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版数学新课标解读及学习心得体会:理解量与量感.docx
《2022年版数学新课标解读及学习心得体会:理解量与量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版数学新课标解读及学习心得体会:理解量与量感.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版数学新课标解读及学习心得体会:理解量与量感数学是建立在数与量上的一门学科。对量的感知会影响学生对数学的认识的学习。本次课程标准的修改增加了关于量感的论述与要求,老师们都十分重视。因为以前没有量感论述,所以如何认识并在教学中加以体现变得很急迫。本人从实践的角度出发,谈谈对量与量感的理解,与大家分享。我们说量感,本质上就是在谈如何准确地理解“量”。培养量感,就是帮助孩子们形成对量的准确理解。这句话倒过来说,只有对量达成准确理解,而且这种理解成为自觉的状态,我们说的这种量感就存在了。而这种量感的存在,支撑了孩子们的思考水平。量感是在长时间使用量的过程中形成的。稳定的精确的关于量的把握能力
2、,如同一个相马者,看见一匹马时能估计到这匹马的奔跑速度。因此,量感也是孩子们在数学思考中从无到有到熟的成长成果。在新课标中,对量感的描述为: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从这一描述可以看出,我们数学的量应该包含定性刻画与定量把握两个方面。一、定性刻画的量客观世界是由“物”组成,而“物”总是以“事”的方式存在,并发生作用。因此,对客观世界的刻画与把握,本质上是对“物”及“事”的刻画与把握。首先,我们来看如何刻画与把握“物”。1描述属性对于物,总是从刻画物的属性开始。将物的属性加以确定,是数学的定性内容之一。物是有轻重的,我们把轻重定性为质量或重量;物是有高低的,我们把高低定性为长度;物
3、会运动的,我们的运动的持续定性为时间。这些质量,长度、时间都属于刻画“物”的属性的量,我们可以称为属性量。2用以比较单个的物有属性,当两个物放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就会进行比较,我们将比较过程中形成的某一状态定性后,就有了关于比较的量,这些量反映的是两个量比较过程中的关系。一个物比另一个物多,就有了相差量。一个物相当于若干个另一物,就有了倍与率。几个物放在一起比,就有了比。这些相差数、倍数、分率、比都属于比较量。同时,比较的时候,会有一个比较标准,这样,就有了标准量与比较量。3用以运算两个物体静止的时候,可以比较。开始运动时,“事”就产生了。最源头的“事”可以概括为分与合,分中有一个特殊分叫等分。
4、合中有一个特殊的合叫等合。这样就形成了四种运算。用以支持这些运算的主体,我们也称为量,即运算量。4描述事的发生这个客观世界能发生什么事?能发生“合”与“分”两件事,这是运算。这个世界有两个物到底发生“合”的可能性大,还是“分”的可能性大?这个“合”的事情是否一定会发生?于是就有了描述事的发生的量,我们称为统计量。5描述事的解决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指向事情本身的描述,比如速度、单价、效率等,这都是同一性质的对象在不同情境中的刻画结果。还有指向问题结果的描述。未知的问题结果我们称为未知量,相对的已知的对象我们称为已知量。这些关于定性的量的量感取决于我们对“性”的把握。“性”是一种状态,当“定”下来之
5、后,就成了量的主体部分,这个定下的主体部分称为什么,那是一个名称,名称对应的那个关于“性”的主体部分便是理解。我们以“面积”的定义为例。“物体表面与封闭图形的大小叫面积。”读着“物体表面”这四个字,脑海里呈现的是什么?是体?是面?还是线呢?显然,呈现的是体。读“封闭图形”这四个字时,脑子里呈现的是体?是面?还是线呢?显然,呈现的是“线”。所以,我们在理解这个关于面积的定性时,脑里呈现的更多的是“体”与“线”,而没有“面”。这种呈现的东西便是“感”。而这个“感”的不对应带来了孩子们知识混淆的结果。这是属性量的量感。二、定量把握的量在小学里,定量把握的量通常称为计量单位,定量把握的量有长度量:厘米
6、、分米、米、千米。有时间量:秒、分、时、日、月、年等等。这些量都与一定的数相连。定量把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举个例子:比如厘米的长短是比较适合体感的,分米、米也可以呈现为体感,但毫米、微米便很难用体感来呈现了,千米、光年等的长度更无法体感来表达。因此,定量把握的两个方面分别是基于体感的定量刻画与基于数感的定量刻画。首先,基于体感的定量,简单说就是“像这样的状况为“XXX”。比如一个指甲宽,定量为厘米。比如一块砖的重,定量为千克。比如一个指甲的大小,定量为平方厘米。比如眨一下眼睛的长,定量为秒。这些量的量感来源于身体的体感。其次,基于数感的定量,就是“多少个像这样”的状况定量为“XXX”。比如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课程标准解读及实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