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工程基础-材料制备新技术优秀PPT.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材料工程基础-材料制备新技术优秀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材料工程基础-材料制备新技术优秀PPT.ppt(8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材料工程基础-材料制备新技术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一页,共89页材料制备新技术材料制备新技术 第一章第一章 快速凝固技术快速凝固技术 第二章第二章 机械合金化技术机械合金化技术 第三章第三章 自蔓延高温合成技术自蔓延高温合成技术 (其其他他还还有有:微微成成型型加加工工技技术术;纳纳米米及及亚亚微微米米技技术术;净净近近形形(net-shape)技技术术;溶溶胶胶-凝胶技术;大塑性变形技术等)凝胶技术;大塑性变形技术等)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二页,共89页第一章第一章 快速凝固技术快速凝固技术 快速凝固(Rapid Solidification,RP)是指凝固速度大于102m/s的凝固过程,实际中常把冷却
2、速度大于104K/s的凝固过程定义为快速凝固。(快速凝固的主要目标是获得细化的晶体组织及非晶组织)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三页,共89页 20世纪40年代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杜瓦兹(Duwez)教授,采用熔体急冷技术,使液态合金在大于107Ks的冷速下凝固,使合金的结构发生了显著的改变,从而引起了众多研究者的高度重视。以后短短几十年间,快速凝固技术飞速发展,相继出现了单辊法、双辊法、熔体拉丝法、激光表面快淬法、浮化法等十几种理论研究及工业生产实用快速凝固技术。在所制备的各类材料中,非晶态合金备受青睐。这种材料由于在结构上与一般晶态合金迥然不同,因而具有一系列卓越的性能。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四页,共89页 1
3、.1 快速凝固工艺 快速凝固技术发展至今已形成20多种具体的工艺,根据其原理可划分为四大类,即深过冷方法、雾化法、液体急淬法及原位熔化法。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五页,共89页 1.深过冷方法 所有的快速凝固技术都需要在凝固界面前沿获得较大的过冷度,不过不同的工艺获得过冷的途径有差异。所谓的深过冷法是指通过抑制、消除液态金属的非均质形核,使其在热力学上达到较高的过冷度,从而实现液态金属快速凝固的工艺。(非均质形核的异质核心是什么?与变质处理的方法思路进行比较)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六页,共89页 尽量消除非均匀形核的可能,为均匀形核创造条件,使同时均匀形核的趋势增加,提高形核率,细化组织;深过冷还能使液态金
4、属的结构在较大过冷下存在并保留下来,通过快速的冷凝而形成非晶金属或金属玻璃-保留高温液态结构。(以前学过保留高温高溶解度的例子,是?)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七页,共89页 这里主要介绍一些大体积液态金属的深过冷方法,主要包括循环过热净化及熔融玻璃净化、电磁悬浮凝固、微重力凝固、落管法等。(大体积、工程应用)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八页,共89页(1)循环过热净化 循环过热净化是一个对金属实施“加热熔化一过热保温一冷却”的热循环过程,使液态金属中的异质核心通过熔化、钝化、分解和蒸发等方式得以消除或失去异质核心作用,从而获得深过冷。Turnbull等采用这一方法使2.3g的Pd40Ni40P20合金获得了大过冷
5、而得到金属玻璃。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九页,共89页(2)熔融玻璃净化 液态金属包覆于熔融的玻璃之中,通过玻璃的粘性吸附和玻璃组元与液态合金的化学反应消除金属中的异质核心,从而使液态金属获得深过冷。通常使用的玻璃包括钠钙玻璃、硼硅玻璃和B2O3玻璃。Kai等采用这一方法得到直径为10mm的非晶态合金球。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十页,共89页(3)电磁悬浮凝固 利用电磁悬浮作用使液态金属处于悬浮状态,通入He等介质使液态金属冷却,这种方法称电磁悬浮凝固。由于消除了坩埚与液态金属之间的物理化学作用,并免除了坩埚壁的异质形核衬底作用,从而可使液态金属获得深过冷。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十一页,共89页 (4)微重力凝固
