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本质概念-重量.ppt





《数学本质概念-重量.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本质概念-重量.ppt(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数学本质概念-重量 Still waters run deep.流静水深流静水深,人静心深人静心深 Where there is life,there is hope。有生命必有希望。有生命必有希望報告內容大綱報告內容大綱教材內容分析教材內容分析基本概念與數學結構基本概念與數學結構認知結構認知結構教學策略教學策略學生的迷思概念學生的迷思概念學習單設計示例學習單設計示例一、教材內容分析1/2 教材地位第第2 2冊冊認識重量認識重量進行重量的直接比進行重量的直接比較較第第第第5 55 5冊冊冊冊認識認識認識認識1 11 1公斤秤,並進公斤秤,並進公斤秤,並進公斤秤,並進行報讀行報讀行報讀行報讀經驗
2、重量保留概念經驗重量保留概念經驗重量保留概念經驗重量保留概念第第第第7 77 7冊冊冊冊經驗重量保留概念經驗重量保留概念經驗重量保留概念經驗重量保留概念認識測量重量的各認識測量重量的各認識測量重量的各認識測量重量的各種工具,並進行報讀種工具,並進行報讀種工具,並進行報讀種工具,並進行報讀第第第第11111111冊冊冊冊認識生活中使用的認識生活中使用的認識生活中使用的認識生活中使用的大的測量單位:千公大的測量單位:千公大的測量單位:千公大的測量單位:千公斤斤斤斤教學目標第2冊:預備經驗生活中透過感官經驗比較物體的輕重。預備經驗生活中透過感官經驗比較物體的輕重。第5冊:透過天平建立透過天平建立50
3、50公克、公克、100100公克的量感。公克的量感。(N-1-9)(N-1-9)認識認識1 1公斤秤面的符號與刻度,並進行報讀。(公斤秤面的符號與刻度,並進行報讀。(N-1-10N-1-10)第7冊:進行重量的間接比較,並經驗重量保留概念。進行重量的間接比較,並經驗重量保留概念。(N-2-9)(N-2-9)認識秤面上重量的刻度與符號。認識秤面上重量的刻度與符號。(N-2-11)(N-2-11)以公斤為單位進行實測和估測活動。以公斤為單位進行實測和估測活動。(N-2-10)(N-2-10)以公克為單位進行實測和估測活動。以公克為單位進行實測和估測活動。(N-2-10)(N-2-10)以公斤、公克
4、為單位,解決重量合成或分解問題。以公斤、公克為單位,解決重量合成或分解問題。(N-2-11)(N-2-11)了解公斤和公克間的關係及使用公斤和公克二階單位作描述,並進行整數換了解公斤和公克間的關係及使用公斤和公克二階單位作描述,並進行整數換算。算。(N-2-12)(N-2-12)進行公斤和公克二階單位的計算。進行公斤和公克二階單位的計算。第11冊:認識公噸。(認識公噸。(N-3-10N-3-10)認識公斤和公噸的關係,並利用此關係進行整數、分數和小數的化聚。(認識公斤和公噸的關係,並利用此關係進行整數、分數和小數的化聚。(N-N-3-93-9)一、教材內容分析2/2 二、基本概念與數學結構1/
5、2重量的基本概念重量的基本概念1.重量質量重量質量物體的質量是不變的。重量隨著地心引力的大小而改變,但是在同一個地區,可以忽略地心引力的影響,將物體的重量視為相等。2.重量力量重量力量質(重)量是絕對的,力量是相對的,一袋米的重量是固定的,但是力氣大的人,覺得這袋米很輕,力氣小的人,覺得這袋米很重。重量教學重點是兩個物件輕重的比較,以及如何描述物重;不宜涉及兩個人對同一物件輕重的比較。3.重量是感官量,可由工具測量而獲得重量是感官量,可由工具測量而獲得 重量是使用具有刻度的秤重工具來描述感覺存有重的特質,是存在於物體上的非視覺感官量,它不同於長度、面積、容量等可藉由視覺產生量感,而是必須用手掂
6、掂看來感受量感,且須與天平、秤面現象連結,才能產生意義。二、基本概念與數學結構2/2重量的數學結構重量的數學結構1.1.比較階段比較階段感覺比較感覺比較:利用手掂兩實物的感覺來進行比較輕重,但當感覺曖昧時,常無法分辨輕重。直接比較直接比較:當兩實物的感覺無法比較出輕重時,使用天平原理進行兩實物的比較,天平向下傾斜的實物較重。間接比較間接比較:當兩實物的比較無法直接使用天平原理分辨輕重時,可利用與中介物比較(例如分別與硬幣比),透過遷移性關係分出輕重。2.2.測量階段測量階段個別單位的測量個別單位的測量:以中介物為單位(例如10元硬幣或砝碼),使用天平測出實物的重量是幾個中介物。普遍單位的測量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数学 本质 概念 重量

限制150内