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文言现象整理 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上册.pptx
《常见文言现象整理 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上册.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文言现象整理 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上册.pptx(5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文言现象整理目丨录1通假字通假字2一词多义一词多义3词类活用词类活用4古今异义古今异义5特殊句式特殊句式一、通假字了解概念了解概念通假指的是古书上音同、音近、互相通用和假借的现象。1.知者不惑,仁者不忧(“智”,智慧)2.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纳”,结交)3.若火之始然(“燃”,燃烧)4.自见者不明(“现”,表现)5.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形”,形体,样子)6.其脆易泮(“判”,分离)7.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蔂”,土筐)8.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皲”,皮肤冻裂)9.世世以洴澼絖为事(“纩”,丝棉絮)10.客得之,以说吴王(“悦”,取悦)11.当察乱何自起(“
2、尝”,尝试)12.故不孝不慈亡(“无”,没有)13.故盗贼有亡(有,通“又”;亡,通“无”)二、一词多义了解概念了解概念一词多义指的是一个词具有多种含义,乃至属于不同的词类。本义本义就是最初造字是本来表示的意义。“素”的本义是“白色”,“采”的本义是“摘取”,“兵”的本义是“兵器”,“财”的本义是“财务。引申义引申义就是围绕本义而引申出来的意义。如“朝”本义是“早晨”,由于古代臣子在早晨拜见帝王,便引申为“朝见、朝拜”;由“朝见”又引申为朝见的处所“朝廷”;由一个接一个的帝王踞于朝廷而再指时间,又引申为“朝代”。(朝:早晨朝见朝拜朝廷朝代)比喻义比喻义指就汉字(词)的原有的某义因比喻而产生的意
3、义。如“心腹”喻“亲信”,“手足”喻“兄弟咽喉”喻“要害之处”,“荆棘”喻困难险阻。词语词语例句例句意义或用法意义或用法喻喻1.君子喻于义v.知晓,明白,译为“懂得”2.喻之以理v.劝导,告知3.不足以喻其美(警世通言)v.比喻施施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v.施加2.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过秦论)v.施行3.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后汉书张衡传)v.设置,安放4.徒留无所施(孔雀东南飞)v.用敏敏1.敏于事而慎于言a.勤勉2.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a.聪明,机智齐齐1.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v.使整齐有序2.落霞与孤鹜齐飞(滕王阁序)adv.一同,一齐3.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其后不齐(阿
4、房宫赋)a.相同4.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兰亭集序)v.把看作相等忍忍 1.人皆有不忍人之心a.狠心,残忍2.吾不忍其觳觫(齐桓晋文之事)a.忍心3.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使动,使变得坚韧4.固遂忍悲为汝言之(与妻书)v.忍受,忍耐明明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a.聪明2.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a.明亮3.明足以察秋毫之末n.视力4.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a.次一个,下一个5.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a.明白,清楚6.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屈原列传)v.明白,懂得7.明道德之广崇(屈原列传)v.说明,阐明8.若知我不降明(苏武传)a.明显,明确举举1.其坚不能自举也v.承受2.举所佩玉
5、玦以示之者三v.举起,抬起3.举类迩而见义远(屈原列传)v.举出,提出4.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v.兴起,发动5.戍卒叫,函谷举v.攻克,攻占6.举贤以自佐(屈原列传)v.举荐7.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v.拿,用8.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a.尽9.大喜,笼归,举家庆贺a.全事事1.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n.事务2.敏于事而慎于言v.做事3.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v.实践,从事4.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v.侍奉,为服务5.迩之事父,远之事君v.侍奉6.世世以洴澼絖为事n.职业7.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v.办事;n.事情8.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n.事故,事件攻攻1.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v.治疗2.故
