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3179-2018 纯碱行业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施指南(山东省).pdf





《DB37∕T 3179-2018 纯碱行业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施指南(山东省).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37∕T 3179-2018 纯碱行业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施指南(山东省).pdf(3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TCS 71.010 GOO DB37 山东省由巳ET目,方标准DB 37/T 3179-2018 纯碱行业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施指南Implementation of the Management System for the Production of Safety Accidents and Hidden Troubles In Enterprises of Alkali Industry 2018-04-28发布2018-05-28实施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7/T 3179一-2018目次前言.11 引言.111 I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
2、义.1 4 基本要求.1 4.1 健全机构.1 4.2 完善制度.2 4.3 组织培训.2 4.4 全员参与.2 5 隐患分级与分类.2 5.1 隐患分级.2 5.2 隐患分类.3 6 工作程序和内容.4 6.1 编制排查项目清单.4 6.2 制定隐患排查计划.4 6.3 隐患排查.4 6.4 隐患治理.5 7 文件管理.6 8 隐患排查治理效果.6 9 持续改进.7 9.1 评审.7 9.2 更新.7 9.3 沟通.7 附录A(资料性附录)生产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运行考核制度.8 附录B(资料性附录)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治理清单.9 附录c(资料性附录)现场管理类隐患排查治理清单.四附录D(资
3、料性附录)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治理台账.54 附录I 目IJ昌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白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出。本标准白山东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山东海化股份有限公司纯碱厂。DB37/T 3179一-2018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马立信、王永志、王因琛、马传阳、苏春堂、常守军、张海峰、张桂英、薛艳工A、,守。II DB37/T 3179一-2018I.E司本标准是依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山东省地方标准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通则、化工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细则要求,充分借鉴和吸收事故预防原理和纯碱行业隐患
4、排查治理的先进管理经验,结合山东省纯碱行业安全生产特点编制而成。本标准用于规范和指导山东省纯碱行业企业生产经营单位开展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保证各类安全措施有效全面的实施,最大限度地降低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保障作业人员的安全,促进企业安全发展。III DB37/T 3179-2018 纯碱行业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施指南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纯碱行业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的术语和定义、隐患分级和分类、工作程序和内容、文件管理、隐患排查的效果、持续改进等。本标准适用于指导山东省内以氨碱法工艺生产纯碱的行业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建设工作。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
5、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DB37/T 2883-2016 生产安全事故隐晋、排查治理体系通则DB37/T 3010-2017 化工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细则3 术语和定义DB37/T 2883-2016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4 基本要求4.1 健全机构4.1.1 成立领导小组企业应成立由主要负责人、各分管负责人,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的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领导小组,职责如下:组长白企业主要负责人担任,全面负责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副组长由