6、在微重力场中,晶核数目会减少,因而可使液态金属获得深过冷。(为什么?可能与高真空等因素有关)例如在太空中,就具备高真空和微重力条件,液态金属可自由悬浮于太空中实现无坩埚凝固,从而获得深过冷。(在地球上能获得微重力条件吗?)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十二页,共89页(5)落管法 液态金属在保护气氛(真空或惰性气体)的试管内,于自由下落过程中凝固的技术。由于具有微重力凝固和无坩埚凝固的双重特征,也可使液态金属实现深过冷。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十三页,共89页 以上技术的核心就是消除非均匀形核的核心,实现深过冷,从而获得细化的组织甚至非晶。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十四页,共89页2.雾化法 雾化法是使液态金属高度弥散(液珠
7、尺寸10m左右),分散的液滴由于尺寸小,在介质中可以获得极大的动力学过冷度,同时由于分散后绝大多数液滴的非均匀形核被抑制,从而也可获得较大的热力学过冷度,使液滴实现快速凝固。这一方法得到的产物为粉末。雾化法根据雾化介质的不同可分为气体雾化、水雾化及离心雾化法等。其工艺与粉末冶金雾化粉末的制备工艺原理一致。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十五页,共89页3.液态金属快淬法 液态金属快淬法是各类快速凝固方法中使用最广泛的方法,其具体的工艺也最多,如单辊法、双辊法、平面流铸法、拉丝法、熔体沾出法、锤砧法等。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十六页,共89页 单辊法目前使用最广泛。该法既可用于实验室研究,也适于工业化大规模生产。可制备
8、出厚度大约在20200m的细晶或非晶条带。(图中气体的作用是什么?)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十七页,共89页(2)双辊法 双辊法是生产中常用的工艺之一。由于全属液在两辊接触处容易形成熔潭,会降低辊子的冷却能力,同时金属与辊面接触时间短,因此双辊法的冷却能力较差,常常需要进行二次冷却。其冷速大约在105K/s左右。双辊法可以连续生产,当采用异形冷却辊时可以制备出异形带材。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十八页,共89页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十九页,共89页(3)锤砧法 锤砧法是实验室中常用的快淬设备,具有极高的冷速,可达105106K/s,常用于制备非晶态合金。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二十页,共89页(4)液体沾出法 此法无需喷嘴,
9、相对简单经济,适合多种合金生产。产品形态有纤维或颗粒两种。这一工艺的冷却能力低,其冷速大约在104K/s左右,常常需要二次冷却。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二十一页,共89页4.原位熔化法 冷却速度可大于108K/s,是仅次于枪法(冷速达109K/s)的快速凝固技术,近年来发展非常迅速。(高冷却速度获得的原因是什么?)(15h)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二十二页,共89页 1.2 快速凝固合金的组织与结构特征 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二十三页,共89页 从普通铸造生产中的冷却速度到冷却速度为102K/s左右,结晶组织(包括显微偏析)不断细化,这主要是因凝固过程中枝晶粗化的时间缩短的缘故。此时,组织的细化主要是由固相生长条件
10、的变化所引起的,而不是由形核的过冷度造成的。进一步提高冷却速度时,熔体的热过冷逐渐加深,固-液界面愈来愈离开平衡状态,溶质元素(在固态中)的截留不断发展,最后成为完全的无扩散、无偏析的凝固。在过冷不断加深的过程中,合金的组织及结构出现一些新的变化,它们主要是:扩大了固溶极限,无偏析和少偏析的微晶组织,形成新的亚稳相以及高的点缺陷密度等。快速凝固的作用和目标如下: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二十四页,共89页 1.形成过饱和固溶体 随冷却速率的提高,凝固过程逐渐远离平衡态,溶质的扩散及再分配无法像在平衡凝固(或低速度凝固)过程中那样充分进行,凝固组织中的固溶量会超过平衡固溶极限,形成过饱和固溶体。这种由于溶
11、质来不及扩散而留在凝固组织中的现象称为溶质的“截留”(So1ute Trapping)。快速凝固可显著地扩大碳在纯铁及铁基合金中的固溶度。在Fe-C系中,可获得固溶碳量Wc=2.0%的马氏体及Wc=3.5%的奥氏体。在18-8镍、铬奥氏体不锈钢中,通过固态淬火热处理所可能达到的最大Wc=0.250.30%,而快速凝固可固溶碳量增至Wc=0.87%。(以前的溶质截留概念仅局限于固态-固态,现在扩展到了液态-固态)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二十五页,共89页 2获得超细的晶粒度 快速凝固合金具有比常规合金低几个数量级的晶粒尺寸,一般为微米晶,在Ag-Cu(Wc=5%)快淬合金中,还观察到纳米晶粒。形成超细晶
