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5年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方案.doc
《2021-2025年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5年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方案.doc(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2025年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方案为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根据省关于建设“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的意见、省关于大力推进粮食高产创建的意见、关于印发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的通知,以下简称规划)以及省高标准农田质量标准等一系列规范文件要求,结合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一、基本概况全市耕地面积150万亩,基本农田120万亩,地势为由南向北缓慢降低的平原,地形大体可分为缓岗、微斜平原和浅平洼地3种类型。南部土壤多为壤土、砂壤土,北部多为砂壤土和砂土。全市属暖温带季风区大陆性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降雨集中,雨热同季。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59毫米,多年平均蒸发量1775 毫米。光照充足,多年平
2、均日照时数2445小时,热量条件可满足农作物一年两作的需要;年平均气温13.3;全年无霜期平均189天。市域内共有弥河、丹河、桂河等大小19条河流,多为季节性河流,总长度597公里。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可利用量2.24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地表水可利用量分别为1.8亿立方米和0.44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322立方米,基本与全省人均占有量持平,不足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6,亩均占有水资源量220立方米左右,远远低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十三五”期间,我市持续加大农田建设投入,夯实了农业生产物质基础。其中,完成高标准基本农田整治面积44万亩;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5万亩;新增千亿斤粮
3、食产能规划田间工程3.25万亩;小型农田水利工程11.47万亩。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按照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省、市部署要求,以“品质城镇”建设为核心,着力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耕地质量和地力等级,增强农田产出能力;因地制宜地采取综合措施,进行田土水路林电综合治理,将中低产田和准高产田建设成为高标准农田。着力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节约集约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立足规划区资源优势和比较优势,培育和壮大农业主导产业特别是粮食产业,稳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抗灾减灾能力,为城镇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和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力支撑,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作出更大贡献。(二
4、)基本原则1、合理布局,突出重点。综合考虑不同区域自然资源条件和粮食生产基础,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优化布局。突出重点区域,明确重点工程,充分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推动重点灌区节水改造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协调发展,项目建设原则上安排在已划定的基本农田范围内。2、连片开发,综合治理。根据农田分布、自然条件状况和农产品基地建设需要,加强与其他规划的衔接,因地制宜合理确定农田连片规划,统一规划设计,集中连片,整体推进,规模开发。采取集中投入、整体推进的建设方式,通过水利、农业、林业和科技等措施进行综合治理,形成合力,提高建设水平,确保建一片成一片。3、政府主导,多元投入。政府加大对高标准农田建设
5、投入,同时整合各类支农涉农资金,积极引导金融资本、民间资本等各类社会资金投入,形成资金合力。充分发挥涉农企业、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兴生产经营主体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的作用。尊重农民意愿,鼓励和引导项目区广大农民群众积极筹资投劳。4、节约资源,保护生态。在建设和利用高标准农田过程中,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加强资源节约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减少水土流失,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发挥农田在生产、生态、景观方面的综合功能,实现农业生产和生态保护相协调。5、建管并重,良性运行。建立健全各项管理规章制度,保障项目决策科学化、立项程序化和管理规范化,使资金和项目管理的各个环节有章可循,确保资金规范分配、安
6、全运行和有效使用。各类项目建设按标准化要求建成后及时确权登记,健全管护机制,明确管护主体,落实管护责任和管护经费;加强对项目工程管护工作的督查指导和监测评价,强化信息管理,确保工程规范、良性运行,长久发挥效益。(三)主要目标按照国家、省规划要求,结合城镇实际,到2025年,全市计划建设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89.4万亩,亩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100公斤以上。截至2025年底,全市已建成高标准农田39万亩;规划期内计划实施高标准农田50.4万亩,其中,2023年实施高标准农田19.9万亩;“十四五”末实施高标准农田30.5万亩,全面完成省规划安排的任务目标。三、建设标准、建设内容和建设
7、任务(一)建设标准依据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农用地质量分级规程和省高标准农田质量标准要求,建成的高标准农田集中连片,土地平整、渠系完备、道路畅通、林带成网、井机电配套、设施完善,耕地质量和地力等级提高,科技服务能力增强,生态修复能力提升。(二)建设内容1、整治田块。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耕地和基本农田布局,充分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和生态容量等因素,进一步优化农田结构布局,适度归并零星分散田块为成方连片农田,平整土地。因地制宜合理确定田块的长度、宽度和方向,确保田块方向满足在耕作长度方向上光照时间最长、受光热量最大。通过深耕深松、剥离回填肥沃表土层,改善农田耕作层。建成后,实现田块相对集中,