6、攻异国以利其国v.攻打3.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v.学习,研究4.它山之石,可以攻玉v.治理,加工三、词类活用1.1.名词活用作动词名词活用作动词副词名词:不胫而走,不毛之地,但二月草已芽,八月苗已枯。采草药名词+名词(或代词):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伶官传序能愿动词+名词: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劝学能愿动词,也叫“助动词”,是表示可能、必要、必然、意愿、估价等意义的动词。例如:表示可能:能、能够、会、可、可能、可以、得以。表示意愿:愿意、乐意、情愿、肯、要、愿、要想、敢、敢于、乐于。表示必要:应、应该、应当。表示估价:值得、便于、难于、难以、易于。1.1.名词活用作动词名词活用作动词
7、所+名词:置人所罾鱼腹中。陈涉起义名词+补语: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职乎?(柳宗元送薛存义序)名词+而+动词课文相关:(1)君子食无求饱(食:吃饭)(2)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礼:符合礼制)(3)迩之事父(事:侍奉)(4)我树之成而实五石(树:种植)2.名作状名词+动词:犬坐于前。狼翻译时,在名词之前加上介词,组成介词短语去修饰动词作状语。表对人、对物的态度,表动作行为的工具,表处所,表动作行为经常如此,表发展变化,表趋向。课文相关:(1)朝闻道,夕死可矣(朝:在早上;夕:在晚上)(2)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内:在心里)(3)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仁:把“仁”)3.形作名(1)见贤思
8、齐焉(贤:有才华、有贤德的人)(2)其坚不能自举也(坚:坚固程度,硬度)(3)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大:大的东西)4.形作动(1)就有道而正焉(正:匡正,端正)(2)见贤思齐焉(齐:与看齐)5.使动用法名词的使动用法名词的使动用法,是指名词用作动词时,主语使宾语成为这个名词表示的人或物。可翻译成:主语使(让)宾语成为(为)(名词)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是指主语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发出动词的动作。简言之,就是“主语使宾语动”。卒廷见相如,礼毕而归之。廉颇蔺相如列传5.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如果带上宾语,就活用为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是指主语使宾语表示的人或
9、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可翻译成:主语使(让)宾语(形容词)必先苦其心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课文相关:(1)齐其家、正其心、诚其意(齐:使整齐有序;正:使端正;诚:使真诚)(2)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明:使彰明)(3)能不龟手一也(龟:使冻裂)(4)故亏父而自利(亏:使受损失)(5)故乱异家以利其家(利:使获利)6.意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是指名词用作动词时,主语在主观上认为宾语是这个名词表示的人或物。可翻译成:主语认为宾语是(名词)或主语把宾语当成(名词)。吾从而师之。师说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指主语主观上认为宾语具有形容词表示的性质
10、状态。可翻译成:主语认为宾语(形容词)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课文相关:是以圣人欲不欲(欲:以为欲)7.其他动词活用为名词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动词充当句子的主语或宾语,这时,动词就活用作名词。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曹刿论战动词的为动用法动词的为动用法,是指为宾语或对宾语施行某一动作。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后序)四、古今异义1.1.词义扩大词义扩大词义扩大,指今义的范围大于古义,古义被包括在今义之中。词义的扩大是词义演变、造成词义古今差异的最常见的现象。臣之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亲戚原是父亲兄弟等亲属,现指有血缘关系或姻亲关系的人。2.2.词义缩小词义缩小词义缩小,指今义的范围
11、小于古义,今义被包括在古义之中。词义的缩小是词义演变、造成词义古今差异的最常见的现象。如,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中的金原泛指一切金属,当今专指黄金。又如,瓦古代泛指一切陶制品,现代只把一种铺盖屋顶的建筑材料称为瓦。3.3.词义转移词义转移有的词古今词义差别很大,词义发生了转移,即由表示甲事物变为表示乙事物了。如,哭泣无涕,中心不戚(庄子)中的涕指眼泪,现转移为鼻涕了。4.4.感情色彩变化感情色彩变化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中的卑是指地位低下,鄙是指知识浅陋,并没有贬义,当今的卑鄙则指品质恶劣,已变为贬义词。5.5.名称说法改变名称说法改变文言中某些事物的称呼,在现代汉语中已换成另一种说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高考语文精品专题 高考作文指导 统编版高中语文课件 高考语文解题指导 高中语文学案 高考语文拓展资料 高中语文模拟试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