12、的原因如下: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二十六页,共89页 Walker认为是由于凝固过程中液固界面体积的变化所引起的液相中的脉冲压力导致了多重形核;而Powell等人则认为,晶粒的细化是由再结晶过程引起的,而再结晶过程则是由于高密度的缺陷导致的。(还与在大的过冷度下,同时形核的趋势增加有关。)在主相晶粒细化的同时,第二相或夹杂物的尺寸也相应细化。(很多第二相往往是从主相中析出的)晶粒细化能够显著改善材料的力学性能,因而快速凝固是强化材料的重要途径之一。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二十七页,共89页 3.极少偏析或无偏析(均匀成分)偏析是常规凝固过程中难以避免的伴生现象。偏析可分为区域偏析及枝晶偏析。由于存在溶质再分
13、配现象,晶间溶质含量高于晶内溶质含量;最后凝固部分的溶质含量高于先结晶部分。常用/1-K/来衡量溶质的偏析程度。该值越大,固液两相的浓度差越大,最终组织的偏析也越大,故把/1-K/称为偏析系数。快速凝固的溶质分配系数K随凝固速度的提高而趋近于1,故快凝合金的偏析程度低。(K=1意味着什么?)同时由于晶粒的细化,偏析被分散,因而使整体化学均匀性提高。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二十八页,共89页 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二十九页,共89页 在快凝合金中,由于显微偏析的分散度很大,所需的均匀化退火时间可大大缩短。例如,对于钨在镍中的均匀化来说,当二次枝晶臂间距由常规铸造时的100m减少至快速凝固的1m时,按照菲克定律
14、,为达到99%均匀化所需要的退火时间(在1600K)由16h减少至6s。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三十页,共89页4.可形成亚稳相 在快速凝固的合金中,除了出现亚稳的过饱和固溶体外,还会形成其它的亚稳相。(什么叫亚稳相?)例如Fe-C铸造合金,当冷速足够快时,Fe-C合金进人介稳凝固系统,形成奥氏体与渗碳体的共晶,而不是稳定系统中的奥氏体与石墨的共晶。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三十一页,共89页 亚稳相的形成,决定于不同相析出时所需要的热力学及动力学条件的竞争。当冷却速度及过冷度较大时,原子的扩散就难以充分进行,即动力学因素常常会占据主导地位。(即热力学上不可能的,通过改变速度等动力学因素而得到实现)你现在浏览的
15、是第三十二页,共89页 当冷却速度达到106K/s或以上时,许多金属都会形成非晶结构。这时候,由于在液态金属中形核在动力学上难以实现(没有时间形核),在凝固组织中将无人们所熟知的晶相结构出现。这种结构的合金称为非晶态合金,也有人称之为金属玻璃,其原子组态与晶态的原子组态有本质的差别,是一种短程有序而长程无序的材料,在结构上更接近于液态。非晶态合金在X射线衍谱上无晶峰出现,只有一反映其短程有序性的非晶包出现。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三十三页,共89页5.获得高的点缺陷密度 液态金属中的缺陷密度极高,在快速凝固过程中,原子的重排不像普通凝固过程那样容易进行,因而缺陷会较多地保留在固态金属中。(空位间隙点缺
16、陷、位错、界面)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三十四页,共89页 1.3 快速凝固技术的应用 1.改善晶态材料的性能 快速凝固合金由于具有扩大的固溶度、超细的晶粒以及细化的高分散的析出相,因而在力学性能方面表现出高强度及高韧性的特点,许多快凝合金具有超塑性。由于固溶极限的扩大,可以避免某些严重危害使用性能的第二相的析出。如在镍基高温合金中可遏止碳化物的析出,在铬不锈钢中,在快速凝固条件下可提高含铬量而不致引起第二相的析出,因而显著改善了耐蚀性能。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三十五页,共89页 铝合金由于质量轻而广泛应用于航空及航天领域,为了进一步提高铝合金的比强度及改善铝合金的塑性,快速凝固是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强、
