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简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经济学简史.ppt(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西方经济学简史西方经济学简史 经济学发展史16世纪-17世纪中叶 重商主义时期17世纪中叶-19世界60年代 古典主义时期19世纪70年代-20世纪30年代 新古典经济学时期20世纪30年代至今 现代西方经济学时期 其中: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20世纪30-60年代 新古典综合理论20世纪70年代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20世纪80年代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一、重商主义 重商主义是早期的一种比较重要的理论学说,它强调一个国家要致富,就必须重视商业;同时,通过各种方法限制贵金属的流出;并提出国家应该对经济活动进行积极的保护和干预的政策主张,因此它是原始的国家干预主义。一、古典经济学 主要代
2、表人物有:亚当 斯密、大卫 李嘉图、马尔萨斯、大卫 休谟、穆勒等。国富论作为古典经济学,最主要的成就就是确立了这样一种思想:1、任何一个部门的劳动都是国民财富的源泉,即明确提出了以劳动价值论为主要理论基础的一整套理论体系,2、这样就把经济学的研究从流通领域扩展到了生产领域;并且3、主张国家应当对经济活动采取自由放任的态度,提出了经济自由主义的思想。1848年,约翰 穆勒对此进行了综合出版了政治经济学原理及其在社会哲学上的应用这奠定了他在古典经济学中的历史地位。他综合各种观点后,从生产的不同方面说明了生产要素价值的决定和价格的形成等问题。马克思埋头钻研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特别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
3、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圣西门、博立叶、欧文等人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和空想共产主义者的思想,创立了政治经济学说。二、新古典经济学 1871-1874年出现了边际革命,这是经济学界的一重大事件,标志着新古典经济学的开始。1871年英国经济学家杰文斯、奥地利经济学家门格尔、1874年瑞士经济学家瓦尔拉斯分别提出了边际效用价值论,被称为“边际三杰”。边际效用论是反对劳动价值论的,1、它认为价值的决定不是客观的,而是取决于人们对商品效用的评价,因此这是一种主观价值论。它实际上是从主观的角度出发,2、强调需求和消费对价格决定的作用,而劳动价值论则是强调生产和供给。此外,我们知道,边际量是总量的一阶导
4、数,3、边际效用论的提出把数学分析方法引入到经济学当中,使经济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在新古典经济学中,客观价值论与主观价值论如何能够共存呢?1890年,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将两个对立的理论折衷到一起,变对立为互补,并吸收其他经济学家的观点,形成了以马歇尔和瓦尔拉斯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思想。马歇尔该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标志着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完成。这时,均衡的概念被引入到经济学当中,经济中对立、变动的力量是买与卖、生产与消费、需求与供给。边际效用价值论研究的是买方,即人们如何决定对某种商品是否要购买以及愿意以什么价格购买;客观的劳动价值论决定了生产者的作为,即厂商如何决定是否生产、生产多少以
5、及产品以什么价格进行出售。显然,当买卖双方力量相等时,这就形成了均衡价格,这样就把原本对立的世界观和价值论综合起来了。新古典经济学直到20世纪30年代,在西方社会有着很大的影响,它就是我们现在通常所称的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的体系是很严密的。1870年以后,广泛地应用数学方法来研究经济学问题,而微观经济学就是从基本的前提假定出发,用数学工具来分析经济问题。其前提假定之一就是理性人假设;二是完全竞争假定;三是完全信息假定;前提四是市场出清。对于一个市场来讲,如果供不应求,价格就会上涨,社会资源就会进入,从而使得生产扩大,供给增加,最终供需趋于平衡;供过于求时,价格下跌,企业收益减少,资源就会退出
6、,从而减少供给,最终趋于平衡。但是,一个市场的出清只是局部的均衡,产品品种的不同市场有许许多多,所以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中论述了价格机制能够在全社会范围内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20世纪5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阿罗 迪布鲁用数学方法证明了一般均衡有唯一的解即市场可以完全出清,并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这些理论告诉了我们市场自身能够将我们带入一种什么样的状态,之后出现的福利经济学又论证了一般均衡是帕累托的最优境界。因此说,微观经济学的体系是很有逻辑性的。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尽管在某些外力的作用下,市场会在某一时间偏离均衡状态,但由于价格机制的作用,市场最终会回复均衡,这是正常情况下
7、市场应该处于的状态。由此得到的政策主张就是:相信市场,由价格机制来发挥作用,价格机制不但能使各种生产要素得到应有的报酬,使得消费者得到最大的满足,而且能够通过自我调节消除周期性的经济波动。因此,国家不应该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因为这样的机制能给我们创造出一个理想的经济社会,达到最优境界,国家的干预不可能将它变得更好,只会干扰经济的正常运行。三、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进入到20世纪30年代,尤其是1929年开始的经济大萧条,使得西方国家遭受严重的打击,国民收入下降近一半,失业率高达25%左右,并且这种萧条持续了近10年的时间。这显然跟新古典经济学所描述的理想社会相去甚远,而新古典经济学对此无法给予理论
8、上的解释,也拿不出摆脱危机的政策主张,因此新古典经济学面临崩溃的边缘,这被认为是经济理论遇到的一次真正的危机。这时的西方国家必须干预经济生活,以保持政治上的稳定,那么这种干预的理论依据又是什么呢 1936年,凯恩斯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明确提出了国家干预主义的思想。他推翻新古典经济学的前提假定,并否定了最终结论。凯恩斯认为:人不是理性的,尤其在大萧条时期,人们普遍具有“从众心理”、“羊群心理”,同时信息也是不对称的,并且作出了一个重要的假设价格刚性,即价格是僵化的。这样,就得到了“市场是不均衡的”结论,即市场均衡是偶然的、不稳定的,偏离均衡则是常态,而且一旦偏离均衡,它不可能自动回复,这
