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doc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doc(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关于科普和科学素质建设的重要部署,依据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以下简称科学素质纲要)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本实施方案。一、前言“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头,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这一重要指示精神是新发展阶段科普和科学素质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指出:“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广泛开展科学普及
2、活动,加强青少年科学兴趣引导和培养,形成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充分体现了新时代科普和科学素质建设的重要性,赋予了科技工作者和科普工作者重要的历史使命。“十三五”时期,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地各部门(单位)协同联动、同向发力,我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取得显著成效,如期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公民科学素质水平持续快速提升,2020年我省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1.47%,各分类人群科学素质水平均有大幅提升。大联合、大协作社会化科普工作格局加速形成,科普基础设施体系日趋完善,科普服务能力明显增强,科普手段信息化新模式、新路径更加多元,科普活动品牌影响力逐年提升,公民理性
3、思维和科学精神日益增强,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我省科学素质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存在一些短板与弱项。主要表现在:科学素质总体水平不够高;科学精神弘扬不够,科学理性的社会氛围不够浓厚;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科普供给侧改革不够深入,基层科普基础较薄弱,科普传播手段创新力度不足;科普社会动员和激励机制有待完善。“十四五”时期科技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发展加速渗透融合,科技创新正在释放巨大能量,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深刻改变了生产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模式。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作用更加突出,国民素质全面提升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决条件,对科学素质建设提出了新的
4、更高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实现由大到强战略性转变,需要强化科技创新这个核心支撑,需要科学素质建设承担更加重要的使命。聚焦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需要科学素质建设彰显价值引领作用,服务人的全面发展;聚焦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需要以高素质创新大头支撑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建设;聚焦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需要科学素质建设更好促进人的现代化,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着力打造科学素质建设“样板”,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夯实公民科学素质基础。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一)指导思想。聚焦“四个面向”,锚定“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三个走在前”,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5、服务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科学精神为主线,以深化科普供给侧改革为重点,着力构建社会化协同、智慧化传播、规范化建设的科学素质建设新格局,积极营造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努力提升社会文明程度,为加快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提供基础支撑。(二)基本原则。坚持科学精神引领。强化对公众的价值引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倡树科学的思想观念,培养科学的行为方式,加强创新文化建设,坚定创新自信,形成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坚持协同联动。激发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基层组织、社会团体等多元主体活力,增强全民参与主动性积
6、极性,加强各级各部门配合协作,完善科普工作全链条。各级政府强化组织、政策、投入保障,努力构建“委领导、政府推动、全民参与、社会协同”的社会化科普工作大格局。坚持深化供给侧改革。准确把握新时代公众科普新需求,增加科普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推动科普供需精准对接。破除制约科普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创新科普内容、形式和手段,提高科普的知识含量,全面提升科普公共服务水平。坚持基层导向。充分发挥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作用,统筹各方力量,推进科普资源下沉和科普工作重心下移,改善基层科普条件,缩小城乡科普服务水平差距,促进基层科普融合发展,推动科普公共服务均等化。(三)工作目标。到2025年,全省公民具备
7、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6%,城乡、区域、人群科学素质发展不均衡明显改善;“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机制探索取得有效进展;科普主体多元化、设施体系化、手段信息化、活动品牌化的工作体系不断完善;科学精神在全社会广泛弘扬,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科普供给侧改革成效明显,科普公共服务能力有效提升;科学文化软实力持续增强,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实现新提高。三、提升行动重点围绕“十四五”时期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目标任务,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科学精神,培育理性思维,着力提高劳动、生产、创新创造的技能,实施5项提升行动。(一)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弘扬和传承科学精神。聚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
8、任务,将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贯穿于育人全链条,开展科学家精神进校园活动,把科学精神融入教学和实践活动,推动科学家精神入脑入心,培养学生爱国情怀,提升创新实践能力。加强基础教育阶段科学教育。鼓励启发式、探究式、开放式教学,培养青少年创新思维,引导学生个性化发展,培育更多有创新潜质的青少年。加强农村中小学科学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科学教育活动和资源配备向农村倾斜。完善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机制,加快推进信息技术与科学教育融合发展,推行场景式、体验式、沉浸式学习。提升高等教育阶段科学教育和科普工作水平。深化高校理科教育教学改革,加强科学基础课程和科学素质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鼓励高校开设科普类
9、课程,提升专业人才科普能力,为专业人才成长为高层次科普专门人才奠定基础。增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效,深入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支持在校大学生开展创新型实验、创业训练和创业实践项目。鼓励大学生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竞赛、省科普创作大赛、省大学生科技节等创新实践活动。加强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支持高校加强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对有科学家潜质的大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实施英才计划、青少年科普教育330工程,举办青少年科技竞赛、青少年科技节,扩大省级规模,普及市、县、学校选拔赛,多渠道为科技创新后备人才成长搭建平台。推动校内外科学教育资源
10、有效贯通。实施馆校合作行动,充分利用科技馆、博物馆、科普教育基地等资源,引导中小学广泛开展科学教育和实践活动。开展科普大篷车、数字科技教育、科普巡展进校园活动。支持高校、科研机构、医疗卫生机构、企业等开发开放优质科教资源,鼓励科技工作者进校园,开展科学教育和安全健康教育活动。广泛开展科学营、科学体验、科技小论文(发明、制作)、“科普总动员”等科学教育活动。强化对家庭科学教育的指导,注重学龄前儿童科学启蒙教育。提升教师科学素质。将科学精神、新科技知识和技能作为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加大对科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通用技术、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的培训力度。加强科学教师队伍建设,扩大中小学科学教师
11、覆盖面。加大科学教师培训力度,深入开展“送培到基层”活动,每年培训科技辅导员3000余人次。(二)农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倡树科学理性的思想观念。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科技活动周、食品安全宣传周、防灾减灾日、全国科普日等主题活动,围绕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能源资源、绿色生产、食品安全、防灾减灾、卫生健康、移风易俗等内容进行科普宣传教育,传播科学的生产生活理念,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养。培育高素质农民队伍。以技术应用普及、生产技能提高、知识素质提升为重点,分层、分类、多形式开展现代高素质农民农业全产业链培训,培育高素质农民20万人次。进行农民职业技能鉴定、技能等级认定、专项职业能力考核、农村电商
12、技能人才培训、农民科学素质网络竞赛。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计划,遴选“乡村之星”1000名以上,农村实用人才总量达到270万人。深入实施乡村巾帼人才培育集聚行动,提升农村妇女科技文化素质。引导社会科普资源向老区农村倾斜,提升农村低收入人口职业技能,增强内生发展能力。实施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围绕打造乡村振兴“样板”,鼓励引导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专业社会组织开展农业科技服务,推广科技小院、农科驿站、专家大院、院(校)地共建等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典型做法。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广泛开展科技示范,引领现代农业发展。依托基层
13、科普行动计划、省科普示范工程,建设完善科普社区(村)、科普基地、基层农技协等阵地,开展乡村振兴科普行动,推广普及农业先进适用技术,促进科技助力乡村振兴。(三)产业工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强化理想信念和职业精神宣传教育。持续深化“中国梦劳动美”主题教育、开展“最美职工”选树、职业道德建设命名、青年建功、巾帼建功等活动,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蔚然成风。实施技能兴城行动。构建多层次技能人才培训体系,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增强就业创业能力。加强全员创新企业技师工作站、省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等技能人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全民 科学 素质 行动 规划 纲要 实施方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