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生态学第二章优秀PPT.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景观生态学第二章优秀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景观生态学第二章优秀PPT.ppt(4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一页,共44页2 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基础2.1 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2.2 复合种群理论2.3 景观连接度和渗透理论2.4 等级理论和景观复杂性2.5 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二页,共44页2.1.1岛屿岛屿性(Insularity)是生物地理所具备的普遍特征许多生物赖以生存的生境大至海洋中的群岛、高山、自然保护区小到森林中的林窗甚至植物的叶片都可以看成是大小形状隔离程度不同的岛屿。有些陆地生境也可以看成是岛屿,例如林中的沼泽、被沙漠围绕的高山、被农田包围的林地等2.1 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三页,共44页【狭义岛屿】海洋中与大陆完全隔离的,由岩石和土壤构成
2、的露出水面的部分。海洋岛 陆桥岛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四页,共44页【广义岛屿】自然界中任何独立存在的生态类型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五页,共44页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六页,共44页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七页,共44页2.1.2“种面积”曲线岛屿为自然选择、物种形成与进化,生物地理学和生态学的理论和假设的发展和检验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自然实验室,其理论被广泛运用到岛屿状生境的研究中。S=CAz S生物种的数目 A面积 C生物种的密度(单位面积内的种数)Z适当的参数(统计指数),取值可以从0.05-0.37。大小与岛屿的隔离程度和海拔高度有关。就全球陆生植物而言Z值约为0.22“种面积方程”Preston(1962)关于“
3、种面积”关系的三种假说:生境多样性假说;被动样本假说;动态平衡假说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八页,共44页群岛 面积 平方公里 被子植物属 鸟属 所罗门群岛 40000654126新喀里多尼亚 2200065564裴济群岛 1850047654新赫布里底斯群岛 150039659主要岛屿的种面积关系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九页,共44页2.1.3 动态平衡理论岛屿生物地理学动态平衡理论MacArchur和Wilson(1967)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十页,共44页 AInear E 距离效应距离效应I Ifarfar BI Esmall 面积效应面积效应 Elarge 迁入率或灭绝率R(小岛)R(大岛)迁入率或灭绝率
4、SeSe SeSe岛屿生物地理学动态模型(近岛)R(远岛)R离大陆越远的岛屿上的物种迁入率越小(离大陆越远的岛屿上的物种迁入率越小(距离效应距离效应);岛屿的面积越小其绝灭率越大();岛屿的面积越小其绝灭率越大(面积效应面积效应)。)。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十一页,共44页M-W模型 对于某一岛屿,MacArthur-Wilson 理论的数学模型,简称M-W模型,用一阶常微分方程表示:S(t)表示t 时刻的物种丰富度,I是迁入率,E灭绝率。I(s)=I0 Sp S(t)I0 单位物种迁入率或迁如入系数,E0 单位灭绝率或灭绝系数E(s)=E0 S(t)Sp 大陆物种库中潜在迁入种的种数你现在浏览的是
5、第十二页,共44页2.1.4岛屿生物地理理论的应用自然保护区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景观生态学中,岛屿生物地理学的理论应用引人注目。如Forman 1986试图将景观斑块的物种多样性与斑块结构特征及其他因素联系起来,即 S=f(生境多样性,干扰,面积,年龄,基底异质性,隔离程度,边界特征)Diamond(1975)依据岛屿生物地理学的理论,总结了设计自然保护区的几点原则:保护区面积越大越好。单个保护区比面积相同、但分隔成若干个小保护区好。(SLOSS争论)若干个分隔的小保护区越靠近越好。若干个分隔的小保护区排列紧凑较好,线性排列最差。有走廊连接的若干小保护区比无走廊连接的好 圆形保护区比条形保护
6、区好。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十三页,共44页2.2 复合种群理论2.2.1 复合种群(metapopulation)的概念Levins 1970年提出复合种群的概念 metapopulation 来表示“由经常局部性灭绝,但又重新定居而再生的种群所组成的种群”。即由空间上彼此隔离,而在功能上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亚种群(subpopulation)或局部种群(local population)组成的 种群缀块系统。亚种群之间的功能联系主要指生境缀块间的繁殖体或生物个体的交流。狭义的定义狭义的定义 即Levins的经典定义,强调复合种群必须表现出明显的局部种群周转,即局部生境斑块中生物个体全部消