9、时必须要有外力来帮助,这个外力就是国家政策,由此就引出了国家干预主义的政策主张。也就是说单靠经济本身,是无法解决失业、通货膨胀、经济波动等问题,必须要由国家进行政府干预。凯恩斯理论的提出适应了当时西方社会的需要,并针对当时存在的各种经济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主张,因而在西方社会得到广泛流行,并对整个西方经济学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四、新古典综合派 那么既然凯恩斯对新古典经济学进行了革命,为什么直到今天新古典经济学仍然存在、仍然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呢?这是因为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对新古典经济学和凯恩斯理论进行了综合,他在1948年出版的经济学,他研究了两种理论的适用条件,并得出这样的结论:如果经
10、济中尚未实现充分就业,这时适用凯恩斯理论;如果经济中已经实现充分就业,这时适用新古典经济理论。即国家不需要再对经济进行干预。他同样把原本对立的经济理论变为互补,即在凯恩斯理论的某种特殊情况下,新古典理论是适用的。这样就产生了以萨缪尔森为代表的新古典综合派。将传统的西方经济学作为研究个量问题的微观经济学,将凯恩斯理论作为研究总量问题的宏观经济学,顺次安排在一起,从而奠定了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体系。新古典综合派在许多方面使凯恩斯的经济学得到了补充和发展,例如:希克斯、汉森的IS-LM模型,以及消费函数理论方面有杜森贝利的相对收入假说和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假说,投资理论方面有汉森萨缪尔森的乘数加速数
11、模型,货币需求理论方面有托宾的货币投机需求的资产组合理论,经济增长理论方面有哈罗德多马模型和索洛的新古典增长模型,在失业和通货膨胀相互关系方面有菲利普斯曲线等等。这些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对西方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几十年的经济政策思想都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IS-LM模型成为研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果的重要分析工具,菲利普斯曲线则提供了对失业与通货膨胀作选择的总需求管理的菜单,强调根据经济风向运用斟酌决定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总需求加以调节,减少经济的波动。五、现代经济自由主义流派 现代货币学派是20世界50年代中期在美国出现的,代表人物是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弗里德曼。这一学派的兴起是70年代,因为这
12、时的凯恩斯理论陷入了困境,货币学派开始大力宣扬自己的政策主张。货币主义者认为:只有货币政策才对产出的波动起着最大的作用,30年代的大萧条就是错误的货币政策的结果,如果当时增加基础货币供给就可以免除萧条;同时主张政府采用“单一规则”的货币制度,货币供应量每年按固定的比例增长,大致等于经济和人口的实际增长率之和即可。他们反对凯恩斯的财政政策,认为控制货币供给是唯一有效的政策。供给学派则是在20世界70年代后期在美国兴起的。供给学派同样主张经济自由主义,1981年美国里根政府一度把供给学派的理论作为制定经济政策的工具。这一学派认为不是需求决定供给,而是供给决定需求,应通过大幅度减税促进投资和消费。但
13、是美国的经济在采纳他们的政策主张之后,不仅没有减轻滞涨,反而加重,很快就被放弃了。货币主义学派的理论和主张在解决经济滞涨问题上同样并没有取得人们期望的效果,因此一些经济学家从货币主义学派分离出来,形成了理性预期学派。这一学派的兴起是在70年代,到80年代其主要思想已被西方经济学界所普遍接受。理性预期是指人们可以根据一切可能获得的信息作出预期,经济人会根据理性预期作出经济决策,因而市场能够实现出清,所以政策是无效的。理性预期使得人们能够预料到政府政策的结果,并因此采取相应的对策,最终使政策失效。由于货币主义学派、供给学派、理性预期学派基本的政策主张比较接近,因此逐渐融合,形成了我们目前所说的新古
14、典宏观经济学派。六、新凯恩斯主义学派 斯蒂格利茨等坚持凯恩斯主义基本信条的经济学家,对原来的凯恩斯主义理论进行了批评、继承和发展。它的“新”就在于它吸收了微观经济学的利益最大化原则以及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中的理性预期假设,并在市场能否出清问题上作出了一定让步,将凯恩斯的价格刚性改为“价格粘性”,即价格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变动的非常缓慢。因此在短期内,依靠价格机制的作用,不能够实现市场出清,国家的政策干预是有积极作用的。由于价格与工资的决定属于微观经济学的内容,新凯恩斯主义关于粘性价格、粘性工资的理论就使得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有了一定的微观基础。七、总结 从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程来看,我们不难发现,经济自
15、由主义与国家干预主义之间的斗争推动了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差别不仅仅在于其研究内容的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个体经济行为,研究资源合理配置问题;宏观经济学研究总体经济行为,研究资源利用问题。更主要的是,从他们各自不同的前提假定得出了完全不同的政策主张,一个是主张经济自由主义,反对国家干预;另一个则是主张国家干预。但从目前情况来看,两种思潮也在相互渗透。当今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以及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都强调宏观经济的微观基础,并且两种学派在对长期中的宏观经济问题的分析是基本一致的,都认为长期中市场机制可以充分发挥作用而使得经济处于均衡状态,实现充分就业;但在短期经济分析中,二者产生了分歧,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认为市场机制是灵活的,能够实现市场出清,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认为价格变动缓慢,很难对价格进行及时调整,因为必须由国家出面,采取相应的经济政策来调控经济。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