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的确定及制度设计演示教学.ppt
《工资的确定及制度设计演示教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资的确定及制度设计演示教学.ppt(5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工资的确定及制度设计第六章第六章 工资的确定及制度设计工资的确定及制度设计第一节第一节 工资的历史、本质和形式工资的历史、本质和形式第二节第二节 影响工资确定的主要因素影响工资确定的主要因素第三节第三节 补偿性工资差别理论补偿性工资差别理论第四节第四节 报报酬制度和水平酬制度和水平设计设计与与员员工激励工激励 2第一节第一节 工资的历史、本质和形式工资的历史、本质和形式1.1 工资的演变历史1.2 工资的本质1.3 工资的形式1.4 国内对工资的结构理解 3实物工资实物工资 货币工资货币工资工资和薪水工资和薪水职职人人类类社社会会的的早早期期以以农农业业生生产产为为主主,食食品品、住住宿宿和和
2、其其它它消消费费品品作为劳动报酬作为劳动报酬118118世世纪纪工工业业革革命命后后,部部分分工工资资仍仍为为实实物物(免免受受通通胀胀的危害)的危害)随随着着经经济济的的发发展展和和社社会会的的进进步步,在在发发达达的的市市场场经经济济国国家家,员员工工的的工工资资开开始始都都用用货货币币支支付。付。(交易方便)(交易方便)白以以白白领领阶阶层层开开始始与与蓝蓝领领阶阶层层分分化化为为背背景景,出出现现薪薪水水的的概概念念(脑脑力力劳劳动动与与体体力力劳劳动动分分化化的的结果)结果)1.1 工资的演变历史薪酬薪酬以带薪休假和以带薪休假和延期支付为特延期支付为特征的附加福利征的附加福利作为现代
3、货币作为现代货币工资的重要补工资的重要补充形式充形式(经济和(经济和社会发展社会发展如法律规如法律规定的必然表现,也是定的必然表现,也是一种新的管理(避税)一种新的管理(避税)和激励(人才吸纳)和激励(人才吸纳)的手段)的手段)41.2 工资的本质工资的本质工资是雇佣劳动的报酬。强调工资与“雇佣”联系的本质特性。现代意义上的雇佣劳动的货币报酬形式产生于工业革命以后,工业革命导致了分工、产生工厂制度、劳动者与资本和土地等生产资料分离。雇佣劳动成为工业革命后所产生的一种的社会经济现象。工资成为给雇佣者支付的劳动报酬方式。51.2 工资的本质后工业化社会和信息经济社会,工作的本质差别日趋缩小,薪水和
4、工资的区别失去存在的价值,没有必要严格区分,现人们大多开始使用薪酬compensation,或者报酬pay,reward等概念和范畴。工资wage和薪水salary的联系与区别61.3 工资的形式广义工资与狭义工资广义工资:广义工资指劳动者因从事劳动而获得的所有报酬收入。它包括固定工资、奖金、津贴以及其它货币的,或者是非货币的福利收入。劳动所得、薪酬、劳动成本等都是广义概念的不同形式的表达。(薪酬设定)从国际比较来看,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大都使用广义范畴,诸如pay,wage,salary,earnings,reward,compensation 等。71.3 工资的形式狭义工资狭义工资(bas
5、ic pay)是指员工因从事雇佣劳动而获得的仅仅限于固定货币报酬收入的部分。即不包括奖金、津贴以及其它福利性收入。在下述两种情况下,狭义的划分和使用有着存在的价值。就薪酬管理,特别是薪酬设计的角度上讲,可以借助薪酬结构设计解决员工的行为导向对传统的国有计划经济体制而言,工资是国有资产的所有者实施对国有企业的控制所借助的手段之一。8薪酬模型91.4 国内对工资的结构理解W 1=基本工资等级表部分W 2=W 1+奖金+津贴W 3=W 2+福利(医疗、住房、培训等)W 4=W 3+延期支付(养老金、员工持股计划、股票期权)10第二节第二节 影响工资确定的主要因素影响工资确定的主要因素2.1 影响工资
6、确定的内在要素内在因素是指与工作特性及状况有关的因素包括8个方面(薪酬管理)2.2 影响工资确定的外在要素 外在要素外在要素是指与工作特性及状况无关,但又同时构成对工资本身确定具有重大影响的一些市场经济因素,包括6个方面 112.1 影响工资确定的内在要素员工的劳动和工作努力程度个人的努力程度是工资水平调整和变动的基本原因。薪酬设计便是对员工这种劳动及其工作努力程度的报酬的一种制度安排。(薪酬相关)实践证明,在同样职位的情况下,工资水平有所不同,来源于工作努力程度以及由此所决定的劳动成果或工作绩效的不同。我国对收入分配差距现状过大的批评大多源于对工资与劳动或工作不相关的因素,诸如垄断、限制劳动
7、力流动、劳动力市场寻租等。而拉开体现劳动或工作的工资差距,仍是我国工资改革的主要方向。122.1 影响工资确定的内在要素职务高低与权力大小国际劳工组织1956年的“日内瓦范本”将劳动定义为四大类要素,职务和权力归结为劳动责任。权力是由责任而来,责任是由判断或决定问题的能力而产生,对于权责重的人给予较高的工资,实际上是因为权责重的人其决定和判断的正误对于组织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的品质、市场、信誉与效益有决定性的影响。在以职位为基础的薪酬制度设计中,国际上使用的海氏(Hay)等几种不同的工作评价方法,都包含有“问题产生的后果”这一指标。132.1 影响工资确定的内在要素技术和训练水平较高的工资包
