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讲义).doc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讲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讲义).doc(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章 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卓有成效的涵义】推敲起来,“使某项工作产生效益”(to effect)和“完成某项工作”(to execute),可视为同义词。身为管理者,不管是企业主管、医院主管、政府机构主管、工会主管、学校主管,还是军事机构主管,首先必须要按时做完该做的事情。换言之,管理者做事必须有效。【现状】值得注意的是,在担任管理职位的人中,真正卓有成效者,殊不多见。一个人的有效性,与他的智力、想像力或知识之间,几乎没有太大的关联。有才能的人往往最为无效,因为他们没有认识到才能本身并不是成果。他们也不知道,一个人的才能,只有通过有条理、有系统的工作,才有可能产生效益。智力、想象力及知识,
2、都是我们重要的资源。但是,资源本身是有一定局限性的,只有通过管理者卓有成效的工作,才能将这些资源转化为成果。(一)为什么需要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原因之一,就是“有效性”只是“知识工作者”(knowledge worker)的一种特殊技能,而知识工作者直到最近才逐渐增多。 “体力工作”和“知识工作者”的区别。早期的知识工作者中只有极少一部分人在机构里工作,大部分人都是自行开业,最多雇用一位助手。因此,他们的工作是否有效,只会影响到他们自己。现代的社会由知识工作者构成的组织比比皆是,而且都颇有规模。其中的每一个机构,包括军事机构,都在把重心转向知识工作者,他们在工作中需要使用更多的智慧,而不是发达的肌
3、肉或灵巧的双手。那些受过教育,懂得使用知识、理论和概念的人渐渐取代仅有体力技能的人,成为组织里的主力,他们只有对组织真正有贡献,才算是有效。知识工作者本人必须自己管理自己,自觉地完成任务,自觉地做出贡献,自觉地追求工作效益。纽约客曾刊载的一幅漫画的含义。知识工作者的特点(1)知识工作者的工作动力,取决于他是否具有有效性,及他在工中是否能有所成就。(2)知识工作者并不生产本身具有效用的产品。知识工作者生产的是知识、创意和信息。这样的产品本身并无用途,只有通过另一位知识工作者,把他的产品当做投入,并转化为另一种产出,它们才具有实际的意义。再伟大的智慧,如果不能应用在行动上,也将只是毫无意义的资料。
4、(3)知识工作者是一项特殊的“生产要素”,通过这项生产要素,当今一些高度发达的社会和经济实体,如美国、日本和西欧国家,才得以获得及保持了强大的竞争力。美国是这方面的典型,美国今天占优势的资源当首推教育。(二)谁是管理者在一个现代的组织里,如果一位知识工作者能够凭借其职位和知识,对该组织负有贡献的责任,因而能实质地影响该组织的经营能力及达成的成果,那么他就是一位管理者。绝大多数的经理人都是管理者,当然并非全部。在现代社会中,许多非主管人员也正渐渐成为管理者。在一个知识型组织中,固然需要经理人,同样也需要能做出贡献的“专业人才”,来出任需要负责、决策,并拥有一定职权的职位。一位知识工作者是不是一位
5、管理者,我们不能以他有没有下属而定。知识工作不能用数量来衡量,也不能用成本来衡量。衡量知识工作主要应看其结果,而不是看机构的规模有多大或管理工作的繁简。在每一个知识型组织中,总有人单独作战,虽然他们没有下属,但他们仍然算是管理者。在本书中,“管理者”一词,将泛指知识工作者、经理人员和专业人员,由于其职位和知识,他们必须在工作中做影响整体绩效和成果的决策。要知道所谓的知识权威,实际上与职位权威同样都是合法的。基于知识权威所做的决策,与高级管理层所做的决策具有相同性质。不论职位的高低,只要你是一位管理者,就必须力求有效。但是,本书讨论的并不是高级主管要做些什么或应该做些什么。本书是为每一位对促进机
6、构有效运转负有行动与决策责任的知识工作者而写的。换言之,是专门为那些我称之为“管理者”的人而写的。(三)管理者必须面对的现实每一位管理者都要面对的现实是,一方面要求他们具有有效性,一方面却又使他们很难达成有效性。一个机构里的管理者必须面对四类非其本人所能控制的现实难题。每一类难题,都是机构内在因素造成的,与他的日常工作也是分不开的。1管理者的时间往往只属于别人,而不属于自己。组织的囚徒。2管理者往往被迫忙于“日常运作”,除非他们敢于采取行动来改变周围的一切。管理者需要的是一套判断标准,使他能够针对真正重要的事项去工作。3使管理者缺乏有效性的第三项现实因素,是管理者本身处于一个“组织”之中。知识