17、韧性)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三十六页,共89页 2.制备非晶态合金 制备非晶态合金是快速凝固技术最重要的应用。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三十七页,共89页 非晶薄膜主要用于表面改性,非晶纤维可用作复合材料的增强相。而非晶条带可直接用于磁性材料等方面。非晶态合金具有一系列优异的性能,在实际中已得到应用。它具有极高的强度,是相应晶态合金的710倍,例如Fe基和Co基非晶态材料的抗拉强度可达到4000MPa左 右,显 微 硬 度 亦 可 达 到HVl400(CO34Cr28MO20C18合金)。在拉伸过程中表现出脆性断裂特性。而在压缩过程中表现出很大的塑性。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三十八页,共89页 含有磁性元素的非晶态合
18、金具有优异的磁学性能。非晶态合金具有很高的耐蚀性。由于非晶态合金化学成分均匀,亦无晶界,因而几乎不存在电化学腐蚀。抗蚀能力最高的是Fe45Cr25MO10P3C7非晶态合金,其抗蚀能力仅次于贵金属钽。许多含铬的非晶态合金的抗蚀能力都超过了晶态的不锈钢合金。采用非晶态合金晶化方法可制备纳米晶材料。由于纳米晶材料具有既不同于普通晶态材料亦有别于非晶态合金的特性,近年来发展非常迅速。非晶晶化法因而也成为材料界及物理界的研究热点。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三十九页,共89页习题与思考题习题与思考题1.深过冷法获得非晶的原理是什么?有哪些具体 的方法?2.随凝固速度的提高,合金的组织结构如何变化?3.溶质截留是怎
19、样形成的?4.试举两例说明快速凝固技术的应用。5.非晶晶化的含义是什么,怎么样实现?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四十页,共89页第二章第二章 机械合金化技术机械合金化技术 机械合金化(Mechanical Alloying简称MA)是由美国INCO公司的Benjamin在上世纪60年代为制备镍基氧化物弥散强化的Ni3AL相析出强化高温合金而研制成的一种材料加工制备新技术。是将不同成分的粉末在高能球磨机中进行较长时间的研磨,使其在固相状态下达到合金化。(什么叫合金化?以扩散和化学反应为标志,形成-)MA技术真正引起材料研究者重视则是自1983年Koch等人利用MA法制得Ni60-Nb40非晶态合金以后才开始
20、。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四十一页,共89页 虽然机械合金化过程与普通的固态反应有着相似之处,但由于MA过程中引入大量应变、缺陷以及纳米量级的微结构,因而具有特殊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特征,可以制备出在常规条件下难以合金化的新合金。MA技术不仅可以合成ODS(氧化物弥散强化合金)、金属间化合物、陶瓷等稳态材料,而且广泛应用于制备非晶、准晶、纳米晶、过饱和固溶体、互不相溶固溶体等亚稳态的合金材料;既可制备结构材料,又能制备磁性、超导、储氢、热电等功能材料。MA技术的机械化学效应可以使某些因动力学原因在室温下难以进行的化学反应发生。是国内外材料领域的研究及应用热点,是材料制备的重要新技术之一。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四
21、十二页,共89页2.1 机械合金化工艺过程及特点 机械合金化是利用机械作用(如球磨及冷轧)使原料发生强烈的变形及粉碎并在不断的变形、粉碎及焊合的循环中发生合金化,形成均匀的所需成分的合金。在普通球磨条件下,原料会产生变形及破碎,并在较大尺度上实现均匀化,要发生机械合金化,必须在高能球磨条件下才能实现。由于是在机械作用下实现合金化,因而其产物与普通冶金技术熔配的合金不同,其工艺过程也与粉末冶金方法有所差异。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四十三页,共89页 1.机械合金化工艺 目前所采用的机械合金化方法主要有冷轧及球磨两种工艺。冷轧技术相对而言可以制备出较大尺寸的合金材料,然而由于需要反复轧制,因而工序相对复杂
22、,应用也较少。球磨法由于容易实现原料的连续反复变形,因而是机械合金化普遍采用的技术。(16h)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四十四页,共89页(1)球磨设备 目前用于机械合金化的球磨机主要有振动式、搅拌式、行星式和滚筒式四种。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四十五页,共89页 滚筒式球磨机主要用于混料。由于受临界转速的限制,球运动速度偏低,要产生机械合金化需要有足够能量,故桶径应在1m以上,且球磨时间也较长。搅拌式球磨效率较高,研磨强度可在较大范围内调整,合金化时间适中。振动式球磨能量大,合金化时间可大幅度缩短,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相对搅拌式球磨,合金化时间可以缩短56倍。行星式球磨与振动式相似,但却存在装料量少的缺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材料 工程 基础 制备 新技术 优秀 PPT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