6、各分管负责人担任,负责分管范围内的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一一安全、生产、设备、工艺、电气、仪表等各职能部门负责人,负责组织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具体开展。4.1.2 成立工作小组企业各级组织应按照专业分工,分别成立安全、生产、设备、工艺、电气、仪表等工作小组。组长由各级组织分管负责人担任,副组长由专业部门负责人担任,成员由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职责如下:安全管理部门是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牵头部门,负责组织各专业制定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相关制度、工作程序;生产、设备、工艺、电气、仪表等专业部门负责本专业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具体实施。4.1.3 其他人员DB37/T 3179-2018
7、 企业全体员工、承包商和相关人员,应按照工作要求,参与隐患排查治理相关工作。4.2 完善制度企业应在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安全生产标准化等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完善隐患白查、自改、白报、考核的管理机制,形成一体化的安全管理体系,落实从主要负责人到每位从业人员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建立隐患排查治理目标责任考核机制和奖惩制度(参见附录的,加强对落实情况的监督考核,形成激励先进、约束落后的鲜明导向,确保治理措施的落实。4.3 组织培训11企业各层级应根据体系有效实施的需要,编制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培训计划,分层次、分阶段组织全员对本单位的隐患排查治理的标准、程序、方法进行培训学习,并保留培训
8、记录。4.4 全员参与企业应从基层操作人员到最高管理层,全员参与隐患排查治理,i吏隐患排查治理贯穿于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成为企业各层级、各岗位日常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5 隐患分级与分类5.1 隐患分级根据隐患整改、治理和排除的难度及其可能导致事故后果和影响范围,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5.1.1 一般事故隐患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O5.1.2 重大事故隐患5.1.2.1 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无法立即整改排除,需要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5.1.2.2 除DB37/T288
9、3-2016第6.1.3条规定的情形外,结合DB37/T3010-2017和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以下情形应当判定为重大事故隐患:一一危险化学品使用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未依法经考核合格;特种作业人员未持证上岗;涉及两重点一重大储存设施外部安全防护距离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一一构成一级、二级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罐区未实现紧急切断功能;涉及毒性气体、液化气体、剧毒液体的一级、二级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罐区未配备独立的安全仪表系统;一一液氮充装未使用万向管道充装系统;地区架空电力线路穿越生产区且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一一在役化工装置未经正规设计且未进行安全设计诊断:使用淘汰落后安全技术工艺、设
10、备曰录列出的工艺、设备:一一涉及可燃和有毒有害气体泄漏的场所未按国家标准设置检测报警装置,爆炸危险场所未按国家2 DB37/T 3179-2018 标准安装使用防爆电气设备:控制室或机柜间面向具有火灾、爆炸危险性装置一侧不满足国家标准关于防火防爆的要求:一一化工生产装置未按国家标准要求设置双重电源供电,白动化控制系统未设置不间断电源:安全阀、爆破片等安全附件未正常投用:一一未建立与岗位相匹配的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或者未制定实施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未制定操作规程和工艺控制指标:一一未按照国家标准制定动火、进入受限空间等特殊作业管理制度,或者制度未有效执行1新开发的危险化学品生产工艺未经小
11、试、中试、工业化试验直接进行工业化生产:国内首次使用的化工工艺未经过省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组织的安全可靠性论证:新建装置未制定试生产方案投料开车:一一未按国家标准分区分类储存危险化学品,超量、超品种储存危险化学品,相互禁配物质泪放泪存。5.2 隐患分类事故隐患分为基础管理类隐患和生产现场类隐患。5.2.1 基础管理类隐患基础管理类隐患包括以下方面存在的问题或缺陷:一一生产经营单位资质、行政许可情况,例如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危险化学品使用许可证、危险化学品登记证等过期、超范围生产(经营、使用)危险化学品;未按照法规执行建设项目安全设施和职业卫生设施三同时相关审批于续:重大危险源未