7、工作者彼此之间最难协调,其原因正是由于他们是知识工作者。每一位知识工作者都有各自的专长,各自的志趣。他们每个人都需要使用别人的成果。对管理者的有效性而言,最重要的人物,往往并不是管理者直接控制的下属,而是其他部门的人,即所谓“旁系人士”,或是管理者本人的上司。一位管理者如果不能与这些人主动接触,不能使这些人利用他的贡献,他本身就没有有效性可言。4最后,管理者是身处一个组织的“内部”,受到组织的局限。他不能亲身体验外部事物的变迁,只能通过资料的报告来了解外部世界,而报告的内容都事先经过了组织的过滤。换言之,他看到的外部世界,是已经经过主观加工的、高度抽象的外部世界,已将组织的相关标准强加给外部的
8、客观现实。但组织本身就是一种抽象的存在。具体地说,在组织的内部,不会有成果出现,一切成果都存在于组织之外。组织存在的唯一理由,就是为外部环境提供良好的服务。组织是社会的一种器官,只有能为外部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才能算有所成就。(四)对有效性的认识要想提高管理者的绩效和成就,使工作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提高有效性。通才也和天才一样,可遇而不可求。我们应该努力的是,学会善用那些专精于某一领域的人。也就是说,我们必须提高有效性。我们既不能增加资源的供应量,就应该设法增加资源的产出量。所谓有效性,就是使能力和知识资源能够产生更多更好成果的一种手段。有效性也是管理者达成目标和绩效的必要
9、手段,因此更应该受到高度优先的重视。(五)卓有成效可以学会吗?假如有效性是人类的一种天赋,就像音乐天赋和绘画天赋一样,那事情可就糟了,因为天才总是少之又少。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在实践中都要经历一段训练,这一训练使他们工作起来能卓有成效。不管他们是在企业机构内、政府机构内、医院内,还是学校内,不管他们是干什么的,这些训练的内容都是一样的。反之,我也发现,一个人如果没有经过这些训练,则无论他有多大的智慧、多大的努力、多大的想象力和多丰富的知识,也必是一位缺乏有效性的管理者。换句话说,有效性是一种后天的习惯,是一种实践的综合。既然是一种习惯,便是可以学会的。下列五项是要成为一个卓
10、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须在思想上养成的习惯:1有效的管理者知道他们的时间用在什么地方。他们所能控制的时间非常有限,他们会有系统地工作,来善用这有限的时间。2有效的管理者重视对外界的贡献。他们并非为工作而工作,而是为成果而工作。他们不会一接到工作就一头钻进去,更不会一开头就探究工作的技术和手段,他们会首先自问:“别人期望我做出什么成果?”3有效的管理者善于利用长处,包括自己的长处、上司的长处、同事的长处和下属的长处。他们还善于抓住有利形势,做他们想做的事。他们不会把工作建立在自己的短处上,也绝不会去做自己做不了的事。4有效的管理者集中精力于少数重要的领域,在这少数重要的领域中,如果能有优秀的绩效就可
11、以产生卓越的成果。他们会按照工作的轻重缓急设定优先次序,而且坚守优先次序。他们知道:要事第一。重要的事先做,不重要的事放一放,除此之外也没有其他办法,否则反倒会一事无成。5最后,有效的管理者必须善于做有效的决策。他们知道有效的决策事关处事的条理和秩序问题,也就是如何按正确的次序采取正确的步骤。他们知道一项有效的决策,总是在“不同意见讨论”的基础上做出的判断,它绝不会是“一致意见”的产物。他们知道快速的决策多为错误的决策,真正不可或缺的决策数量并不多,但一定是根本性的决策。他们需要的是正确的战略,而不是令人眼花缭乱的战术。以上这些就是管理者卓有成效的要素,也是本书的主题。第2章掌握自己的时间【时
12、间的重要性及其利用】有效的管理者并不是一开始就着手工作,他们往往会从时间安排上着手。这三个步骤,是管理者有效性的基础:记录时间;管理时间;统一安排时间。时间是一项限制因素。在我们称之为“工作成就”的生产程序里,最稀有的资源,就是时间。时间也是最特殊的一项资源。只有时间,是我们租不到、借不到,也买不到,更不能以其他手段来获得的。时间的供给,丝毫没有弹性。时间永远是最短缺的。时间也完全没有替代品。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替代已失去的时间。做任何事情都少不了时间,时间是必须具备的一个条件。有效的管理者与其他人最大的区别,就是他们非常珍惜自己的时间。(一)时间对管理者的压力身为管理者,不管他是不是经理人,总有