8、含有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的成分,即补偿学习技术所耗费的,由直接成本,以及机会成本构成的人力资本投资。工作评价中的知识的要素的选择,和国际上20世纪70年代以来流行的技能工资制度,都充分体现了技术和训练水平对工资确定的影响。从管理学的角度,体现技能要素的工资制度包含积极性的激励。142.1 影响工资确定的内在要素 工作的时间性 工作不稳定的人的按单位工作时间核算的工资名义上较高,补偿工作的不稳定性一是这些人过了合同期有可能失去工作,即可能处于失业的状态,失业期间将无收入;二是这些人在劳动期间没有社会保障,企业没有为他们支付保险等费用;三是这些人没有福利享受如年终分红、法定休假和一定天数的带薪病假等。
9、152.1 影响工资确定的内在要素劳动条件,特别是工作的危险性在工业化的早期,劳动条件比较恶劣,在同样的劳动技能要求的条件下,工作的危险性导致了工资的差别。在现代社会,工作的危险性对工资的影响仍然存在,具体体现在补偿性的工资理论中162.1 影响工资确定的内在要素附加福利附加福利可以被定义是一种正常工资的补充,是另外一种职工乐意接受的报酬或福利,是雇主在劳动力费用之外的一种支付。包括不工作时间的支付(节假日);社会保险费用;企业补充保险或提供的住房,或住房补贴等。172.1 影响工资确定的内在要素风俗习惯比如,受社会观念的影响,女性获的工资要比男性要低,一些技术学徒工在学徒期间的工资很低。表6
10、1 19671994年非农业部门男性和女性小时工资比率182.1 影响工资确定的内在要素年龄和工龄 工龄在工资中起作用的原因:第一、补偿员工过去的贡献第二、平滑年龄收入曲线(见下页)第三、减少劳动力流动 工龄工资政策使得频繁的跳槽给员工成较高的机会成本和一定的经济损失。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工龄和年龄的作用都在淡化。工龄对工资的正向的影响作用主要通过两个方面表现出来,一是管理和技术职位的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都与工作经验有关,二是工资中体现工龄的表现方式间接化。192.1 影响工资确定的内在要素曲线A:按照现实劳动贡献,员工工资会随年龄增大而下降,一般不为员工所接受。曲线B:工资制度与工作表现脱节,
11、对员工工作激励不利。如日本的年功序列工资制度曲线 C:随年龄和工龄增大,人们的工资有所提高,但提高的幅度是适当的平滑。202.2 影响工资确定的外在要素生活费用或物价水平保证员工及其家庭获得维持生活费用的工资,是制订工资率的基本考虑。决定生活费用的是物价水平,故企业职工的最低工资水平必须考虑地区物价状况。企业的经济效益状况或企业的负担能力企业负担工资的能力,涉及到企业的利润和员工的工资分配关系,在我国还包括国家和企业的分配关系。212.2 影响工资确定的外在要素地区或行业的工资水平确保薪酬具有外部竞争力,需要广泛开展劳动力市场价位调查。了解当地劳动力市场价位有助于更好地吸纳、维系和激励优秀的人
12、才,有助于减少人工成本。劳动力市场的供求例如,优秀的职业经理人年薪高达千万,普通劳动力员工的工资年薪则不足万元;新工业区的劳动力工资比旧工业区的工资要高。222.2 影响工资确定的外在要素劳动力的潜在替代物潜在替代物可能是机器,也可能是人。例如,用机器来代替劳动力;以愿意接受低工资的妇女或临时工作者代替在职工人。产品需求弹性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变化对企业的产量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这种产量的变化最终影响到企业职工的工资水平。产品需求弹性越大,产量受需求影响程度就越大,由此对企业工资水平的影响也就越强烈。在需求大的企业一般都实行浮动性的工资制度。23第三节 补偿性工资差别理论3.1 工作的非货币特征3.
13、2 补偿性工资理论分析补偿性工资理论的三个前提偏好相同的补偿性工资的影响偏好不相同的补偿性工资的影响工人偏好不同时不存在补偿性差别的可能非货币特征变化的效应243.1 工作的非货币特征工作的非货币特征:就是工作的社会声誉特征,例如工作者的社会地位、名声的高低,它是一种工作评价要素。劳动条件不仅包括工作的危险性,还包括工作的重复性,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枯燥和单调;工作环境;社会地位等。社会地位、名声等难以通过一些工具和技术测量,对工作效用满足的非货币特征,或社会声誉特征现象的分析,最早可追述到亚当斯密在18世纪对补偿性工资理论的讨论。253.2 补偿性工资理论分析3.2.1 补偿性工资理论的三个前提
14、:员工追求效用(而不是收入)最大化员工了解对他们十分重要的工作特征信息员工具有可流动性,员工可以有一系列可供选择的工作机会263.2 补偿性工资理论分析3.2.2 偏好相同的补偿性工资的影响分析:假定所有员工偏好相同、A和B两种工作没有人力资本要求的差别、工作特征上不存在差别,A和B的工资相等。供给曲线S1代表偏好相同而且没有工作特征差别的情况。S2是表示员工对工作A不满意时的供给曲线,高出的部份正是员工接受的补偿工资。S3是表示员工对工作A满意时的供给曲线,补偿性工作差别则由B工作中的工人获得。273.2 补偿性工资理论分析3.2.3偏好不相同的补偿性工资的影响分析:假设所有的员工都讨厌A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工资 的确 制度 设计 演示 教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