达、与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通达)和物流网(省内1天送达、国内2天送达、国际主要城市3天送达)。(一)提升客运服务品质。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综合 交通运输 发展 十四 规划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