13、许多时间耗用于毫无贡献的工作上。大量时间都不可避免地浪费了。而且他在组织中的地位越高,组织对他的时间要求往往越大。每一位知识工作者,尤其是每一位管理者,要想有效就必须能将时间做整块的运用。如果将时间分割开来零星使用,纵然总时间相同,结果时间也肯定不够。人都是时间消费者,而大多数人也是时间浪费者。知识工作者要想取得成果和绩效,就必须着眼于整个组织的成果和绩效。换句话说,他还得匀出时间来,将目光由自己的工作转到成果上;由他的专业转到外部世界,因为只有外部世界才有绩效可言。人际关系和工作关系的协调确实很费时间。组织规模越大,管理者实际可掌握的时间越少。身为管理者,也因此更应该知道自己的时间用在什么地
14、方,并且更应该妥善运用那剩下来可自由支配的少量时间了。人事决策往往需要大量的时间,因为决策所涉及的一些问题,只有在反复考虑多次之后才能看清楚。组织本身的需要,处理人事问题的需要,以及创新和变革的需要,都使得管理者不能不讲求时间的管理了。而要管理好时间,首先要了解自己是如何使用时间的。(二)如何诊断自己的时间要了解时间是怎样耗用的,从而据以管理时间,我们必须先记录时间。要提高管理者的有效性,第一步就是记录其时间耗用的实际情形。方法:自己记录;必须在处理某一工作的“当时”立即加以记录,而不能事后凭记忆补记。第二个步骤就是要做有系统的时间管理。我们先要将非生产性的和浪费时间的活动找出来,尽可能将这类
15、活动从时间表上排除出去。要做到这一步,可以试问自己下列几个问题。1、首先要找出什么事根本不必做,这些事做了也完全是浪费时间,无助于成果。2第二个该问的问题是:“时间记录上的哪些活动可以由别人代为参加而又不影响效果?”3还有一项时间浪费的因素,是管理者自己可以控制并且可以消除的,这项因素是:管理者在浪费别人的时间。这种现象并不明显,但有一个简单方法可以诊断出来:去问问你的下属。例如:某一大企业机构的财务经理会议。大胆减少无谓的工作,绝对无损于有效性。(三)消除浪费时间的活动时间浪费有时也是由于管理不善和机构有缺限引起的,身为主管者也应予以同等的重视。管理不善不仅会浪费大家的时间,更重要的是会浪费
16、主管自己的时间。1首先要做的是,找出由于缺乏制度或远见而产生时间浪费的因素。应注意的现象,是机构中一而再、再而三出现同样的“危机”。同样的危机如果出现了第二次,就绝不应该再让它出现第三次。例如:工厂中每年发生的库存危机问题方法:一项重复出现的危机应该是可预见的。因此,这类危机可以预先防止,或可以设计成一种例行作业,使每个人都能处理。所谓例行作业,是将本来要靠专家才能处理的事,设计成无需研究判断,人人均可处理的作业。例行的作业,可以说是专家们从过去的危机中,学会的一套有系统和有步骤的处理方式。同一个危机如果重复出现,往往是疏忽和懒散造成的。同理,一个管理上了轨道的组织,常是一个令人觉得兴味索然的
17、组织。在这样的组织里,所谓“引人注目”的事情大概就是为未来做决策,而不是轰轰烈烈地处理过去的问题。2人员过多,也常造成时间浪费。3另一个常见的浪费时间的原因,是组织不健全。其表现就是会议太多。所谓会议,顾名思义,是靠集会来商议,是组织缺陷的一种补救措施。我们之所以要开会,只是因为某一情况所需的知识和经验,不能全部装在一个人的头脑里,需要集思广益。但问题在于会议太多。一位管理者花费在会议上的时间如果过多,便是组织不健全的表现。要开会,就得有一定的计划,否则不但令人讨厌,而且是一种危险。会议应该是不得已的例外,不能视为常规。一个人人都随时开会的组织,必是一个谁都不能做事的组织。4最后一项浪费时间的
18、因素,是信息功能不健全。另一种同样常见的现象,是信息的表达方式不当。其后果有时更为严重。以上所说的种种时间浪费的缺点,例如人数过多、组织不健全或信息系统失灵等等,有时是轻而易举就可以改善的,但有时也要花费许多时间和耐心才能改善。不过,只要你肯付出努力,这种改善的效果是很大的,特别是可以帮你省出许多时间来。(四)统一安排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管理者在做过了自己的时间记录和分析后,当然了解究竟有多少时间可用于重要事务了。有效的管理者知道他必须集中他的自由时间。时间管理的最后一步,应该是将可由管理者自行支配的零碎时间集中起来。至于如何集中,则各人有各人的办法。有些高层人员,在一星期内,留有一天在家工作。