8、农田有效土层厚度达到80cm以上,耕作层厚度达到30cm,通体无明显的障碍层次,形成一批5万亩以上的区域化、规模化、集中连片的高标准农田。2、修复改良土壤。采用农艺、生物、工程等综合措施,对田间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后的耕地,进行土壤改良和地力培肥。通过秸秆还田、施用农家肥、微生物肥、有机肥等逐步改良土壤酸化、盐渍化、重金属污染等问题,使土壤中各类微生物均衡,理化性状协调,通透性适宜。推广测土配方施肥、优化轮作制度等技术,促进土壤物质和能量的良性循环。化肥、农药等投入量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要求,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改善农业生态体系。建成后,耕作层土壤厚度达到30cm以上,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到15g
9、/kg 以上,各项养分含量指标达到“中”或“高”值水平,土壤 pH 值保持在 5.5-8.5之间,耕作层土壤重金属含量指标符合有关国家标准规定。3、建设灌排节水设施。按照大中小微并举、蓄引提调结合的要求,加强水源工程建设。坚持灌溉与排水相结合,采取充分利用地表水的调度方式,建设高标准的地表水灌溉区,灌溉方式的选择主要以低压管道灌溉为主,实施节水灌溉技术全部覆盖,提高灌溉效率。排沟渠系布局合理、畅通,纵横断面设计合理,切实保证排水需要。建成后,田间灌排系统完善、工程配套、利用充分,输、配、灌、排水及时高效,区域内水资源紧缺地区灌溉保证率达到75%,其余地区达到80%以上,排涝标准达到5年一遇,农
10、田排水设计暴雨重现期达到20年一遇,田间工程配套率达到 85%以上。4、整修田间道路。按照农业机械化的要求和方便生产、生活的原则,优化机耕路、生产路布局,合理确定路网密度,结合规划区内灌溉沟渠合理布置,达到既利于灌排、机械作业、运输和田间管理,又能节约土地,减少平整土地和田间配套建筑物。整修和新建机耕路、生产路,主要路段硬化,路面起拱,采用碎石路基,砂石路面,路基和路面机械整平压实,沙石厚度不低于3厘米,设置间隔回车点,配套建设农机下田(地)坡道、桥涵等附属设施,提高农机作业便捷度。建成后,田间道路通达度到 100%,满足农机作业、农业物资运输等农业生产活动的要求。5、完善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
11、持体系。加强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建设,根据防护需要,按照农田防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实际需要规划设计林网,在项目区沟渠路边植树造林,坚持适时、适地、适树、科学造林,发挥好农田林网的生态防护效益。在水土流失易发区,合理修筑岸坡防护、沟道治理、坡面防护、田坎防护等设施。6、配套农田输配电设施。对适合电力灌排和信息化管理的农田,铺设高压和低压输电线路,配套建设变配电设施,合理布设弱电设施,为泵站、机井、河道提水、农田排涝、喷微灌以及信息化工程等提供电力保障,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建成后,实现农田机井、泵站等供电设施完善,电力系统安装与运行符合相关标准,用电质量和安全水平得到提高
12、。7、加强农业科技服务。围绕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态的目标,提高农业科技服务能力,配置定位监测设备,建立耕地质量监测、土壤墒情监测和虫情监测站(点)。开展农业科技示范,集成推广应用良种良法、水肥一体化、病虫害安全高效防控、测土配方施肥等农业科技应用。加快新型农机装备的示范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覆盖率达到 95%以上,基本形成农田监测网络,田间定位监测点覆盖率达到 50%以上,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 60%以上。8、强化后续管护。落实高标准农田管护主体和责任,建立奖补机制,引导和激励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涉农企业和村集体等参与高标准农田设施的运行管护。
13、落实管护资金,加强资金使用监管,完善监测监管系统,全面动态掌握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投入、建后管护、土地利用及耕地质量等级变化等情况。(三)建设任务根据全市耕地集中连片面积、基本农田面积、粮食播种面积、粮食总产量、已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以及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状况、耕地利用现状及增产潜力等,结合规划要求,按照先易后难、突出重点、发挥优势、相对平衡、注重实效的原则,合理确定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规划将2021-2025年实施的50.4万亩建设任务分解到各镇街区,分阶段任务为:2021年实施高标准农田19.9万亩,2022-2025年拟实施高标准农田30.5万亩。2021年实施高标准农田19.9万亩
14、:高标准农田整治11万亩,位于稻田镇、纪台镇;农业开发、农田水利、水肥一体化推广建设8.9万亩,位于上口镇、侯镇、田柳镇。2022年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模6.44万亩:高标准农田整治3.5万亩,位于上口镇、侯镇、台头镇;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1.2万亩,位于上口镇;农田水利项目县建设1.74万亩,位于孙家集街道、双王城生态经济园区。2023年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模6.86万亩: 高标准农田整治2万亩;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1万亩,位于洛城街道;农田水利项目县建设1.86万亩,位于上口镇、侯镇、稻田镇;水肥一体化推广面积2万亩,位于羊口镇、台头镇。2024年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模5.8万
15、亩: 高标准农田整治1万亩;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1万亩,位于双王城生态经济园区;水肥一体化推广面积2万亩,位于侯镇;农田水利项目县建设1.8万亩。2025年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模4.5万亩: 高标准农田整治1万亩;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1万亩,位于侯镇;水肥一体化推广面积2.5万亩,位于营里镇。四、建设管理和后续管护(一)严格建设监管 1、完善监管机制。采用“规划标准统一、资金渠道不变、相互协调配合、信息互通共享、积极推进整合、共同完成目标”的实施方式,统一规划布局、统一水源配置、统一技术标准、统一稽查验收、统一管理体制、统一调度运行。认真履行项目建设程序,严格落实法人制、招投标制、
16、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四制”要求,设计、施工、监理要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积极落实各项建设管理制度,健全监管工作机制,创新监管方式,对项目实施实行全过程监管。2、加强考核评价。建立健全高标准农田建设考核制度,市直有关部门定期对各镇街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进行考核,督促各镇街区规范、有序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使用、建设进度、工程质量等监测,定期开展检查。开展项目绩效考评,以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保障能力为重点,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在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改善国土生态环境、推进新农村建设效果等方面进行跟踪分析,全面掌握项目建设绩效。3、强化群众监督。充分尊重群众意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2025 年高 标准 农田 建设 实施方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