7、失,后又重新定居。广义的定义广义的定义 所有占据空间上非连续性生境斑块的种群集合体,只要斑块之间存在个体(动物)或繁殖体(植物),不管是否存在局部种群周转现象,都可称为复合种群。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十四页,共44页2.2.2 复合种群的类型基于广义的概念,Harrison and Taylor 1997 划分为5种类型 A 经典型或Levins复合种群B大陆岛屿型复合种群C 缀块性种群 D 非平衡态下降复合种群 E混合型 种群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十五页,共44页不同种群空间结构类型之间的相互关系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十六页,共44页2.2.3 复合种群模型Levins 1969 发展空间隐式模式,即著名的L
8、evins模型p 为有种群占据的生境斑块的比率(斑块占有率)e c 分别为与所研究物种有关的定居系数和灭绝系数 当系统处于平衡时 dp/dt=0,复合种群的斑块占有率 该式表明,生境斑块的占有率随灭绝系数与定居系数之比的减小而增加,只要 e/c1)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十七页,共44页复合种群模型的普遍缺陷是,把景观简化为生境(斑块)和非生境(背景)的组合,忽略了景观结构的其他特征,因为同时受到基底的异质性、廊道以及景观镶嵌的空间格局的影响。Hanski 等指出,复合种群概念似乎只适合于低盖度景观的情况,必须将传统的复合种群模型与其他景观模型途径相结合。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十八页,共44页2.3 景观连
9、接度和渗透理论2.3.1 景观连接度景观的连接度(landscape connectivity)即指景观空间结构单元之间的连续性程度。结构连接度(structural connectivity)空间结构上表现出来的表观连续性。功能连接度(functional connectivity)指所研究的生态学对象或过程的特征来确定的景观连续性。abcd从a到b连接度依次降低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十九页,共44页2.3.2 临界阈现象和渗透理论四邻规则(four-neighbor rule)临界阈现象:指某一事件或过程在影响因素或环境条件(自变量)达到一定程度(阈值)时突然进入另一种状态的情形。渗透理论(pe
10、rcolation theory)的要点,当媒介的密度达到某一临界密度(critical density)时,渗透物突然能够从媒介材料的一端达到另一端。八邻规则(eight-neighbor rule)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二十页,共44页2.3.2 临界阈现象和渗透理论四邻规则(four-neighbor rule)临界阈现象:指某一事件或过程在影响因素或环境条件(自变量)达到一定程度(阈值)时突然进入另一种状态的情形。渗透理论(percolation theory)的要点,当媒介的密度达到某一临界密度(critical density)时,渗透物突然能够从媒介材料的一端达到另一端。八邻规则(ei
11、ght-neighbor rule)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二十一页,共44页渗透理论中的一些概念连通生境斑块(spanning cluster):特大生境斑块是单个生境细胞(即最小的生境斑块)互相连接而形成的生境通道,故称为连通生境斑块,或连通斑块。连通斑块的形成标志着景观从高度离散状态突然转变为高度连续状态。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二十二页,共44页渗透理论中的一些概念渗透阈值(percolation threshold):在渗透理论中,允许连通斑块出现的最小生境面积百分比称为渗透阀值或临界密度,或临界概率。对于二维栅格景观,渗透阈值(Pc)的四邻规则为0.5928,八邻规则为0.4072。你现在浏览的是
12、第二十三页,共44页渗透理论中的一些概念生境损失效应(effect of habitat loss)生境隔离效应(effect of habitat isolation)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二十四页,共44页渗透阈值(Pc)的影响因素 栅格细胞的几何形状栅格细胞的几何形状例如,三角形细胞组成的栅格景观的大值为例如,三角形细胞组成的栅格景观的大值为0.50,而六边形细胞组成的栅格景观的,而六边形细胞组成的栅格景观的Pc则为则为0.70。生境班块在景观中的空间分布特征生境班块在景观中的空间分布特征 渗透理论假定生境细胞在空间上呈渗透理论假定生境细胞在空间上呈随机分布随机分布;但当其分布呈但当其分布呈非
13、随机型非随机型时,生境细胞的聚集程时,生境细胞的聚集程度会显著地影响渗透阈值(见度会显著地影响渗透阈值(见Gardner和和ONeill,1991)。例如,若景观中存在有促进物种迁移的廊道,渗透阈值会大大降低。例如,若景观中存在有促进物种迁移的廊道,渗透阈值会大大降低。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包括栅格景观的幅度(即栅格总面积)和粒度包括栅格景观的幅度(即栅格总面积)和粒度(即栅格细胞的大小)亦会影响即栅格细胞的大小)亦会影响Pc的数值。的数值。由于景观中生境细胞的空间分布可能随时间而发生变化,同一生态学过程在同一景由于景观中生境细胞的空间分布可能随时间而发生变化,同一生态学过程在同
14、一景观中的渗透阈值还可能受到时间尺度(幅度和粒度)的影响。观中的渗透阈值还可能受到时间尺度(幅度和粒度)的影响。物种的行为特征物种的行为特征如甲虫在人为设计的随机分布的草地斑块中的运动临界值为如甲虫在人为设计的随机分布的草地斑块中的运动临界值为20%.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二十五页,共44页2.3.3 中性模型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渗透理论在景观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干扰的蔓延、种群动态),并逐渐地作为一种“景观中性模型”而著称。中性模型(neutral model):是指不包含任何具体生态学过程或机理的,只产生数学上或统计学上所期望的时间或空间格局的模型。Gardner等(1987)相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景观生态学 第二 优秀 PPT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