12、备案豆豆备案内容与实际不符: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人员,例如未要求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配置人员,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未经过安全培训:安全生产责任制,例如企业未建立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或内容不全面l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例如安全生产管理不全面或内容不符合实际;一一教育培训,例如企业未按照法规要求对相应人员开展安全生产教育活动,特种作业人员未取得特种作业人员资格证;一一事故管理、变更管理和承包商管理,例如未建立事故档案,未按照事故四不放过进行管理,未制定变更管理的相关要求,未建立承包商管理制度或承包商档案,未签署安全协议;安全生产投入,例如企业未按照要求提取和使用安全生产费用;一一应急管理,例如未制定
13、企业应急预案或应急预案不全、未进行应急预案备案、未配备相应的应急器材;一一职业卫生基础管理,例如未按法规要求建立职业卫生档案、未按法规要求组织从业人员查体、未及时全面的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监测;作业管理,例如未按照GB30871要求制定管理制度、进行作业;一一基础管理其他方面。5.2.2 生产现场类隐患生产现场类隐患包括以下方面存在的问题或缺陷:一一设备设施,例如有毒气体报警仪失效、未按期校验,安全阀、压力表等安全设施失效,设备有异常声响,管路腐蚀、有泄漏点;3 DB37/T 3179-2018 一一场所环境,例如现场卫生不整洁、有积水,工作场所照度不符合要求:从业人员操作行为,例如未按照操作
14、规程进行操作等违章行为:一一消防及应急设施,例如灭火器、泊火栓未按照要求配置、数量不足,未设置应急照明,应主、正在散通道堵塞:一一供配电设施,例如一级负荷未设置双重电源供电,变配电室变压器、高压开关柜、低压开关柜操作面未铺设绝缘胶垫,变配电室出入口未设置高度不低于400mm的挡板:一一职业卫生防护设施,例如洗器、通风风机、劳动防护用品等配置、使用不符合要求:辅助动力系统,例如企业供水水源、循环水系统的能力不满足企业需求,高温蒸汽管道及低温管线未采取防护措施:现场其他方面。6 工作程序和内容6.1 编制排查项目清单企业应依据己经确定的风险点和安全基础管理的要求编制隐患项目排查清单,清单要包含全部
15、应该排查的项目。隐患排查项目清单包括生产现场类隐患排查清单和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清单。6.1.1 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项目清单企业应依据基础管理相关内容要求,编制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治理清单(参见附录B),至少应包括:排查内容、排查标准、排查方法。6.1.2 生产现场类隐患排查项目清单企业应以各类风险点为基本单元,依据风险分级管控体系中各风险点的控制措施和标准、规程要求,编制该排查单元的生产现场类隐患排查治理清单(参见附录C)。至少应包括:与风险点对应的设备设施和作业名称、排查内容、排查标准等信息。排查内容应包括工程控制、管理措施、培训教育、个体防护、应急处置等全部控制措施。6.2 制定隐患排查计划
16、企业应制定隐患排查计划,井按照已经制定好的计划、对照己经确定的隐患排查清单,组织企业的相关单位分级实施隐患排查。6.3 隐患排查6.3.1 排查类型排查类型主要包括:日常隐患排查、综合性隐患排查、专业性隐患排查、专项或季节性隐患排查、重大活动及节假日前隐患排查、事故类比隐患排查、专家诊断性检查和企业各级负责人履职检查等。6.3.2 排查要求隐患排查应做到全面覆盖、责任到人,定期排查与日常管理相结合,专业排查与综合排查相结合,一般排查与重点排查相结合O6.3.3 组织级别4 DB37/T 3179-2018 企业应根据自身组织架构确定不同的排查组织级别和频次。排查组织级别一般包括公司级、部门级、
17、车间级、班组级。6.3.4 排查周期根据隐患排查的不同类型,企业应确定不同的隐患排查周期或频次:现场巡检间隔不得大于2小时,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的化工生产、储存装置,现场巡检间隔不得大于1小时,宜采用不间断巡检方式进行现场巡检:专业隐患排查每月组织一次,基层车间直接管理人员每天至少两次对装置现场进行相关专业隐患排查:综合性检查至少每季度组织一次,可与专业排查结合进行:一一同类企业发生伤亡及泄漏、火灾爆炸等事故时,及时进行事故类比隐患专项排查:化工装置、工艺技术、管理等发生变更的,应及时进行隐患排查,确认风险控制措施有效。6.3.5 确定排查项目企业在组织实施隐患排查前,应根据隐患排查类型、人员数量
18、、时间安排和季节特点,在排查项目洁单中选择确定具有针对性的具体排查项目,作为隐患排查的内容。隐患排查可分为生产现场类隐患排查或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两类隐患排查可同时进行。6.3.6 排查结果记录企业应按照隐患排查治理相关制度的要求,组织各相关层级的部门和单位对照隐患排查清单进行隐患排查,填写隐患排查记录,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做好存档工作。记录包括排查类型、组织级别、排查项目以及排查的结果情况,参加排查的人员签字。6.4 隐患治理6.4.1 隐患治理建议按照隐患排查治理要求,各相关层级的部门和单位对照隐患排查清单进行隐患排查,填写隐患排查记录。根据排查出的隐患类别,提出治理建议,一般应包含:针
19、对排查出的每项隐患,明确治理责任单位和主要责任人l一一经排查评估后,提出初步整改或处置建议:依据隐患治理难易程度或严重程度,确定隐患治理期限。6.4.2 隐患治理要求6.4.2.1 隐患治理实行分级治理,分类实施。主要包括岗位纠正、班组治理、车间治理、部门治理、厂(公司)治理等。隐患治理要依照五定的原则,落实隐患治理的各项措施,对隐患治理进行监控,保证隐患治理按期完成。6.4.2.2 隐患治理应做到方法科学、资金到位、治理及时、责任到人、限期完成。能立即整改的隐患必须立即整改,无法立即整改的隐患,治理前要研究制定防范措施,落实监控责任,防止隐患发展为事故。6.4.3 隐患治E里流丰呈6.4.3