19、许多杂志主编和主持研究的科学家,就常采用此法。还有人将会议、审核、问题分析等例行工作,规定排在一星期内的某两天中办理,而将其他日子的整个上午保留下来,用于处理真正重大的事务。另一个常见的办法,是每天下午都排定一段时间,在家里办公。集中自己的时间,集中的“方法”倒在其次,重要的是时间如何用法。有效的管理者,第一步应先估计究竟有多少“自由时间”,真正是他自己的时间,然后保留出相当分量的一段连续性的整块时间来。一旦发现还有别的事情在“蚕食”他保留的时间,便立刻再仔细分析他的时间记录,再将其中比较次要的工作重新过滤一次。他们已知道这层道理,因此不至于过分删减。一切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都懂得:对时间的控制与
20、管理不能一劳永逸。他们要持续不断地做时间记录,定期对这些记录进行分析,还必须根据自己可以支配的时间的多少,给一些重要的活动定下必须完成的期限。总而言之,时间是最稀有的资源。若不将时间管理好,要想管理好其他事情就只是空谈。而分析自己的时间,也是系统地分析自己的工作,鉴别工作重要性的一种方法。“认识你自己”这句充满智慧的哲言,对我们一般人来说,真是太难理解了。可是,“认识你的时间”却是任何人只要肯做就能做到的,这是通向贡献和有效性之路。第3章我能贡献什么有效的管理者一定注重贡献,并懂得将自己的工作与长远目标结合起来。他常自问:“对我服务的机构,在绩效和成果上,我能有什么贡献?”他强调的是责任。重视
21、贡献是有效性的关键。所谓有效性,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自己的工作,包括工作内容、工作水准及其影响;(2)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包括对上司、对同事和对下属;(3)各项管理手段的运用,例如会议或报告等。可是大多数的管理者都做不到这一点。他们重视勤奋,但忽略成果。他们耿耿于怀的是:所服务的组织和上司是否亏待了他们,是否该为他们做些什么。他们抱怨自己没有职权,结果是做事没有效果。一个人如果只知道埋头苦干,如果老是强调自己的职权,那不论其职位有多高,也只能算是别人的“下属”。反过来说,一个重视贡献的人,一个注意对成果负责的人,即使他位卑职小,也应该算是“高层管理人员”,因为他能对整个机构的经营绩效负责。
22、(一)管理者的承诺只有外部世界才是产生成果的地方。因此,管理者会考虑自己的技能、专长、作用,以及所属的单位与整个组织及组织目标的关系。只有这样,他才会凡事都想到顾客、服务对象和病人。提出“我能做出什么贡献”的问题,是为了挖掘工作中尚未发挥的潜力。事实上许多工作看起来成绩辉煌,但是与潜在的贡献比起来,实在是微不足道。例如:美国某一商业银行设有“代理部”管理者如果不自问“我可以做出什么贡献”,他在工作中就不会有远大的目标,甚至可能把目标搞错而且特别容易对“贡献”一词只有狭义的理解。从上面的两个例子不难看出,“贡献”一词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含义。一般机构对成效的要求往往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直接成果;
23、树立新的价值观及对这些价值观的重新确认;培养与开发明天所需要的人才。如果在成效中缺少这三方面中的任何一个方面,那么机构就会衰败甚至垮台。以第一方面的绩效而言,直接成果通常最显而易见:在企业机构,销售和利润就是直接成果;在医院,直接成果是对病人的护理和治疗。但是除了直接成果之外,一个组织还必须有价值观的承诺与实现,这就像人体除了食物外还少不了维生素和矿物质。一个组织必须有自己的主张和想法,否则就难免解体、混乱和瘫痪。以一个企业机构来说,其价值观的承诺也许是指建立一种技术权威,也许是指为社会大众寻求最好的商品和服务,并以最低的价格和最高的质量来供应。最后我们谈到未来的发展。人都免不了一死,纵然他有
24、再大的贡献,其贡献也因此有一定的限度。而一个组织,大体言之,正是克服这种限度的工具。组织如果不能持续存在,就是失败。所以,一个组织必须今天准备明天的接班人,其人力资源必须更新,必须经常提高水准。下一代的人,应能以这一代辛苦经营的成果为起点。因此,下一代的人是站在他们前辈的肩头,再开创新的高峰,并在此基础上为他们的下一代准备更高的基准线。一位管理者能重视贡献,是人才发展最大的动力,因为人可以随外加的要求调整自己。重视贡献的管理者还可以帮助那些与他共事的人将眼光放得更远,这样也就提高了他们的工作水准。对贡献的承诺,就是对有效性的承诺。没有这项承诺,管理者就等于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这必将有损于其服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卓有成效 管理者 讲义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