20、.1 事故隐患治理流程包括:通报隐患信息、下发隐患整改通知、实施隐患治理、情况反馈、验收等环节。5 DB37/T 3179-2018 6.4.3.2 在每次隐患排查结束后,将隐患名称、存在位置、不符合状况、隐患等级、治理期限及治理措施要求等信息向从业人员进行通报。隐患排查组织部门制发隐患整改通知书,应对隐患整改责任单位、措施建议、完成期限等提出要求。隐患存在单位在实施隐患治理前应当对隐患存在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可靠的治理措施。隐患整改通知制发部门应当对隐患整改效果组织验收。6.4.4 一般隐患治理对于一般事故隐患,根据隐患治理的分级,由企业各级(公司、车间、班组等)负责人或者有关人员负责组织
21、整改。能够立即整改的隐患,必须确定责任人组织立即整改,整改情况要安排专人进行确认:对于难以立即排除的一般事故隐患,企业应当及时进行分析,制定整改方案并限期整改。6.4.5 重大隐患治理6.4.5.1 经判定或评估属于重大事故隐患的,企业应当及时组织评估,并编制事故隐患评估报告书。评估报告书应当包括事故隐患的类别、影响范围和风险程度以及对事故隐患的监控措施、治理方式、治理期限的建议等内容。6.4.5.2 企业应根据评估报告书制定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治理方案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一一治理的目标和任务;一一采取的方法和措施:经费和物资的落实:一一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治理的时限和要求;防止整改期间
22、发生事故的安全措施。6.4.6 隐居、治理实施确定隐患治理方案后,由相关责任部门落实实施,按照确定的时间节点,提供经费和物资保障,由治理机构人员牵头,确保按时完成隐患治理。6.4.7 隐患治理验收6.4.7.1 隐患治理完成后,应根据隐患级别组织相关人员对治理情况进行验收,实现闭环管理。6.4.7.2 一般隐患治理完成后,隐患整改责任单位向主管部门书面上报治理情况,主管部门组织验收,合格后予以消项。6.4.7.3 重大隐患治理工作结束后,由所属单位组织相关部门进行检查验收:验收合格的隐患治理项目,纳入正常的管理程序,所属单位主管部门予以消项。6.4.7.4 对政府督办的重大隐患,按有关规定执行
23、。7 文件管理企业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策划、实施及持续改进过程中,应完整保存体现隐患排查全过程的记录资料,并分类建档管理。至少应包括隐患排查治理制度、隐患排查治理台账(参见附录D、E)、隐患排查项目洁单等内容的文件。8 隐患排查治理效果6 通过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建设,企业应至少在以下方面有所改进:风险控制措施全面持续有效;一一风险管控能力得到加强和提升1隐居、排查治理制度进一步完善;一一各级排查责任得到进一步落实;员工隐患排查水平进一步提高。一一生产安全事故明显减少;职业健康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工作环境得到明显改善。9 持续改进9.1 评审DB37/T 3179-2018 企业应适时和定期对隐患
24、排查治理体系运行情况进行评审,以确保其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评审应包括体系改进的可能性和对体系进行修改的需求。评审每年应不少于一次,当发生更新时应及时组织评审。应保存评审记录。9.2 更新企业应主动应对以下情况变化对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影响,并针对变化情况及时更新隐患排查治理的范围、隐患等级和类另Ij、隐患信息等内容。法律法规及标准规程变化或更新的:一一政府规范性文件提出新要求的:企业组织机构及安全管理机制发生变化的:一一企业自身提出更高要求的:事故事件、紧急情况或应急预案演练结果反馈的需求:一一其它情形出现应当进行评审的。9.3 沟通9.3.1 企业应建立不同职能和层级间的内部沟通和用于
25、与相关方的外部风险管控沟通机制,及时有效传递隐患信息,提高隐患排查治理的效果和效率。9.3.2 企业应主动识别内部各级人员隐患排查治理相关培训需求,并纳入企业培训计划,组织相关培训iI。企业应不断增强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使其熟悉掌握隐患排查的方法,消除各类隐患,有效控制岗位风险,保障企业安全。7 DB37/T 3179-2018 附录A(资料性附录)生产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运行考核制度1目的为推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工作有效运行,调动广大职工安全工作的积极性,全面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保证安全生产顺利进行。2基本要求2.1基层单位未以正式文件明确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组织机构的,未落实责任主体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37T 3179-2018 纯碱行业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施指南山东省 DB37 3179 2018 纯碱 行业 企业 生产 安全事故 隐患 排查 治理 体系 实施 指南 山东省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65199843.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